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又有新的国君即位了,我们的国君晋景公伸长了脖子遥望西边:‘多么希望秦国能与我们再交好啊!’但是他没有等到这个结果,秦国的国君依然不肯开恩与我们结盟,反而趁我国遭遇狄人祸乱的时候,侵略我国临河的县邑,焚烧萁、郜两地,毁坏我们的庄稼,屠杀我们边境的人民,迫使晋国发生辅氏之战。后来秦国国君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果实,于是向先君献公和穆公求福,然后派车命令我们的晋景公说:‘我们想和你们重修旧好,抛弃昔日的仇恨,恢复过去的友好,以此来纪念我们的先君从前的攻击。’不幸的是,盟誓还没有完,我们的晋景公就去世了,晋国不得已召开令狐盟会。此时秦国国君又开始产生歹意,背弃了刚刚立下的盟誓。秦国的敌人白狄,是我国的姻亲。秦国国君命令我们说:‘你跟我一起联手打白狄。’我们的国君为了珍惜同秦国的交情,不惜舍去这位姻亲,接受秦国的命令攻打白狄。但没想到秦国两面三刀,对白狄说:‘晋国准备攻打你们。’白狄虽然表面上听从了你们的劝告,但他们心理实际上是憎恨你们这种做法的,将你们的所作所为告诉了我们。楚国人也知道秦国喜欢反复无常,也主动跑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叛了令狐之盟,跑来向我国结盟。他们对着著皇天上帝、秦国的三位先公和楚国的三位先王宣誓道:我们虽然和晋国有来往,但我们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楚国对我们说,他们讨厌你们这样反复无常的行径,之所以公开这些事,是为了惩戒那些同样反复不专一的人。其他诸侯国听到楚国这些话,都为秦国的所作所为感到痛心,都愿意同我们接近。
“现在我奉命率领使团来到秦国,完全是为了大家好,目的在于结盟。如果大王您能开恩眷顾各诸侯国的情感,可怜我国国君,赐予我们盟誓,这就是我国国君最大的心愿了,我国国君会安抚诸侯国不满的情绪,让大家遣散,不让他们闹事。如果大王您不推行大恩大德,我们的国君也就没能力遣散其他诸侯国了。现在我已经转达了全部意思,怎样做才是对秦国有利的,望权衡再三!”
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是晋楚争霸时最后一次主力军队的大战,此战对晋国、楚两国都有重大意义。
晋国派吕相与秦绝交之后,率领晋国四军及中原诸侯国军队伐秦,发起麻隧之战,最终获胜,这使晋国的势力更大了。楚国在麻隧之战时没有及时援助,因此面对如日中天的晋国,楚国处于下风。
公元前577年,郑国仗着背后有晋国撑腰,派子罕攻打楚国的属国许国,但战败。郑成公不甘心,率军亲征许国,迫使许国割地求和。楚国不满郑国“狗仗人势”,为了替附属国出头,楚国派兵攻打郑,顺便对晋国的另一个附属国——卫国也顺带攻打了。在晋国的干涉下,最终许国旧地归郑国所有,但仍是楚国的附庸。第二年,楚王以土地诱惑郑国,郑国背叛晋,成为楚国的附庸。同年,郑国派遣子罕攻打晋国的追随者宋国。晋国一面兴师伐郑,一面联合卫国、齐国、鲁国,誓给郑国一个沉痛的教训。郑国国君郑成公急求于楚,楚共王派司马子反、令尹子重、右尹子革统领三军,与晋军交战于郑地鄢陵(今河南鄢陵县)。
晋国大夫士燮不愿意同楚军交战,说:“在秦晋韩原之战中,晋惠公不能整军而归。在晋狄萁之战中,主帅先轸未能回来复命。在晋楚泌之战,主帅荀林父率兵溃逃,这些都是晋国惨痛而耻辱的教训,这些您也是知道的。现在我们面临楚军,更增加了耻辱。”
他还说:“以前我们的先君多次与人作战是有原因的。秦国、狄国、楚国都是强国,如果晋国不努力,子孙后代就要被欺凌。现在三个大国,已经有两个屈服了,只剩下一个楚国。一个国家既保证内部的稳定又保证不存在外来忧患,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外部太安宁了,内部肯定有问题。现在我们为何不暂时放过楚国,让晋国可以随时保持着对外的警惕?”
