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知足常乐:足部健康疗法手册
4386600000008

第8章 常见病症的足部按摩(2)

腹泻者,排便次数增多,泻下粪便稀薄或如水样为其主要症状,夏秋两季多见。包括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结肠炎等,系由细菌感染和胃肠功能障碍所致。

近年呈增加趋势的过敏性大肠症候群,是因紧张原因所引起的慢性腹泻,多见于年轻人和活动频繁的中年人。

治疗

1.足部穴位疗法。

位于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对于腹泻有良好的效用,应加强对此穴的揉按。2.足部反射区疗法。

腹泻者,经常揉搓胃和十二指肠反射区,可以调整胃肠功能。另外,脾脏、肝脏、肛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泌尿系统反射区也很重要,但不要按摩直肠反射区。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细菌性或因疾病所致的腹泻,则须尽快就医。找不出原因的生理性、神经性、慢性的腹泻等,使用足部按摩治疗则能产生效果。

肝病

肝脏是人体中最强壮的脏器,它的主要功能除了对营养物质进行处理和蓄积等重要作用外,还有分解体内毒素、体外侵入的毒素和代谢废物等功效。肝脏是扞卫健康的重要防线,一旦受到伤害,就会产生重大病变,并对其它脏器产生极大的影响。

肝病虽然有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许多种,但是其中真正最令现代人感到头痛甚至成为重大社会问题的,首推各类肝炎。因为它不但死亡率高,而且传染速度、范围都非常惊人,让人防不胜防。

一般来说,肝炎可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两大类。症状除类似感冒的发烧、食欲不振外,都有容易疲劳、倦怠感等特症。如果不赶紧治疗,有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治疗

到目前为止,西医尚未发现治疗肝病的特效药,因此无法完全控制病情。利用足部按摩疗法,只要有耐心,并注意饮食起居,效果会十分卓着。

1.足部穴位疗法。

无论肝炎或其他肝病,都以始自拇趾侧的肝经上的穴位为治疗重点。其中以“太冲”为主。除太冲外,“行间”、“大敦”,都是对肝脏有重大作用的特效穴。操作时,可用发夹或牙签刺激上述穴位。肝硬化和酗酒引起的肝炎则用香烟或艾柱灸。

2.足部反射区疗法。

足部反射区按摩时,除了肝脏、胆囊反射区外,淋巴腺、十二指肠反射区也很重要。肝脏不佳者,按压这些部分应有疼痛感觉。另外,施行足部按摩治疗时,不要忘了泌尿系统。经过足部按摩刺激后,尿的颜色和气味变浓,这是好转前的预兆,不用担心。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常因胆囊结石的存在而发生,在反复发作的病人中,约70%有胆囊结石。由于感染导致炎症反复发作,轻者胆囊壁有炎性细胞浸润,重者胆囊的正常结构破坏,以致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完全丧失了浓缩和排出胆汁的功能。

本病患病率女性比男性多,尤其多见于中年、肥胖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可持续多年无症状,但大多数病人既往有胆绞痛病史,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常发生于晚上和饱餐后,呈持续性,伴有厌油腻食、腹胀、嗳气等消化道症状,有时出现右季肋部和腰背隐痛。

治疗

1.足部穴位疗法。

揉按足部行间、太冲、足临泣、足窍阴等穴位。

2.足部反射区疗法。

按摩肝、胆、腹腔神经丛、肾、输尿管、膀胱、胃、十二指肠、各淋巴腺反射区。胆囊反射区和肝脏反射区是按摩的重点,胃肠和肾脏反射区也是相关的反射区带。

另外,患者饮食应清淡,避免油腻厚味而诱发胆囊炎。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脏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心脏病已经逐渐领先于脑溢血,稳局十大死因中的前列,而在美国,它已经高居榜首多年了。

心脏病是包括心肌病、冠状动脉型心脏病、心瓣膜病变及心律失常等病症的总称,致病的原因以动脉硬化居多,而高脂血症、抽烟、精神因素、生活不规律等,都是心脏病发作的诱因。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脂肪大量的摄入,加之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心脏病将会超越癌症,成为十大死因之首。三四十岁以后,即将迈入中年的朋友们,对此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一般的心脏病最常见的症状,有呼吸不畅、心悸等,发生心肌缺血时,可出现心脏被牵扯般疼痛的感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足部按摩疗法,对这类疾患有较好的预防保健作用。

治疗

1.足部穴位疗法。

在足部穴位中,和心脏关系最密切的是“泉生足”与“第二泉生足”。除此之外,脚背的“京骨”,也是治疗时不可或缺的穴位。操作时,均以指压刺激法最为适合。

在急性心脏悸动的治疗上,还可指压手掌上的劳宫穴(握拳时,中指指尖对应的部位),及手腕和手肘间正中央处的郄门穴,效果较为明显。

2.足部反射区疗法。

按摩肾、输尿管、膀胱、肾上腺、心脏、脾、肝脏反射区。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辛辣刺激性或油煎食品,限制食盐的摄入,忌烟酒。需要提醒的是,心脏疾病的反射区治疗务必接受医生指导,而且症状严重者开始时需慎重实施,以免导致不良后果。

