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破译成功人生的个性密码
432800000020

第20章 适势持“度”把握局面 (1)

第四章 收放自如的个性弹性——成功的润滑剂

第一节适势持“度”把握局面 (1)

思想敏锐,随势而变

一个现代人应表现为对社会变化的最密切的关注和最敏锐的分析。他们,不是凭老经验生活的人,也不是关起门来仅仅从书本中探求如何生活的人。他们热心研究的是现实的社会,他们主要是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中,去寻求适应的途径,寻求和社会相适应的生活和活动方式。现代社会变化的速度,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生活于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社会,需要人们具有最灵活、最敏捷的应变能力,审时度势,纵观全局,于千头万绪之中找出关键所在,权衡利弊,及时作出可行有效的决断。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素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存能力。谁能最及时地正确洞察社会变化,并能最迅速地作出反应,谁就将走在前头。而头脑封闭、反应迟钝、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人,会一再地坐失良机。

在现代社会,青年人单单向前人讨教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已经远远不够了,更需要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去探索、去体会、去总结。倘若你以为凭借前人的经验之谈,就可以顺顺当当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那就可能要大吃苦头。在多变的社会里,真正的危险不在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而在于认识不到变化,或不能把握变化的规律。一个发展节奏加快、组合形式复杂的社会,在不同的人们中产生了不同的际遇:对于那些适应力强的人来说,多一扇门就是多一分希望,多一种变化就多一个机会;对那些适应力弱的人来说,多门等于没门,多机会等于无机会。性格封闭的人,不能把握社会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无法对这种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在多变的社会中就会处处碰壁,撞得鼻青脸肿而找不到出路。加速旋转的生活舞台,可能产生一种离心力,把一些不适应的弱者甩出去。

怎样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呢?

(1)在思想上对变化要有充分的准备。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各种新的东西犹如市场上的各种货物,琳琅满目,相互竞争,供你选择。新的生活潮流如同长江之水一浪推一浪,滔滔不绝。如果以迟钝的、保守的眼光看待和对待今天的生活,就势必会被不断向前的生活新潮流远远抛在后面,从而成为一个“不识时务”,或“不合时宜”的人。

(2)在心理上要有高度的灵活性,不拘泥于任何程序、习惯和经验,不受任何既定的思路和方案的束缚,随时拿出新的招数来应付新的情况,以快速的心理反应来对付快速变化的形势。传统的人常以一种“打井”的思维方式想问题,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不要沿着自己的思路单线思考,而要立体钻研,全方位思考。就像地质钻探一样,这里试一试,那里钻一钻,钻不进去,就赶快换个地方,直到找到能够钻进去的地方为止。锲而不舍,是传统社会的成功经验。但在高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对目标的追求需要锲而不舍,但方法、途径却不一定非要锲而不舍不可。过分强调“锲而不舍”,就有陷入呆板和僵化的危险。灵活转移却比锲而不舍有着更大的意义。因为现代社会变化太快了,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深钻,钻得越久,离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相距就有可能越远。我们主张的是志向和兴趣的战略性转移,也就是说,应当根据自己对现实环境的新的认知水平,结合自己的条件,发挥个性所具有的自我调节的能动作用,不断地重新校正和确定方向,选择途径,以顺应新的社会现实。社会的变化是如此迅速,凝固的兴趣将意味着自弃。如果,一味以“锲而不舍”自诩,也许你顽强的毅力犹存、创造的精灵却早已悄悄地拂袖而去。

性格的高度灵活性,还表现为具有反经验性的倾向。真正性格灵敏的人,不是把过去的成功经验当作灵丹妙药,到处套用,他们不会忘记经验的参考价值,但决不拘泥于它。他们知道,经验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它要受到个人智慧和实践活动的广度及深度的限制。而且,人们的行动总是面向未来,而经验却只属于过去。现代化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活动的一系列变化,其复杂状况、变化程度和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可比拟的。复杂多变的社会,大大加速了已有经验的陈旧化。死守于过去的经验的人,难免会碰大钉子。生命之树常青,万事万物都在变,认识事物、改造事物的方法也在变。今天适用的方法,明天不一定适用;此地适用的方法,彼地不一定适用。在任何成功的道路上都是没有金科玉律可言的,全凭你的机智和智慧敏锐地探知变化,灵活地改变方法。否则,是注定要吃苦头的。运作有“度”

