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波论:一种对世界真相和人生意义的再认识
4361800000026

第26章 生活的真谛(6)

这些传输途径既是身体运行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也是身体活动变化和协调的主要线路,但平时并不容易被我们的思维感觉到。当温度的变化沿着这些途径进行,变化明显时就使我们的感觉和思维形成了类似气的感觉。静修可以提高体内的温度,提升意识的目的性功能,并挖掘和强化思维上一些潜意识的作用,形成了身体上的某些变化,才使这些维持生命运行、身体功能正常开展的传输途径能被我们的思维感知而有所显现。

静修使得自身意识信号的活动和传递变得更为有效,导致传输这种变化的途径的温度也跟随上升,从而让体内温度有目的地变化和协调。这些温度变化能提高体内温度环境,从而强化相应的感应活动,使下层意识的功能得到加强,体内温度的上升也更有利于各种途径的传输。中国和印度传统的经络及脉道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出这些温度变化被感知的通道,以及意识信号在体内传输的途径。穴位和脉轮即是这些通道及途径的交汇处,通过挤压、刺激、按摩穴位的方式,可以让交汇部位的温度明显上升,并沿相应的通道将由此形成的温度变化进行传导。

温度提高使传输的途径更加通畅,从而让能量场的变化更为有序,在意识传导上更为有利。在这些途径联系之下的相应器官周围的温度也会升高,使器官的感应和运行变得更加有效,我们就会感觉身体相应部位的功能得到改善,身体似乎变得健康,感觉更加舒服。

可以说气和经络对人体的作用本质上就是提高体内相应部位的温度。刺激不同穴位能够对身体不同部位产生作用,就是因为刺激能通过对应途径的传导,使相应部位的环境温度升高,从而有利于该部位的运行,使其功能的有效性得到改善和提高。

因此气的流动途径实际上就是我们生理运行的线路,是身体电信号和体内温度变化与传导的线路。感觉温暖是温度升高并随之传递的缘故,感觉虚寒是受外在和其他因素影响,温度下降的原因,而且这种温度变化形成的感觉出现在身体某一部位,我们自身的思维也会有意、无意地相应给予关注,并停留在同一部位,导致相应的温度继续上升变化,并被感知和反映到意识活动中而进一步强化。对身体外围形成气场的感觉则是由于温度变化使体内温度上升,因而皮肤毛细血管运动加强,皮肤温度升高并传导到人体四周,引起周围温度也有所上升,从而导致自身周围物质跟随发生一定的变化。

体内温度的上升还能加强下层意识的感应作用,使身体相应的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气功就是在静修的各种形式中,使体内温度变化最大化的一种方法。最显著的温度升高使身体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和变化。由于体内温度的上升,感应作用增强,使下层意识支配身体激发出一些潜能,从而形成身心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气功是由自身意识有目的控制,自主形成的变化,通过相关训练我们每个人也都有可能达成类似效果。

事物发展的自序性会使我们产生导致无序的惰性,对自我欲望的追求和实现则形成各种私欲与贪婪。在我们各种的主观意识活动中懒惰、自私和贪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消极本能,而由发展和进步要求形成的勤奋、作为和向上,以及人生的荣誉、价值及其带来的责任和义务,也成为我们内心深处积极的渴望和目标。

在自己的一生之中,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里都会时时处在这两种积极和消极的矛盾之中,纠结于这两种思维活动的斗争和协调,也往往由此形成心理活动的过度起伏和影响。积极的正面意识活动带来成功、自豪、满足和喜悦,也由于积极和主动产生出压力与疲惫;消极的负面意识活动带来不安、自责、痛苦和失败,又因为无为和放松形成了缓冲与休整,加上迷惘、比较、竞争、嫉妒等不同心理作用,产生了各种冲突和波动,这些波动既无法避免,也无法消除,而且还作用于身体的正常运行,给我们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带来极大的影响。

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观点,对自身来说加强意识修养,提高心理素质和思维控制能力极为重要,修心的关键就在于意识上的平衡和可控,静修的主要目的就是尽量降低意识波动的干扰和影响,使自己能调整心态,达成内心的平和、积极、稳定、有序。