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凡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病。

本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多发生于中年以上人群,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最终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动脉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同时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危险性也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发病原因不明确的称为原发性高血压,这类患者占高血压病的90%以上。少数患者的高血压,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一般来说,肥胖、营养不均衡或摄取盐分过多等,是形成高血压的重要诱因。由于高血压的治疗需要长期用药,而且降压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这些因素让患者感到十分苦恼。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而言,足部按摩疗法安全可靠,效果也较为明显,十分适合这类病人。

治疗

血压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取决于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心排血量本身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细胞外液容量、心率、心肌收缩力等;总外周阻力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等。为了不让血压升高,就必须使血液循环顺畅,这是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1.足部穴位疗法。

足被称为“第二心脏”,是高血压的重要治疗区域。其中效果最卓着的便是“涌泉穴”与“第二泉生足”。拇趾根部外侧、靠近趾缝的“降压点”,更是名符其实的降压特效穴。

治疗时,涌泉穴可用叩拍法;第二泉生足宜用拇指压揉;至于降压点,则可使用香烟灸法,效果均极为显着。此外,反复弯曲、伸直脚趾,也是便捷、有效的降压方法。

2.足部反射区疗法。

治疗时刺激肾脏、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大脑、内耳迷路、心脏反射区,其中以肾上腺的影响最大。按摩开始时泌尿系统的反射区需施行稍长时间的按摩。

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一般成年人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者。大部分低血压多是由于生理病变、自律神经失调或遗传等因素,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如脑垂体前叶功能低下、肾上腺功能不全等)所致。

有人认为低血压的人比较长寿,事实上,他们的确不必担心许多危及生命的可怕病变。但是放任不管,仍会有不少恼人的症状出现。让血压保持正常,才是一个健康人该有的状态。

和高血压患者比起来,低血压患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症状,不过早上特别爱赖床,所以经常迟到,很少人郑重其事地当作“疾病”去诊治。

较严重的低血压会出现头痛、耳鸣、贫血、怕冷等症状,其中又以女性居多,常伴有月经不调、情绪不稳定等现象,体质也以虚弱者居多。此时必须进行治疗,特别是体位变动,如突然起立时,出现眼前发黑、头晕欲倒的表现,则更应引起注意。

治疗

1.足部穴位疗法。

足底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与维持人体血液循环的关系密切。“足心”对升压效果具有卓效。此外,“心包区”(脚掌中分线的中央),以及第三趾内侧甲根下角的“足47”,也具有升压效果。

每天拍打脚底的“足心”和“心包区”,也可以用香烟灸,有利于调整血压。“足47”可压揉、按摩,或用香烟灸法,均可获得升压效果。治疗时,应以压痛感较重的一边作为重点,而予以较强的刺激。

2.足部反射区疗法。

按摩刺激肾脏、输尿管、膀胱、内耳迷路、肾上腺、大脑、脾、心脏反射区。其关键在于有耐性地持续进行下去。

另外,调整生活质量,充分摄取蛋白质、维生素类等;讲究生活规律,每天持续适度的运动,改善体质,这些都是十分有益的。

脑溢血

脑溢血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变引起的脑血管破裂,致使血液浸入脑组织中,破坏脑机能,属于中风病变较为严重的一种。

现代人大多数营养过剩,且缺乏运动,导致血管病变的几率增加,所以脑溢血的发病率相当高,曾高居十大死因之首。近来健康常识逐渐普及,对盐分摄取量有所减少,脑溢血发病率也有所降低。

脑溢血只要稍有延误,便有致命的危险。即使运气好保住了一条命,也会残留下半身不遂,或语言障碍等后遗症,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由此会产生诸多不便。

诱发这种病的直接原因是动脉硬化。另外,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等,也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应尽量避免其他各种诱因,降低发病率。

治疗

1.足部穴位疗法。

“足窍阴”与“大敦”是预防脑溢血发作的特效穴。每天仔细压揉上述穴位至产生温热感为止。若伴有头痛者,可用牙签束刺激“大敦”与“足窍阴”。

2.足部反射区疗法。

经常按摩心、肾、输尿管、膀胱、肝、脾、肾上腺反射区,可以降低脑溢血的发病率。

脑溢血一旦发作,任何举措都迟了。因此,事先应当采用有效的疗法来防止它的发作。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高血压患者发现拇趾和第四趾上有一些斑点、条纹等痕迹(也可能在趾甲表面),应引起重视,因为这是脑溢血发病的危险讯号,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心悸

