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本书读懂四书五经故事大全集
4391800000023

第23章 五经:《尚书》(1)

尧划分四季

帝尧名叫放勋。他是一位贤德的君主,做事明察是非,做人宽宏大度,治理天下尽职尽责。他的人格魅力如光辉一样普照大地,天上地下及四方百姓莫不臣服于他。在他的管理下,天下有才干的人都能才尽其用,同宗族的人彼此都相亲相爱,天下百官管理四方井井有条。

为了更好地秉承上天的旨意,尧让羲氏与和氏根据上天运行的规律及日月星辰变化,制定一套有助于人们生产活动的历法。

尧首先命令羲仲居住在东方的旸谷,让他观察日出,辨别太阳升起的正确时刻。此时昼夜时长相等,黄昏时分鸟出现在正南方。因此,尧将这个季节定为春季。然后,尧就指导人民播种,鸟兽也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生育、繁殖。

尧又命令羲仲居住在南方的交趾,让他观察此时太阳向南运行的情况。此时白天最长,夜里最短,黄昏时,火星出现在南方。根据这个天象,尧将这个季节定为夏季。这时候的百姓都居住在高处乘凉,鸟兽也脱去厚厚的羽、毛。

尧命令和仲居住在西边的昧谷,让他观察太阳落山的情景。此时昼夜时间相等,黄昏时,虚星出现在南方。根据这个天象,尧将这个季节命名为秋季。在秋季,人们从高处搬迁到平原地区,鸟兽的羽、毛重新开始增多。

尧又命令和仲居住在北边的幽都,让他观察太阳向北的运行情况。此时白天时间短,黄昏时,昴星出现在南方。根据这个天象,尧将这个季节命名为冬季。这时候的人们躲在屋子里取暖,鸟兽也长出厚厚的毛来避寒。

尧划分了四季之后,非常欣慰。然后他对羲氏与和氏说:“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有春、夏、秋、冬四季,多余的日子就可以设置为闰月了。这样的历法就比较符合规律了,人们按照这个规律来从事农业成产、安排政事,以后各种事就好办,天下之事会越来越兴盛的。”

尧禅让帝位给舜

尧问:“我现在已经在位七十年了,谁能够顺应天命,接替我的位置呢?”

大臣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他聪明能干,应该可以胜任。”

尧摇摇头,说:“丹朱鲁钝,好顽劣,为人处世又没有信用,这样的人怎么能担当大任呢?”

尧终日政务繁忙,他问:“谁能代替羲仲、和仲,帮我处理政务呢?

大臣欢兜说:“共工能团结百姓,是个不错的人选。”

尧不以为然:“共工虽然才能还可以,但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不会轻易听从政令,难以辅佐。”

此时,天下洪水泛滥,尧将个部落召集在一起开会。他心痛地对大家说:“现在洪水咆哮,土地淹没,人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土地,百姓流离失所,谁能治理洪水呢?”

大家一致推荐了鲧。

尧不是很满意,他说:“鲧经常违抗命令,擅自脱离部族,这样的人恐怕难以担当起治水的重任吧!”

众部落首领补充道:“情况不是这样的啊,不妨先让鲧试试吧。如果鲧的能力确实不行,到时候再免除他的职位也不迟啊!”

既然大家都这样说了,尧就勉强同意让鲧治水。但鲧治水治了九年,仍然无法改变洪水泛滥的现状。

尧的年纪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想找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前面大臣和部落首领提到的这些人选,明显能力都不行。于是,尧再次将各部落首领召集在一起开会,询问大家继承人的事。

尧首先说:“各位部落首领,你们之中,谁能顺应天命?我就将位置传给他!”

众部落首领连忙推辞:“我们的能力有限,德行不足以服众,不敢接替您的位置。”

尧就说:“那么,你们身边有没有德才兼备的人?如果没有的话,偏远的地方有没有可以胜任的人才?”

