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本书读懂四书五经故事大全集
4391800000042

第42章 五经:《春秋》(2)

这时候成师已经58岁了,因为被封曲沃,人称“桓叔”。桓叔经营多年,晋文侯身边早已经安插了自己的人。不久,晋文侯被身边的一位贵族潘父所杀,然后潘父邀请桓叔回国都继承王位。朝中一些大臣不肯接受桓叔,于是以为王报仇的名义,攻打桓叔。桓叔败退曲沃,潘父被杀。晋国人就立了晋文侯的儿子平为新的君王,这就是晋孝侯。但桓叔并不承认晋孝侯,晋国这一个诸侯国内,因此出现了两个敌对的政权,双方势均力敌,谁也不肯退让。

又过了几年,桓叔老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他的位置,人称曲沃庄伯。曲沃庄伯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他不久就派人杀了晋孝侯。但他的结局却与其父亲一样,也被晋国打败。晋国人这次立晋孝侯的弟弟郄为新的君王。

郄在位的第六年,曲沃庄伯联合郑国、梁国一起攻打晋国都城翼。周天子也因为早就不喜欢晋国两派兜来兜去,索性成全了曲沃庄伯,也加入曲沃一方攻打晋国都城翼。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曲沃这次就成功地打败了晋,国君郄已经逃亡到南方的随国。

但由于利益分配不均,曲沃庄伯的盟友周天子突然撤出盟军,反而联合虢公攻打曲沃,并将出奔的晋侯郄的儿子哀侯光立为新的晋侯。但是晋人很奇怪:明明我们的国君郄还在避难,为什么就立他的儿子为君王?因此不愿意接受周天子的安排,反而自己去把晋侯郄从随国接回来,让他在另一个城邑鄂继续做侯,晋侯郄改成“鄂侯”。这样,晋国就形成了三个政权:曲沃庄伯,鄂侯以及鄂侯的儿子光所在的翼城,可谓“三国鼎立”。

对曲沃庄伯来说,这样一来,事情就容易一些了,原本属于晋国的势力,现在一分为二成为敌对的两个政权,因此他就利用其中的微妙关系,开始为自己谋取利益。

不久,曲沃庄伯去世,他的儿子继承他的位置,是为曲沃武公。曲沃武公比他的父亲更有魄力,他成功地杀死了在翼城的哀侯。翼城的晋人向来顽固,又拥立哀侯之子为侯,称为“小子侯”。几年后,曲沃武公又杀了这个“小子侯”,并踏平了翼城。至此,晋国的国土上只剩下两个政权。

周天子这时候又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仍旧不支持曲沃,他派虢仲立哀侯之弟缗为晋新的国君,又命虢仲跟芮、梁、荀、贾四国讨伐曲沃。曲沃武公寡不敌众,只好再退回曲沃,翼城重新回到正统晋侯的势力范围。

曲沃武公这次吸取教训,在诱杀晋侯缗的同时,送给周天子许多金银财宝。周天子看到晋侯缗已经死了,曲沃又孝敬自己,于是他便不再插手干预此事。曲沃的封地原本就比翼城大,又随着其国力日益强盛,周天子便顺水推舟,册封曲沃武公为正式的晋侯。曲沃武公的儿子晋献公、孙子晋文公,都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

曲沃并晋前后历经四代人,76年,这件事所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成全了晋国。更重要的是,它表明“旁支坐大”已经是一个可允许的事实,周天子已经无力再驾驭各诸侯国这些旁支了,周王室衰微一发不可收拾,春秋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齐桓公夺位

齐僖公有三个儿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小白。齐僖公驾崩后,太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

齐襄公是位暴君,品质卑劣,他继位后在全国推行暴政,引起民怨,齐国的大臣都为国家的前途而忧虑。公子小白看不惯国君的行为,于是入宫劝谏,但效果不佳。公子小白自感在齐国没什么做为,于是便在辅佐大臣鲍叔牙的劝告下,离开齐国。

