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雅正
4363400000046

第46章 系辞下传(2)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只悔,元吉。’”

“天地姻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脩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注:夫子说:“颜回这个人,几乎做到知‘几’了吧!一有过失,没有不自知的。知道过失,没有再重犯的。《易》指出:‘不远复,无祇悔,元吉。’”(此之谓也)

“天地之气交融弥漫,使得万物化育醇和。男女阴阳交合精气,使得万物化育生命。《易》指出:‘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就是讲合志于一的道理。”

夫子说:“君子先安定好自己,然后才试图行动;先平心静气清晰思路,然后才有所谈论;先建立交情友谊,然后才求助于人。君子做到了这三条,因此待人处世才完美周全。

“(相反)如果本身危险却妄动,别人就不会跟随;如果内心惶恐而发表议论,别人就不会响应;如果没有交情就向人求助,别人也不会帮助。没有人帮助你,则伤害你的人就要到了。《易》指出:‘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此之谓也)第四章联系生活阐述《周易》卦爻辞中蕴涵的一些道理,这些理性认识是对人生事理的深刻分析,在今天依然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注:夫子说:“《乾》《坤》两卦,是《易》的门户吧?”

乾卦是阳性物质,坤卦是阴性物质。它们阴阳相合(组合成六十四卦),而刚柔之性又各自独立。从而体现天地的作为,通晓神明的高尚用心。

易卦的命名,繁杂而恰切。我们考察这些卦名所表述的事类,是在反映衰世的意味吧?——由卦名猜测《易》作于殷末。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注:《易》阐述过往以来的经验,以启发我们明察未来,发现细微之处,深入幽隐的道理。

它展开来恰当地命名、辨析事物,用正大的言辞来阐述见解,已经很完备了。

《易》所用的名称虽然微小,但所取类比喻的事情却非常广大。《易》的主旨深远,辞句文雅。《易》的言辞曲折婉转却切中事理,论事恣意纵横却含有深意。

因为《易》有如此的反正两面相对性所以才能指导人们行动,使人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贰,指前面所言名小类大、旨远辞文、言曲而中、事肆而隐。第五章说明易卦的特点和意义。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脩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注:《易》的兴起,大概在中古时代吧?创作《易》的人,大概心怀忧患吧?

所以,履,是在阐述德性的基础;谦,是在阐述德性的把握;复,是在阐述德性的根本;恒,是在阐述德性的巩固;损,是在阐述德性的修持;益,是在阐述德性的充实;困,是在阐述德性的检验;井,是在阐述德性的源泉;巽,是在阐述德性的自如。—— 一陈九卦,是讲解这九卦对于人之德性的意义,正因为有这九种要素,君子才能成就其德性修养。

履,是说平和反而更能达到目的;谦,是说尊重他人反而更加光大自己;复,是说微小环节反而更能看清事物;恒,是说繁杂环境更应择善持中;损,是说戒慎自我开始比较艰难以后则会越来越容易(自然而不再刻意为之);益,是说不断增进充实才能不成为摆设(被架空或打倒);困,是说极端困窘就会去想办法变通;井,是说安定自身才能迁益于人;巽,是说做事小心周详(注意分寸)才能不轻易被人意图。—— 二陈九卦,是讲解以怎样的心态才能实现这九卦所应有的德性。

履,告诉人们用平和的态度手段去实践;谦,告诉人们用制约恭谨来遵守礼节;复,告诉人们用自我觉悟来保持清醒:恒,告诉人们用专一坚持来维护操守;损,告诉人们用远离危险来避免祸害;益,告诉人们用增进发展来加强利益;困,告诉人们用减少欲望来排解忧怨;井,告诉人们用明辨是非来施行道义;巽,告诉人们用随时应变来把握权位。—— 三陈九卦,是讲解具体落实到怎样的行为,才能实现这九卦所应有的德性。第六章用三陈九卦来证明作者对“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的证明。这个忧患之心也是儒家对社会政治的大悲之心。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注:《易》作为一部书,是我们不可远离的;它讲的道理,是不断变化着的。——指出学易应当不断发展以适应新形势。

它变化灵活,流转于六个爻位之间,上下没有一定之轨,阴阳也在互相转换。

因而不可以将易当作经典供奉生搬硬套,只有因应变化才能应用于情势。

《易》告诉我们进退要有分寸,不论对外对内都要知道谨慎戒惧,它又明白的告诉我们事物忧患的原因,即使你没有师长教导,有了《易》也就好像时时得到父母的呵护一样。

开始学《易》时要通过卦爻辞的含义去思考它真实的内涵,从而形成自己合理的认识。如果学不得其法,那么《易》所阐述的大道是不会被这人掌握的。第七章介绍学易的要领。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也。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注:《易》这部书,是以追溯事物的开始,探求事物的终结为目的。六爻错杂组合,只是为了体现特定时态中的物象。

