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别做不懂用人的傻瓜
4356300000013

第13章 被忽略的定律(2)

过了几秒钟,Y脸色恢复如常,笑着和我说:“不好意思,王兄,有点激动,您不说我还在纳闷呢。上次这个事情我们处理有问题,我看这么办,我们近期正好有个新的生产基地缺人,小F就不要再负责人力资源了,我让她去帮忙。你们也不要再和她联系了。刚才说的刘先生,首先我要给人家道个歉,如果他对我们这个小庙还有点兴趣,或者觉得我这个人还值得交往,我想安排一下再见个面,这次他不要动,我去见他。至于薪资嘛,我认为他目前的待遇偏低,我们可以有超过一倍的增幅。小F认为他的薪资高不代表我们公司的意见,纯粹是她个人瞎理解。而且你们要告诉刘先生,小F已经调离岗位了。当然,如果刘先生没有兴趣加入,可能要麻烦王兄另外安排手下继续找一下其他人。”

我当即表示没有问题。而且觉得,Y这个人的确不简单,几句话将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难怪白手起家,公司可以做这么大。

后来的发展非常顺利,刘先生最后顺利加入,两年后他所主导的项目盈利已经超过了公司其他业务的总和。大家可能也关心F的结局,她应该是半年后就辞职离开了,其他的我们也不清楚了。

人才永远是稀缺的,因此你不能完全用对待普通人的方式对待他,要给其更多的尊重,更大的空间。永远不要否认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普通人你可以大量招聘,有充足的选择余地。但是,越是重要位置企业你可以选择的余地就会越小,而人才和企业的议价能力则越强。所以,在系统设计上,务必不要让太多岗位只有天才才能胜任。但是,我们也必须要理解,很多岗位非天才不可。就我刚才提到的案例,刘先生去之前,他们的产品根本拿不出手,但刘先生去之后,六个月内他们就拿出了业内最好的产品。有了天才,建立了系统,剩下的就是平凡的人可以做出相对不平凡的事情了。

制度是必须的,合理是相对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组织的地方就有制度。制度可以不全,可以不合理,但必须要有,必须要执行,否则组织将不会成功。

两千多年前,曹操同志率领同志们行军。当时正值麦熟,他对地方上的同志们说:“我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只要有践踏者,一概脑袋搬家。我们是人民的部队,请老乡们相信我们。”

老乡们知道了,都十分高兴。官军经过麦田,都下马以手扶麦,生怕践踏了麦子。曹操乘马正行,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忽然田中一个斑鸠飞了出来。曹操的马一惊窜入了麦中,踏坏了一大块麦田。曹操立刻找来了行军主簿,讨论自己践麦之罪。主簿赶忙说:“你是领导,领导怎能议罪?”曹操马上批评他说:“我自己订的制度,我自己不遵守,如何给同志们做表率?还是这样吧,我自己将我自己的脑袋割下来。”说完就准备行动。

大家急忙阻拦。一个叫郭嘉的同志说:“过去《春秋》上谈到过刑法不能加在领袖身上啊。曹丞相你领导我们前进,如果你牺牲了,同志们怎么办?革命怎么办?所以就看在《春秋》的面子上,看在革命前途上,你不能死。”曹操沉思了很久,说:“既然《春秋》上有这个规定,我们又不能不听啊,革命也的确离不开我,我就暂时不能死了。”说完他用剑割了些头发,扔在地上说:“只能先用这头发顶一下了。”然后曹操安排手下对自己进行了通报批评:丞相踩了麦子,本当砍了脑袋,考虑到革命事业和过去的规定,先割点头发顶替。

同志们看了这个通报批评,心想革命对自己的需要没有这么大,况且《春秋》上也没有说不能割自己的脑袋,所以如果自己触犯了纪律,脑袋搬家就是肯定的了,因此大家都自觉地遵纪守法了起来。

