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又说:“啊!父师!现在我将周公的重担交付给您,您前往就任吧!您到了那里之后,应当鉴别善恶,奖赏善良的行为,痛恨邪恶的行为,为人们树立一个良好的风气。如果有人不遵循教法和国家的日常法度,您就改变他的井居田界,让他对您产生畏惧和尊敬。您还要重新出郊圻的边境,加固当地的封疆守备,确保四海之内皆安定。注意,施政的可贵之处,在于有恒心;说话的时候,言语要能体现您所要表达的精华,不要以自己的好恶而转移。
“殷商之地的旧俗,喜欢奢靡的生活,喜欢巧辩,这个不良的风气至今没有断绝,父师您要考虑怎样改变这一点啊!我听说:‘世世代代都享受禄位的人,一般不遵守礼法。’他们处事放荡,轻慢有德行的人,这种行为实在是背离天道,腐败的风俗,万世都是一样的。如今殷商遗民已经受宠很久了,他们依靠自己的强大,不再重视德行和道义,经常穿着华丽的衣服,过着骄纵的生活,还常常自夸,我相信他们最终不得善终。虽然他们今天已经收敛了放纵任性的习惯,但恐怕他们还是会闹事。如果富足的生活会让他们接受教训,那么他们就可以长久地生存。注重德行,行道义之事,这是天下给我们的训诫。对他们要用古训,否则他们没有顺从的时候。”
最后,康王又说:“啊!父师!周国的安危,就看这些殷商遗民表现得怎样了。对他们的教化,应以不刚不柔为宜。开始的时候周公能够谨慎地对待这件事,后来,君臣能让他们彼此和谐起来。现在,我相信父师您一定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你们三个人合力教化殷商遗民,让我们的德行和法度在他们那里得到普遍的发挥,就有助于理顺政事,进而起到润泽万民的作用,天下四方的百姓也会受到恩惠,我小子也会因此万古流芳。父师您应当治理好成周,为周国建立无穷的基业,您也会因此拥有无穷的盛名。后代子孙按照我们这些已经制定好的办法行事,天下就会安定下来。您不要说自己做不到这一点,您要尽您最大的努力,不要因为百姓少就不努力管理,还是应当谨慎行事。请您认真治理好先王的功业,做出比前人更好的成绩吧!”
君牙
周穆王将君牙封为大司徒,因此作文《君牙》。
穆王说:“啊!君牙,你的祖父和父亲,代代都是纯厚忠正之人,他们为周王室的兴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些都记载在画有日月的旗子上。我小子继承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基业,也想像先王一样,获得辅助我治理天下的贤臣。我自己责任重大,但才能却有限,为此我昼夜忧虑不安,那种感觉好像踩着老虎的尾巴,好像走在春天的薄冰上。
“现在,我命令你辅佐我,充当我的心腹大臣。你要继续先前你的工作态度,不要连累了你祖先的名声。你要向天下传达五常的教育,要将使人们和谐为自己的使命。你自己处事端正的话,人们不敢不端正,人们心中是没有一个恒定标准的,你的所作所为就是他们的标准。
“夏天炎热多雨,人民就会抱怨;冬天太冷,人民也会抱怨。由此看来,管理人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你在施政的时候,要想到他们的困难,多想一些好的办法,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民心才会安定。
“啊!光明的是我们文王的谋略!一脉相承的是我们武王的功业。他们的做法可以启发我们这些后来者,他们的德行也会庇佑我们这些后来者,让我们都有法可依,以正道管理国家。你当坚持不懈向人民宣传你的教化,让他们恭顺我们的先王。你要报答文王和武王的教导,努力追求他们的业绩,争取做出比前人更大的成绩。”
最后,穆王说道:“君牙!你应当奉行先王公正的典章制度,能否成功治乱,就看你的了。你应当效仿你的祖父,辅佐你的君王,帮助我管理好天下。”
冏命
周穆王将伯冏任命为太仆正,因此作文《冏命》。
穆王对伯冏说:“伯冏!我的德行不足,纯粹是继承了先王的基业因此成为君王,担心自己会遇到危险,不得不半夜起来,想办法让自己避免过错。从前的文王、武王,他们都是那么聪明、贤达,有德行,臣子们都怀着忠诚和善良的心来辅助他们。他们的侍御近臣,没有一个不是公正正直的大臣,这些大臣都早晚供奉在君王的左右,以至于君王出入起居及一举一动都会得到这些大臣谨慎的对待。这两个先王所发布的政令,因此没有不好的,百姓也都敬重他们,没有一个不顺从的,天下万国听到这些政令也都很高兴。