心悸是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范围以内,当超出这一范围则属于心律失常。如心跳次数不规则,忽快忽慢则导致心悸。

心悸多在运动或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出现,患者感到心脏跳动剧烈,呼吸也随之有些困难。它和一般的头痛、牙痛不一样,常会令人联想到心脏病、动脉硬化、脑溢血等危及生命的病症,因此有不少人闻之色变。

人的心跳速度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连。因此,心悸有些是病理性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自律神经失调或心理因素所引起的。但是,如果经常出现心悸症状,最好到医院做一次彻底的检查。以排除病理性因素所致。

治疗

1.足部穴位疗法。

足乃人体第二心脏,因此,足穴在心悸治疗中占有一席之地。足部的“心包区”和“泉生足”与心脏有着密切的关连。由于“大敦”与脑部关系较为密切,故而对心悸的治疗亦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

由于这些部位相当敏感,所以施治时必须有耐心,对于上述各穴位的刺激应适度,刺激过强会引起反效果。可用拇指仔细按摩,若效果不佳,再改用牙签或发夹钝端轻度按压。如果心跳剧烈、呼吸不畅,可用香烟灸大敦。

2.足部反射区疗法。

按摩心、肾、输尿管、膀胱、肾上腺、胸部反射区,对心脏病的预防和恢复有很大帮助,同时对心肌梗塞病人的康复亦有效。注意,对心脏反射区的刺激应柔和些。

神经系统疾病

头痛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自觉症候,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颅内病变、血管神经性头痛、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等等。除了生理病变外,神经衰弱、疲劳、生活或工作上压力过重,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头痛。

此外,女性在月经期间或接近更年期时,由于血液循环受阻,也很容易引起头痛。特殊的是,穿的鞋子太小也可引起头痛。年轻女性穿高跟鞋引起头痛并不少见。换鞋子来治疗头痛的例证,在外国已是屡见不鲜了。

由于头痛的病因多样,其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如神经性头痛,部位在头顶或不固定,伴有记忆力减退、失眠等。血管性头痛,常位于一侧,呈搏动性,多发生于女性,可由过敏、月经来潮等诱发,晨间发病为多。总之,头痛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必须找出其原因,以便对症治疗。

治疗

1.足部穴位疗法。

引起头痛的原因不同,治疗时所选用的穴道自然也不一样。比如,偏头痛可选择“足窍阴”加以刺激。感冒发烧所引起的头痛,可选用“至阴”,它是消除这类症状的特效穴。

此外,五官都在面部,若有病变时,亦会引起头痛。例如过敏性鼻炎、中耳炎等皆是。如由耳朵病变引起的,可刺激小趾内侧甲根附近的“内至阴”;鼻病引起的头痛,则可刺激“隐白”。几乎所有治疗头痛的特效穴位都在脚趾上的甲根附近。

进行穴位刺激时,两边都要兼顾。比如偏头痛,左边痛以左脚穴位为治疗重点,右边为辅。至于刺激的强度,则视头痛程度而定。

2.足部反射区疗法。

找出头痛的原因后,刺激相应的反射区即可。不过,大脑与小脑反射区对所有的头痛症皆有效。另外,三叉神经、肾上腺、额窦反射区也很重要。

高血压等血管性头痛,降低血压肯定重要,特别是需揉搓小脑反射区。因肌肉紧张所引起的头痛(因工作等产生的头疲劳),应仔细揉搓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四个反射区。因眼睛疲劳所引起的头痛,则揉搓第二、第三趾的脚底较为有效。

失眠

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夜间不易入睡,或睡眠程度不深,或时睡时醒,多梦,或醒后难以再入睡,甚至整夜不能成寐。常伴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症状。

失眠的机制是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失调,高级神经活动的正常规律遭到破坏。当大脑皮质内抑制强度减弱,或兴奋过程转化为抑制过程的能力不足,即使到了睡眠时间,也不能很好地发挥抑制作用,造成难于进入睡眠状态,或睡眠不深,容易觉醒。

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病理因素四大类。偶尔失眠也可发生于健康人。比如,白天或睡前过度兴奋,或因环境不好,太冷、太热、噪音、床被不适,或睡前饮咖啡、浓茶等等,都可引起失眠,但多是暂时性的。

病理性失眠,即因各种疾病所引起的。如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发热、咳喘、瘙痒、心悸等都能引起失眠。在临床上,以失眠为主要症状,无明显的其他诱因,这多是神经衰弱引起的。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等心理因素造成的失眠人数越来越多。足部按摩对心理因素和神经衰弱造成的失眠有较好的疗效。

治疗

1.足部穴位疗法。

“失眠”(位于脚掌后方,脚跟和内踝、外踝踝尖连线的交叉点上)和“安眠4”(位于内踝上缘直上六横指处)是治疗失眠的特效穴。此外,“水泉”也是治疗失眠的重要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