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写给青少年的书)
4360800000034

第34章 两晋(3)

看到这种情况,刘琨心里很难过。他命令士兵砍掉荆棘,掩埋尸体,重新把房屋城池都修复起来。他亲自率领兵士守城,防备匈奴兵的袭击。他还采取计策,让匈奴的各部落互相猜疑。后来,有一万多个匈奴人投降了刘琨,连汉主刘渊也感到惧怕,不敢侵犯。

刘琨把流亡的百姓都召回来耕种荒地。不到一年时间,到处可以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晋阳城渐渐恢复了繁荣的景象。

刘聪攻破洛阳之后,西晋在北方的兵力大多被打散了,只有刘琨还在并州一带坚持战斗。晋愍帝在长安即位后,派人封刘琨为大将军,要他统率并州的军队。

那时候,汉国大将石勒占据了襄国(在今河北邢台西南),集结了几十万大军,想夺取并州。刘琨南面有刘聪,北面有石勒,前后受敌,处境困难到了极点。可是刘琨没有害怕,没有退缩。他在给晋愍帝的一份奏章里说:“臣跟刘聪、石勒势不两立。如果不讨平他们,臣决不回朝。”

据说,刘琨在晋阳的时候,有一次,晋阳被匈奴的骑兵层层包围。晋阳城里兵力太少,没有力量打退敌人。大家都感到惊慌,刘琨却仍然泰然自若。到了傍晚,他登上城楼,在月光下放声长啸,声调悲壮。匈奴的骑兵听了,都随着啸声叹息。半夜里,刘琨又叫人用胡笳(一种乐器)吹起匈奴人的曲调,勾起了匈奴骑兵对家乡的怀念,伤感得流下眼泪。天快亮的时候,城头的笳声又响了起来,匈奴兵竟自动跑散了。

后来,刘琨联络鲜卑族首领一起进攻刘聪,没有成功。接着,石勒进攻乐平(今山西昔阳西南),刘琨派兵去救,被石勒预先埋伏好的精兵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正在这个时候,又传来了长安被刘聪攻陷的消息。到了这步田地,无论刘琨怎样顽强,也没法保住并州,只好率领残兵投奔别人去了。

王马共天下

早在307年,东海王就封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命他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在西晋诸王中,司马睿的地位并不算高,也没什么威望。他去江南驻守时,除了带领一支军队,还带了一批出身北方士族的官员,其中名气最大的是丹阳太守王导。

那时候,江南的士族地主看不起司马睿,根本不去琅邪王府参见。司马睿怕自己掌握不住江南政权,就让王导给他想办法。王导与自己的族兄、扬州刺史王敦商量了一阵,定下一个收服江南人心的计策。

江南的三月初三是禊(音xi)节。每到此时,人们都要去江边祈福,并在水滨清洗身体,除去污垢。到了这一天,江边人山人海,王导让司马睿坐着华丽的轿子前往,前面有仪仗队鸣锣开道,后面则有王导、王敦等江北名士骑马相随。

江南贵族贺循、顾荣等人也在江边祈福,他们看到王导、王敦等人对司马睿这样尊敬,不禁大吃一惊。于是,贺循等人纷纷过来拜见,生怕怠慢了司马睿。而司马睿也立刻停下来,离开轿子,谦恭地答礼。贺循、顾荣见琅邪王有礼贤下士之风,非常高兴。

司马睿回府之后,王导对他说:“从古到今的帝王无不拉拢人才,为自己所用。现在天下混乱,您初到江南,更应当重视人才。贺循、顾荣在江南颇有名望,如果让他们出来做官,一定能得到江南士族的人心。”

司马睿立即派王导去见贺循、顾荣,邀请他们来琅邪王府饮宴。通过禊节之行,贺循、顾荣格外尊崇司马睿,于是他们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在琅邪王的宴会上,宾主推杯换盏,谈得颇为投机。于是,司马睿封贺循为吴国内史,顾荣为军司马,二人愉快地接受。贺循、顾荣出任以后,江南士族都信任司马睿,甘心为他效命。

311年“永嘉之乱”后,北方士族不甘心受匈奴人驱使,都携带家眷迁往江南。王导又劝司马睿从北方士族中选择有才之人为官。司马睿也认为此种办法可以稳固自己的统治,就从北方士族中选拔了一百多人,授以官职。人们称他们为“百六掾”。

316年,汉将刘曜占领长安,晋愍帝被俘。317年春,平东将军宋哲从长安南逃,来到建康。他拿出晋愍帝被俘之前写下的一道诏书,诏书的内容是让司马睿继位为帝。江南众官员都给司马睿上书,劝他依旨继位。

司马睿流着眼泪,对众臣说:“皇上虽然被胡人掳去,但还活着。做臣子的怎能夺去他的帝位?你们如果一定逼迫我称帝,我就离开江南,到琅邪去。”众人听他说得有理,就提议他先当晋王,司马睿同意了。

