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十
4427300000002

第2章 林则徐(1)

虎门销烟

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人提倡经世之学。任东河河道总督时曾尽力修治黄河。后任江苏巡抚,又兴修白茆浏河等水利。1838年(道光十八年)在湖广总督任内,严厉禁烟,成效卓著,为禁烟派代表人物。12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次年3月到广州。为了解西方情况,派人翻译外文书报,编成《四洲志》。主张对外商分别对持,孤立烟贩。与总督邓廷桢协力查办,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二百三十七万多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并积极筹备海防,倡办义勇,屡次打退英军挑衅。1840年1月任两广总督。6月鸦片战争爆发后,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10月受诬害,被革职。次年派赴浙江,协办海防。不久充军新疆,曾在新疆兴办水利,开辟屯田。后起用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职回籍。1850年受任钦差大臣,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途中病逝于广东普宁。

林则徐出身于贫寒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因家贫,13岁才进私塾读书,直至50岁才被选为贡生贡生: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由府、州、县学推荐到京师国子监学习的人。,此后屡试不中,一生以教书为业。他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到儿子林则徐身上。

林则徐也很听父亲的话,自幼勤奋好学。他14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21岁被聘到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22岁被聘为福建巡抚张师诚的幕僚幕僚:古代称将帅的幕府中参谋、书记等为幕僚,后泛指文武官署中佐助人员(一般指有官职的)。。他在嘉庆十六年(1811),27时岁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先是任翰林院编修,利用这里藏书丰富,人才荟萃的有利条件,刻苦学习,进一步充实自己。

林则徐的仕途很顺畅,鸦片战争前,林则徐历任两浙盐运使,淮海道、江苏、陕西按察使,河南、湖北、江宁布政使,河东河道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钦差大臣等职。在职内,他一心为民,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力主革新,体察民情,在兴办河工、治漕运、兴屯垦田等方面都作了大量工作,很受当地人民群众爱戴。

在清朝道光十七年至道光十八年(1837—1838),鸦片就像洪水一样涌进中国。鸦片原盛产于印度和小亚细亚,又叫“阿芙蓉”、“大烟”或“烟土”,是用罂粟果实中乳状汁液制成的一种有强烈麻醉性的毒品。少量服用,能镇痛、止泻、止咳。如果吸食,就很容易上瘾(yǐn),非每天吸食不可。慢慢地,人变得面黄肌瘦,萎靡不振,成了“大烟鬼”。

早在唐代鸦片已开始输入中国,但数量极微,仅用于医药。直到1767年,每年由印度输入的鸦片不过200箱,但英国商人发现鸦片既能获得高额利润,又容易找到销路,就用它来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于是,千方百计地在印度扩大鸦片的生产,通过贿赂清朝官吏、武装走私等手段,把鸦片贩运到中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年年增加,到1838年竟多达4万余箱。

清朝每年出口的大量茶叶、丝绸等土特产,还不够抵偿鸦片的价值。据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的估计,当时中国已经有二百万人吸食鸦片,每年白银外流四百二十万两。因此,鸦片既毒害了中国人,又给清朝的财政造成了很大损失。

鸦片的威胁这么大,很多正直的官员都很忧虑。他们强烈要求禁止鸦片进口。可这时候的清朝政府已经走向下坡路,腐败无能。有些掌权的大臣竟然反对禁烟,更有那些只顾自己发财的官员阳奉阴违,暗中和外商勾结,不但纵容官兵大量吸食鸦片,还公然受贿导致鸦片走私畅通无阻。

在鸦片越来越多的涌入中国的形势下,清政府内部分裂为抵抗和妥协两派。一部分坚持禁烟,要求抵抗外侮的官员构成抵抗派,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是他们的代表;一部分原来就是反对禁烟,或者害怕对战争动摇其统治的官员构成妥协派,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直隶总督琦善、两江总督伊里布是他们的代表。妥协派在朝中占有很大的权力。