其中一个部落首领站出来说:“听说民间有一个叫做舜的人,虽然他生活艰苦,但却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他这样一说,其他部落首领也纷纷认同,大家补充道:“舜是一个瞎眼乐官的儿子。虽然他的父亲愚钝,母亲狡诈,弟弟桀骜不驯,但舜丝毫不在意他们怎样对待自己,反而恪守孝悌之道,对双亲、对兄弟都非常友好,努力维持家庭的和睦。他虽然出身寒微,家庭成长环境不好,但并没有因此自甘堕落,反而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尧听到大家一致说舜的好话,就说:“我要考验考验这个人,我先将两个女儿嫁给他,借助她们的眼睛观察舜的一举一动。如果确实如大家所说,那我就将位置传递给他。”

于是,尧除了将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让舜参与政事。不过为了考验他,也为了让他先熟悉帝的工作流程,尧先给了他一个官职做,让他慢慢接触政事。

尧让舜做的第一件事,是教会百姓五种美德,结果百姓在舜的教诲下懂得了遵从。尧又让舜统领百官,百官在他的管辖下,一切政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尧又让舜接待四方朝见的部落首领,考验他的外交能力,其他诸侯在舜的引导下,都能恭敬顺从。尧最后让舜守护山林,舜在山林中恪尽职守,即使遇到狂风暴雨的天气,也不会迷路。

舜果真如大家所称赞的那样,为人谦和能干,做事踏实可靠,善于发现人才。尧认为舜的言行都符合礼仪,做事又很周全,于是在考察三年后,就让他继承了帝位。但舜为人谦虚,不肯接受,尧再三坚持,舜才答应。尧在祖庙为舜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将帝位禅让给舜,从此,舜开始竭尽全力治理天下。

舜治天下

舜登上帝位之后,烧了三把火。

首先,舜率领百官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他率领百姓祭祀天地,祭祀四季,祭祀山川之神,完成泰山封禅,祭祀祖先。通过祭祀活动,一方面让天下百姓得到心安,另一方面,舜走遍名山大川,对天下有了更宏观的把握,他因此将全国分为十二个州,并在十二座山上祭祀,以示对这一政事的隆重纪念。另外,在四方祭祀的过程中,舜还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监督天下百官的为政情况,加强了地方上的管理。

其次,舜制定了刑罚制度。他命人将刑罚画成图像,让人们了解什么是五刑,触犯之后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通过这项政策,百姓从此有法可依,不会做出有违人伦之事。然上天有好生之德,舜并不是一个不讲情面的人,他还制定了大赦制度,规定遇到灾祸的时候,犯人会因为大赦而免罪。大赦与刑罚制度互相作用,人们才会觉得社会更和谐。

为了确保刑罚制度得到强有力的执行,尧做了一些“杀鸡儆猴”的举动:将犯人共工流放到北部幽州,将欢兜遣送到南部崇山,将三苗调到西部的三危,将鲧流放到东部的羽山。这四个人都曾是德高望重的人,然而因为他们违反了刑罚制度,所以舜毫不留情地对这四个人做出惩罚。这样百姓就会觉得,刑罚制度是不分地位、不看功劳的,只要触犯这些制度,就应该受到惩罚。从此,百姓都遵从号令,不敢做出违反制度的行为,天下从此太平。

第三把“火”是大量选拔人才,全国有能之士都聚集在舜的周围,任其调用。

舜执政二十八年,尧去世,天下的百姓都像死了亲生父母一样悲痛,舜令全国哀悼尧三年,取消一切娱乐活动。三年后,舜下令恢复祭祀,恢复正常的政务活动。

为了下一步工作更好地开展,舜将各部落首领召集在一起开会。舜首先勉励了十二州的行政官员,让大家从此工作更谨慎小心,为百姓做更多好事。然后,他问各部落首领:“你们之中,谁能建功立业、扩大尧帝的事业?我封他做百官之首,辅佐处理全国的政务。”

各部落首领都一致推荐了大禹。舜认为可行,他对大禹说:“你治水有功,就封你做司空。”

大禹推辞,要将这个职位让给皋陶、稷、契中的一个,舜坚持让他当司空,大禹这才接受。

然后,舜对稷说:“现在的粮食不够百姓吃,你教导百姓学种庄稼吧!”