这时候的公子纠和小白,虽然不是国君,但都有一个比较好的辅政之人,公子纠的辅政之人是管仲,公子小白的辅佐之人是鲍叔牙。鲍叔牙最初辅佐小白的时候,并不积极,因为他知道小白已经无望继承国君,自己也难以有大的做为,于是经常称病,不去帮助小白。

管仲知道后,就劝导他说:“齐国人都不喜欢公子纠的母亲,因而也不喜欢公子纠。公子小白就不同了,他自幼丧母,人们比较同情他。将来治理齐国的贤能,不是公子纠便是公子小白。现在公子小白虽然不及公子纠聪明,而且性子比较急,但却是一个有远虑的人,我非常了解这样的人。即便日后公子纠废掉现在的国君自己继位,也不会有什么做为,到时候齐国还是要指望公子小白,这还不是你鲍叔牙在安邦定国吗?”鲍叔牙听了这番话后才开始用心侍奉小白。

在朝堂,齐襄公继续做出不利于齐国的事,他与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私通,并在酒醉的情况下杀死了鲁桓公。一场尖锐的矛盾即将展开。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有远见的人,为了避免殃及自己的主子,于是都在想办法为主子寻找出路。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国君的女儿,于是管仲就将公子纠护送到鲁国。公子小白的母亲是卫国国君的女儿,但是卫国距离齐国太远,于是鲍叔牙就保护公子小白到齐国的南邻莒国躲避。然后,两个在异国避难的公子,就分别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帮助下,静观其变,准备随时返回齐国有一番做为。

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国经历了齐襄公多年的暴政,终于发生内乱。齐襄公的堂兄弟公孙无知率先举起反叛的大旗。

其实这对堂兄弟的矛盾,早在齐僖公时就种下了。齐僖公虽然喜欢太子诸儿,但对自己的侄子公孙无知也很优待,这对堂兄弟所享受到的待遇一模一样,这令太子诸儿很不满。他继位后,多方找茬,说堂兄弟的权力太多,想要剥夺他一部分权力,这引起公孙无知的极度不满。于是便勾结齐国大夫,在内乱爆发时,闯入宫中,杀死齐襄公,自己继位,成为齐国国君。齐国最后落入他的手中,这是管仲和鲍叔牙都不愿意看到的。

公孙无知是靠叛乱登上国君地位的,名不正,言不顺,国内难免有怨言,结果继位之后才一年,就被齐国贵族联合杀死。这下,齐国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中,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觉得机会来了,都想快点回国,夺取国君的宝座。

此时的齐国臣子,势力最大的是正卿高溪。正卿高溪与公子小白自幼就是朋友,他自然是支持公子小白的。于是当群臣商议该由谁继位新君时,正卿高溪派大夫国氏立即前往莒国,将公子小白请回国内。公子小白接到正卿高溪的消息后,仔细研究了国内的形式,也觉得回去有望继承国君,于是便向莒国借了些兵马做后盾,日夜兼程往齐国赶。

而公子纠此时正在鲁国避难,他的外公鲁庄公知道齐国的局势之后,非常焦急,赶紧派人护送自己的外孙公子纠回国,希望他能继承王位。而此时的小白已经出发了,公子纠没有胜算在他之前赶回齐国,公子纠的辅政管仲就自告奋勇前去阻止。

管仲率领乘兵车,来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埋伏。公子小白行至此的时候,管仲突然冒出来,拿着弓箭就向公子小白射去。只听得“当啷”一声响,公子小白应声倒下。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被自己射死,于是就率领人马回去复命。公子纠放下心中包袱,以为自己准能继承齐国国君,就不慌不忙地向齐国赶去。

实际上,公子小白并没有被射死,管仲的一箭只射中了他的铜制衣带勾上,他是假装死去而倒下的。虽然大难不死,但公子小白和鲍叔牙都不敢再大意,行路的时候更小心,行驶的速度也更快,终于有惊无险地先于公子纠到达齐国。

