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十
4427300000008

第8章 左宗棠(2)

当年十二月,西捻军从垣曲进入河南,不足一月时间又逼近定州,用游散的骑兵进犯保定,北京因此戒严。朝廷下诏严厉斥责督兵大臣,从左宗棠、李鸿章到河南巡抚李鹤年、直隶总督官文,都均被革除职务。左宗棠到保定,刘松山等接连攻破捻军所占据的深县、祁州、饶阳、晋县等地。在这个时候,捻军在方圆数百里间来回奔波,先在直隶后又转战河南、山东,不久又渡运河,越吴桥,进犯天津。李鸿章提议四面包围以抵挡敌人。左宗棠提出相反意见,认为应当一边防守一边主动出击,运河西岸重点固守,东部就一定要有追击剿杀捻军的部队,这样才可以扼制捻军长驱直入的气势。同治皇帝同意左宗棠的建议。因此各地来护防京师的部队大规模集结,左宗棠率军驻扎吴桥,居中调度。捻军由于左宗棠、李鸿章的围剿计划,不得流动征战,只能在陵邑、济阳一带集结,左宗棠趁此机会,立即汇合淮军、豫军接连打败捻军。捻军首领张禹最后跳河自杀,于是西捻军平息。由于左宗棠打败捻军的功劳,清廷特命他入朝拜见皇上,对左宗棠大加褒赞,并且询问西部边陲部队还有多久能取胜班师,左宗棠回答要五年,后来果然如左宗棠所预见的那样。

同治七年十月,左宗棠率领部队回陕西,到达西安。其时陕西东北的义军董福祥聚众多达10余万人,在延安、绥德,而陕西西南的回军首领白彦虎等号称有20万人马,盘踞在甘肃一带。刘松山率部赶到,击溃董部,董福祥投降。此时回军却更加四处出击,和在西南一带活动的白彦虎等合力进攻秦川,黄鼎率部击败了他们。左宗棠进军乾州,侦察士卒报告回军将把总部迁到金积堡,左宗棠便派兵追击他们,终于接连克复镇原、庆阳,回军死伤三万多人。收复后,左宗棠亲自督促回民的壮丁耕作,教会他们区田、代田等法,并且给那里的流民发放巨额钱币,让官军收留的饥民及投降的17万兵士全部居住在那里。左宗棠于同治八年五月,挥师进军甘肃。

同治十年七月,左宗棠亲率大军从平凉移到静宁驻扎。八月,到安定。此时另一支回民义军聚集在河州,再往西都是险峻之地。左宗棠命诸将分头出击,攻破平定了这些地方。其时回民首领马朵三已死,马占鳌(áo)看到官军步步深入,西宁的回军又已归顺朝廷,去路已断,无奈也投降了,河州遂平定下来。

同治十一年七月。左宗棠率部移驻兰州。徐占彪在此之前由于伊犁之变领军向西,不过这时因肃州发生骚乱而使行军受阻。原先回族另一首领马文禄先已投降,听说新疆战事紧急,左宗棠要率部进军西去,认为此时机会来了,便又占据城池发起反叛。徐占彪的部队在肃州以西被围困,只得据城死守,并且向西宁发出求援信息。这时原左宗棠平定的西回民白彦虎、禹得彦也在暗中响应马文禄。等到刘锦棠率军向西增援时,西宁地方的回民及陕西回民又纷纷倒戈,推举马本源为元帅。

西宁东北有湟(huánɡ)水为阻,两山对峙,这就是古时称之为湟中的地方。回军占险要之地屯兵。然而左宗棠不等回军立稳脚根立即派他所率的湘军精锐,携带大炮进攻,很快就将回军打得大败,遗弃的大批马骡辎重辎(zī)重: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堆满了山谷。这时大通都司马寿又唆使向阳堡国民残杀汉民,背叛朝廷。同治十二年正月,刘锦棠进攻向阳堡,夺取城门而入,杀死马寿,接着攻破大通,又杀死马本源。于是黄河东、西众回军也纷纷向清军投降。

