这两点充分地做到了,经营者就不会在变幻莫测的竞争中如履薄冰,而是胸有成竹应付自如了。关键是头脑要冷静,不能发热,一热就会热出毛病来。中国内地农村,曾经热过无数次,一些地区先后掀起过许多种“热”,如兔毛热、羊皮热、地龙热、葡萄热等等。其结果,很明确的是广大农民受到伤害。症结就在于那些一心要迎接市场经济大潮的地方领导们头脑发热了。
叱吒风云的拿破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中不深谋远虑,将一事无成。”流传百年后,此名言应该堪称为现代企业战略经营中的一条规则。
试想,如果企业经营管理者不能够冷静地思考,无法预测市场的行情和走势,他又怎么能够充满信心地竞争?犹豫不决,毫无主见之时,就会让人家牵着鼻子走。像炒股票一样,对股市行情一无所知,或者知之不多,也就只有跟着别人买进抛出,甚至被套牢,一下子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了。
市场上,名牌产品会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但是,当自己的产品走俏之机,你的竞争对手也会风起云涌,一哄而上。这时,买方(尤其是敌对的买方)可能会给你一个好价钱,引诱你扩大投资,强化产品,一旦他们摸清了你的底牌,他们就会“旧貌换新颜”,立刻变脸,拼命压价。此外,虽然企业实力增大,目前也有销路,但是前景不妙,没有发展前途。市场上的地盘会受到蚕食,产品会产生积压,成本也会见涨。
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在中国一些地方,一段时期内中草药的出口很是风光,外国进口不断。可是,有些糊涂的官员们对市场法则一窍不通,更不懂得如何深谋远虑,也没有考虑到世界中药材市场的全局。于是,他们下令大量采摘、加工,想捞取大把美金。结果呢?一时间产量剧增,出口公司多了起来,也就闹开了“窝里乱”,同行竞相降价。如此一来,精明的洋人饱受其益,也随之摸清了他们的底细。又加上间或有些不法之徒掺杂作假,致使中草药的声誉受损,结果自然是出口大减,损失惨重了。
相反,如果能够量力而行,看清市场变化通篇谋划,然后果断敏捷地行动,就会受益匪浅。
香港的风云人物李嘉诚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深谙其道的竞争者。他在商海中如“猛龙过江”,锐不可挡,靠的就是谋略。李嘉诚不仅在创业中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机遇,而且机巧善断,统筹全局,变化无穷,堪称企业经营的典范。
这位港澳的大富豪,最初在经过十年的竞争奋斗后也只不过建立了启己的企业“长江塑胶厂”。这时候,也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1957年,李嘉诚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塑胶花工厂,一举盈利数千万,可是他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相反,他从全局着想,放眼世界和未来时却感到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李嘉诚盘算着:一旦欧美厂家也生产了塑胶花,当地销售商就有可能不再向自己订货;而且,消费水准提高之后,装饰观念也会相机而动地改变,在不久的将来鲜花肯定会代替塑胶花。
因此,李嘉诚不失时机地多生产多盈利,把销路正旺的塑胶花最大限度地推上市场,同时,他潜心地观察着市场的变幻盘算着下一步自己该如何走。1960年,李嘉诚显示了自己的神通,他毅然地卖掉工厂,持大量资金投入地产业和股市,很快成为地产界的巨子。这样做的缘由,是他在香港50年代经济复苏之机考虑到了整个经济格局。通过反复观察、反复判断,他看到地产业在香港未来的经济中将大有作为,而自己的全部事业也该开拓出新的局面。因此,周密的分析和果敢抉择之后,他雷厉风行地建立了“长江实业集团”。
任何成功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需要创造出一个新的局面,这是从企业发展的全局来考虑的,是必须的。否则,事业上永远都难以有新的成功,都不可能创造商战中的奇迹。李嘉诚的长江集团,从单一的塑胶制品经营转到房地产开发和股票经营,以及企业兼并,这就是由于他善于站在高处俯瞰全局,能够深谋远虑,做到从长计议和谋而后战。
“作为庞大企业集团的领导人,你一定要在企业内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未攻之前,一定要先守。每一个政策的实施之前都必须做到这一点。当我着手进攻的时候,我要Makesllre,有超过百分之一百的能力。”
李嘉诚先生的这一席话,告诉商战中的人们要学会坚韧而冷静地等待时机,要擅长自我谋筹一番,确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时再动手不迟。他没有说出的几个字就是:要会纵观全局,谋而后战!
