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雅正
4363400000031

第31章 卷五(5)

关于“先……,后……”的句式,《周易》中有多处,比如:坤——先迷后得主、否——先否后喜、同人——先号啕而后笑、睽——先张之弧后说之弧、旅——旅人先笑后号啕、巽——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其中多数先之事与后之事意义相反,只有“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中先后文字相同,意义递进。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山下有风乱吹,比喻社会风气败坏。君子观此象,用振奋民众的精神来培育民众的道德,使社会复归于和谐安定。所谓的振民,也就是政治宣传等,宣传新风尚、新价值观来改造旧观念。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立武庚为殷侯,管理殷余民,起到安抚过渡的作用。干(幹),《类篇》:“能事也。”动词,做,从事于或忙于做某事,尤指从事某项职业。需要说明的是,渐卦也有个干,“鸿渐于干。”这两个字繁体是两个字,只是简体相同,意义不一样的。考,履卦上九出现过一次,古通“攷”,敲,击的意思。主持处理父亲留下的烂摊子,指承担、接手父亲的烂摊子,治理殷地。

有子敲击,指可以借用他儿子的手来纠正、收拾残局。作为占领军不要直接管理而要间接管理,因为你不了解当地情况,直接插手很难管理到位,通过一个中间人,监督其成效,则效果会好得多。

厉,指祸患、危险。利用武庚来以殷治殷是有风险的,但这也是稳定过渡的最佳方案,冒这样的风险是值得的,只要掌控好,结果会令人满意。收拾残局,他儿子正好是适合人选。这一爻是对治殷原则的确定。在此以父之蛊代表殷商残局、以母之蛊代表纣王后宫。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考”这个字比较复杂。《周易》正文中,帛书作“巧”,楚竹书作“攷”。均不是指去世的父亲。但《象》解的“意承考”之“考”,却是指“去世的父亲”。意承考,意在继承先父的事业也。是说武庚是为了承续殷嗣才答应与武王合作的。

九二:干(幹)母之蛊,不可贞。

主持处理母亲留下的烂摊子,不可有过多的想法。与母亲相关的能有些什么事情需要处理呢?就是后宫了。先易后难也,身边的事毕竟简单一些。比如遣散宫女、子女安排、裙党势力之类。这一爻是武王对武庚处理后宫事宜的要求。纣王姬妾成群,美貌者众,对此不可三心二意,不可有将这些美女据为己有的念头。再则,后宫女子也是无辜的受害者,不可牵连处置之。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处理后宫乱局,是符合中道的,理当如此。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此阶段武庚开始具体处理父亲留下的政局。力度小了,将会有懊悔,武王那边监督的人会督促甚至指责他。什么也不做,那更是大错误,在武王那里绝对过不了关。这一爻是借武庚之手整肃殷地吏政,淘汰与更新使符合大周的利益。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处理殷地乱局,使结果没有过失,拨乱反正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深入阶段。裕,宽裕,从容。宽容地对待父亲留下的烂摊子,只是治标不治本,这样前往拜见会遭受难堪。往见何人得吝呢?不是说死后无颜往见其父纣王,而是说无颜前去晋见武王。武王给你机会修正商纣留下的祸乱,允许你用实际行动为百姓造福、为商纣赎罪,你却敷衍应付,怎么能对得起武王的宽厚和寄望呢?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前往没有收获。即工作无成效的话,武王那就过不了关,述职不及格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经过前面三番五次的敲打,武庚终于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治理殷地,并且渐有起色,治安民生等都趋于有序稳定。誉,称赞,赞美。认真处理好父亲的烂摊子,这个时候,就要使用称赞鼓励的话来褒扬他,所谓有功则奖有过则罚,用人之道也。怎么知道六五的“干父之蛊”有了成果呢?随六五“孚于嘉”也。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褒奖之,是由于其用良好的德行承续了殷嗣。也就是说,武庚管理殷地期间恪尽职守,勤政爱民,不像其父纣王那样荒淫无德。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随上六是说对反抗者要严厉制裁,那么对于箕子这类有节气,又深明大义、明辨是非善恶的人应当怎么办呢?高尚,志行高洁,在此指使保持高洁。对于不愿在周朝为官,辞官隐居的这些老臣,要尊重他们的意愿,给其自由,允许他们保持住自己的那份节操和信念。随上六“拘系之”,是镇压反叛者。高尚其事,放还不愿继续为官者,彰显武王之德也,是所谓威德并举的另一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忠于前朝,隐遁不仕,志气值得学习。只要其不组织反抗,只是洁身自好的隐居,那么是可以遂其所愿的。