马文禄盘踞肃州,眼看左宗棠大军压境,知道形势不好,假装请求招抚,暗中却进一步招募城外回民入城协助防守,清军接连进攻都未能攻下。八月,左宗棠到前线视察部队,马文禄登上城头看见左宗棠的帅旗,感到沮丧。左宗棠命金顺、刘锦棠的部队大规模集结,并用大炮轰击,马文禄走投无路,出城投降,被处以磔刑。白彦虎逃跑到关外,肃州于是平定下来。同治皇帝下令褒奖左宗棠,任其为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加封一等轻车都尉。左宗棠上章奏请在甘肃开科举考场,设立学政。同治十三年,晋升左宗棠为东阁大学士,留在陕西总督的治所。

从咸丰初年开始,天下大乱,先是广西而起的太平军,其次是捻军,再次是回军。左宗棠先后参加平定了他们,到此时陕西、甘肃全部安定。清政府感到左宗棠鞍马劳顿鞍马劳顿:形容骑马或战斗的劳累。,劳苦功高,因而对他优渥优渥(wò):优厚。思幸。

挥军新疆抗击沙俄

19世纪70年代,浩罕国为沙俄所消灭,浩罕国流亡军官阿古柏,纠集一些亡命之徒窜入我国新疆,占据新疆喀什噶尔,后来逐渐占领了南部的八个城池,又攻败盘踞在乌鲁木齐的回族人妥明。妥明本是西宁的回人,当初以传播新教而来回于关外。同治初年,乘陕西、甘肃汉人、回民间有发生战事之机举兵发难,占据了乌鲁木齐,并兼并了北边的伊犁等城,收取那里的赋税收入。妥明不久被驱逐,在路上死了,但是另一个头目白彦虎逃到乌鲁木齐,他派使者同英、俄勾结,购买军械器具装备自己,而英国人又暗中帮助他,想让他另立一个国家,以挟制俄国。就在这时,俄国以回民多次扰乱其边境为由,突然发兵驱逐回民,占领了伊犁,并扬言要攻取乌鲁木齐。

光绪元年(1875),左宗棠平定陕甘回民起义后,遵照清政府的命令,正准备率军出关,平定阿古柏的侵略。正在此时清廷发生了海疆防守的争议。朝廷大多数大臣认为自清高宗乾隆平定新疆以来,每年要花费银两数百万,就像是一个无底的漏斗。现在竭尽天下的财力赡养西北官军,没有剩余力里来预防东部海疆的不测之需。他们认为,应该遵照英国人的建议,准许阿古柏自立为国。作为大清藩国,停止西征,专力于海防。当时军机大臣李鸿章更是力主应该如此。然而左宗棠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关、陇刚刚平定,不及时规划这些回归国家的旧有之地,放弃并使他们自立为国。这无疑是遗祸无穷。不是从西面被英国人所合并,就是向北归入俄罗斯的版图。我们的版图为什么要无缘无故缩小?边防险要为什么要尽皆散失?到那时,防守边疆的士兵不会比现在减少,粮饷费用也一如现在。这不仅无海防之益,挫伤国威,而且助长叛乱。这是万万不可以的。”朝中只有军机大臣文祥非常赞赏左宗棠的建议。争论的结果是左宗棠意见占了上风,最后清廷通过决策,让左宗棠继续出塞,并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统督军事。

