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国学语文课本趣读本
4392200000057

第57章 最智慧的奇言妙语(17)

后来,曹操听说祢衡善于击鼓,就将他召来充做鼓史。有一天,曹操大宴宾客,让他们欣赏鼓乐。鼓史们经过时,都要脱去身上的衣服,换上鼓史专用的衣帽。

轮到祢衡时,他正击《渔阳参挝》,便踏着小步走上前来,容貌仪态与平时不同,鼓声悲壮,听者无不慷慨激昂。他到曹面前停了下来。官吏严厉地呵斥他,要他换装,不得轻率。于是祢衡将所有的衣服脱掉,裸着身子立在那儿,又慢慢地取出鼓史的衣服穿戴,穿戴完毕,重新击鼓,三挝而去,毫无羞色。

曹操笑着说:“本想羞辱祢衡,现在我却被他羞辱了一番。”

036人琴俱亡

王徽之、王献之(字子敬)兄弟都病情严重。后来,王献之先病逝。王徽之还不知道,就对服侍他的人说:“怎么一点子敬的消息都没有,他一定是死了。”他在说这话时一点儿也不悲伤。当听说王献之确实死了之后,他就要了辆车去奔丧,到了那儿,也不哭。

王献之生前喜欢弹琴,王徽之便直接奔向灵堂,坐在灵床上,拿过王献之的琴便弹,但琴弦发出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王徽之把琴往地下一掷说:“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于是伤心痛哭了很久。

过了一个多月,王徽之也病逝了。

037通灵妙画

东晋画家顾恺之,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但他为人处世有时却很天真可笑。他曾把许多自己珍爱的画卷藏在橱内,贴上封条,寄放在桓玄那儿。后来桓玄打开橱的后壁,把画全部偷走了,然后把后壁按原样装上,把橱还给顾恺之,骗他说从未打开过。

顾恺之见橱上的封条原封未动,可是里面的画却一张也没有了。他只是说,这些画都画得太神妙了,通了灵性,变化离去了,就像人成了仙要升天一样,一点儿也不值得奇怪。

038山中宰相

南朝梁武帝萧衍早年曾与陶弘景有来往,他当上皇帝后,曾亲自书写敕令召见陶弘景,并赐给他隐士常戴的鹿皮头巾。后来又多次礼聘他出来做官,陶弘景都没答应。

一次,陶弘景画了一幅画给武帝,画上有两头牛,一头牛被任意地放牧在水草丛中,而另一头牛则头戴金笼,被人拿着绳子牵着,身后还有人用鞭子驱赶。

武帝看了以后,笑着说:“这人什么都做得出来,这是以画明志啊。看来是想学拖着尾巴的乌龟,宁愿自在地生活在泥中,也不愿受人摆布被供奉在庙堂之上。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出来做官呢!”

虽然如此,每当武帝遇到让他难以决断的国家大事时,仍要去向陶弘景讨教,每个月像这样的书信有好几封。因此,当时的人也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

039为文得以狂名

邢昉从小胸怀大志,十九岁入学为诸生,考试常得优等,但他性格狂放,常招致别人不满。有一次,考官在他卷子上批道:“太狂”。看到最后一场的试卷,再批道:“更狂!”因此没有录取他。

邢昉对此评论说:“读书人写文章,得到‘狂’的名已足够了,还关心其他做什么呢?”于是他不再应试,一心创作诗歌和古文。

邢昉还到各地去游学,和海内的各位名家相争,诗歌愈作愈高妙。后来他回到故乡,在石臼湖畔筑室而居。因家中贫困,就拿石臼湖水酿成好酒,以卖酒为生。

040岁除祭书

唐代诗人贾岛曾在某年除夕取出这一年中所作的诗文,以酒肉为贡品祭之,并说道:“劳我精神,以此补之。”

顾嗣立仿此祭法,每年除夕,从架上取下亲自校勘的各种书籍,陈列于秀野草堂内,点燃清香桦烛,陈列酒肉贡品,口念祝词,礼拜再三,并作祭文《祭书行》。

041鹿床精舍

南梁人阮孝绪家里很穷,没有柴烧,他的仆人就偷砍了邻家墓上的树木来生火。阮孝绪知道后拒绝吃饭,并让仆人拆了自家屋上的木料来重新烧饭,这样他才肯吃。阮孝绪的住所只有一架粗陋的“鹿床”,四周用竹树环绕,他以此作为自己读书的精舍。

梁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曾去找阮孝绪的哥哥,顺便想去拜访他,但最终还是没敢去,只是望着他的住所感叹道:“他的房屋虽然近在咫尺,但他的人却离我很远啊。”

从此,因仰慕他风采、名声而来的人,无不拘谨地怀揣求见的心情,远远地望着他的住所,不敢举足冒昧拜访。

042贵不如贱

南朝人沈从小就有高尚的品行,清心寡欲。他很仰慕东汉的隐士黄宪和徐稚的为人。他读书时从不细细地分析字句,只是理解文章的大意;他的文章没有靡丽的文风。沈还经常独居一室,人们很少能见到他。

沈的堂叔沈勃在南齐做官,很有地位,每次回到老家吴兴,总是有很多宾客前去拜望,但沈却从来不去逢迎。沈勃反而会去见沈,沈迎送时又从不跨出房门。

沈勃感叹地说:“至今我才明白,显贵的并不一定就比低下的有优势啊!”