“我的德行不足,必须依赖前后左右的官员辅助我,我有哪里做得不好的地方,你们要及时指正我。如果我有哪些想法是不正确的,你们要及时帮我纠正,好使我能较好地继承先王的基业。现在我认命你为太仆长,成为领导群仆、侍御的臣子,你要带领他们监督我,让我勤勉起来以增进德行,共同纠正我做得不足的地方。
“你在选择下属的时候,要谨慎行事,不要任用花言巧语和喜欢阿谀奉承的人,要用贤良正直的人。只有仆侍近臣正直了,他们所侍奉的君主才能正直。仆侍近臣好谄媚,他们所侍奉的君主就会变得自高自大起来。君主是否有德行,要看臣子是否有德行,君主有德是因为臣子有德,反之,君主失德是因为臣子无德。因此,你不要亲近小人,要充当我的视听之官,你可不要引导我做出有违先王之法的事来。你在处事的时候,如果不将贤人的所作所为当做最好的,只将财宝和货物当做最好的,就会败坏官职的荣誉,就是对君王的大不敬,我会重重地惩罚你。最后警告你一点,你做事可一定要认真呀,要长久地用常法来辅助你的君王。”
吕刑
吕侯请命,希望穆王执行夏朝的赎刑,穆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因此作文《吕刑》。
吕侯对穆王说:“周国统治天下已经很久了,政治开始慢慢出现慌乱,大王您要考虑制定刑法政策了,让那些不安分的乱民受到惩治。”
于是穆王昭告天下:“古代有专门的刑罚制度。蚩尤叛乱时,天下百姓深受其害,一些百姓也变得残暴起来,纷纷参与掠夺、嗜血,一个个变成为非作歹、偷盗抢掠的人,正常的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的干扰。苗民就是一个典型,他们不肯服从当时君王的政令,于是君王就制定了严明的刑罚制度对他们进行约束。君王制定了五刑,将五刑当做法度。如果有人胆敢放肆杀戮,就会受到五刑的惩罚。从此,只要有人做出违反刑法的事,都会受到五刑的严酷的制裁,没有人能侥幸赦免。五刑太过残酷,百姓开始人心不安了,有些人开始不守信用,不遵守盟誓,社会风气也不是很好。那些被残酷刑罚吓怕的人,纷纷向上天祈祷,诉说自己的孤苦无助。上天体恤民情,但却没有看到美好德政的实行,只看到血腥和暴虐。上天可怜百姓无辜受到刑罚,于是用自己的威严惩罚苗君,让苗氏断子绝孙,没有后代可以传承。上天又让重、黎两个人隔绝天地之间的交通,不再让上下有往来。而且还让重、黎的后代贤德的人继续监视苗氏,惩治为非作歹者,确保鳏寡孤独者不会受到伤害。
“帝尧体察民情,知道百姓对苗族受到的惩罚很不满,于是就提拔有贤能的人,让他们以威严的作风来施政。因为,君主威严了,百姓就会有所畏惧;君主英明了,百姓就会敬仰。帝尧下令让他的三位大臣考虑怎样规范地施政。于是,伯夷颁布了法典,在处理案件的时候,就根据法典来进行刑罚;大禹治理了水患,为名山大川命名;后稷负责传播播种,农民因此能有一个好的收成。这三位大臣都完成了自己的功业,百姓们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紧接着,司法官宦就制定好了刑罚标准以约束百姓的行为,教导人民敬重德行。这样,帝尧在上威严恭敬,三位大臣在下努力做事,他们的德行光照四方,没有一个人不服从命令,没有一个人不奉行德政。
“天下的各级官员,难道你们不是在代替上天管理百姓吗?那么现在你们应该参照什么来完成这个使命呢?难道伯夷的刑罚制度不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吗?现在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法度来惩戒乱民呢?苗民不察刑罚制度的可行性,不为品德良好的人制定一个特别的五刑标准,有权有势的人杀人越货、滥杀无辜,他们却得不到五刑的惩罚。如此的不公正,上天因此为他们降下祸患,让苗民找不到申辩的出口,因此断绝了后代。你们在制定刑罚制度的时候,要考虑到刑罚制度的公正性啊!要借鉴苗民的教训啊!
“伯父、伯兄、仲叔、季弟以及年幼的子孙们,你们现在都要听从我的政令,或许会有一个好的结局,我们的国家就会一直拥有天命。如果你们都认为自己已经很勤劳了,没有人认为自己已经懈怠而恐惧了,如果持续这样的话,我们周国的天命是否能一直延续下去,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希望你们都顺从天命,帮助我治理好国家。不要怕艰难困苦,不要居功自傲,让百姓有所依靠,让百姓永远都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来吧!你们走上来吧,拥有国家或封地的人们,我要告诉你们怎样用合适的刑罚制度。那么在安定百姓的时候,要选择什么施政手段呢?为什么不试试公正的刑罚呢?为什么不确定一个好的刑罚标准呢?