六月二十九日,在月末的最后一天,楚军一大早就摆好阵势,威逼晋军。很多晋军军官看到这阵势都感到害怕。
上军佐范匄看到后鼓励大家说:“把井填平,把炉灶铲平,在自己军用中拉出阵势,将队伍之间的行道疏通。晋国和楚国都是天意所归的国家,还担心什么?”
士燮听了大怒,拿起戈将他赶出去,并怒吼道:“上天决定了国家的存亡,你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
中军将栾书说:“楚军心浮气躁,只要我们坚守阵营等待,三天之后,楚军一定会撤退。等他们退走的时候,我们再出击,肯定能胜利。”
新军佐郤至说:“楚军有六个弱点:两个统帅彼此不和睦;亲兵都是贵族子弟,况且都不是精兵;郑国军队阵容不整;楚军中的蛮人不会布阵;布阵没有避开月末这天,这犯了天忌;士兵之间很闹,彼此只关注自己退路,没有斗志。我们只要抓住这六个有利时机,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楚共王登上战车,观望晋军的动静,楚国令尹子重派太宰伯州犁跟随楚共王左右。
楚共王问:“我看见晋军正驾着兵车左右奔跑,他们这是干什么?”
伯州犁回答说:“那是他们在召集军官。”
楚共王说:“那些人都到中军营集合了。”
伯州犁回答说:“这是他们要召开军事会议。”
楚共王又说:“他们搭起了帐幕。”
伯州犁回答说:“这是晋军在占卜,希望他们的先君能为他们指点吉凶。”
楚共王说:“可是他们又撤去帐幕了。”
伯州犁回答说:“这说明晋军快要发布命令了。”
楚共王说:“现在他们那里很喧闹,尘土飞扬。”
伯州犁回答说:“这是他们填平了井、铲平了灶,已经摆开了战斗的阵势。”
楚共王说:“他们都登上了战车,左右两边的人拿着武器下车了。”
伯州犁说:“这说明晋军的主帅要发布誓师令。”
楚共王问:“要跟我们开战了吗?”
伯州犁说:“我也不知道。”
楚共王又说:“他们现在又上了战车,左右两边的人又都下来了。”
伯州犁说:“这是战前的起伏,他们正在向神明祈祷。”
然后,伯州犁把晋厉公亲兵的位置告诉了楚共王。
与此同时,晋厉公也知道了楚共王的亲兵位置。晋厉公的随行将士说:“楚国最出色的士兵已经调在中军了,人数很多。”
晋厉公的随行苗贲皇却认为相反,他说:“楚国的精锐是楚共王身边的亲兵,因此我们要留出来一些精兵攻击楚国的左、右两军,最后集中三军力量攻打楚王的亲兵,一定能获胜。”
晋军占卜的结果是“大吉”,晋厉公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准备开战。
在战争的过程中,晋厉公采取苗贲皇的建议,先集中力量攻击楚军的左、右军,后攻中军。战争从早晨持续到暮色,楚共王的眼睛被晋军射中,公子筏被俘,楚军略受挫,不过最终胜负尚没有定,楚共王决定第二天再战。当夜,苗贲皇故意让晋军放松对战俘的看守,让战俘逃回楚军大营,报告晋军的战备情况。楚共王得知晋军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便召集子反讨论对策。子反当晚醉酒,未能及时应招,楚共王不敢连战,下令楚军连夜撤退。楚军撤退到瑕时,子反自杀,鄢陵之战以晋国的小胜而告终。
不久,晋国召集齐、宋、鲁、邾等诸侯国再次伐郑,继而伐陈、蔡。郑国子罕夜里奇袭盟军,宋、齐、卫三国军队被击败。不久,郑国正卿子驷主动出击晋军,卫国出兵援晋。此后,晋国多次联合诸侯小国伐郑,楚国也多次出兵救郑,郑国最终没有被晋国征服。
鄢陵之战是晋楚争霸中继城濮之战、邲之战后第三次主力军队的战争,它是晋、楚两国为争取小国附庸而进行的战争。之后,楚国在中原地区的霸权走向衰落,晋国虽然借此机会重获霸业,但对中原各诸侯小国的控制力也逐渐减弱,春秋各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晋景公病入膏肓
晋景公是晋成公的儿子。他比之祖父晋灵公,更“不君”。他听信谗言,滥杀无辜,赵盾一族的赵朔、赵同、赵括及赵氏一族人,全部被他杀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氏孤儿”也是他一手造成的。
有一次,鲁国国君鲁成公前往晋国访问,晋景公自认为晋国强大,因此对鲁成公态度很傲慢。鲁国随行的大夫季孙行父说:“晋景公将来肯定恐怕不能善终。《诗经》中说:‘要恭敬行事,得到天命太不容易了!’晋景公身为诸侯中的霸主,他的一举一动直接决定着各诸侯的行为,他为人处世怎么能这么傲慢呢?”
