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4386500000055

第55章 神话传奇(2)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013得过且过

根据传说,五台山在古时候曾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小鸟,人们都管它叫寒号虫。寒号虫有四只脚,两只肉翅膀,不会飞行。它的粪便可以入药,有止血行血之功效,中药学称之为“五灵脂”。

寒号虫的身体,总是随着季节的更替,而产生明显的变化。

在盛夏时节,寒号虫全身长满五颜六色的丰满羽毛,众多鸟类无不羡慕它。寒号虫整天得意扬扬,到处走来走去,找别的鸟比美。它总是一边走一边放声高唱:“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到了秋天,大多数鸟类开始为如何过冬而忙碌,有的鸟飞向温暖的南方,准备到那里继续嬉戏;有的鸟则每天辛勤忙碌,积存大量粮食,营造坚固的巢穴,准备在家乡苦度寒冬。只有寒号虫,不肯为自己作一点打算,依然到处闲逛,炫耀它那身五光十色的羽毛。

到了冬天,天气越来越寒冷,雪花纷纷飘落。别的鸟都换上了一身又厚又密的羽毛,所以不怕寒风凛冽;可是寒号虫的身体状况却与众不同,一进入冬季,它满身的漂亮羽毛就脱落得干干净净,和没长毛的鸟崽毫无区别。

到了晚上,全身光秃秃的寒号虫在石缝里躲藏起来。凛冽的寒风不断刮来,冻得它连打哆嗦。它毫无办法,只能不停地咕哝着:“冻死我了,冻死我了,明天就做窝,明天就做窝。”

可是,当寒风过去,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寒号虫又变了一副模样。它只得到了一些有限的温暖,就把昨夜受寒之苦忘得一干二净,失掉了做窝的决心。它又开始在山上跳来跳去,到处游玩,嘴里还振振有词:“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由于没下决心,寒号虫虽然整个冬天都在受苦,却连一个窝也没做成。它整天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无所事事,最终在五台山的岩石缝里被活活冻死了。

成语释义

原意是混一天是一天,不作长远打算。现在用来比喻在工作、学习中不努力进取,能过得去就暂且过得去。

故事出处

明朝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五:“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出处译文

在五台山上有一种名叫寒号虫的鸟……每年到深冬严寒季节,寒号虫的羽毛尽数脱落,就像没长毛的鸟崽一样,于是鸣叫着说:“过一天算一天。”

014洗耳恭听

原始社会时期,尧帝知道许由是个才能出众的高人。于是他想到,如果让许由来接替自己的帝位,老百姓会得到更多的实惠。于是,他派使者来到许由隐居的箕山请他出山,统治万民。可是许由是个真正的隐士,不愿出山执政。他对使者说:“我这个人喜欢与世无争,不稀罕帝位!”使者碰了一鼻子灰,再待下去也没有意思,只得离去。

许由觉得,使者的话太过于世俗,把他的耳朵都给污染了,就跑到山下颍水边清洗耳朵。他的朋友巢父在河边闲坐,正牵着一头牛饮水,见到许由就问:“你在干什么呢?”许由把尧帝请他出山为帝的事情说了一遍,又说:“因为我听到了这样不干净的话,所以耳朵遭了殃,只得来这里把耳朵洗干净!”

巢父比许由还清高,他撇了撇嘴,说道:“你这个人总是喜欢显示自己,太招摇了!现在有人请你出山即位,这得有多麻烦呀,你居然还想到洗耳朵!这都怪你自己不好,你别洗了,洗来洗去,把我家牛的嘴都弄脏了!”说完,他对许由看也不看,自顾自地牵着牛离去。

成语释义

把耳朵洗干净,恭恭敬敬地倾听别人的讲话。现在也有讽刺或开玩笑的意味。恭:恭敬。

故事出处

《高士传·许由》:“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

出处译文

尧想让我当治理九州的长官,我不喜欢听到他这样说,因此来洗耳朵了。

015孺子可教

张良是秦朝末年人。因为行刺秦始皇没有成功,他逃到下邳隐藏起来。有一天,张良在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穿得破破烂烂的。那老人看见张良,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鞋子给我捡上来。”

张良下桥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说:“给我穿上。”张良跪在地上给他穿上鞋。老人笑着走了。走出老远,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啊!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

五天后一大早,张良就来到桥上,但老人已经先到了。他责备张良来晚了,叫他五天后再来。第二次,鸡一叫张良就赶到桥上,但老人又先到了。这一次,老人大发脾气,叫他五天后再来。这次,张良半夜就来了,等了一会儿,老人才到。

老人非常高兴,说:“你这个年轻人值得教导啊。”他送给张良一本书,并告诉说,读了这部书大有用处。张良回家一看,原来是部兵法,叫《太公兵法》。他日夜苦读,后来帮助刘邦出谋划策,统一了天下,刘邦封他为“留侯”。

成语释义

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故事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出处译文

老人走了约一里地又回来了,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值得教导啊。”

016沉鱼落雁

毛嫱是越王的美姬;骊姬是晋献公的爱妾,后来立为夫人。这两位都是人们所称道的美人,但是,鱼见了她们,立刻往水底游去;鸟见了她们,也都振翅而飞了。由此可见,美并没有什么客观的标准。

与之相对应的成语还有“闭月羞花”,是说古代另外两位美女的故事。东汉末年的貂蝉美貌惊人,竟连月亮见了她都自叹不如,躲进了云彩之中。唐朝杨玉环的美丽能让鲜花感到羞愧,干脆闭起来不开了。

成语释义

现在多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故事出处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出处译文

毛嫱、骊姬是世人认为最美的人,然而鱼见到她们就潜入水底,鸟儿见到她们就飞向高空,麋鹿见到她们就疾速奔跑,这四者究竟是谁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呢?