商战中,不少的富贵有如朝露,当朝阳一现即会化气而逝,有的人是由于胜利冲昏了头脑,在成功的时候,因一时气势而做出狂妄的决策,结果自然是一败涂地。其教训正在于不能纵观全局,不知谋而后战。
真正的商战好手,真正的企业家,是绝不会为哗众取宠而盲目或者冲动地采取行动,也不会由于别人的影响以及建议、批评而意气用事的。
要知道,商海险恶,随时都有船毁人亡的可能。看不到前面的路,盘算不到周围的事,就只会失败,不能成功。
未雨绸缪
商战是一场没有流血但比流血更可怕的战争,置身其中就必须思前想后、左右逢源。未雨绸缪就是一种很好的谋略,能够预先做好准备以应付商战中的各种局面,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才能得以实现。
荣氏企业集团在半个世纪以前曾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的家族企业,荣氏兄弟也是驰名中外的家族企业家,他们的经营谋略中就带有明显的未雨绸缪的思想。有“面粉大王”“实业巨子”之称的荣氏兄弟最初开办的是钱庄和蚕行,当他们看到外侨食用的面粉由轮船运进来的时候,一下子意识到做大事业的机会来了——面粉必定会成为紧俏商品,国人将来会大量需要的。
于是,荣氏兄弟的第一家面粉厂在1902年3月正式开工了。他们又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增加生产,尽管面粉的销量并不大。日俄战争爆发后,面粉需求量超乎预料地急剧上升了。因此,荣氏兄弟预先一步地创造名牌效应,进行规模经营和多种经营,一下子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未雨绸缪的战略还不是以这些为代表的,表现其思想最突出的倒是他们所进行的举债经营。
基于竞争考虑,荣氏企业尽量在别人之先扩大企业规模,不惜大量举债来发展,则达到控制原料价格和提高企业信誉的目的。俗话说,“债多不愁,虱多不痒,债愈多愈风凉。”正好反映了荣氏兄弟对待债务的达观态度。荣氏兄弟往往开一个厂,就向银行贷款去购买或开设第二个厂。
这种类似于空手道生意的做法,极为精细自有其理。细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举债建厂实在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为将来的竞争打好基础,为了更多地生产占领日益发展的市场。市场商品的紧缺或走俏,在成为明显的渠道时经营者才亦步亦趋就迟了。干大事业,做大生意的机会,往往在市场某一需要的迹象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被精明的经营者以敏锐的感觉捕捉到了。这也就是荣氏兄弟的成功之道。
不过,更妙的是荣氏兄弟在借钱之前所做的一切,堪称为未雨绸缪的典范之作。因为,对于企业而言,虽然敢于借入,但还要银行方面乐于借出。于是,荣氏兄弟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就跟银行保持密切的联系。
早年,他们自设钱庄,一直以来就与金融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些钱庄还是他们的儿女亲家哩。除此以外,他们还经常向一些钱庄出让股份,目的是“搭上一万股后,就用他们十万、二十万资金”。巧妙的未雨绸缪法,使得举债发展的战略具有现实可行性,荣氏企业的资金也因此从来不至有阻滞的困境。
国人其实早就意识到未雨绸缪的妙处,善于捕捉萌芽状态中的生意机会。
早在宋代,杭州的旅店经营者就是未雨绸缪的经营大师。那时候,杭州叫临安,是南宋王朝的都城,自然官员的来往都要落脚于旅店之中。最初,有人探听到科举考试即在眼前,将有外省的大量考生、考官等人员要集结于此。因此,他们盘算着:以现有的旅店根本满足不了临时流动人口的需求,如果在短期内。搭建一些住宿场所,到了旺季必定能赚大钱。
于是,他们很快地行动起来,扩展了许多旅店,又与许多寺院僧庙联系,临时增辟客房或搭设铺位,使许多考生闻讯前往。每当殿试会考,大批考生、会考公干人员云集临安,有一年流动人口竞达二十多万人,这些店家的门槛都被踏破,大获丰厚利润。流动人员一散,许多店铺又成了闲置场所,这些老板又心生一计,把这些空店铺当作货栈。利用水运优越的条件,派出许多伙计联系货主,让货与客都能在这里停置安歇,使商贾深感方便,店家也一举两得。
如果这些店家不能够提前一步,早作打算,也许会面对群集如云的会试人员而无可奈何吧,更谈不上赚钱了。可见,未雨绸缪的法子是何等地重要。
诸葛亮“草船借箭”得以成功,是由于他算准了三天之后必有大雾,可谓是一种类似未雨绸缪的预测之法了。赤壁大战得以一举击破曹操的八十万人马,也是因为诸葛亮借到了东风。这些虽然只是一些故事、传说,但也显示出谋略的力量,在商战中很值得借鉴。企业竞争如战场角逐,决策者的运筹一刻也不能停止。运筹得当的话,可以做到未雨绸缪之妙,能够为自身创造机会而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本节说的“借风行船”法是未雨绸缪法的一种。它要求竞争者在竞争中顺应大气候,参与大机遇,顺势为自身带来新的机遇。