晋景公继位的第十年,晋景公做了一个噩梦。他梦见了一个披头散发的恶鬼,指着自己的鼻子说:“你灭了我的全族,杀了我的子孙,这是不义。我要报仇,这已经得到上天的同意了,今天就是你的死期!”说万就踢坏宫门,闯进晋景公的卧室。晋景公吓得躲进内室,恶鬼又踢坏内室的大门,眼看就要向自己杀过来了……晋景公就这样吓醒了。
晋景公醒来之后,知道这是赵氏族人前来复仇,赶紧找占卜师为自己占梦。占卜师根据卦辞,所描述的事与晋景公梦中的情景一模一样。晋景公吓坏了,赶紧问自己会怎样。占卜师遗憾地对他讲:“大王您恐怕吃不到新收的麦子了!”言外之意,就是说晋景公活不到收麦子就要死了。
晋景公很害怕,于是到秦国寻找名医,秦桓公为他派了一名名叫缓的医生。医生还没有到达时。晋景公又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的疾病变成了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小孩说:“缓是一个名医,恐怕能治好他的病,我们逃到哪里比较好呢?”另一个小孩说:“我们藏在肓(心脏与隔膜之间)的上边、膏(心尖脂肪)的下边,看那个医生能把我们怎么样!”
缓来到之后,为晋景公检查了一番,对他说:“大王您的病已经没法治了,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肓的上边、膏的下边,这个地方既没法斟酒,又没法使药力到达。恕臣无能为力。”
晋景公见他所说的与自己梦中梦到的情景一样,知道自己无法好转了,于是就对缓说:“你果真医术高明!”然后命人赏赐给缓很多厚礼,让他回秦国了。
六月初六,新麦子成熟,晋景公想起占卜师对自己说的话,于是就命人将新麦子烹煮了端到自己面前,然后命人将占卜师叫过来,以此证明他说自己吃不到新收麦子的预言是错误的,证明赵氏族人的复仇也是错误的,然后趁机杀了占卜师,避免他再危言耸听。然而占卜师来到之后,晋景公刚要吃新麦做好的饭,突然感觉肚子疼,于是就上厕所,结果掉进厕所里淹死了,果真验证了他吃不到新麦的预言。
祁奚举贤
晋国贵族之间权力斗争很激烈,人们都想让自己手下的人掌握更多的政权。
大夫祁奚因为年迈,便向晋悼公告老还乡。
晋悼公问他:“你走了之后,谁有资格接替你的职务呢?”
祁奚回答说:“解狐可以。”
晋悼公奇怪地问:“他不是你的仇人吗?为何举荐他?”
祁奚回答说:“大王是问谁可以接替我的职务,而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晋悼公就立解狐接替他的职务,但解狐未来得及上任就死了。于是晋悼公又问祁奚:“你觉得谁可以接替中军尉一职呢?”
祁奚回答说:“祁午可以。”
晋悼公感觉更奇怪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为什么你既推荐与你有仇的人,又推荐与自己的关系密切的人?”