017响遏行云

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位名叫薛谭的青年。他天生一副清脆的好嗓子,实在是一棵歌唱家的好苗子。一天,他知道音乐家秦青才华盖世,就拜别父母,去秦府拜师学艺。秦青见他十分诚恳,也就留下他了。

薛谭全心全意地学,秦青尽心尽力地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薛谭觉得已经把老师的技艺都学到手了,心里又想念远在家乡的父母,就向老师提出回家的请求。

秦青非常喜爱薛谭,觉得他应当继续在自己身边勤学苦练,也好将自己的一些学艺心得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但见他已经满足,自己又怎好强留,便不再多说。而薛谭呢,见老师对自己的回家请求没有反对,想着又能重新回到父母膝下,就欢天喜地地整理行装去了。

秦青与薛谭毕竟相处过,师生之情还是深厚的,便决定为薛谭设宴送行,也好给双方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第二天,秦青亲自送薛谭上路,并在大路旁的十里长亭准备了一桌酒菜。饮完饯行酒后,秦青突然打着节拍,引吭高歌,抒发惜别之情。那歌声高亢、嘹亮,震得树木沙沙作响,连天上正在流动的白云也仿佛为之停止不动了。

薛谭大惊失色,才知道老师的造诣是如此之高,自己只是学了个皮毛而已。他对老师说:“先生,非常对不起。我自以为向您学得差不多了,居然大言不惭地提出要走。今天听了您的歌声,才知道自己犯了多么大的错误。请您原谅我这一回,让我继续向您学习吧!”

秦青见薛谭已经回心转意,就带他回去,更加细心地教他歌唱之道。从此以后,薛谭再也没有提出回家的请求,因为他总觉得自己的技能不如老师。

成语释义

常用来形容歌声高亢嘹亮。

故事出处

《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出处译文

拍着乐器唱了一支很哀伤的曲子,使树林都为之动容,云彩都忍不住停下来倾听。

018天衣无缝

朝时期,有一个能书善画的青年,名叫郭翰,他生得英俊潇洒,让人过目难忘。

在一个炎热难耐的夏季夜晚,郭翰正在树下乘凉,忽然清风送爽,一阵香气迎面扑来。他定睛一看,只见一位美丽的女子从天而降,那香气正是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郭翰大吃一惊,慌忙问道:“您是何方人?因何来到这里?”

那女子答道:“我就是天上的织女,今天闲来无事,就到人间游玩一番。”

郭翰非常喜欢织女,就盯着她仔细打量。他发现织女的衣服不但飘洒美丽,而且没有一条衣缝。他越看越奇怪,就大胆问道:“这真是太奇怪了,你的衣服为什么一条缝都没有啊!”

织女笑了一下,说道:“其实这并不奇怪,我穿的是天衣,天衣不用针线缝合,所以一条衣缝都没有。”

成语释义

原意是仙人的衣服没有缝。后来人们用来比喻事物完美自然、细致周密,没有任何瑕疵可寻。通常用来比喻文章写得十分周密、严谨、完整,找不到什么漏洞和破绽。

故事出处

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织女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出处译文

织女说:“天衣本来就不是用针线缝合的。”

019傍人门户

古时候,民间有一种流传已久的风俗习惯,在除夕时,就在桃木板上画上两个神采奕奕的神仙,挂在大门口,据说可以起到避邪的作用。这两块桃木板据传说可以通过符咒来驱鬼降怪,所以有“桃符”的名称。

我国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将桃木板作为节日用品呢?

据传说,有一棵奇异无比的大桃树,生长在桃都山上,树冠庞大,约有三千平方里的面积,树上有守时的金鸡栖息,太阳一出来就高声啼鸣。

有两位神仙安居于树下,一个名叫郁,一个名叫垒,他们手拿芦苇编的绳子,遇到恶鬼就捆绑个结结实实,然后杀掉,使他不再危害人类。

从前,民间还存在着一种风俗习惯,就是每逢农历五月初五,就用艾草绑成草人,在门户上面悬挂起来,据说这样就能够把有毒之物消除掉。人们往往管这种草人叫做“艾人”。

在宋人苏轼所着《东坡志林》中对一个寓言故事进行了如下记载:有一天,挂在门上的桃符突然不再老实,而是抬起头来,勇敢地对脑袋顶上的艾人发起挑战:“你这个东西本来非常下贱,却为什么总是居于我的头上?”

