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事一门艺术,首先就要有从事那门艺术的工具;要有效地使用那些工具,就必须有使用它们的灵巧的双手。教学也是如此,一旦我们拥有了先进的教学工具,就要毫不犹豫地应用并让学生动手使用它们,否则,我们自以为是的传统教学将继续重复老斲轮的故事,千万不要让过去的经验成为我们新课堂的绊脚石。在传统课堂里,老师靠讲课企图使学生明白一些抽象的道理,物理老师讲串并联电路,化学老师讲制氧过程,生物老师讲血液循环,音乐老师讲五线谱。这些原本是一些现象和原理,只要通过观察、动手马上就会明白过来的道理,然而我们的一些老师却还要花费一节课原原本本地讲,硬把清楚的事情给倒腾糊涂,一堂课下来,学生就好像从乌云里钻出来似的一头雾水。以前,我们总以为学生负担过重全是由于升学造成的,现在明白过来了,学生的压力跟课堂有着直接的关系。小学课本有一篇课文《盲人摸象》,城里来了一头大象,一群盲人前来凑热闹,为了争得发言权,盲人纷纷用手乱摸,然后,各执己见,争论得不可开交,结果,把一头完整的大象搞得四分五裂的。传统课堂老师和学生为什么很累?就好像一群盲人围坐在大象旁边讨论大象究竟长什么样子。在新课堂里,老师往往给学生观察和动手实验的时间,让学生明白,只有真实的观察和实验才能得到真实的结果。
我举一个学习驾驶的例子,现在人报考驾照的多了。我发现驾校就是一个练车场地,里面停放几部旧汽车,几个司机就是教练,可以肯定地认为,这些教练以前都没有当过老师,很不会讲。学开车的人来了他也不客气,告诉你方向、油门、离合、制动都是干什么用的,再教给几个简单的动作就算完成任务了,剩下的就是你的事了,就自己练吧。我发现一些教练很聪明,他们什么也不用管,也很轻松,脾气又坏,动不动就大发雷霆,但学员们很乐意地学、很卖命地学。当然,我不是评价这件事的,我想,新课堂很需要这样一些“不会讲的”老师和拼命学的学生,很需要老师把“方向盘”交给学生。
动手,才能燃起学习欲望
人们在煞费苦心地寻找和发明自以为最好的教育方法,特别是我们的一些学校,自以为是地认为每年能够升上几个清华北大就是最好的学校。谁能够想得到对于求知欲望不高的人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他们学习的欲望。我认为,动手是可以点燃学习欲望的。我再举学习驾驶的例子,我发现,凡是来学习驾驶的人,无不是心甘情愿的、无不是心情急迫的、无不是竭尽全力的,在这些成年人中,从事什么职业的都有,当然也有地位较高的公务员,他们在学习驾驶的过程中,十有八九的人挨过教练的叫骂,但他们表示都能够理解和接受,原因是自己的记性不好、悟性不高、操作混乱。我说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我们把驾校这一套搬到学校的课堂里,那就全完了,说不定有多少人到上一级部门告你的状呢,老师非得挨处分不可。我们不妨反思一下,为什么驾校的学员那样急不可耐地学习?如果你认为他们是为了学会开汽车,我认为你说得对;请你再往高处想,学会开车是什么?你会说,是他们的一个目标;我再问你,难道我们的学生就没有目标了吗?他们一个个怀揣着的都是人生的理想啊!那他们为什么还不人人鞠躬尽力地拼命呢?原因是对于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未来美好的职业、奋斗目标、理想追求究竟是什么样子,好像雾里看花。你最好不要学那位吝啬的父亲,每次吃饭时让他的两个儿子看一眼吊在屋顶上的咸鱼,不让他们体验咸鱼的滋味。快乐产生于反复体验的结果。聪明的维果茨基想到“最近发展区”。试想,如果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告诉孩子们现在是什么、今天是什么、明天又是什么,千万不要指向那个遥远的星空,告诉他们,这就是你的目标。
动手,让我们的学习更自信
有一句成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以理解成凡是见过的东西,我们就能够自信地说:是,或者不是。用布蒙上你的眼睛,尽管路是平坦的,你也会忐忑不安,因为你看不到就不相信。我还举学习驾驶的例子,如果教练天天让你学习汽车构造、学习机械原理、学习电路知识,让你背诵交通规则,就是不让你动手开车,试想,这些东西你都学会了能有多大用处?如果教练天天让你坐到副驾驶位上拉着你兜圈子,你能学会驾驶吗?就算你学习期满后,颁发给你优秀学员证书,请问,你敢开车上路吗?一旦你考取了驾照后,让你一个人驾车出一趟门,你会觉得很不自信,或者根本不敢去。你会对这种驾校的学习方式产生怀疑的,你也会逐渐失去学习驾驶的兴趣的。当你经过反复驾驶训练以后,当然就敢于单独外出了。所以我一直坚持强调,动手,才能让学习更加自信。
因此认为,动手能够点燃学习的欲望,动手是最好的教学,动手是最素质的教育。
感受点滴
不久前,我在《邢台日报》发表了《春天里的“绿色课堂”》和《动手建构“绿色课堂”》。先后提起绿色课堂,我觉得,绿色乃生命之源,如果课堂也绿色,那么绿色课堂也会是课堂之源,至于高效课堂自然纳入绿色课堂。
听课的启示
去年,我转课堂看见有学生睡觉,就觉得心里堵得慌,这一堵不要紧,接着就开始郁闷,由于郁闷就生发了暗火,暗火没有具体名称,所以我就说是无名之火,不知不觉地发一些无名之火。
至于高效课堂,不应强求,不求高效而高效,一切从做开始。
绿色课堂让每一个学生成长发表于《邢台日报》(2012511),“国际国内”栏目
