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世界之最全知道
4378900000062

第62章 探寻绚丽多彩的文化之最(5)

《本草纲目》共分为52卷,收载药物达1892种,其中植物药有1 094种,动物药443种,矿物药161种,其他类药物194种,李时珍新补入药物374种。该书图文并茂,有药图1 109幅。李时珍为了增加该书的临床参考价值,还在若干药的论述中附录了临床处方11 096首,其中8 000多首来自自己临床经验的总结或多年的征集,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草纲目》共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人等,16部为纲,62类为目,又在每种药物的下面,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所以给此书取名为《本草纲目》。《本草纲目》的分类叙述方法是在前人基础上的一次创造性发展,条分缕析,使读者一目了然。其分类方法实际上已经具备了现代生物进化思想的科学性。

《本草纲目》的分类是先无机而后有机,先植物而后动物。在植物类药物中,则先草、谷、菜而后果、木;在动物类药物中,则先虫、鳞、介而后禽、兽,最后则叙述人类药。

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

《汉穆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虽然在这之前的乌尔第三王朝时代,已经有了一部《乌尔纳木法典》,但《汉穆拉比法典》的完整程度远远高于前者。

据说因为汉穆拉比日理万机,应付不了每天要处理的大量案件,就让人把法律条文全部搜集起来,编成了法典,刻在石柱上以晓谕天下。这部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更接近于一部民法和刑法。

法典遵循“以牙抵牙,以眼还眼”的原则。打瞎别人的眼睛,就必须被打瞎眼睛作为处罚;被别人打断了腿,就可以打断别人的腿作为补偿;甚至害死了别人的儿子,则他自己的儿子也要被处死。但这项条款适应的范围只限于身份相等的人之间。

法典还将人分成奴隶主、自由民和奴隶几个等级,上等级的人相对于下等级者享有更多的权利和承担更少的义务,犯相同的罪时处罚也较轻。除此之外,《汉穆拉比法典》还强调国家对臣民的严格控制。逃避兵役的人一律处死;逃跑的奴隶和庇护他们的人要处死;破坏桥梁水利的人将受到严厉处罚直到处死等。

当然,这部法典中也有一些比较“人道主义”的条款,比如规定债务奴隶为他的主人劳动3年后可以恢复为自由民。但总的来说,这部法典还是充满了专制的味道。

记载时间最长的历史巨著

中国的《二十四史》,是一套史书的总称。它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等24部史书,共3 249卷,约4 000万字左右。

《二十四史》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长达4 000多年,包括了氏族公社制、奴隶制和封建制等三个时期。它记事久远,前后衔接,自成体系,记载了我们的祖先在明朝灭亡前几千年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和斗争,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进程。这是世界上记载时间最长的历史巨著,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堪称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

《二十四史》主要有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纪传体三种体例,内容十分丰富。从西汉司马迁撰成《史记》到清乾隆时《明史》定稿,前后有1 800多年。

流行的《二十四史》有两种:一种是清代官刻本,清末以来各种翻刻本大体以此为基础;一种是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集合各史较早刻本影印。解放后,我国史学工作者对《二十四史》加以整理,作了标点、分段,并进行了校勘,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最早的和最完善的公文

《书经》就是《尚书》,其意义是“上代的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它是儒家经书之一。有典(如尧典、舜典)、谟(如大禹谟)、训(如伊训)、诰(如康诰)、誓(如汤誓、牧誓)、命(文侯之命)等各种文体。其中《汤浩》、《大浩》、《康浩》等篇是商汤、周公、成王发布的告民众书,这说明此书很早就记载了商朝和周朝的公文。它是我国最早的公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公文记载。

《尚书》是由谁编纂的呢?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司马迁和班固都肯定它是孔子编纂的。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他生活的年代是礼、乐废,《诗》、《书》缺的春秋末期。所以他周游列国之后回到鲁国,把晚年的精力都花在编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上面,还为《尚书》写了序。司马迁说,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因此,《尚书》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

《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如《尧典》记载着尧、舜、禹的“禅让”故事,反映了原始公社制度权位继承情况。《禹贡》是我国最早的历史地理文献。《盘庚》记述商朝迁都情况。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齐民要术》为北魏贾思勰所撰。约成书于公元533—544年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一部确立中国农业大国地位的“第一农书”。它与《汜胜之书》、《陈薯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一起并称为中国五大农书。它因为在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

《齐民要术》一书的作者贾思勰是北魏著名农学家,他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发展农业生产,通过亲身观察、试验和实践,收集整理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农谚,花费11年时间,撰写成了《齐民要术》。这本书在前代农学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近400年间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方面的科学技术。

《齐民要术》就是为平民百姓的治生之道而总结出来的一些生产和生活经验,来自于百姓切身的日常生产生活。《齐民要术》这本书篇幅虽然不是很多,内容却十分丰富。全书九十二篇,分成十卷,分别记载了农作物的耕种和谷类粮食作物、纤维作物和油料作物的栽培方法,蔬菜的栽培方法,木本植物、果树、林木和染料作物的种植方法,畜牧和养鱼的技术,食品的加工制造和保存的方法,家庭手工业,以及关于北朝统治地区以外出产的农作物。

《齐民要术》不但总结了当时以及以前汉族人民的生产知识和技术,也记录下了各兄弟民族的宝贵生产经验,以及各民族间生产经验互相交流的情况。《齐民要术》列举到的许多经验技术,比世界上其他先进民族的记载要早三四个世纪,有的甚至更早。说明早在一千四五百年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先进水平。《齐民要术》堪称世界农业科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天下第一行书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王羲之,原籍山东临沂,后定居浙江山阴(今绍兴)。曾任“右军将军”官职,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他和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并称为“二王”。

《兰亭序》作于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是一篇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优美散文诗,字体潇洒流畅。原文28行,共324字,字字笔势翩翩,具有迁客骚人的君子风度。其中凡相同的字,写法都各不相同。20个“之”字,笔法、结构都变化不同。整个作品笔飞墨舞,气象万千。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最早传世的名人墨迹

西晋时的陆机是吴地第一位具有全国性声望的书法家。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的一件名家书法《平复帖》,就是他的手笔。

陆机(公元261—303年),字士衡,吴郡(今苏州一带)人。他著的《平复帖》共九行八十四字。卷前白绢题签“晋平原内史陆机士衡书”一行小字,其中“晋平”二字已脱落,为唐人所书。又有“晋陆机《平复帖》”数字,是宋徽宗赵佶的泥金题签,下钤有双龙圆玺。

《平复帖》是用秃笔写成的草字,它的书体既与王羲之以后流行的今草不同,也与《急就篇》、《月仪帖》的章草相异,因为它没有蚕头燕尾,也没有银钩虿尾之状,倒与20世纪以来出土的汉晋简牍十分相近,应该属于由章草向今草嬗变过程中的过渡书体,也可以说是今草书体的滥觞。

陆机《平复帖》的最大艺术特色可以说是斑驳古拙,取章草之精蕴;信笔纵横,成今草之自由。看《平复帖》,解散隶体,圆浑洒脱,豪华落尽,淳朴自然,绝无半点矜意。再看《平复帖》,古朴中又带有灵动的生命力;其用笔,纯用秃毫枯锋,信笔纷披而行;其结体,内敛蓄势与使转纵横交相辉映;其章法,字不连属笔断意连,散若群星,又顾盼流连。通篇看去,既有一种古意斑驳、清疏萧散的典雅韵味,又透露出率意挥洒、书随心愿的自由之气。

《平复帖》受到了后世书家的称赞,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以巨大的艺术魅力,使一代代书法家为之折腰钦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