这就是中国有名的割发代首的典故。曹操能够三分天下,和他的令行禁止是完全分不开的。

还有抗倭名将戚继光,很多人都知道他给杀敌的同志发放高额奖金,但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戚大将军的军纪。我研究过,有些毛骨悚然,我和各位分享一下,需要说的是,我所陈述的皆非野史。

在戚继光的队伍里,平时如果犯点小错,就有二十到一百的“竹笋炖肉”。不准唱除了“寓教于乐”的条令歌、战歌之外的任何靡靡之音。除了练拳和团体操之外没有娱乐,不准煽动乡愁!一旦战时,则是处处有死刑,基本不给批评教育的机会。怯懦的杀!用鸟铳不符合规定的杀!看到不合规定行为而居然没有告发的也要杀!如果鸟铳手或队长阵亡,负责保护鸟铳手和队长的士兵一律也要杀!若杀平民冒功、奸淫妇女的,一律也要杀!还有若干杀实在写不下了。

除此之外,戚家军里的等级森严,平时士兵向军官报告、听令,一律下跪,下官对上官报告、听令,也必须下跪。士兵告军官,除克扣军饷军粮外,不管有理无理,先赏你二十杀威棍。军官压力也不小啊,不仅下属犯罪常有连坐,而且平时考核不合格都一顿棍棒。很多人觉得这日子太难熬了,俺不干了。好说,戚继光特别规定兵员入伍必须登记住址,并且具保。你跑不仅害了自己,而且害了为你做保的人。

这些制度很合理吗?肯定有很多不合理。凭什么我用错了一次枪就要掉脑袋,凭啥俺就不能唱一下流行歌曲。但这个制度有效吗?肯定有效。否则为什么戚继光的抗倭那么成功!

管理者往往在制度是否合理上花费太多时间,而忽略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制度是为了出业绩。而当代的管理容易犯的另外一个错误则是,往往重视说服,忽略实质性的惩罚。总是谈心不行啊!如果戚家军没有那么多杀杀杀,怕是被剿灭的不是倭寇而是他们了。成功的组织往往是那些制度比较规范,而且执行比较到位甚至比较凶狠的组织,无论赏和罚都会明确到位。

结果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

我们可以说出一万种人才可能具备的特征,但是所有的人才都必须具备一个特征,就是能够出活。结果才能最终证明一个人是否是人才,人才必须能完成常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情。所以相马只能完成50%的工作,剩下的50%就是赛马。

我们身边充满了夸夸其谈之徒,很多人还浪得虚名。我认识一位知名的职业经理人,他给人感觉无懈可击,学历背景好得不得了。但是,他在最近十五年里几乎干砸了他从事的所有工作,但是他总能在另外一个公司找到一个高管的位置,拿着非常夸张的薪资。我有时候在想,推荐他的猎头公司我可以理解,要赚钱嘛!但那些拍板聘请他的人做这么重大的决定难道不经过大脑吗?你要请的不是一个绣花枕头,你要请的是一个可以给你解决问题的人。一个真正的人才!

人的内心世界非常复杂,如果他会掩饰的话,我们无法确认他是否有童年阴影,我们也无法了解他的真实意图。所以,自古以来,大伪似真,大奸似忠。越是无耻者越宣扬自己的高尚,越是懒惰者越假装自己鞠躬尽瘁。很多事情我们真无法做判断,或者说判断成本太高。我们唯一可以做出客观判断的就是结果,我们只能以胜负论英雄,以成败论英雄,以结果论英雄。

那么,如何来控制用人风险?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实验。你能管好五个人,那么就让你管理十个人;能管理十个人,就让你管好二十个人,依次类推下去。这样,你的风险永远是可控的。当企业用“空降兵”的时候麻烦你一定查一下他过去的业绩情况,如果这是一位常败将军,我觉得就别指望他在你这可以翻身。