本卦中容易发生误解的是:“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同巽九五的“先庚三日,后庚三日”一样,通常都把“甲”理解为天干序列的一个符号:适合涉渡大河,在甲前三日或者甲后三日。过河是否在辛日和丁日最好呢?自然是无稽之谈。可见,“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并非指的辛日和丁日,而是另有所指。甲,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子萌芽后所戴的种壳。种子萌芽,先是戴着种壳破土而出,然后就是裂开种壳伸展出幼芽。此过程,正像殷周交际时的政治形态,先是在复杂情况下艰难地建立政权,然后逐渐成长,走向成熟。三日,多日也。“先甲三日”是说先集中精力把政权建立起来,“后甲三日”是说再把精力放在怎样更好地运作政府上,这样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国家走上正轨。

19、20卦白话

第十九卦临下兑上坤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初九:咸临,贞吉。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六四:至临,无咎。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上六:敦临,吉,无咎。

临:俯视。

卦辞:亲政施为,就可以开创未来。应当多动脑子。到了八月还不能有效展开,便有凶险。

初九:君临天下。开始执政,善于学习则吉祥。

九二:熟悉朝政。熟悉执政技巧,吉,不要做不当做的事。

六三:浮于表面。自满于目前状态,没什么好处。既然发现了问题,就不要犯错。

六四:身体力行。亲临基层掌握情况,不要犯过失。

六五:宏伟蓝图。富于智慧的执政,有大君之风范,吉祥。

上六:机制运作。督促各职能部门有效运作,吉祥,不要只靠自己。

临政。

第二十卦观下坤上巽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六二:窥观,利女贞。

六三:观我生,进退。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观:观察。

卦辞:怎样临政呢?要像净手而没有献祭之时,那种敬慎的态度。

初六:入手。肤浅地看问题,对于普通百姓不算错误,但对于管理者则是耻辱。

六二:实践。狭隘地看问题,这是女人见识。

六三:内政。观察自己的成长,做到进退自如。

六四:外交。考察各国的情况,使之臣服于中央。

九五:全面。观察自己的成长,作为管理者,不要自满。

上九:自如。督察大臣的工作,作为管理者,要让他们知道尽职尽责。

为政。

19临卦雅正

【题解】临,从高处往低处察看。旧时指帝王临朝廷处理政事。《史记·鲁周公世家》:“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在此指武王君临天下。胡朴安《周易古史观》亦言:“临,君主登位之卦也,有居高视下之义。”面对刚刚统一的国家,如何执政对于武王是个新课题,临观描写了新君执政的六个阶段。

?瘙棽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怎么执政才能走向顺利,开辟成功的道路呢?应当多思多问,多想办法。至于,到,达到。八月有凶,含义不清,前后文均没有参考。笔者理解是——如果到了八月份还不能拿出完整的执政方针,便会人心浮动、暗藏凶险。对于一个开国君主而言,首要的事情就是尽快地转变思想,从战争思维向治国思维转移,尽早拿出安邦治国的大概框架来。在这之前,人心浮动、变数殊多,时间拖得越长就越不利于国家安定。武王是二月克殷,从二月到八月正好是半年,如果克殷半年了还对执政思路茫无头绪,那么此时脆弱的国家集团就有分裂的危险。反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历史,在渡江战役刚结束三个月,大陆还有数个省份没有解放的情况下,就于9月21日至30日召开了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紧跟着于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这些举措及时有效地稳定了当时的局势,意义深远。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湖在地上的话,必有溃决之险。湖在地下就是地下湖了,被大地覆盖包容。无疆,无穷、永远。君子观此象,用无止境的指导和思考,来包容和保护人民幸福永远。《象》解是赞颂武王勤勉政事、一心为民。

