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饮食宜忌一本通
4387400000060

第60章 常见病及特殊人群饮食宜忌(4)

将葛根撕去外皮,切碎,洗净;银鱼子、豆腐、陈皮、大枣分别洗净。汤锅上火,加水适量,用旺火烧沸,放入葛根末、银鱼子、豆腐、大枣和陈皮,改用文火炖3小时,加精盐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可以清热生津,除臭止痒。适用于治疗身体燥热、眼睛红赤、口臭、牙龈肿痛、胃肠不适。

龋齿

龋齿是一种牙科疾病。其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龋齿初期牙齿上有龋斑,日久缺损,形成龋洞。中期则深及神经引起疼痛,咀嚼欠利,食物容易填嵌,更加深龋齿损坏,妨碍消化功能,在儿童时影响生长发育,甚则会出现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宜食

1.含磷量高的食物:如鱼肉、粳米等,这样可形成磷酸盐缓冲系统,防止口腔过度酸化,具有预防龋齿的作用。

2.含氟丰富的食物:如芋头、干茶叶、鱼头、肉类、鸡蛋及蔬菜等,氟元素是构成牙齿的重要原料,常食可维护牙齿的健康。所以,龋齿患者宜多食含氟丰富的食物。

3.含维生素D、维生素B1的食物: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增强牙齿的骨质,有抗龋齿的作用;维生素B1有控制蛋白质溶解的作用,宜多食此类食物。

4.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虾皮、骨头、发菜、海带、紫菜、田螺、泥鳅、蛋黄粉、黑木耳、黄花菜、花椰菜、荠菜、油菜、香菜、玉米、甜杏仁、核桃、莲子、葡萄干、橄榄、大枣、山楂、西瓜子等。钙是组成牙齿的主要成分,乳类和豆制品的钙含量最为丰富,尤其是乳类中钙、磷比例较合适,人体容易吸收。另外,常吃含柠檬酸的水果(如柠檬、柑、橘、杨梅等)也有助于钙的吸收。

5.牛奶、茶:研究表明,茶叶和牛奶都具有防龋齿作用。茶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氟化物,每日饮2~3杯茶水有抗龋齿作用。饮牛奶可中和由于口腔内糖酵解产生的酸性物质,从而防止对牙齿的腐蚀。但牛奶与茶中均不宜加糖,否则无防龋齿作用。

6.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白菜、胡萝卜、茼蒿、葱头、豆芽、青椒、苹果、西瓜、黄瓜、芹菜、韭菜、竹笋等。蔬菜和粗粮对牙面有摩擦和清洁作用,且不易发酵,可使牙面更加光洁,细菌不易滋生繁殖。

忌食

1.生冷咸寒食物:如桃、山楂、蟹、虾、毛蚶、蛏子、河蚌、螺等。如未经煮熟,都带有细菌、病毒,易诱发龋齿,加深龋坏程度。同时,这些食物直接刺激牙齿本身,对龋齿不利。

2.糖:糖类最易导致龋齿,糖会使牙齿局部组织发生坏死,透明度改变,牙釉质变色,局部软化、疏松,形成龋洞。

3.梅干、醋、酸辣菜等酸性食物:酸性食物能侵蚀牙齿龋坏部位并使之加深,牙质发脆,甚至脱落。

4.粗糙坚硬的食物:如芥菜,其粗糙坚硬,食用易损坏牙齿。

食疗方

韭菜根泥

韭菜根10个,川椒20粒,香油少许。

材料捣如泥,敷病牙侧面颊上。

功效:适用于治龋齿疼痛。

薏米桔梗粉

薏米、桔梗适量。

用薏米、桔梗研末,点龋齿洞,并可服食。

功效:治龋齿痛。

发热

正常人的体温一般保持在36.2~37.2℃的范围内。如果体温超过37.2℃,即可称之为发热;体温在37.3~38.4℃,通常称为低热,若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期低热;体温在39℃左右者,可称之为高热,超过40℃以上者,又可称为过高热;高热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气虚发热之人表现为体温升高,热势或高或低,发热于午前较为明显,常于劳累后加重,并明显感到周身乏力疲倦,气短懒言,面色萎黄,容易感冒,饮食不香或有腹胀,舌体淡胖,脉息细弱;血虚发热症表现为低热不退、头晕眼花、面色不华或贫血、心慌不宁、失眠不寐、唇白无力等。

宜食

有普通发热症状的病人适宜食用下列食物。

1.菜瓜:性寒,味甘,具有解热毒、利小便之功效。无论感冒发热或中暑发热均宜用新鲜菜瓜捣绞汁,多量饮服。也可洗净后凉拌或生吃。

2.香蕉: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香蕉含较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药理实验发现,成熟香蕉肉有抑制真菌和细菌的作用。所以,无论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发热者均宜食用香蕉。