艾人见到一向老实服帖的桃符居然不再安分守己,不由得怒气冲冲,低下头来冲着桃符进行教训:“你的身子已经有半截埋在土里了,居然还敢跟我一争高下?想一想吧,你就算折腾半天,到底能捞到多少好处!”

桃符听了更是勃然大怒,破口大骂,一吵起来就没个钟点。

它们的吵闹,让门神老爷听得十分厌烦,就不得不予以劝说。他说:“桃符,艾人,你们谁也不服谁,这样吵吵闹闹又哪有个完。咱们三个都不能当自己的家,做自己的主,都不过在人家门口站着,为别人看家护院,花费半天工夫来生这份闲气,到底有没有必要呀?”

成语释义

比喻难以自立,依靠他人。傍:依靠。

故事出处

苏轼《东坡志林》:“桃符仰见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艾人俯而应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桃符怒,往复纷然不已。门神解之曰:‘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

出处译文

桃符仰视艾人骂道:“你是如此低贱的草芥,怎么居于我的头上。”艾人俯视桃符回答道:“你已经半截入土了,还争什么高下?”桃符听后恼怒,两者争吵不休。门神排解它们道:“我辈没出息,才依傍别人的门户,哪还有闲心争这闲气啊?”

020邯郸学步

据说在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年轻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步法非常优美娴雅,就千里迢迢地跑到邯郸去学习。一路上,他跋山涉水,披星戴月,总算赶到邯郸城了。可是到了邯郸,哪里有教走路的师傅呢,他歪头想了半天,终于决定跟在人家后头模仿。

他先站在邯郸的大街上,仔细观察邯郸人走路的姿态。他发现,邯郸人走起路来,果然姿态优美,妙不可言。这样一来,他学习人家步法的意志就更加坚定了。

于是,他一边苦心琢磨人家走路的特点,一边模仿着做起来。他跟在这位先生后边走几步,再跟在那位姑娘后边走几步。可是学来学去,总是学不到位,人家邯郸人走路宛若仙子,他虽然也依样迈步子,却少了几分飘逸的风格。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这个青年人想,也许自己多年来已习惯于家乡人的步法,所以学起邯郸步法来总是学不到位。于是他就把原来的步法彻底放弃,像小孩一样从头开始学走路;从此,他每走一步都得满头大汗,既要想着腿脚如何摆动,又要想着腰肢怎样配合,还得顾及到每一步的距离……这样一来,他把自己弄得紧紧张张,不知该怎样迈步才好。

面对这些困难,他一点也不灰心,心里只想着: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努力学习,一定会把邯郸人的美妙步法学到手;到了那时,他走起路来就会飘若仙子,一定会成为本乡的风流人物……

可是在实际生活中,他学得一直不顺利,虽然学了几个月之久,不但没将邯郸人的步法学到手,连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了个一干二净。这时,他的钱已经花光,再也待不下去了,既然忘记了怎样走路,就只好狼狈地爬回寿陵。

成语释义

形容毫无主见、创造,胡乱模仿他人,结果不但没有学成,反而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掉了。

故事出处

《庄子·秋水》:“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出处译文

你就没听说过燕国寿陵的余某人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走步之事吗?没学会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又忘记了他原来走路的姿势,最后只好爬回去了。

021余音绕梁

战国时期,韩国有位歌女名叫韩娥,她不但容貌秀丽,歌声也悠扬婉转,动人心弦。

一天,韩娥来到齐国的都城临淄。由于带的干粮不够,她就到雍门靠卖唱维持生活。只要她一放开歌喉,优美的声音就会吸引很多爱好音乐的人。众人听她唱歌时,不由得听入了神,所以她的知音越聚越多,在她身边挤得水泄不通。

韩娥唱完后,心满意足的人们得知她现在正遇到难事,就纷纷解囊相助。

韩娥唱完了歌后就离开了雍门。可是过了很久,她那优美的歌声仿佛仍在屋梁周围荡漾回响。人们甚至在想,韩娥可能还没有离开雍门,否则,为什么耳畔还响着她的歌声呢!

成语释义

原意是形容歌声非常优美,令人回味。现在也用来形容话语激动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回味无穷。

故事出处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出处译文

从前韩娥车行至齐国时,不料缺粮,于是在经过雍门的时候,韩娥卖唱求食。求到粮食后,韩娥离开了雍门,但余音还仿佛在城门的梁柱之间缭绕,三天不绝于耳,以至于人们以为韩娥还没有离开。

022鸡犬升天

刘安,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他是汉高祖之孙,袭父爵为淮南王。他酷爱读书、弹琴、炼丹,思维敏捷,才华满腹。后来,他组织众门客,编写了一部旷世杰作《淮南子》,从此名扬天下。

就说他炼丹的爱好吧。他到处搜集炼丹之术,每日废寝忘食地炼丹。看着材料进行阴阳化合,产生有益的成分,他心中非常高兴。仙人八公见他对炼丹如此着迷,就把炼制仙丹的正确方法传授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