初爻的含义难以知晓,上爻的含义容易把握,这是因为前者为开始,后者为结尾的缘故。初爻的爻辞比拟事物的开端,上爻的爻辞描写事物的结局。至于错综各种物象来阐明(撰述)事物的性理,分辨它们的是非,要是没有中间四爻就不能完备。

高明呀!假如要想知道存亡吉凶,则不需行动就可以知道了(决胜帷幄之中也)。有智慧的人通过看卦爻辞,就能对事情领悟一大半了。

第二爻与第四爻功用类同而在卦中的位置不同,它们所表现出的品质也就不同。第二爻爻辞多有美誉,第四爻爻辞则多含警惕,因为它靠近君位。阴柔之道(二、四为偶数爻,为柔),不适合作用远处的事物,其要领是不犯过失,其用法是柔顺守中。

第三爻与第五爻功用类同而在卦中的位置不同。第三爻爻辞多言凶险,第五爻爻辞多论功勋,是因为它们贵贱等级不同。这时如果是柔爻居此位就危险,是刚爻居此位就能胜任么?——对柔爻宜柔位,刚爻宜刚位的通常认识提出了质疑,比如仁政思想就是刚位柔爻的体现。第八章分析了易卦的爻位性质。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易》这部书,内容广大,无所不包。含天之道,含人之道,含地之道。兼有天地人三才之道并将之相重,所以一卦有六爻。六爻不是别的,就是在讲天地人三才之道。——八卦是小三才,六爻是大三才。

道是运动变化的,所以用来说明爻变;爻有上下等级,所以用来说明万物;万物交互错杂,所以用来说明人文(文饰,表意文明)。人文有不合理法的,所以就有了吉凶。第九章讲六爻是三才之道的缩影。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注:《易》的写作,大概是在殷朝末年,周德兴起的时候吧?是写周文王与殷纣王之间的故事吧?所以卦爻辞多有忧危之义。常怀危惧(如履薄冰的态度做事)可使事业平顺,掉以轻心则会导致倾覆败亡(心态多变轻浮)。

这里面蕴含的道理十分弘大,任何事物都不例外。将这种危机感贯串处事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不犯过失,这就是《周易》所说的道理。第十章指出易的主旨是警惕人们知道居安思危。

十一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注:乾,是天下最刚健的事物,其性质表现为永恒地运动变化,并以此德行对待一切艰险(德,性质;行,表现;易,变化)。坤,是天下最柔顺的事物,其性质表现为永恒地简约(不复杂,比如两点之间选择直线就是简),并以此德行对待一切阻塞。乾与坤能用来开阔人们的心胸,能用来解开诸侯的思虑(有认为“侯之”为衍文的),是决定天下之安危,促使天下人勤勉不息的动力源泉。

所以说,只要充分理解乾坤之道而有所作为,吉祥的事物就会与你相伴。你就能通过把握事态了解万物,就能通过占筮预知未来。

天尊地卑摆好了位置,圣人成就其化育万物的功能。利用理性认识和卜筮启示,百姓也能参与这伟大的事业。

八卦用卦画形象来说话,爻辞用事物情理来言理。刚柔(阴阳)错综相间,吉凶也就显现出来了。

爻象的变动用客观利害来陈说,事物的吉凶用人情事理来判断。所以说,喜爱和仇恶互相交织,就产生了吉凶(意无绝对的善恶是非,以好恶生焉);远与应的交攻取舍,就产生出悔恨和耻辱;真情和假意的接触,就产生出利害。第十一章讲人们应充分发扬乾坤之道,并写了吉凶悔吝命定的依据。

十二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注:大体上《易》所讲的人物情状都可归结为一点,关系亲近而有矛盾(相应的两爻搭配不当),其结果不是凶险就是受到伤害,难免会有悔恨与耻辱。

将要背叛的人,他的言语一定惭愧不安;立场摇摆的人,他的言语一定分歧散乱;在位(得势)的人言语少,浮躁的人话语多;诬蔑好人的人,言语游移不定(无事实根据也);没有主见的人,只会附和他人。第十二章是对主题的延伸,细化到识人辨物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