3.梨:具有清热、生津、止渴之功效,适宜各种原因的发热者或热病后津伤烦渴者食用。

4.黄瓜: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日用本草》说它能“除胸中热,解烦渴”。《陆川本草》认为“黄瓜治热病身热,口渴”。所以,凡发热口干者,或凉拌吃,或洗净后生啖,皆宜。

5.李子:具有清肝、除热、生津、止渴之功效。凡发热津伤口渴者宜食。《本草求真》云:“中有痼热不调,骨节间有劣热不治,得此酸苦性入,则热得酸则敛,得苦则降,而能使热悉去也。”由此可见,阴虚发热之人尤宜。

6.柑:性凉,味甘酸,具有生津、止渴之功效。崔禹锡《食经》载:“柑,食之下气,主胸热烦满。”《开宝本草》亦云:“利肠胃中热毒。”凡发热口干者宜食。

7.萝卜:性凉,味辛甘。生萝卜具有化痰热、止烦渴之功效。鲜萝卜除含多量水分外,还含有大量的糖类和多种维生素,无论是感冒高热、感染性发热或是猩红热,多吃萝卜颇有补益。

8.番茄:性微寒,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一般蔬菜中的维生素C加热烹调时易破坏损失,而番茄中的维生素C经烹调煮熟后不易破坏,所以,发热烦渴者,无论生食或烧汤均宜,或用鲜番茄汁、西瓜汁各半杯,混合服用,尤为适宜。

9.冬瓜:性凉,味甘淡,具有清热毒、清暑热、除烦渴之功效。《日华子本草》称它“治胸膈热,消热毒痈肿”。《本草再新》亦云:“冬瓜清心火,泻脾火,解暑化热。”所以,冬瓜适宜发热或暑热天高热不退者,煎汤频饮,或捣汁服。

10.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之功效。凡感染性发热病人及暑天风热感冒或夏季热者,均宜频饮绿豆汤。尤其是感染性高热及过高热患者,尤为适宜。

此外,一般的发热病人在发热期间或热病后期,还宜食用地瓜、藕粉、小白菜、蕺菜、苋菜、茭白、苤蓝、菠菜、赤小豆、木耳菜、茼蒿、柿子、枇杷、草莓、橘子、旱芹、水芹、茄子、枸杞头、豆浆、大米粥汤、苹果、瓠子、竹笋、马兰头、丝瓜、绿豆芽、白菜、蕹菜、莴苣、白扁豆等。

气虚发热的病人适宜食用下列甘温益气食物。

1.牛肉:具有补气、生力之功效,对气虚发热者尤宜。《医林纂要》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故脾胃气虚、阴火内生而发热者,宜常食之。

2.黄芪:是中医治疗气虚发热之主药。《本草备要》云:“生用固表,泻阴火,解肌热。”《内外伤辨》中有治疗“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之说。

3.兔肉:具有补气之功效。《别录》云:“主补中益气。”所以,脾胃气虚、中气不足的虚热之人,食之颇宜。

血虚发热的病人适宜食用下列补气养血食物。

1.黑芝麻:味甘,性平,具有补肝肾之功效。《别录》中说它能“疗虚热羸困”。所谓“虚热”即指血虚发热,故凡属中医血虚发热之人,食之尤宜。

2.猪肝:具有补肝、养血之功效,凡血虚萎黄、身热不退之人,食之最宜。《圣济总录》有“猪肝丸”,即以猪肝为主,“治日晚即寒热,惊悸不宁”之症,这种“寒热”正属血虚发热。其他动物的肝,也多有补血养血的作用,同样适宜血虚发热者食用,如羊肝等。

此外,血虚发热病人还宜吃些乌贼鱼、紫河车、熟地黄、何首乌、菠菜、燕窝、大枣、鳜鱼、灵芝、桑葚等。

阴虚发热的病人适宜食用牛奶、海参、银耳、马奶、哈士蟆油、燕窝、黄花鱼、黑芝麻、白芍、蛤蜊、何首乌、蚬肉、青鱼、鲈鱼等补虚养血食物。

忌食

外感发热或感染性发热的病人不宜食用下列食物。

1.鸡肉:感冒发热和感染性发热者,忌吃鸡肉。

2.糯米:性味甘温,滋腻黏糯,若做糕饼,更难消化。外感未清、火毒未消者,食之则外邪难解,火毒益甚,切勿食之。

3.羊肉:《中药大辞典》中指出:“凡外感时邪或内有宿热者忌服。”