当时林则徐任湖广总督,在总督任上,他查获了近5000杆烟枪,当众刀劈火烧,收缴了大量鸦片,仅阳县就缴获鸦片一、二万斤。为了帮助吸食者戒烟,林则徐提出了配制断瘾丸,强迫吸食者戒绝,大举搜查烟枪、土膏等六条禁止鸦片的办法。许多吸毒者戒除了烟瘾。

道光十八年(1838)八月,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主张禁烟。林则徐在奏书中尖锐指出鸦片的危害,无情地揭露了鸦片受贿集团和吸食者的关系。道光皇帝看了奏章后,用朱笔在上面加了圈。他感到问题的严重:军队是坐天下的命根子,军饷是维持统治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靠,那是不堪设想的事,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他同意了林则徐禁烟的主张。

接着,就下令召见林则徐进京商议禁烟对策,林则徐从武昌起程进京途中,弛禁派头子、直隶总督琦善从北京赶来,以禁烟必然要引起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林则徐,但林则徐不为所动。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深知这次去广州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但他向自己的师友表示:“祸福死生,早已置之度外”,要尽一切努力,除掉鸦片这一毒患。

林则徐来到广州后,看到街头上,一些骨瘦如柴、脸色黑灰的“大烟鬼”有气无力地缩身在墙角里,不住地打着哈欠,鼻涕眼泪一齐往外流。那些商贩守着店铺货摊,却无人来买。身穿便服进行私访的林则徐看到这令人心酸的情形,心里非常激动。他觉得要想彻底禁烟,非得先从内部整顿不可,一定查出并严办那些走私鸦片的汉奸和贪官,让老百姓的精神振奋起来。

过了几天,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去检查几个书院,提出要对学生进行考试。考场的大门关得严严的,学生们紧张地待着发考卷。考卷发下来了,学生们打开一看,都愣了。原来考卷里面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此次考试,可以不答试题,但是必须把自己知道的烟贩姓名、住址和活动情况写出来,对官兵受贿走私的内幕,更要写明白,不得隐瞒。书院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知道的情况很多,又大都年轻活跃,对鸦片走私也深恶痛绝。大家默默地写了起来。林则徐威严的面孔也露出了笑容。

林则徐用种种办法,终于查清了走私鸦片的情况,严惩了一些违法官兵和烟贩子。然后,他发出了通告,主要内容是:一切外国商人必须在三天内缴出全部鸦片,并写出永远不再贩运鸦片的保证书。今后如再查出鸦片,按犯罪论处,货物没收,犯人处死。

外国商人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清朝官员都是可以买通的,官方的禁烟无非都是没有雨的雷声。他们没有料到,新来的钦差大臣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作风。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就积极筹备海防,相信“民心可用”,号召组织武装团体,招募水师5000人,公开号召民众起来保卫国家,宣布“如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林则徐宣布的三天全部交出鸦片的期限已到,但目中无人的外国烟贩却拒绝交出鸦片。这时,林则徐下令传讯英国的大烟贩颠地,开始和外国侵略者展开了直接的斗争。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从澳门赶到广州,把颠地藏到商馆保护起来。林则徐闻讯后立即命令中国军队包围了英国商馆,并下令暂停中英贸易,以示警告。由于他采取了坚决措施,200多名英国商人终于被迫交出了20283箱鸦片。当时,美国在广州的商人也被迫交出了1540箱鸦片烟。

这么多鸦片怎么处理呢?林则徐决定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他叫士兵在海滩上挖了两个方形的大池子,都有十五丈见方,叫销烟池。池的前边挖有涵洞,后边涌水沟。销烟前,先把水从沟里引进池里,再制成卤水。

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公元1839年6月3日),林则徐率领广东各级军政官员,来到虎门海滩边的高岗上,亲自指挥和监督销毁鸦片。这天,天气十分晴朗。成千上万的群众闻讯赶来,海滩周围人山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