光绪二年三月,左宗棠举兵驻扎肃州。五月,刘锦棠向北翻过天山,会合金顺部队先攻打乌鲁木齐,乌城攻克后,白彦虎逃走到托克逊。九月,清军攻克玛纳斯南城,北路平息,于是谋划南路。左宗棠发布命令说:“回族各部被他们的头目所驱迫,厌烦战乱已经很久了。我们大军所到的地方,不要奸淫掠夺,不要残杀无辜,朝廷的仁义之师如及时之雨,现在正应是这么做的时候。”光绪三年三月,刘锦棠攻克达坂城,把所擒获的回民全部释放,让他们回家。次日,清军即收复托克逊城。徐占彪和孙金彪两支部队也接连攻破各个城隘,会合罗长祜(hù)等部队收复了吐鲁番,收降回民达一万余人。阿古柏最后走投无路服毒自杀,他的儿子伯克胡里杀害了自己的弟弟,逃往喀什噶尔。

白彦虎逃到开都河,左宗棠想一鼓作气擒获他,奏章还没上,恰遇库伦大臣上书声言本部边境现在正议定疆界。其时朝中大臣也认为西域征战费用巨大,乌鲁木齐、吐鲁番既然已经收复,可以休兵罢战了。左宗棠感叹道:“当今正是有利之时,怎么能作出划边界退缩防守的计策呢?”便上疏据理力争,光绪觉得左宗棠的意见正确。此时俄国正与土耳其开战,金顺请求乘虚袭击伊犁。左宗棠说:“不行,出师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他们就会抓住口实了。”八月,与刘锦棠在曲会会师。就由大道向开都河进发,正面部队余虎恩等从库尔勒出奇兵以助。白彦虎逃到库国,又到阿克苏,遭到刘锦棠的拦击,白彦虎只好转而窜逃喀什噶尔。左宗棠大军不久收复了南疆东部四座城池,何步云献喀什汉城向清军投降。伯克胡里接纳白彦虎后,就合力攻打汉城。清军大部队人马赶到,他们又逃往俄国。南疆西部四城相继攻下,左宗棠向朝廷报捷,皇上下诏晋升左宗棠为二等侯。至此在新疆的布鲁特蒙古十四部争相归附清朝。

光绪四年正月,左宗棠上疏奏叙有关在新疆建行省的事宜,同时请求派员和俄国谈判有关归还伊犁和交换战俘这两件事。朝廷派遣全仅大臣崇厚出使俄国。俄国用通商、划分国界和索要赔款三件事相要挟。崇厚轻率地签订了条约,这不禁引起了朝廷有识之士的纷纷反对,议论好久都没有决定下来。左宗棠上书说:“从俄国占据伊犁以来,蚕食侵占没有停止过,新疆已有每日缩地百里的势头。俄国把伊犁看成自己的外府,我们要讨回土地,他们就索要赔款卢布五百万元。俄国归还伊犁,对俄国方面没有一丝一毫的损伤,而我们得回伊犁,只不过是一片荒野郊原。现在崇厚又提出给俄国霍尔果斯河和贴克斯河,这就是将伊犁西南的土地划归给俄国。在军事上打不过人家的时候,才可能出现割地求和这样的事,现今一箭未发,就马上送献战略要地,这种条约是万万不可以签的!俄国的商人目的想要进行贸易,他们的政府便在各地广设领事馆,想借通商之由深入腹地,这也是切不可准许的。臣下认为俄国人包藏祸心,他们猜测我国可能已厌倦兵事,用全权大臣谈判的办法来牵制边疆大臣。当今之计,应当先和俄国人谈判,委婉而运用计谋,另一方面,要准备在战场上和他们决一雌雄,坚忍而务求胜利。臣下虽然衰老平庸不成样子了,但哪里敢不勉力效忠啊?”光绪皇帝认为左宗棠的话大长了朝廷志气,命令把崇厚逮捕治罪,朝廷命曾纪泽出使俄国,更改前面的和约。这时左宗棠请求亲自出兵驻防哈密,策划收复伊犁。他命令金顺即率军出发,作为东路;张矅(yo)率部沿特克斯河进兵作为中路;刘锦棠经布鲁特游牧地区作为西路。又分别派遣谭上连等各带兵驻守喀什噶尔、阿克苏、哈密等地作为后路声援。这几路部队总共有马兵、步兵四万多人,声势浩大,士气高昂,他们决心与俄军不惜决一死战,务必收复伊犁。