从办学角度来讲,学校本来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娱乐的地方。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学校是学生寻找伙伴的地方。”可是,今天的教育远不是那么回事,让一些人给整得全变了味儿,对学校指手画脚的,应该办这个班、那个班,应该办这样的课堂、那样的课堂。据说,山西某地学校每天只上上午的课,下午是自习课。北京某学校让学生深入到贫困地区学校体验生活。江苏某地学校提出“菜园子理论”,学生好比大白菜那样静静地生长,老师成了看菜地的园丁,等等。如果一位中学校长没有很强的意志力,早就被这些八面来风给吹歪了。我多次反思,教育本来就是教育,学校本来就是学校了,然而,教育已经不是原来的教育,学校也不是原来的学校。为什么这么讲?因为老师不知道怎么上课了,学生不会学习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浮躁,因为缺少耐心。教育不同于做其他事情,教育过程是反反复复的过程,如同向小口的瓶子里灌水那样一点一滴。我所倡导的绿色课堂是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课堂。
好教学才是活教学
什么是教学?教学就是教和学。如果非要用分值来说明的话,教和学各占50分。教1分学1分即可教50分学50分,我只能说是教学;教1分学半分即可教50分学25分,我说是差教学;教1分学02分即可教50分学10分,我说是坏教学;教1分学生睡觉,教50分学生仍睡觉等于无教学。什么是好教学?就是教1分学2分、5分、甚至10分,学生的学远远超过了老师的教,边教边学,举一反三,称得上好的教学;边学边悟才称得上活的教学,活教学活了课堂,活了学生。教师为了学生的学而教,教学过程中不忽略每一个学生。有的时候,做教育的也应该思考做农业的,我发现没有上过大学的农民朋友,比我们拿着大学文凭的人在做事上还聪明,就说种小麦,他们在选择好农时、季节、种子以后,表现出极大的耐心,他们从不天天到麦地里望着麦田急不可耐地盼啊盼的,什么时候才能收割啊?他们很勤奋地为麦苗施肥、浇水、松土、除草、灭虫等,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风吹日晒,一分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投入、一分收获,到了收获的季节正如他们所付出的那样结果。
我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其一,指导北方农业抗旱保墒,提到精耕细耙,中耕锄草;提到因地、因时、因作物制宜。其二,选育良种。当然不是袁隆平所试验的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水稻”。其三,还应该为种苗挑选合适的土地,但是没有一块土地是无可挑剔的,田地无论是瘠薄还是肥沃,都应当做到物尽其用。能否取得理想的收益,关键在于种什么、怎么种。基于此,那么我认为,活的教学并不是强调学生素质如何如何,而是教什么、怎么教。因此倡导绿色课堂。
由被动性到主动性
传统课堂学生的学习是被学习的,都是满足于老师教的基础上的学生的学,老师的知识和能力成为了学生的成长上限。这些都是绿色课堂所强烈批判的。绿色课堂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而不是靠老师的推动或强迫。也如花草和树木那样自然生长,而不是靠园丁天天催着生长。像菠萝蜜树苗那样,骨髓中都有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时刻激励自己:“我能长高,我能长大。”
为什么今天的孩子们对什么都引不起兴趣呢?一方面是家庭不良习惯造成的。就拿喂孩子吃饭来说,我们都是变着法儿让孩子吃东西,退一步思想,孩子是在吃饭吗?而是吃那个过程,所以今天的孩子们干什么不像干什么;另一方面是学校不良习惯造成的,自打入学那一天起,灌输给他们的不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目标的建立,而是一切为了中考或者高考。如果我们稍微动动脑子不难想象得出,在快乐的青少年时期,谁希望天天有人在他们的耳畔提醒着那个令人不快的考试呢?他们刚刚萌生出学习欲望的幼苗被你这一瓢冷水给浇蔫了。我再提醒,考试目标是学校目标还是学生目标呢?如果有人与我争论说,那家长也是这样要求的啊!我问你,究竟是家长学习、老师学习还是学生学习呢?你一定毫不犹豫地说是学生学习。那我们何不将学习的方向盘交给学习者的手里呢?在邢台十中绿色课堂里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
节制力量与俯就能力
在绿色课堂里,老师并不看好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与个人魅力,而是更多地俯就学生的能力。这就好比一个世界级老拳王和一个少年比试一样,老拳王一定不要展示拳技,一定让这个进取心很强的少年施展“小拳王”的才华。然而我们并不希望看到的是,在传统课堂里,老师总是那么高大,那么居高临下的,习惯于使用训斥的语气,这样的课堂哪里来的民主与平等,快乐与和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学习当成给老师增光添彩的事,也就厌倦了学习。在绿色课堂里,学生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课前预习,把需要讨论的内容写到黑板上;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质疑答疑;课堂评价。所以,一上课学生比老师都忙。在绿色课堂里,避免让学生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但决不放弃力所能及的作业;避免老师教晦涩难懂的题目,但教学方法不得故弄玄虚,应当明白易懂。不追求讲的多、学得多,只要求讲得好、学得好。
总之,绿色课堂所提倡的是让每一个学生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俗话说,最好的事情也就是最困难的事情。为此不懈努力!
