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世界之最全知道
4378900000061

第61章 探寻绚丽多彩的文化之最(4)

此后,汉字本着书写简便的原则,经历了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发展过程。文字学上把小篆以前的汉字称为古文字,隶书以后的汉字称为近代文字。而至今我国印刷的书籍报刊,基本上都使用由楷书演变而来的“宋体字”,今天应用最广的一种手写体则是行书。

此外,世界上还曾经有过两种最古老的文字。一种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钉头文字,也叫楔形文字,产生于5 500年前;另外一种是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4 100年前。但是,钉头文字到公元前4世纪就随着波斯王国的灭亡而消亡了,寿命仅3 000年;埃及的象形文字到了公元5世纪也消亡了,寿命仅2 700年。

而汉字应用到今天,已经约4 000年了!一种文字历史的长短,不仅要看它产生的时间早晚,还要看它流传的时间长短。因此,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

最早发明盲文的人

盲人触摸使用的专门文字称为点字,它是由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叶于1824年创造的,故国际上通称盲文为“布莱叶”。布莱叶盲文1874年传入中国。

布莱叶于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国一个贫苦的马具匠家里,他3岁时玩弄小刀不慎失手,刺伤了一只眼睛,不久又感染另一只眼睛,以致双目失明。

父母没有放弃对这个盲孩子的培养。父亲在木板上用钉子组成字母,教他认字,后来又送他去读书。1819年,布莱叶被送进巴黎皇家盲人学校。那时,盲生的课本是用放大的凸版普通字母印刷而成,又重又笨,摸起来很慢,书写更困难,而且课本的数量很少,大部分课程还得依靠口授。

1821年的一天,学校校长请来退休海军军官查尔斯·巴比埃,他给学生们讲授和示范一种“发音”法,这是一种“夜间书写”符号,用两行各6个凸点符号表示音标,是专为夜间作战时传递命令和加强联络而创造的。年仅12岁的布莱叶得到了启发,他激动地对巴比埃说:“以凸点代替线条的方法肯定可以创造新的盲文……”

此后,布莱叶专心致志地研究这种盲文。1824年,刚满15岁的布莱叶从人的体形受到启发,拟订了以不同方式排列的6点方案:6个凸点,加上空白,共有64个变化,形成了一套有规律可循的法语字母方案。

1829年,布莱叶在原方案基础上加入数学符号和音乐符号,1837年正式定稿。次年,世界上第一本布莱叶盲文读物出版了。

不过,布莱叶的6点制盲文遭到校领导的反对,他们坚持沿用原来的盲文,布莱叶不得不与保守势力进行顽强斗争,抑郁成疾。1852年1月,巴黎皇家盲人学校被迫采用受人欢迎的布莱叶点字。消息传到布莱叶的病榻前,奄奄一息的他为辛勤劳动成果终于被承认而感到欣慰。他不久后去世,年仅43岁。

布莱叶逝世后,他发明的6点制盲文逐渐为世人承认。1887年,布莱叶的6点制盲文被国际公认为正式盲文。为了纪念这位卓越的创造者,1895年,人们将他的姓——布莱叶作为盲文的国际通用名称。

为了纪念这位为盲人创造了光明的伟人,法国政府和世界各国盲人协会共同捐款,在布莱叶出生的村庄竖了个路碑——“布莱叶”街,还在村里修建了布莱叶纪念馆。

20世纪50年代,法国政府将布莱叶的遗骸迁至巴黎市万神庙。这里是法国历史上最著名英雄的安葬地,庙前的巨幅标语上写着这些伟人为全人类作出的重要贡献。与他们一样,路易·布莱叶的功绩也将永远镌刻在人类历史的丰碑之上。

世界现存最早的纸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纸是纸莎草纸。纸莎草纸从什么时间开始使用已经无从知道了,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卷纸莎草纸是在第一王朝时期(公元前3110—前2884年)的一个墓穴中,只不过纸上没有文字。

纸莎草是一种类似芦苇的水生莎草科植物,草叶呈三角形,盛产于古埃及的沼泽地中。这种高秆植物的茎秆可以长到人的手腕那么粗,高度可达3米多,茎部富有纤维,把硬的外层除去后,里面的芯剖为长条,彼此排列整齐,连接成片,就可以造纸。一张纸莎草纸共有两层,上层用于书写,它和下层叠在一起经过敲打之后,芯内的酵素就会在压力下起到黏和作用。将多张纸沿边黏和,就可以制成长卷。