光绪六年四月,左宗棠坚决表示自己收复伊犁的决心,命人抬着棺材从肃州出发,五月抵达哈密。俄国人听说清军大兵出动,就增兵守卫伊犁、纳林河,另外派兵舰在海上巡弋,以震撼京师。此时天津、奉天、山东等地也同时告警。七月,朝廷下诏让左宗棠回京城任顾问,让刘锦棠代替他。俄国人也害怕清军的威武,担心事态发展后会引起决裂而挑起战端。次年正月,中国在赔款上又做出让步后,清与沙俄终于达成了《中俄归还伊犁条约》,中国收复了伊犁的绝大部分地区。

入京出京披甲领兵

左宗棠用兵善于审时度(duó)势,把握战机,筹措战事,更是注重节制兵丁人数,并且以保证粮饷充足为根本。当时刚开始西征,左宗棠担心各行省协助军饷不能按时到达,曾经上疏建议向外国借款。沈葆桢反对他的建议,光绪皇帝下诏说:“左宗棠以西线战事为重,国家又何惜千万金,特拨给款银五百万两,再准允他向外国借贷五百万。”左宗棠部队出塞共20个月,新疆南北各城能全部收复,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够做到军响及时供给充足。当初议论西部边防事务时,左宗棠主张发展屯田,听到的人都认为左宗棠迂腐迂(yū)腐:(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适应新时代。。等看到左宗棠上奏论述关内外过去屯兵的利弊,以及论及将兵农划开为二,挑选精壮的人为兵丁,让老弱的人去屯田垦地,大家于是才佩服左宗棠老谋深算。新疆平定后,朝廷升调左宗棠为军机大臣。入朝觐(jìn)见后,皇上赏赐左宗棠可以在紫禁城内骑马,可由内侍二人搀扶着上金銮(luán)殿。左宗棠在朝廷任高职,引起朝野上下的轰动。很多读书人兴奋地议论说,中国相当长时间落后,非常脆弱,这次左宗棠打败了沙俄,中国有希望了。外国人也渐渐传说他的战功。他刚入京师时,内城有教堂高楼,在楼上可以俯瞰宫殿,民间老百姓传说左侯到,教堂高楼就要被捣毁。外国人为此也惶惶不安。左宗棠不得不公开贴出告示让大家放心,于是谣传停止了。左宗棠在军机处,因他长年在外征战并不熟悉朝中的礼节、掌故,因而屡屡受窘。他性格耿直,难免得罪人,因此就有许多同僚多厌烦埋怨他。宗棠本人也不乐意居住在京城之地,于是进京不久,便称病乞求引退。九月清廷命他出任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左宗棠上任后出巡吴淞,路过上海时,洋人为左宗棠树龙旗,鸣礼炮,非常恭敬地欢迎他。

光绪九年,法国人攻打越南,左宗棠这时已70有余,且身体多病,已致仕在家。但当他听知此消息时马上请求到云南指挥军队,并下令让旧部王德榜在永州招募军队,号称“恪靖定边军”。到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终于爆发,云南、越南官军溃败,左宗棠被召入京,再次任职军机处。不久法军大举向中国内地进犯,光绪皇帝诏令左宗棠到福建视察部队,左宗棠命王鑫(xīn)之子王诗正暗中率军渡海到台湾,号称“恪靖援台军”。王诗正到台南,受到法兵阻击,他与台湾军民一道最终击败法军。而王德榜会合其他部队在谅山取得大捷。中法和议达成,左宗棠称疾请求告退,但尚未获准,七月在福州病逝,时年73岁,赠太傅,谥“文襄”。将其灵位入祀于京师昭忠词、贤良祠,并在湖南以及立有战功的各省建立专祠祭祀。有《左文襄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