他又对契说:“有些部落之间不能友好相处,有些百姓之间关系不够和睦。现在你就当司徒,负责传导五常的道理,帮助大家协调彼此的关系。这样我们的政令才能更好地推行下去。”

他最后对皋陶说:“蛮夷扰乱华夏民族,天下的百姓都受到牵连。你就做士官,负责天下的刑狱案件吧。注意一定要秉公办理案件,做事尽职尽责,这样才能让百姓信服,让我们的刑罚制度得到更好地贯彻。”

舜又征求大家的意见:“现在,你们觉得谁可以当百官之首?”

大家一致推荐了垂。于是舜就将这个职位给了垂。但垂也是一个有品德人,推让不肯接受,舜坚持给他这个职位,他才接受。

最后,舜又分别列出管理山川河流、草木鸟兽、主持祭祀大典、充当乐官的官职,伯益做虞官负责山川河流、草木鸟兽的管理,伯夷则主持祭祀大典,夔充当乐官,龙充当纳谏之官。

至此,舜建立起完整的官吏制度,这二十二个人一同协助舜管理天下诸事。为了确保为官者的清明,舜还规定,每三年,他会考核大家的政绩,有功之人奖励,有过之人免除官吏。这样一来,整个国家的各项政事都十分正规,一切事务井井有条,天下在舜的治理下兴旺发达。

大禹谋划政事

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被封官职,辅佐舜治理国家。

大禹对舜说:“君主能看到君主的困难,臣子能看到臣子的困难,这样政事才能得到得体的处理,百姓就能很好地遵守德行了。”

舜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他说:“是这样的,如此善言就不会被隐藏起来,贤能之人也不会被埋没,全国人民就能得到安宁。天下的政事都要征求大家的意见,让自己的错误主张得到改正,舍弃自己的私见,不报复孤零无助的人,不忽略穷困的事。这些尧帝都做到了。”

伯益也认同,他说:“尧帝的盛名是众所周知的,因此上天都顾念他,让他做天下人的君主。”

大禹又接着说:“处理政务,顺从善事,就会得到迹象;顺从恶事,就会得到灾祸。它们之间的关系,正如影子顺从形体、响声顺从声音一样。”

伯益附议道:“是啊,尤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要坚持法度,避免安逸,用人不疑,邪恶的官吏要坚决罢免。要听从百姓的心声,不要一味顾着自己的私心。只有坚持做到这些,才能得到天下各部落的臣服和朝见。”

大禹又补充道:“伯益说的这些话也正是我的意思,帝您要谨记呀!君主的德行主要表现在施政的优越上,施政的关键是让百姓得到庇佑。因此,要修水利、存火种、冶炼金属、伐木材、开垦土地、播种五谷,让人民得到最大的便利,修整人民的德行,促进民生的和谐。以上这九件事都应该得到较好的执行,如果这九件事都办好了,就应该广泛宣扬。以上这些是应顺从的地方。然后要注意的地方在于:训斥百姓和颜悦色,监督百姓要令行禁止。只有这样,人们才会顺从政令,不会做出违法的行为。”

舜很赞同大禹的这些观点,他说:“确实如此,说得太好了!水、火、金、木、土、谷六件事办好,便利、德行、和谐三件大事办好,天下就太平了。如今我已经在帝位上三十三年了,年纪老迈,无力处理诸多政事了。大禹你如此努力,过来继承我的帝位吧!”

大禹推辞道:“我的德行不足以服众,恐怕无法胜任。皋陶勤勉为政,施恩于民,人们都喜欢他。您应该首先想到皋陶。况且他同时兼具谋划德行、宣传德行、施行德行的重任,帝您要想到他这些功绩啊!”

舜就说:“皋陶。自从你出任士官以来,没有百姓违反政事。你推行了五教,人们从此不再做出越轨的事,天下政通人和,这些的确都是你的功劳,你真是了不起!”