当一种为众人所共得的大机遇出现时,为他人追求机遇目标而顺势辅助之,就可以达到借风行船的目的,为自己带来盈利的契机。20世纪70年代末,西欧人创造了“魔术方块”后,许多厂家都捕捉到了仿制“魔术方块”填补东方市场空白的机遇,纷纷行动起来,要派人去西欧考察。而某家化学有限公司的老板敏锐地发现为生产“魔术方块”创造条件也是一个机遇,于是迅速让人从西欧电传回生产“魔术方块”的技术资料。接着,该公司在电视台大打广告,为厂家提供复印的全套技术资料,一下子就赚了一大笔钱。
这就告诉了人们,在适当的时机要善于把握好经营策略,把各种信息加以综合分析,按目标驱动方向进行触类旁通的扩散性思维,才有可能做到未雨绸缪。借风行船的基本原理也就在于此,这里还需要补充一点,就是借风行船的“风”内容丰富而深刻,身处商场之中,要认识到八面来“风”之际有机遇,其“风”可以是科技、是地利等各方面吹来的。
美国马里兰州的一位青年农夫戴比,曾被卷入横扫美国的“淘金狂”的旋风里,他卖掉全部家产,到科罗拉多州的矿山去寻觅“黄金梦”。结果,真的让他发现了优质的金矿,他保守秘密马上返乡说服朋友,筹措资金购买开采器具,再次赶赴现场。眼看自己开采的金矿石一车车地运到精炼场炼出金子,戴比高兴极了。他估计再继续运两三次就可捞回全部资金了。
这时候,金矿竟忽然枯竭。戴比率人拼命地凿掘,可终究毫无结果。他彻底失望了,只好把开采器具当作废铁卖给旧货商,却依然被债务缠身,一筹莫展。
收买戴比的开采器具的旧货商人,竟是一个眼光锐利、头脑灵活的人,他就是汉斯。汉斯收购-r所有的开采器具,在戴比返回故乡之后就立即招集人马在原工地上继续作业,最重要的是,汉斯雇用了一个矿山技师,在现场做了专门性的勘察。经过科学的勘察和分析,技师断定此处金矿是断层型矿脉。汉斯借机到当地政府部门办妥各种手续,派人继续深挖,没多久就发现了蕴藏丰富的金矿脉。
显然,戴比失掉了渴盼已久的黄金梦,而汉斯却成了巨富。其中的原因也是再简单不过的,戴比在发掘金矿的过程里没有考虑到眼光长远地谋划,更说不上是未雨绸缪了,而汉斯呢?他却能借助戴比的发现以及其遗留的开采机械,借助科学的力量,坚持发展自己的事业,最终获得了成功。更妙的是,汉斯以一个旧货商人的身份,经过一番努力竟然成了金矿的开发商,成了巨富,这里面就蕴含着未雨绸缪和借风行船的商战之法。
未雨绸缪在汉斯的行为里则体现在收购器具、聘用工程师和申办矿山开采权等方面,其中的每一步行动都是有目的,是带有前瞻性的。借风行船呢?汉斯借的是戴比的发现和器具,还有科技的力量。
当然,这样的例子在发财致富方面实在是举不胜举。仅就美国在两百多年前的“淘金热”中的致富者而言,未雨绸缪和借风行船的人就多如牛毛。像汉斯这样的人,还不算典型,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淘金狂潮里就有一个极其突出的借风行船的例子。西部牛仔比尔怀着发财美梦和成千上万的淘金者来到了加利福尼亚州,他没有别人所拥有的一切:资金、器具和技术。因此,最初的几个月,比尔穷困不堪,根本无法找到一粒金沙。后来,他在别人淘金、贩金的时候,找到了一条致富之道——卖水。
因为,淘金者太多,很多人在荒野里几乎找不到一滴水;比尔的生意居然在人们的嘲笑声里兴隆起来。短短的半年里,比尔就用从远处小镇运来的廉价的水换到了大量的金沙、金矿石和美金,转眼间成了巨富。
比尔的成就是源于他对借风行船的理解。他看到淘金者愈来愈多,淘金之风炽盛无比,人们在旷野里又极需要宝贵的饮用水,所以他做起别人不屑于一顾的卖水生意来。
由此可知,要创出新的商战之路,要开发出新的事业、新的产品,未雨绸缪和借风行船何其重要!生意的机会处处都在,关键是如何去发掘它并且能够抓牢它。在别人取得了成功或者经验教训的地方,要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东西;在他人未涉及的地方也要早做谋算。日本有这样一种观念:优质的产品必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可是企业不一定也不必要在发展科技上投入过多的力量;即使未雨绸缪地开发出新产品也不可能孤注一掷地投入全部的财力和人力,最好的办法是借风行船。
此处的借风行船就是借着将别国的新技术、新产品,加以改进提高,进而创出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日本商人的成功之道也就是:在别人取得研究成果或试验成功之后,加以引进和改造,再迅速打入市场。这似乎是日本人的天性,因为在日本,从可口可乐、麦当劳汉堡到收录音机、IBM电脑等都是美国的,连日本文化都不是土生土长的,例如文字来自汉字、佛教源于韩国等等。但是,日本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日本的产品最棒,这些又是举世公认的事实。借风行船的魅力正在于此。
借风行船实在是商战之法的精妙之术。它需要施行者有精密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和果敢的魄力。没有精确的预测和缜密的思考,就会误了风向,真正的“我不知道风在向哪个方向吹”。在商场上,也只好亦步亦趋地邯郸学步了!因此,借风行船往往要先做到未雨绸缪地预测和估计,先要做好各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