到了齐国后,公子小白和鲍叔牙并没有急着进城,而是先由鲍叔牙回到城中观察形势,趁机游说各大臣拥护小白。由于齐国势力最大的正卿高溪和大夫国氏都拥护小白,小白便被迎回城内,成为齐国国君,这就是日后鼎鼎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继位后,就派使者告知公子纠不必再回国,新君已经确立。管仲这才知道小白装死,一怒之下杀了来使,公子纠则在外国的支持下,率领500名鲁国士兵与齐国开战,不料以失败告终,只得和管仲逃回鲁国。有了公子纠这件事,齐、鲁两国不可能再相安无事,齐桓公就派兵攻打鲁国。与齐国相比,鲁国是一个小国,不久便无力应对。鲁庄公觉得没必要为外孙影响自己的国家,于是派人与齐国讲和,鲍叔牙提出两个条件:杀掉公子纠;将管仲送到齐国,鲁庄公照办了。自此,齐桓公终于坐稳了国君的位置,他在鲍叔牙的推荐下,齐桓公大度地任命昔日敌人管仲,正式开始大展宏图的一生。

曹刿论战

因为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王位的事,齐国与鲁国成了敌人。鲁庄公取得暂时的和解之后,决定回国操练军队,司机报复齐国。为了鲁国的强大,他在政治上也做了一些小小的改良,如平民百姓可以劝谏国君等。

一段时间以后,鲁庄公觉得自己的军队已经比较强大了,时机成熟了,可以再与齐国大战一场了,于是准备再次举全国之力,准备向齐国发起战争。恰逢此时,齐桓公自恃实力强大,咽不下鲁国当年包庇公子纠的行为,又向鲁国发动攻击,鲁庄公雄心勃勃地决定迎战。

这时候,有一个叫做曹刿的平民百姓,要求觐见鲁庄公。他去之前,他的同乡就忍不住打击他:“国家大事自有国君和臣子们操心,你何必掺和进去呢?”

曹刿不以为然:“国君和臣子们的目光短浅,不见得能深谋远虑。”说罢,依然前去拜见鲁庄公,没想到获得了接见。

曹刿见到鲁庄公,问:“大王您凭借什么打这场战?”

鲁庄公回答说:“衣服、食物这些生活必需品,我不会独自享用,一定会将之分给身边的人。”言外之意,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还不错的君主。

没想到曹刿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他给鲁庄公泼了盆“冷水”:“衣服、食物,这些只是小恩小惠,况且一般的平民百姓难以获得这些福利,他们是不会听从于您的。”

鲁庄公接着说:“在祭祀的时候,所用到的猪牛羊等牲畜、贡品玉器、丝织品等,我不会虚报数目,对神明一向虔诚。”

曹刿仍然泼“冷水”道:“即使您如实上报数目,这些对神明来说也只是小信用,他们也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又说:“国内无论大、小案件,如果我没时间一一处理,我也一定吩咐大家秉公办理,使一些诉讼案件都能得到公平、公正的裁决,不让任何百姓受到冤屈。”

曹刿这次似乎比较满意,他说:“这些都是大王您应该尽的本分,您都做到了,百姓会乖乖臣服于您的,您可以凭借这个同齐国作战。如果现在要开战的话,请让我跟谁您一起出征吧!”

鲁庄公同意了,还让曹刿跟自己同乘一辆战车。

齐国军队和鲁国军队相会于长勺,于是打起了著名的长勺之战。

双方军队列阵完毕,鲁庄公就命人击鼓,准备率先发难,进攻齐军。曹刿看到之后连忙制止:“现在还不是进军的时候。”鲁庄公很相信曹刿,果然不再下令进军。

一直到齐军击鼓三次,曹刿才表示,鲁军可以进攻了,双方军队正式开始厮杀。战争的结果是齐军大败,仓皇出逃。鲁庄公大喜过望,准备命人驾车追赶齐军。

曹刿这次又拦住鲁庄公,说:“现在还不是乘胜追击的时候。”经过前面的事情,此时鲁庄公对曹刿的才能已经深信不疑了,果然乖乖地听话,不准鲁军追击。曹刿则跳下战车,仔细检查齐军车轮碾过的痕迹,然后又登上战车,遥望远处,检查齐军撤退时的情况。然后才对鲁庄公说:“现在可以乘胜追击了。”鲁庄公于是下令鲁军追击,鲁军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鲁庄公对于曹刿这种奇怪的作战方式很好奇,于是忍不住向他询问。