公元317年3月,晋愍帝被匈奴人杀害的消息传到江南,众人请司马睿即位。司马睿不再推辞,在建康登基,他就是晋元帝。晋朝的都城是建康,人们称这一时期为东晋。

在司马睿登基那天,他请王导与他共坐龙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王导连忙推辞,说道:“假如太阳和地上的物种一样,老百姓还能享受到温煦的阳光吗?”司马睿才一人接受朝贺。

晋元帝登基之后,深知王氏是中原大族,不能轻易得罪。他封王导为骠骑大将军、司空,王敦为镇东大将军、荆州刺史,并让王敦掌握兵权。元帝很感激王导对他的辅助,像齐桓公对待管仲那样,称他为“仲父”。

由于王氏权势炙手,在东晋王朝中举足轻重。老百姓都说:“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氏与晋朝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东晋大权。

石勒读汉书

在东晋建立的第二年,汉国皇帝刘聪得病身亡,汉国内部出现了一场内乱,刘曜灭了汉国。第二年,刘曜定都长安,建立前赵。汉国大将石勒也定都襄国,建立后赵。刘曜称帝,石勒称王,两人各霸一方。329年,石勒消灭刘曜。330年,他自称天王,不久又称皇帝。

石勒是羯(音jie)族人,祖上曾在羯族部落中当过小头目。石勒青年时期在并州居住,后来并州发生饥荒,他就被官府抓了起来。原来,东海王之弟、并州刺史司马腾为了换取军粮,肆意掠夺少数民族人口。石勒被捉获后,卖到山东茌平地主师懽(音huan)家为奴隶。

师懽见石勒长得相貌不凡,觉得他不是一般人,就让他获得自由,以佃客的身份为师家种地。306年,石勒与牧场主汲(音ji)桑组织了一支军队,攻打邺城。大军很快攻克邺城,杀死了驻守在那里的晋将司马腾。可是,到了第二年,汲桑在与晋军的战斗中兵败被杀,石勒只好带着军队投奔汉王刘渊。刘渊很赏识他,封他为大将。

石勒当了大将后,认为要建立一番功业,武力、谋略都不能缺少。于是,他将汉族士人张宾请来,做他的谋士。

在刘渊之子刘聪灭晋的过程中,石勒立了不少战功,被封为镇东大将军。312年,石勒听从张宾的意见,北上攻占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建立自己的根据地。319年,刘曜成为前赵皇帝,石勒则在襄国自称赵王,建立了后赵政权。

石勒称王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文化的措施。他非常重视读书人,传下一道命令,如果军队抓到读书人,切勿杀害,而要送到襄国,由君主亲自处理。他听从张宾的意见,办了很多学校,让将领的子弟到学校读书,增长知识,培养才干。

石勒还通过保举、考试的制度来选拔人才。各地一旦发现人才,都要向襄国保举、推荐。而中央政府对人才进行考核,通过者就可以担任官职,施展才华。

石勒在治国之余,孜孜不倦地学习。他不懂汉文,就让别人给他讲解汉族典籍。一天,有人为他讲《汉书》,说到郦食其劝汉高祖刘邦复立东方六国。石勒吃了一惊,说道:“此法不妥!如果汉高祖听从郦食其之言,天下难以统一,势必危及汉王之位!”

为他讲解的人忙解释道:“刘邦本欲听从郦食其之言,但张良从旁劝阻,终于使他醒悟。”石勒松了一口气,说道:“张良真是个贤才。幸亏有他,才免去一场大祸。”

石勒还能够虚心纳谏,及时弥补自己的缺失。一次,石勒想在邺城大兴土木,建造皇宫。廷尉续咸上了一道奏章劝谏。石勒营建宫室的兴致正浓,觉得续咸败了他的兴,就要杀死他。中书令徐光对石勒说:“陛下此举不妥。即使续咸的话没有道理,陛下也应对他宽容,不要过分责备他。您怎能因臣下的善意劝谏而对他痛下杀手呢?”

石勒认识到自己错了,叹道:“君主威震天下,统驭万民,难道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吗?可是,续咸是个忠臣,直言敢谏,岂能无故降罪?朕说要杀他,不过是戏言而已!”他赐给续咸绢百匹、稻百斛,作为奖励。

石勒还表现出宽容他人的君王气度。有一次,他把自己的乡亲请到襄国,叙谈往事。石勒想起当年的同乡李阳,就问道:“李阳为什么没有来?”乡亲们说:“李阳当年得罪了陛下,他不敢来。”原来,石勒在家乡时,为了争夺沤麻用的池塘,曾与李阳打过架。

石勒想起往事,就派人将李阳接到襄国。两个人喝酒聊天,谈兴很浓。石勒醉醺醺地拉着他的手臂,大笑着说:“从前我挨够了你的打,你也尝够了我的老拳。以前的怨恨应该一笔勾销,咱们依然是好乡亲、好朋友。”说完,石勒还封李阳为参军都尉,令李阳大受感动。