有一个晚上,我接到一个客户总裁张先生的电话,他实际上就是把我当朋友发泄一下而已。他们刚刚请了一个经理,此人面试的时候好得不得了,逻辑非常清晰而且胸怀非常坦荡,给人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们立刻给此人发了聘书。但是此人上班以后的表现令人匪夷所思,工作几乎就没有按时完成过,而且平均每个星期就和同事发生一次矛盾。实际上听到这里我就有了答案,但是我还是说你先将他的简历发给我,我看完后给你电话。

才10分钟,我就收到了张先生秘书的邮件。从格式上我看得出,这是一个经过我们同行精心包装过的简历。我能看得出此人经历很有问题,我拨通了张先生的电话,说:“张总,此人简历非常有问题,他最近四年没有晋升,但是跳了四次槽,没有晋升但换工做,这说明他肯定都是呆不下去离开的,甚至可能是被解聘的。而且如果他声称换了四个工作,这表明至少是换了四个,也有可能是五个甚至是六个。我相信肯定有一些工作时间太短,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写进去了。从结果上看,此人经历非常失败,可以基本断定此人是废品,他肯定有些致命缺陷。”

张总有些郁闷,说:“此人面试表现真的不错,而且要价也不高啊。”

我说:“这是最大的问题,他可能是一个称职的演员,甚至他是一个不错的知识分子,但他肯定不是称职的经理。但是您不需要弄清楚他为什么判若两人,而是抓紧在试用期内终止合同。

最后的结果也没有什么悬念,终止合同。但此人大闹一场,他对和他谈话的副总说资本家没有一个好东西,他已经被无良资本家炒了四次了,不过自己没那么容易走!他上班的第一天就看出了企业“不规范”的地方,他知道肯定有这么一天,只可惜还没有收集完毕。不过公司如果不给他补偿金,他就鱼死网破!客户的副总听了这位仁兄的话吓出了一身冷汗,此人简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幸亏发现得早,否则企业早晚被他折腾得脱层皮。

我相信人的本性是难以改变的,你很难想象一个人的性格可以拐一个180度的弯,不管他自己有多大决心。

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地方住着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蝎子想过池塘,但不会游泳。于是,它爬到青蛙面前央求道:“青蛙兄弟,你能驮着我过池塘吗?”

“我当然能。”青蛙回答。“但在目前情况下,我必须拒绝,因为你可能在我游泳时蜇我,我都见过你蜇过我的哥们。”

“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蝎子反问。“过去那纯粹是为了谋生,他们欺负我,我不得不反抗,现在蜇你对我毫无好处,因为你死了我就会沉没,这么样吧,我不但不蜇你,我还愿意付你两元钱。”

青蛙虽然知道蝎子是多么狠毒,但又觉得它说得也有道理,而且两元钱可以干很多事情,还可以买一串冰糖葫芦了。青蛙想,也许蝎子这一次会收起毒刺,于是就同意了。蝎子爬到青蛙背上,它俩开始横渡池塘。就在它们游到池塘中央时,蝎子突然弯起尾巴蜇了青蛙一下。伤势严重的青蛙大喊道:“你为什么要蜇我呢?蜇我对你毫无好处,因为我死了你就会沉没。”

“我知道。”蝎子一面下沉一面说,“但我是蝎子,我必须蜇你。这是我的天性。”

我相信,稍微有点阅历的人都见过无数只“蝎子”,注意,离这种人远一点,别指望奇迹在你这里出现。

在这方面,我们很有必要学习一下曾国藩的用人之术。曾国藩的用人很有特色,最典型的就是“广收、慎用”,实际上也就是用实践来检验结果。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来投奔他,他都一定会收下来。但他会很慎重地用人,不轻易重用,也不疏远。他总是让人先办点容易的差事,如果能办得好就可以被提拔;如果办不好,就只能让他办点更小的事情了。这种做法非常适合当时的局面,就凭这套办法,他将民兵组织湘勇变成了朝廷第一劲旅。他的手下光封疆大吏就出了二十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