这种纸莎草纸后来成为古代地中海地区一种通用的书写材料,希腊人、罗马人以及阿拉伯人都曾经用它书写。英语中的Paper(纸)就是由Papyrus(纸莎草纸)发展而来。

古代埃及人用削尖的芦苇或鹅毛做笔,用烟渣调水或菜汁当“墨汁”在纸莎草纸上书写,写好后卷在木杆上,用细绳扎好,形成卷帙。

最早的一部雕版印刷书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雕版印刷书是唐朝咸通九年(868年)由王玫所造的《金刚经》,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记载的雕版印刷书籍。

全书用七张纸粘成一卷,全长16尺,高一尺,完整无缺。卷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玫为二亲敬造普施”一行18字。这是王玫为父母祈祷消灾而刻印的。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梵语,智慧意;波罗蜜,梵语,到彼岸意,以金刚比喻智慧,是说它锐利、顽强、坚固,能断一切烦恼。《金刚经》采用对话体形式,宣称一切世间事物空幻不实,实相者则是非相。主张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放弃对现实世间的追求、执著,以般若慧契证空性。破除一切名相,从而达到不执著任何一物而体认般若实相的境地,《金刚经》是中国禅宗南宗的立宗典据。

在此经卷末有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被称为一经之精髓。意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实,实相者则是非相,认为应远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对现实世界不执著或留恋。由于此经以空慧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篇幅适中,不过于浩瀚,也不失之简略,故历来弘传甚盛,特别为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

现存古代最大的图书目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清纪昀等奉敕撰,共二百卷,是我国现存古代规模最大的目录。清高宗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成立《四库全书》馆,纂修《四库全书》。每一书校订完毕,由馆臣拟写一篇提要,放在卷首。汇入《总目》时,又经较大幅度修改补充,最后由总纂官纪昀、陆锡熊综合平衡,并加以润饰。

《总目》按经、史、子、集四部编排,部下分类,凡四十四类。某些类内容复杂,则下又分属,凡六十七属。著录乾隆以前古籍三干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又有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每部有总序,各类有小序,属有按语,书下附提要。著录卷数、版本,记载作者爵里略历,考订文字增删,篇目分合,论述内容大旨,评价学术价值。凡涉及学术的地方,都能溯源穷流,原原本本。前人将它视为“学术门径”。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目录学方法和经验,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历史上无论是官修目录、史志目录还是私家目录,都无法与其匹敌。尤其是自南宋政府编成《中兴馆阁书目》和《续书目》以后,直到乾隆纂修《四库全书》时,六百年间没有一部典型的官修目录。本书的编撰,堪称官修书目的典范,对清代、近代目录事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针灸学发展的划时代著作

《针灸甲乙经》是中国针灸学专著,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是魏晋间皇甫谧(215~282年)于魏甘露四年(259年)编撰的,共10卷,南北朝时期改为12卷本。该书集《素问》、《针经》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之中有关针灸学内容等分类合编而成。原书根据天干编次,内容主要论述医学之理论和针灸之方法技术,故命名为《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是一部影响中国针灸学发展的划时代著作。远在隋唐时期,就已作为医学教育的必学课本,并将其视为经方。在此之后,不论是宋代王惟一创制针灸铜人、著书和刻石,还是明、清诸针灸学者编撰针灸书籍,几乎都以它作为主要依据。

《针灸甲乙经》成书后,为历代医学家、针灸学家所重视,传抄者颇多,自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正后始成今之传本。在国内现仅存若干明刊本,日本珍藏有我国宋刊本。现国内所收藏者有明刊本之后历代刊刻出版者计约20种。

此外,《针灸甲乙经》对国外发展中国针灸也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公元七、八世纪,日本、朝鲜在引进中国医学的同时,均在其医学教育中明确规定以《针灸甲乙经》为教材,还明确规定了学习日数。此后,日本不但收藏中国宋版的《黄帝针灸甲乙经》,并且有中国历代的版本。欧美学者学习中国针灸较晚,该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产生影响,为欧美一些大图书馆所收藏。

古代世界最大的医学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医学论述药物学的专著,是世界上古代最大的医学百科全书。其内容具有很大的博物学价值。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于1578年编撰,编成后几经周折,最后初刊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