由于石勒发展文化,注意听取意见,后赵呈现出一派兴盛的景象。后世的史家都充分肯定石勒,称他是有为之主。

祖逖北伐

祖逖(音ti)出身于北方世族,在西晋时,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当时国家发生了“八王之乱”,他们看到时局不稳,就在工作之余刻苦练剑,准备为国出力。

311年“永嘉之乱”后,祖逖携家带口逃到江南。313年,祖逖向琅邪王司马睿请命,要组织一支人马北伐。司马睿只想扩充实力,无心北伐,只给他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两个虚衔,以及一千人吃的粮食、三千匹布。至于其他装备,则要祖逖自己解决。

祖逖招募了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走到江心,他用船桨敲打着船舷,对大家说:“我祖逖如果不扫灭匈奴,平定中原,就决不回去!”大家见主帅的态度这样坚决,都对北伐充满了信心。

祖逖到达淮阴,在购买、制造武器的同时不断招集人马,很快就使部队的人数达到两千。祖逖带着两千军队北上,试图恢复中原。祖逖的军队取得了一些胜利,夺取了中原很多土地。

那时候,中原很多豪强地主,建造城坞固守。他们相互之间经常作战,为了自身利益,有时他们归顺晋朝,有时他们依附匈奴或羯人。祖逖制止豪强的内耗行为,对于依附异族的豪强则彻底消灭。东晋建立后,祖逖继续向北挺进。

319年,豪强地主张平、樊雅与祖逖的北伐军对抗。祖逖率军攻击张平,将他除掉,夺取太丘(今河南永城西北)。可是,在与樊雅的战斗中,祖逖却打了败仗,只得向陈留太守陈川求援。陈川派部将李头率军帮助祖逖。

李头奋勇作战,终于帮助北伐军击败樊雅。一天,祖逖又取得胜利,缴获了一匹战马。祖逖非常爱护李头,特意把战马送给李头乘骑。李头见祖逖对他这样关心,不禁叹息道:“将军待我这样好,我能够侍奉他,就是战死沙场也没有丝毫遗憾。”

可是,陈川气量狭小,竟然杀死李头,投降后赵。祖逖大怒,率领军队攻打陈留。赵王石勒命侄子石虎救援陈川。石虎是一勇之夫,中了祖逖的埋伏,损失不小。他只得带着陈川回转赵都襄国,命部下桃豹镇守蓬陂坞(今河南开封市附近)。

祖逖与桃豹两军对峙,双方都缺乏粮食。祖逖非常聪明,让部下用粮袋装满沙子,在粮道上装出一副运粮的样子,并让几个士兵挑着大米走在最后面。

桃豹正在赵营挨饿,见到晋国后方竟然运来那么多粮食,自然眼红。于是,桃豹派出军队到晋国粮道上抢粮。晋国后面的士兵扔下粮食就跑。赵军将粮食抢来之后,见人家吃的是大米,自己吃的却是野菜,都愤愤不平。从此,赵军军心动摇,丧失斗志。

桃豹难以固守,赶快派人向襄国大军求援。没过多久,石勒派一千头驴子驮着粮食送往蓬陂坞。祖逖的探子侦察到准确情报,向主帅报知。祖逖在路上设下伏兵,把后赵的粮食都抢回营寨。这样一来,晋军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粮食问题,也使赵军再无力坚守。于是,桃豹主动放弃阵地,带领士兵撤走了。

祖逖乘胜攻城略地,黄河以南的土地又回到晋朝的手中。321年,祖逖囤积粮草,正准备继续北进,夺取黄河以北的土地。晋元帝司马睿却派戴渊到前线,让他担任征西将军,驻军合肥,节制祖逖。戴渊虽是江南名士,却并无收复河北的雄心壮志,处处牵制祖逖的行动。

后来,祖逖听说东晋重臣王敦与晋元帝发生矛盾,将要爆发内战。他为国事忧愤成疾,终于死在雍丘(今河南杞县),死时年仅五十六岁。豫州的百姓听说祖逖死了,悲伤得痛哭不止,很多地方为祖逖建立祠堂,缅怀这位为国奋斗一生的英雄。

王羲之写字换鹅

由于东晋时“王马共天下”,所以王氏家族的地位相当高。在东晋时,王氏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就是王羲(音xi)之。

王羲之很小的时候就对书法情有独钟,他七岁的时候就开始练习书法了。他喜爱书法到了痴迷的程度,即使在走路、休息之时,也要用手在衣服上练字,琢磨汉字的结构和用笔方法。结果,竟然把衣服都给划破了。他写完字后,会去门口的池塘洗毛笔和砚台,结果池塘里的水都被染成了黑色。

王羲之幼年的时候,向著名书法家卫夫人学习。成年以后,他到处游览,观赏前辈书法家李斯、曹喜、钟繇(音you)等人的墨迹,到洛阳揣摩蔡邕(音yong)《石经》中的笔意。

王羲之认为,如果只学卫夫人一家的字体,显然缺乏独创性。于是,他以自己的学书经验为基础,融汇各家特点,创造出一种新的书法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