内伤发热的病人不宜食用下列食物。

1.炒米:性热伤阴助火,阴虚发热者不宜服食。

2.狗肉:能温阳益气。所以,阴虚发热者概不宜食。

3.薤白:性温。《食疗本草》中就指出:“薤,发热病人不宜多食。”《本草汇言》中特别强调:“阴虚发热病不宜食。”

气虚、血虚、阴虚的发热病人还应忌食柿子、香蕉、槟榔、山楂、荸荠、萝卜、茭白、竹笋、苦瓜、茴香、辣椒、胡椒、花椒、葱、蒜、生萝卜、薄荷、菊花、白酒、爆玉米花、荔枝、洋葱、香椿头、桂圆、橘子、樱桃、砂仁、豆蔻等。

食疗方

西瓜汁

西瓜取瓤榨汁,1日2次。

功效:退热,补充体内失去的水分。

疣是病毒引起的以细胞增生反应为主的一类皮肤浅表性良性赘生物,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面部、手背、指背等处。本病由病毒感染所致,自身免疫有缺陷时也可促发疣的感染。

本病初为局限性稍隆起的粗糙皮肤损害,色灰白,边清无晕,表面平滑,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常见的有扁平疣、寻常疣、跖疣等。

扁平疣俗称瘊子,多见于青年,是少女们恨之入骨的小东西。

宜食

宜食一些清谈、爽口的食物。

宜食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宜食排毒的食物。如蜂蜜、大蒜等杀菌功效强的食物。

忌食

忌食发芽、发青的土豆、新鲜的黄花菜(金针菜)、没有炒透的四季豆、扁豆等。这些食材有毒,容易引起病情加重。

食疗方

清水黄豆芽

黄豆芽300克洗净放入沙锅内,加水煮沸,改文火煮至黄豆芽烂熟,加调料但忌油,喝汤吃豆芽。

功效:可滋润肌肤,去疣赘。适用于扁平疣、寻常疣。

百合粥

百合50克,薏米100克。

将百合和薏米一起放入沙锅,加水煮沸,改文火煮成粥。

功效:可健脾祛湿,美容健肤。适用于治扁平疣、雀斑、痤疮。

白果薏米粥

白果仁12粒,薏米100克。

将白果仁和薏米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煮沸,改文火煮成稀粥,加入冰糖或白糖即成。

功效:可清热祛湿。适用于治扁平疣。

薏仁粉

生薏米500克,白砂糖500克。

将薏米研成细末,然后加入白糖拌匀,每日服3次,每次1汤匙。

功效:可健脾除湿,杀虫去疣。

湿疹

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炎性皮肤病,主要特点是多形损害,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男女老幼皆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常复发,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本病为常见多发病,表现为皮肤发红、水肿、丘疹、水泡、糜烂、渗液、结痂和脱屑等。脱屑后不留痕迹,但瘙痒常反复发作。

湿疹发病原因复杂,常由内在刺激因素(如病毒感染、消化不良、食物过敏、肠寄生虫、服用某些药物等),或外来刺激因素(如寒冷、毛织品、肥皂、花粉、昆虫及某些粉末的接触)作用于机体而引起,机体内的敏感因素对本病也有影响。

湿疹患者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致敏性食物和高糖食物。致敏性食物易引起皮肤变态反应,高糖类食物可造成皮肤感染和溃烂,故应忌食。

宜食

1.山药:性平,味甘,具有补脾胃、健脾运之功效。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皮肤湿疹患者缘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常吃山药健脾胃而水湿渐化。所以,湿疹患者宜适当食用山药。

2.水芹:性凉,味甘苦,具有清热、利水之功效。《贵州民间方药集》说它“解热利尿”。皮肤湿疹可以通过利水湿、清邪热,而改善湿疹病人的症状。所以,湿疹患者宜常吃水芹。

3.绿豆:性凉,味甘,具有利水、清热、祛暑、解毒之功效。古代医家认为它“主丹毒烦热,风疹”、“治痘毒”、“疗痈肿痘烂”等皮肤疾患,均借其清热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有助于祛湿清热。

4.西瓜: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暑、利小便之功效,皮肤湿疹者宜食,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亦宜用西瓜皮煎水代茶饮,同样可以收到清利湿热的效果。

5.薏米:性凉,味甘淡,具有健脾、利湿、清热之功效。皮肤湿疹,湿热为患,食之颇宜。《本草新编》云:“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阴阳不伤,湿病易去……用薏仁一二两,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

6.泥鳅:性平,味甘,具有补中气、祛湿邪之功效,最适宜于急慢性皮肤湿疹者。

《滇南本草》中记载:“煮食治疮癣。”现代《四川中药志》亦云:“利小便,治皮肤瘙痒,疥疮发痒。”