祁奚回答说:“大王是问我谁可以接替中军尉,而不是问谁是我儿子。”
不久中军佐羊舌职死了,晋悼公又问祁奚谁可以接替这一职位,祁奚推荐了羊舌职的儿子,他的回答仍是“大王问我谁适合这个职位,而不是这个职位与我有什么关系。”
晋悼公觉得祁奚是一个正直的人,便任命他的儿子祁午为中军尉,任命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为中军佐。
后来,晋国大臣范宣子杀死大夫羊舌虎,并株连其兄叔向入狱。有人劝说叔向求助于宠臣乐王鲋让,让他帮忙说情。叔向却认为,唯有正直的祁大夫能救他。祁奚听说这件事之后,不顾自己年迈,驾车来见范宣子。
他对范宣子说:“《尚书》有云,对于有智慧、有韬略的人,应该相信他、保护他、安慰他。叔向在参与国家大事的时候很少出错,教诲人又不知道疲倦。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重用、安抚,怎么能株连他呢?株连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国家很大的损失啊。历史上,鲧虽然被处死,但他的儿子大禹却得到重用;管叔、蔡叔虽然被杀逐,他们的兄弟周公却能辅助成王。现在,你怎么因为羊舍虎而不顾大局株连他的弟弟呢?”
这番说辞,义正言辞,范宣子很感动,就和他一起见晋平公,说服晋平公赦免了叔向。然后祁奚悄然离开,叔向连登门拜谢的机会也没有。
祁奚这种以国家社稷为重,这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举贤不为谄、救人不图报的行为值得推崇,受到世人的称赞,孔子称其“唯有贤能才可以举荐贤能啊!”司马迁也称赞他“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师旷论卫人出其君
晋国大夫师旷博学多才,尤其在音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一位著名的乐师。然而他的才华又不仅于此,他对政治也有非凡的见解,深受诸侯及民众敬重,晋国国君、齐国国君都曾向他问政。其中师旷论卫人出其君是他关于政治见解的最精彩论述。
卫国国君卫献公因暴虐而被国人赶跑,就这件事,晋悼公问师旷:“卫国人赶跑了自己的国君,这是不是太过分了呢?”
师旷回答说:“这也许是卫国国君太过分了。贤明的国君,应该是奖赏好人,惩罚坏人。对自己的百姓,要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对百姓的宽容,要像对大地那样宽容。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爱护自己的国君,像敬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的敬爱他,像对待日月一样敬仰他,像对待神明一样崇拜他,像害怕雷霆一样害怕他。国君能做到这些,难道百姓还会赶走他吗?
“国君是祭祀神明的人,也是百姓的希望。如果百姓的生计都得不到保障,神明没有人祭祀,百姓绝望,国家没有主人,那么这个国家还要国君干什么呢?不赶走他赶走谁呢?
“上天创造百姓,并为百姓们选择了一个国君,就是让国君治理和爱护他们,不让他们丧失天性。有了国君,又安排人辅佐他,让这些人监督他、保护他,避免他做出越轨之举。因此天子有公辅佐,诸侯有爱卿辅佐,大夫有贰宗辅佐,士人有朋友帮助,平明、商人、工匠、奴仆、养牛人、养马人,都有自己亲近的人。这样大家互相帮助,善良的人应该受到赞扬,有过错的人就应该得到纠正,有患难的人应该得到救援。
“自天子以下,人们又都有各自的父兄子弟来监督和爱护。太史负责记录国君的言行,乐师为国君作讽谏的歌诗,乐工为国君吟诵规谏的文辞,大夫为国君开导、劝谏。士人传达大夫的话,平民可以公开论政,商人可以在市场上公然发表言论。正如《夏书》所说:‘宣令官摇着木舌铃沿路宣告,官员自由规劝,工匠可以以自己的才艺劝谏。’正月初春时节,宣令官该沿路宣告了。
“上天是爱护百姓的,难道会让一个人骑在百姓头上任意妄为吗?肯定不是这样的。卫献公被赶跑,可说是咎由自取。”
卫献公被赶跑,站在国君的立场上,是“犯上作乱”,但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可以算是“水可以覆舟”。师旷敢于在晋悼公面前阐述“民贵君轻”思想在当时可谓难能可贵。
伯州犁问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