“当原告和被告都到齐的时候,法官要审查五刑的讼辞。如果讼辞真实可信,法官就要用五刑来处理。如果五刑的方法不适合,就要用五罚的制度来处理。如果五罚也不合适,就用五过来处理。但要注意五过是有缺陷的,法官容易害怕权势,容易索取贿赂,不能公正的执法。如果法官做出了这些事,就会受到与罪犯相同的惩罚。因此,你们在实行的时候要明察秋毫。
“五刑或者五罚定罪后,如果有可以赦免的地方,这些也要明察。在考证的时候,要多方查探,根据众人的意见确定。为了确保法度的公正性,法官在审理案件的时候,要有跟他一起协同办案的人。不管哪种刑罚,如果情况没有核实,就不能治罪,这是敬畏上天的最起码要求。
“如果犯人被判处了墨刑,法官觉得案情有疑的话,要从轻处置,先罚金一百,暂缓一下,然后再核实情况。如果犯人被判处了劓刑,法官觉得案情有疑的话,要从轻处置,先罚金二百,暂缓一下,然后再核实情况。如果犯人被判处了剕刑,法官觉得案情有疑的话,要从轻处置,先罚金五百,暂缓一下,然后再核实情况。如果犯人被判处了宫刑,法官觉得案情有疑的话,要从轻处置,先罚金六百,暂缓一下,然后再核实情况。如果犯人被判处了死刑,法官觉得案情有疑的话,要从轻处置,先罚金一千,暂缓一下,然后再核实情况。
“具体来说,适合墨罚的条目,有一千条;适合劓罚的条目,有一千条;适合剕罚的条目,有五百条;适合宫罚的条目,有三百条;适合死刑的条目,有二百条;五种刑罚的条目,共有三千条。
“法官在判案的时候,要上刑和下刑对照着定罪,避免错乱。注意不要采取已经废除的法律,这点需要明察、核实。上刑如果较轻的罪犯,可以为他减刑;下刑如果较重的罪犯,可以为其增刑。各种刑罚制度之间,可以灵活变动。刑罚应该轻或应该重,都要有可依据的条例和纲要。
“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将人置于死地,而是为了确保社会秩序的良好。避免让巧辩的人审理案件,要让善良贤德之人审理案件,确保案情都能得到公正合理的对待。法官要善于辨别原告和被告颂辞矛盾的地方,不要只相信那个言辞流畅的一方。要怀着公正、悲天悯人的心态判案,检查刑书要公正,要仔细斟酌适用哪种条目,一切都要以公平公正为准。应当采取哪种刑罚,务必确保公正严明,让人民信服,即使改变判决结果,也要让人感到信服。总之,刑罚的时候要慎重,如果遇到两罪合并的情况,记得只惩罚犯人的一种罪行。
“各位诸侯国君、各位官员,你们要小心谨慎地处理好各种刑事案件,记住我的告诫。我如此看重刑罚,对百姓来说也是为了实行德行。上天怜悯百姓,你们只是在执行天的命令怜悯百姓。因此在治理百姓的时候,应当明察各种诉讼案件,公正审理原告和被告双方的诉讼词,不要有偏私的行为。法官接受贿赂不是一件好事,会让他获罪,犯人获得什么样的惩罚,这样的法官也会获得什么样的惩罚。我们应当敬畏上天的惩罚,这不是上天处事不公,恰恰相反,是人自己终结了上天赐予他的命运。上天的惩罚如果不加在这些人身上,人民就享受不到美好的政治。
“我的子孙啊,从今以后我还能监督什么呢?难道不是德行吗?对于百姓的判决,一定要明察秋毫啊。治理百姓运用规范的刑罚制度,使无穷无尽的诉讼案件都能在刑罚制度中找到相应的判决条目。如果能做到判决公正,那这对国家来说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你们接受天命帮助我治理百姓,就应该量度刑罚啊!”
文侯之命
周幽王荒淫无道,宠爱褒姒,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的为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引起天下诸侯的不满。申后的父亲申侯联合犬戎杀掉幽王,拥立宜臼为王,这就是周平王。后来周平王遇到叛乱,晋文侯、郑武公等辅佐周平王平定了叛乱。周文王奖赏了晋文侯的功绩,史官因此作文《文侯之命》。
周平王说:“族父义和啊!光明的文王和武王,他们重视德行,他们的德行可上达上天,在下能传播四海,上天因此为文王、武王降下福命。从前的诸侯、公卿大夫都能很好地辅佐他们的君王,对于君王的大小号令,没有不遵从的,因此先王都能安然处在君位。
“现在,我这个不幸的年轻人继承了王位,却遭到了上天的惩罚。我们有福利恩德赏赐给百姓,很多人都侵犯我的国家。现在我的众位大臣,没有德高望重的人长期在位,得不到有利的辅佐,我担心自己真的不能胜任君王的位置。我考虑着,也许祖辈和父辈所封得那些诸侯国君会辅助我,会照顾我,现在看来,果然如此,文侯您果然不负所望,让我能长久安定地处在王位上。
“族父义和啊!您的功德已经光耀门,使你们的显祖唐叔都感到无上光荣。您努力驾驭文武百官,汇合各路诸侯,让君王得到了延续,让文王和武王的功业得到继续光大。您真好啊,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像您这样的功劳,我非常欣赏。
“族父义和啊!现在您回去继续治理您的臣民吧,继续安定您的国家。我赐给您一卣黑黍香酒;一张红色的弓,一百支红色的箭;一张黑色的弓,一百支黑色的箭;四匹马。您带着这些荣耀回去吧!回去安抚远方。要记得亲善你的近邻诸侯,爱护您的百姓,不要荒废了政事,不要贪图安逸的生活,勤勉治理您的国家,让天下百姓都看到您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