二、静修的方法和过程

静修在本质上是一种意识锻炼活动,静修要完成静和修两个过程。第一是静,让身心进入安静状态;第二是修,通过诱导、想象引导、训练,加强自身意识活动。

在静修之前要做好一些相应的准备:首先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防止噪音、其他的人或物,以及如光线、温度、大风、潮湿等外来强烈刺激的影响,保持空气流通、无异味,随身衣物宽松、不紧束,以保证在静修的过程中身心不受到外在过度的干扰和刺激;其次身体要处于平和状态,无疲惫和不适感,没有包括渴、饿、饱、睡在内明显的生理需求刺激;再次心绪要稳定,不躁动、不亢奋、不消沉,思虑不多,防止意识活动激烈波动的影响。

在完成这些准备之后,就可以开始静修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共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进行身体姿势的调整,通过采用一定的身体姿势,控制住身体随意性。目的主要是在不损害身体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身体保持长久的姿势,这种姿势能保持一定时间而无不适感,防止身体随意变动,保证静修的过程顺利进行而不被干扰。身体上如果出现一些不适或自觉、不自觉地变换姿势,都会引起意识活动的变化而不利于静修的进行。

每个人的习惯和身体情况不同,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最适合自己的身体姿势,无论站、卧、坐、走,只要能防止身体刺激对意识活动造成过多的影响,能保持思维的相对平和、稳定,就是适合自己的最佳姿势。只不过在各种静修的身体姿势中,相对而言盘腿坐姿对大多数人,尤其是初习者最适用,可以保持的时间最长久,对随意性的克服最有效,是一种最常见和最有用的静修姿势。在此过程中,随着体温的变化,身体自然而然地也会跟随发生一定的调整和变化,这时的身体感觉会变得更加舒适和惬意,在姿势的保持以及轻微调整上此时应尽可能地顺此而为。

第二步是调整自己的呼吸,使身体能够进入安静的状态,安静的基础是放松,最直接和有效的放松方法是呼吸控制,包括频率、程度和气息等各个方面的调整。呼吸是身体活动状况的重要表现和反映,人体呼吸的变化往往与身体活动的程度有关联,越是激烈的活动,呼吸越急促,呼吸平缓时身心就比较安详、放松。

静修的呼吸一是用鼻呼吸,尽量减少空气通过口腔对身体的刺激和不适感,同时可以通过感受鼻息的变化以调整自身意识活动;二是深呼吸,用思维的控制实现腹部的呼吸运动,进而甚至达到全身性的呼吸,而不仅是日常的胸部呼吸,这种深呼吸对身体和意识的作用最为有效;三是呼吸力争达到均匀、轻缓的最佳状态,使自己感受不到甚至忘记呼吸的存在。

只有在呼吸变缓、变细、变匀的基础上才能降低和避免各种刺激,实现身体的放松,从而使身体进入安静状态,这也是我们要求呼吸的空气要清新和流通的原因,达到这一状态后,温度之“气”在体内的有序运行会使我们的身心感觉最为舒畅。

第三步是在安静的基础上实现意识的平稳和专注,这是意识训练过程的开始,目的是控制无关意识的随意出现。为此可以通过数息、专注、想象或默想身体各部位的放松等手段让大脑中意识活动的各种念头不再轻易和随意出现,只保留一种或少量的轻微意识和感觉状态存在,最理想的是能够进入没有任何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意识存在的状态。这是一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似睡是因为没有了清醒时的意识和感觉控制,似醒是因为还有一些主观目的性意识活动和感觉的存在。

在完成这三个步骤后可进入第二阶段的修,这是意识训练过程最主要的部分。通过自我暗示、诱导、专注、观想等方式调整意识活动的变化,抑制无关的随意性念头,强化主要的意识信号,并通过内心的感受和引导身体变化来加强意识的控制与协调作用。深入冥想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催眠中的深度阶段也是这个过程的一种表现和形式。

随着静修的过程不断深入,意识控制能力的不断加强,我们的身体功能和思维境界也会不断提升,下层意识功能得到加强,身体的运行和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身心更加平和,一些潜意识的释放和显现,使认识能力和境界不断提高,从而获得一些所谓的感悟,并通过后续的思考和行为,使自己的人生态度更加积极。

有的人在濒死时会产生一些特殊的体验和经历,其实这与梦境和催眠一样,也是在自身意识上产生的一种幻觉,只不过由于身体处于生存的极端状态,容易激发潜能的显现和功能的提升,使这种意识活动形成的幻象拥有与平时不一样的作用和效果,从而让我们误认为濒死体验似乎有了某种神通,成为一种表明灵魂存在,以及可以与身体分离的特殊证据。