此外,皮肤湿疹还宜食用的食物有黑木耳、百合、黄芽菜、豆腐、赤小豆、番薯、菜瓜、豇豆、蚕豆、节瓜、黄花菜、玉米须、梨、苹果、橘子、柿子、草莓、马铃薯、苤蓝、茭白、萝卜、菊花脑、小白菜、芋头、苋菜、胡萝卜、番茄、藕、地瓜、绿豆芽、地耳、菱、豌豆苗等。

忌食

1.黄鳝:性温,味甘,属于动风食品,具有添精补髓之功效,但多食会动风、发疥,皮肤病患者,包括皮肤湿疹病人,都应忌食。

2.羊肉:《随息居饮食谱》中明确告诫,“疮疥初愈忌吃羊肉”。皮肤湿疹也属疮疥范畴,多为湿热内蕴之患,故不宜进食羊肉。

3.鸡肉:性温,味甘,具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之功效,但皮肤湿疹患者多属湿热之邪为患,进食鸡肉,极易引发皮肤瘙痒,加重病情。

4.鸭蛋:性凉,味甘,具有滋阴的功效,湿疹患者应忌食。《食性本草》认为:“生疮毒者食之,令恶肉突出。”

5.鲢鱼:性温,味甘,具有温中补气之功效,皮肤湿疹患者进食,会加重皮肤湿疹病情,或引起慢性皮肤湿疹的复发。

6.糯米:性温,味甘,滋腻黏滞。皮肤湿疹多为湿热缠绵,多食或久食糯米,湿热之邪更甚。

7.鸡蛋:性平,味甘,具有滋阴功效,凡患有皮肤病者,包括皮肤湿疹、疥癣、疮疡等,皆当忌之,正如《日用本草》所说:“发疮疥。”《食性本草》中亦云:“生疮毒者食之,令恶肉突出。”

8.樱桃:性温热而涩,又易导致内热,唐代孟诜指出:“有暗风人不可食,食之立发。”顽固性皮肤病多属暗风之疾。《饮食须知》还说:“樱桃味甘涩,性热,宿有湿热病者,食之加剧。”

9.葱:性热,有辛温助热之弊,且有香窜刺激性气味,升散而不收。

10.香椿头:属于发物,有诱发和加重皮肤瘙痒之弊,如清代食医王孟英指出:“多食壅气动风,有宿疾者勿食。”凡患有皮肤瘙痒病者,包括各种皮炎、湿疹、疥疮患者,皆不宜食。

此外,皮肤湿疹患者还应当忌食辣椒、茴香、猪头肉、肥猪肉、黄芪、黄精、紫河车、银耳、燕窝、荔枝、饴糖、蜂蜜、蜂王浆、公鸡、乌贼鱼、鲈鱼、花椒、洋葱、大蒜、芥末、胡椒、桂皮、韭菜、竹笋、莴苣、蘑菇、螃蟹、牡蛎肉、虾、黄刺鱼、海带、海蜇、淡菜、紫菜、大枣、桂圆、白酒、人参等。

食疗方

土茯苓煮龟

乌龟1只,土茯苓200克。

先将乌龟放入盆中,冲入热水,然后洗净宰杀,去内脏、头爪,连龟甲同用,土茯苓先煮1小时,然后放入乌龟再煮3小时,加调料即成,吃肉喝汤。

功效:可清补解毒。适用于治慢性湿疹、疖病、牛皮癣。

芹菜炒肉

芹菜250克,瘦肉50克。

芹菜洗净切段,瘦肉洗净切丝,炒锅加油,放入瘦肉丝稍炒,加芹菜一同炒熟,加调料即成,佐餐。

功效:可清热化湿,解毒。适用于治湿疹。

薏米小豆玉米汤

薏米30克,红小豆15克,玉米须15克。

三味一同煮熟,饮汤,食薏米、红小豆。每日1剂,连服7~8剂。

功效:适用于治急性湿疹。

荨麻疹

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突然出现在皮肤上的暂时性水肿性风团,通常一天内就会消退。

本病的临床特征为局限性风疹块样损害,皮损形态不规则,骤然发生,一般24小时内会消退,剧烈瘙痒,愈后不留痕迹,也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者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咽部发紧、声哑、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有窒息危险。

本病与体质过敏有关。诱发因素很多,如动物蛋白性食物、药物、花粉、动物皮毛、粉尘、真菌孢子、螨虫感染、某些化学物质、物理性刺激、精神及内分泌因素等,均可作用于机体而诱发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