043“翰林”的由来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

唐玄宗时,朝廷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

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为翰林。

044学生为何称“桃李”

中国人喜欢在赞颂老师弟子多、贡献大时说他(她)“桃李满天下”。为何将学生称为“桃李”呢?

《韩诗外传》载,春秋时期,魏国有一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他失势了,免官失职一落千丈,由他推举入朝做官者却都视而不见,没一个人帮他的忙,他只好一个人逃到北方去了。

在北方,子质遇见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发牢骚,说受过自己恩惠的人忘恩负义,在他落难时无动于衷,不来帮助他。

子简笑着回答说:“你听我慢慢分析,如果你在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就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如果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夏天长出刺还会刺人,到秋天也不能利用它的种子。你提拔的人都是不应提拔的。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选择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

此后,人们便把培养人才称为“树人”,把提拔起来的优秀人才称为“桃李”。如果一个老师教的学生非常多,就称之为“桃李满天下”。

045海上钓鳌客

唐玄宗开元年间,李白去谒见当时的宰相,奉上一张木板所制的名片,上面写着“海上钓鳌客李白”。

宰相问道:“先生在沧海中钓巨鳌,用什么东西作为钩和线呢?”

李白说:“我的情感奔逸在风中,志向纵横于宇宙间。用明月作为钩,用霓虹作为线。”

宰相又问:“用什么东西作为饵呢?”

李白答道:“以天下没有义气的男儿作为饵。”

宰相听后,不禁失色。

046笼中鹤

唐朝诗人顾况生性疏懒狂放,经常和道士在一起。当时,当朝宰相听说他很有才华,就想笼络他,准备给他一个好官职。

顾况用诗作答:“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唤狂生?此身还似笼中鹤,东望沧溟叫数声。”他这是把自己比做闲云野鹤,把官爵看做囚人的牢笼啊!

047诗集中日得相见

唐诗人雍陶常常将自己比做谢眺、柳恽。他在担任简州刺史时,有客人来他也不给面子,门人知他如此,就懒得通报。因此,求见他的人很少有能得到接见的。

一天,有个叫冯道明的落第举子来求见,他对门人说:“请让我见员外,我与他是老相识。”

门人把话照传进去,等到接见时,雍陶呵斥冯道明说:“我和你连面都没有见过,你怎么谎称是我的老相识?”

冯道明说:“我读您的文章,很是敬仰您的为人,每天都会和您在诗集中相见,怎么能说不认识呢?”说完,就背诵起雍陶的诗文来。

雍陶见他说得巧妙,就像对待老朋友一样高兴地款待了他。

048家藏箱笼

韩寅亮是韩偓的儿子,他曾经对郑文宝说:“王审知听说我家箱笼很多,而且锁得很严,由于别人都不知道箱内装的是什么东西,因此他认为里面必定藏着珍宝。我父亲韩偓临死时,命亲信打开箱子,只见里面只有烧剩的龙凤烛以及金缕红巾百余条,蜡泪如新,红巾香气犹浓。”

有一老仆人忍不住掉泪说:“韩公任翰林学士时,常在金銮内殿为皇帝起草文书,深夜才回翰林院。当时都是由宫女秉烛送学士出殿,韩公就把这些东西都收藏起来。自从长安遭乱,韩公得罪,贬官南方,这些东西现在已经很少了。”

049封识宛然

范仲淹小时候由于家里很穷,被家人寄养在睢阳朱氏家,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个术士,二人经常来往。

后来术士病危,他临终时对范仲淹说:“我有一种法术能把水银炼成白金,但我儿子还小,还不能传授给他,我现在把它传给您。”说完就将已封好的炼术方法与一斤白金塞进范仲淹怀里,范仲淹刚要推辞不受,术士就死了。

十多年后,范仲淹功成名就,术士的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于是范仲淹就将他请来,告诉他说:“你父亲死时你年纪还小,因此他让我收下他的遗物,现在你已长大,我应当归还给你。”

于是拿出白金与炼术方法给他,只见上面的封识还是老样子,一点儿都没有变动。

050岂可掩名夺功

北宋时,皇帝让宋祁撰写《新唐书》,后来欧阳修也参加进来。书成后,皇帝认为一本书出自两个人之手,体例不统一,就下诏让欧阳修审校宋祁撰写的《列传》。

欧阳修接受诏令后感叹说:“宋公是前辈,况且各人见解不同,怎么能让一本书都按自己的意思修改呢?”于是一个字也没有改,仍将原书上交朝廷。

御史告诉欧阳修,按照修史书的惯例,只能署撰写人中官职最高者的姓名。欧阳修官职较宋祁高,因此应该署欧阳修的名字。欧阳修说:“宋公写《列传》功夫很深,时间也久,怎么可以夺去他的功劳呢?”于是《纪》、《志》署名欧阳修,《列传》署名宋祁。

宋祁知道这件事后,高兴地说:“自古以来文人都不肯相互谦让,这件事情真是前所未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