皋陶连忙说:“这都是帝您的政绩啊。您所指定的行政手段简略有效,以一颗仁爱之心管理天下苍生。即使刑罚,也不连累子孙,奖励,却恩泽后代。一切罪过从轻处理,重罪轻判,轻罪重轻发落,有时候甚至放过偶然犯罪的人。您是如此体恤百姓,所以百姓才安分守己,不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来。”

舜却说:“让我根据人民的愿望治理国家,让四方人民闻风而动贯彻我的法令,这都是你的功劳。”

接着舜依旧对大禹说:“大禹还是你来吧。洪水泛滥的时候,看到百姓流离失所,我是非常震惊的。你能信守承诺,排除万难,治理好洪水,这是你最大的功劳。不仅如此,你还辅助我治理国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并且一点也不骄傲。天下没有谁比你的才能更突出了。你只是不炫耀自己的功德,如果真正论起功德来,恐怕天下也没有人能比得上你。你是如此高尚,对天下苍生又有这么大的功劳,上天已经将帝位的单子交给你了,你必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君主。将来你当了君主,要记得诚实、公平,不可偏听偏信,也不可独断专行。慎重地对待你的君位,做人们希望看到的事。不要让百姓受穷,否则上天对自己的恩赐也就终结了。”

舜已经如此诚心地邀请大禹了,大禹还是坚持不接受帝位,最后实在无奈,就对舜说:“要不我们就占卜一下吧,哪个大臣的占卜结果最吉祥,就让哪个大臣当帝。”

舜不以为然:“占卜官肯定不会透露自己的想法,我的意见已经确定,大家也都同意我的意见。所以鬼神也会听从我的意见,占卜的结果肯定与我们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我看就不必占卜了,你直接继位吧!”

大禹反复推辞,实在推辞不掉,就答应接受帝位。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大禹正式继位。

大禹继位之后,舜对他说:“大禹,现在有苗氏不听从命令,你率兵去攻打他们。”

大禹受命,临行前,他对众军士发表演讲:“众将士,都听从我的号令。现在有苗氏昏庸无道,轻慢刑罚制度,妄自尊大,败坏道德。有贤能的人被逼下野,无量小人占着官位。人民抛弃他,上天也会降罪于他。现在我们根据天意,帝舜命令我们讨伐他。大家应当同心协力攻打他,建立功业。”众将士听命,大禹率领大家前去讨伐有苗氏。

战争进行了三十天,有苗氏还是不肯听从命令。

伯益对大禹说:“施恩德可以感动上天,当然也能降服敌人,不论这个敌人离我们多么遥远。满招损,谦受益,这是真理。帝舜先前在历山耕田的时候,天天向上天哭泣,甘愿承受父母的罪过,诚惶诚恐地对待自己的父兄。他的孝心感动了瞽瞍,答应了他的要求。心诚是能感天动地的,何况有苗氏呢?”

大禹觉得伯益的建议很好,于是就命令军队返回。然后在有苗氏这里推行仁政,止戈为武。果然,七十天之后,有苗氏被感化了,归顺了大禹。

皋陶的政治智慧

皋陶对大禹说:“若想让先王的德政得到真正的贯彻,就要决策英明,大臣们要团结互助。

大禹说:“确实如此,可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皋陶回答说:“要想做到这一点,君主自己要谨言慎行,洁身自好,注意陶冶自己的情操,首先严格要求自己。然后,再让九族之内的亲属都宽厚顺从。政令要由近及远地推行,这才是为政的关键。”

大禹认为这个说法简直太妙了,忍不住赞叹:“说得好!”

皋陶又补充道:“最重要的是,要知人善任,让百姓感到安心。”

大禹听到这里,忍不住道:“的确应该如此啊。可是要完全达到这个目标,连帝尧都感到困难。知人善任,用人得当,这需要明智的决断。安定民心,只有通过施恩惠实现。为政的时候,同时做到决断明智、施恩惠,那就不必担心有欢兜这样的人了,也不必担心有苗氏作乱了,更不必担心奸诈之徒的巧言令色了。”

皋陶说:“是啊,一个人只有同时具备了九种品德,才能说他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他才能得到重用。”

大禹问:“哪九种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