绿色课堂激励求知的欲望发表于《邢台日报》(2012518)
卢梭说:“人们煞费苦心地寻找和发明读书识字最好的教育方法。其实有一个无人想到的、更为可靠的方法,即培养孩子读书识字的欲望。只要赋予孩子们这个欲望,任何方法都是好的。”然而,今天的课堂既是点燃学习欲望的天堂,也是扼杀学习欲望的地狱。我发现,有的老师好像是天生的,骨髓里都充满老师的素质,阳光心态、多才多艺,把课堂搞得如天堂一般。假如有人问我天堂是个什么样子?据说,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以帮助别人、互相关心为乐趣,大家都唱着快乐的歌。在邢台十中绿色课堂里,老师大胆放手教学,学生展示的有模有样,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模仿欲望,简直快成老师了。我深深地感觉到,老师把知识的种子播撒给学生,知识的幼芽循着阳光生长,“我能长高,我能长大。”这都是欲望使然。那么怎样激励求知的欲望呢?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营造氛围,创造环境。我为什么讲这么传统的题目呢?你想想,严寒的冬天里,我让你脱掉棉衣你不一定会听,你会说:“外面那么冷凭什么听你的。”可是春天来了气温渐渐上升,不知不觉地你去掉了那些累赘,因为你有追求舒服和寻求美的欲望。绿色课堂除了追求课堂学习之外,倡导课堂之外的课堂,靠文化育人,靠环境育人,靠活动育人,这样的育人过程自然打开了孩子欲望泉水的阀门。高錾琪同学说:“学校组织活动时让我当主持人,使我得到了锻炼,相信以后我会做得更好。”
第二点建议,老师的博学多识,教学能力,思想水平,风趣幽默,伶牙俐齿,都是点燃学生学习欲望的火种。喜欢上这位老师了,就想上他的课,就觉得有意思。我上初中时,有一位数学老师,讲课幽默极了,有时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教物理的王老师纯爷们、人很帅,粉笔字写得也好,不仅写的快,也有板有眼的,规规矩矩、清清楚楚的,他还有一样本领,如果发现哪位同学两眼打架、开始走神儿,他就使用“定睛”术,就是两个眼珠子像装了轴承一样在眼眶里转圈,一般正转三圈、倒转三圈,而且说停就停,停的位置恰好是那位想打瞌睡的同学,令我们大开眼界,我和其他同学一样也尝试着学学,结果眼睛和脑袋一块转动,有时候转得晕头转向的,但觉得开心极了,当然也就更加佩服王老师了,学物理的欲望也就更加强烈了。
邢台十中数学老师刘春亮也是一位课堂幽默的老师,我听过他不少次课,感觉很有意思。他编了很多顺口溜,同学们读起来兴奋得就像唱歌一样。有时候,我听其他老师的课,下课后,有老师迫不及待地问我:“校长,我讲得怎样,提提意见吧。”我一般不提意见,我不知道你讲得怎样,我只关心我听得怎样。有时候,进课堂听课也和进商场购物那样,我怎么都不能理解服务员的那张木雕一般的脸。
第三点建议,学校文化成为点燃学习欲望的重要方面。我讲的文化是一些可以“看到的能够充实精神”的外显文化,如中外名人、学校名师、学生榜样,这些虽不是强制性的教育,但看和不看绝对不一样。当然班级文化是更加实际的东西,更能吸引同学。小组学习、小组展示,共同的学习任务也能够提升集体学习的欲望。当然班主任的智慧更重要,更能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好像一种树种一样,离不开事宜它生长的土壤、气候、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