当完成了静修的全部过程之后我们的身心将感到一种轻松和欢愉,可通过平缓的深呼吸和对身体不同部位的抚摸,缓和体温之变化,从而结束静修。

通过静修可以达到保健养身、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目的,实现三个方面的效果:一是使身体功能和内部环境得到改善,身体运行顺畅、有序,减少身体的病变,使身体更加健康、有活力;二是强化个人意识锻炼和控制,让思维活动得到升华,拥有更好地认识和思维能力;三是挖掘和提升身体和意识的功能,获得更大运行潜能和效率,提高自身生活的质量。

由于意识活动对身体的抑制作用,我们自身的生命功能并未得到全面而有效的展现,每一个人都还存在很大的潜能,人体中蕴藏的这些潜能远远超出我们所能认识和想象的水平。通过静修等各种身心的训练可以使身体和思维活动,尤其是认识上的潜能得到进一步地发掘。静修能使我们降低意识限制,放缓生命激烈程度,改善身体在运行和活动中感应作用,让一部分潜能得到显现,表现出一些身体功能的提升、思想认识的开悟等现象,这些其实并不神秘,而是每个人都具备的生命功能,只不过平时得不到自身感觉的认识和发挥罢了。

静修不是在主观上对现实的逃避,而是自我意识的积极锻炼;静修也不是要远离世俗生活,回避内心的各种心愿和欲望,而是对意识活动的提纯。它是一种人生的修养,通过静修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和提高自身的潜能,极大地改善我们身心的功能和运行,减少外在环境中不利因素对自身的影响,使身体更加健康与长寿,同时提高我们认识和行为的能力,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作为一种提高和改善自身意识的重要方法,我们应根据个人的身体实际来选择相应的静修时间和过程。在进行的过程中不宜过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姿态,以避免对身体的伤害。静修结束后也要与适当轻缓的身体活动和锻炼相结合,这样对身心的恢复和提升都有益处。

静修既可以是上述分步骤的专门过程,以获取自身思想的启迪和潜能的开发,也可以为方便简化为日常生活中一种类似身体锻炼的意识锻炼活动,通过呼吸和冥想调整身体温度之“气”的运行,达到思想过滤、纯净内心、平和心态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在当今社会劳累、忙碌的压力之下一种滋养身体、调整身心以及自我减压的有用方法。

对我们而言静修的效能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实现身心的放松和调整;第二层是提高,达到身心的训练和滋养;第三层是开发,挖掘身心的潜能,追寻生命的最高境界。我们每个人都可根据自身实际,采取不同方式达到所需的层级和效果。自我意识的有效控制既是静修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静修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为此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努力做到坦诚和内省,多进行总结和交流,尽量提升正面积极意识,化解负面消极意识,使身心更平和、更轻松、更愉快,让意识得到更多的升华与开悟,这样才能使自己拥有一种健康和稳定的心态,拥有一个不一样的和谐人生。

养生的内涵

我们的身体具有巨大的潜能,也是一个精巧的平衡体系。人体运行的功能与潜力对自身的很多障碍和病症都有修复的能力,自愈就是自我调整和恢复的一种重要功能,暗示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强化意识的功能,帮助和促进身体自行调节与修复。我们生病以后能够好转、痊愈,有些是治疗的贡献,有些主要就是身体自愈功能的作用。如果对身体的自愈能力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我们的生命历程将会有显著的提升与改变,生命活动中潜能的开发、自我暗示功能的加强以及对身体有效的锻炼和维护都会对自愈功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生活中有一个现象极其重要而又会被我们经常忽视:尽管目前我们的生活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但最好不要让自己的身心总是处在一种过于舒适的状态。虽然舒适和满足的确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追求与目标,但过度却也和欠缺一样,是对自身自愈功能的一种干扰和破坏,这主要也体现在用进废退的原理上,舒适使产生自愈的感应功能难以得到使用,导致身体的自愈机能下降。

外界一些不是很惬意条件的刺激,往往能像负面意识的作用一样,有效激发身体自愈功能的启动,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提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而舒适恰恰却是对此的一种阻碍,而且使我们难以有效凝聚意识,激发潜能,提高在生活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