曹刿这才解释道:“战争靠的是英勇和勇气,哪一方比较有勇气、比较勇敢,哪一方就能获胜。战场上的击鼓,第一次击鼓,最能振奋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会有所衰退;到了第三次击鼓的时候,士气已经差不多耗尽了。敌人击鼓三次,我们才第一次击鼓,我们的士兵正憋着劲儿准备好好与敌人打一仗,我们以最强的士气进攻对方最弱的士气,自然更容易取胜。战胜后我们不要急着追击,这是因为对方是大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们不可轻敌,他们在败退的时候可能也有很强的兵力,我们盲目追击可能会导致被他们反扑而失败。我仔细检查敌军的车轮痕迹,车辙已经混乱,我登高远望,看到敌军的旌旗也东倒西歪的。这些混乱无序的状态,说明他们真的是狼狈逃窜了,没有精力布置兵力。确定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乘胜追击了。”

齐、鲁长勺之战,原本只是诸侯之间规模不大的战争,但曹刿在此发表的关于政略、战略和策略的思想,在军事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齐桓公伐楚

鲁僖公三年(公元前657年)的一天,齐桓公与夫人蔡姬乘舟游玩。蔡姬一时兴起,故意晃动小船,小船摇摇晃晃的,吓得齐桓公脸色都变了。他连声阻止蔡姬不要晃动了,但蔡姬不听,反而晃动得更厉害了,吓得齐桓公都要魂不附体了。

上岸后,齐桓公仍然对此事耿耿于怀,一怒之下,将她赶回了娘家蔡国,但却没有宣布断绝夫妻关系,只是两口子闹别扭让老婆回娘家了而已。未料,蔡姬的哥哥,即蔡国国君蔡穆侯,随之将自己的妹妹改嫁了。这等耻辱,齐桓公怎么忍得下,于是派兵攻打蔡国。此时的齐桓公已经是春秋一霸,蔡国哪里是齐国的对手,蔡国很快溃败。战胜之后的齐国军队没有返回,而是大军南下,前锋直逼楚国边境召陵。

实际上,齐国因为蔡姬改嫁而讨伐蔡国只是一个借口,根本原因在于,蔡国是楚国的屏障。

早在二十多年前,陈国公主息妫出嫁到息国时,途径蔡国。蔡国国君蔡哀侯,即息妫的姐夫,看到小姨子漂亮,不免出言轻佻,可能也做出一些越轨的事。息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非常生气,于是就决定报复蔡国。但他的报复方法实在可笑,他对楚国国君楚文王说:“你假装派楚国军队来攻打我,我再向蔡国求救,蔡国国君的夫人跟我夫人是姐妹,蔡国必定答应出兵救我。等到他来救我的时候,我们两国一起联手攻打蔡国。”楚文王当时正在向北上扩张,息国国君主动要求打自己,这不是送上来的肥肉吗?于是非常爽快地答应攻打息国,而且假戏真做了。前来救援的蔡国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非常生气,于是挑唆楚文王抢了息妫,灭了息国。蔡国从此一直追随楚国,成为楚国的门户。

因此,齐国因为蔡姬的原因攻打蔡国,其最终目的是伐楚。此时中原诸小国已经归顺齐国,唯独南方的楚国,是一个“难啃的骨头”。

楚国地处南方,与中原诸国联系不大,独自在南方发展,国势也比较强,所以不像中原小国那样害怕齐国。对于齐国的大军压境,楚王一点都不害怕,还派了一个使者前去质问。

使者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外交辞令无可挑剔:“齐国离楚国很远,即使两国的牛马走失,胡乱跑,也不可能跑到对方的国境内,可谓‘风马牛不相及’。齐国的军队为什么能跑到楚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