初九:咸临,贞吉。

咸,感应。指两者接触而未融会的阶段。打下天下后,武王接管了天下,开始面临如何执政的问题。

贞,开动脑筋则吉祥。这个时候头绪众多、一团乱麻,事情乱头脑不能乱,要清醒有主次。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立志践行正道,做个好帝王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继续熟悉执政技巧,吉,不要过于急躁,做不当做的事,现在还是熟悉情况为主。就像学骑自行车,初九是刚跨上车座,还不会蹬。九二则可以歪歪扭扭地骑着走了,但与车的磨合还需要时间,现在就上路还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命,指派、发号。未顺利地发号施令,即命令还得不到有效贯彻落实,政府机制还不完善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甘,甜也。学骑自行车到这个时候终于可以不提心吊胆地自己骑了,心里美滋滋地。于是有些随意、自得。无攸利,无所利益,指仅仅满足于处理眼前事务,有点自我陶醉那种感觉,但不能放开手脚,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骄傲情绪是没好处的。对于学骑自行车而言,就相当于在没人的地方可以骑得很好了,这时尤其喜欢骑车,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已经学会骑车了。但实际上如果此时上马路,一遇到行人车辆就会慌了手脚。既,吃罢,吃过。指动作已经完成。忧,发愁。既然已经知道自己有这个毛病,发现了这个不足,能对这个状况有所忧虑,就要有针对地锻炼自己,而不要自满于这一点进步。对于学骑自行车而言,就是培养信心、逐步地上马路练习,先慢后快,逐渐熟练。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位不当,刚刚理顺了政府机制,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不是满足的时候。既然已经知道问题之所在,那么错误就不会久长,很快就会得到纠正也。

六四:至临,无咎。

至,到来,到达。至临,是说凡事亲历亲为,亲临一线了解基本情况,这样才能熟练处理朝政,应对各种情况。学骑自行车到这个阶段终于可以上马路正常行驶了,执政者则是能够把握第一手材料,对各种政事民情都能应对自如,而不犯过失。此时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位置适当,行所当行,在其位当谋其事也。既建立起了机制,又能就考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在访查中发现问题以促进机制的完善,这就是“至临无咎”。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知,本义知道,也是“智”的古字,智慧、才智。通假与否在此意义差别不大,因为有知则智也。骑车水平至此已经很好了,技巧频出,对于治国,则是凡事都可以预做准备,似乎提前知道了一样,不像六四只是应付已经产生的问题。宜,合适,适宜。能够防患于未然,提前预防从而避免灾难的发生,是圣明君王的作为,是伟大的君王应负的使命。武王于十三年(克商后第二年)四月大封诸侯,应该就是此爻所指。封邦建国的方略,也的确为稳定周朝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堪称最有远见的政治规划了。由此可见,作者认为,政府的职责不能仅仅满足于六四的维护运转,而应当是六五这样的依靠智慧规划好国家的大政方针,从而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所谓圣明君主之最恰当的作为,就是施行中道,以自己不偏倚的处事方略使四方咸服也。中道,是上古特别强调的一种德行。

上六:敦临,吉,无咎。

敦,作动词时指督促。本卦咸临、甘临、至临、知临、敦临,临前面一字均作动词。骑车水平到了此时已经是如入无人之境的时候,几乎是下意识操作了,不用自己刻意地去关注。结合观上九,我们知道此敦促是指督促他人。由于前面几阶段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君王只要起到督促、管理的作用,看看哪里不要出岔子,保证体制正常运转就可以了,如此则国家自然太平。一个国家,光是君主勤政不行,更要把这个作风贯彻下去,才算是一个优秀的政体。这个时候的有咎,就是说光君主自己努力工作,不注意发挥团体的能动性,所以敦临是管理的进一步深化,上行下效,是调动全体的工作积极性。但笔者认为此时的敦促,也还应有一点君主自我惕励的内涵,即时刻督促自己勤政爱民,不要三分钟热度,要持之以恒的意思,反之就是获咎了。总之,到了上六阶段,作为君主不再需要事必躬亲,而是科学治国,只要督促管理、维护好政府机器的运转就可以治理好国家,就像骑车只要轻轻地扶着车把就能良好运行,用巧不用力。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心思用在内部。既然六五之时格局已定,剩下的事情就是强化内功,精炼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杜绝官吏腐败等。

〔按〕: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武王采取以殷治殷,分而治之的办法,封武庚为殷侯,安抚殷商遗民。又挥师讨伐,收服了各路诸侯。这时,由于周朝还刚刚立国,反对、敌视的人还很多,危机四伏。武王采取封邦建国的方略实行对全国的统治。他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大规模地分封功臣谋士,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如将吕尚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据说,周初总计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十五个,同姓之国四十余个。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这样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立体的政治结构。各诸侯可以世代承袭,可以拥兵,但必须随时听从天子调遣,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贺;天子对诸侯有赏罚予夺之权,对封国中分封卿、大夫也有权过问。也就是说,武王虽然分封功臣谋士们土地作为周王朝的拱卫,但只是以封赐的形式让他们管理,土地还是国家的,他们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武王实行的这个封邦建国方略,相对于商朝那种原始小邦林立的现象来说,显然是一个进步,在当时起到了巩固和加强全国统治的作用。

武王灭商后的历史记载如下:

武王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夏四月,王归于丰,飨于太庙。命监殷,遂狩于管。作《大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