在我们高扬个性之帆开拓前行时,有一点想提请大家注意,那就是无论我们创造、静守或迂回,竞争、合作或独行;也无论我们面对一维或多维的发展,作发散或辐合的运作状,都要把握一个“度”。“度”,不言而喻,即合适的程度,以往的大环境总是裹挟着人们要么左,要么右地走在两个极端上。但今天我们已经走出了那个被人任意指使的昏然状态,一个人必须用自己的头脑观察、思索周围的一切,才可能像霍金那样虽身陷轮椅但仍以智慧和人性主宰着自己和事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独立者。但在寻求自由和独立的过程中,要想使欲求与效果合一,就必须懂得“度”的分量,并且要在一时一事上认真、灵活、负责地创造每一个所需的度。当你处在做人与办事的尖锐冲突里,这种度的创作会很艰难,但有时也很容易,即做人行事所需的度正好顺应了你的本心或天性。所以“度”的把握既是一个学习、付出的过程,有时也是一种保养和享受的过程。另外,“度”的创作还是一种处人的艺术。在与各种你无法回避的人交往时,面对同一个人的不同心境时,都需要你相应敏锐耐心地审视判断,需要恰如其分地选择与设计交往的方式和内容。

有些人会使你感到晦涩难懂,简单的做法是干脆不理;适度的做法则是给自己留出理解这种人的时间,即为他留出充分表现的时间,因为你也许必须和他共事。有些人让你一见如故,相知恨晚,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但其间仍有一个怎样尊重对方的隐私权和保护自己隐私权的问题。

有了“度”的意识和把握“度”的能力,才会有考究的自我实现。“度”虽然指“恰当”,但这个“恰当”并非就是不强不弱,不多不少,不此不彼的中庸之道。这里恰当的准确内涵是指人的动机、认知、情感、意志、行动与之所在处境中的发展很贴切,各要素间配合默契。所以有时“恰当”也许是大起,也许是大落,也许是极度的忍耐,也许是充分的表现,但无论其程度如何,都正是此人的背景所期望的。

在美国有一位深知“度”的分量,并因此赢得了考究的自我实现的人,他就是被誉为美国军界、政坛“黑马”的科林?鲍威尔。

鲍威尔晋升为将军后,不仅获得了处理各种危机的经验和方法,并对为官从政之道有了深刻理解。他发现白宫五角大楼不乏才华横溢、锋芒毕露者,但最终能出人头地,站住脚跟的是那些善于把握时机的人,是那些能准确体会总统和国防部长意图的人,是那些身为政客却又不做政客的人。高处不胜寒,在华盛顿,方式比见解更重要,既要从容大胆,又要小心谨慎,每一个细节中都蕴涵着致命的杀机,都需要认真对待。因此他作为国防部长温伯格的高级军事助理参与了五角大楼的所有重大决策,虽然尽展才华,却又不锋芒毕露。里根执政,鲍威尔受任国家安全顾问,成为华盛顿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也是第一位居白宫要职的黑人。在布什就任总统后,52岁的鲍威尔越过30余名资历胜于他的四星将军,于1989年10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征服了那些视他为政客的将军们;他恰当地行使着主席的职责,一言一行都有极好的分寸感和目的性。有记者评论他:“鲍威尔把《戈德华特——尼科尔斯法案》用得恰到好处,又天衣无缝。”“可以说他是在创造这个主席的职务,在确定这个职务的现在和未来。”

科林?鲍威尔的人生道路是一条实力之争的路,他的综合素质使他成为美国人中的精英。他每一次如愿以偿,都给人一种水到渠成、恰如其分的印象。无论他面对屈辱,还是身临战场,也无论他面对辉煌,还是身居高位,都能始终清醒地在事业与权力编织的密网中找到恰当的位置和合适的做法,所以他在美国这种崇尚并擅长竞争的社会中能够走向顶峰,一生过得豁达、稳健、称心。这其中浸透着高品质的“度”的创作艺术,克制与进攻在他身上相得益彰,他也因此而明智地主宰了自己的命运。

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个人要“有所为”必须同时要“有所不为”,严格约束自己,“有所不为”的人,方能大有作为。一个人只有做到以超脱的态度对待世事的纷繁和扰动,才有可能倾其全力攻关于重点领域,在这一领域作出突破。

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咬紧”一处,紧叮一处,坚持不懈地进攻,才会有所突破、作出成就。每一位渴求成功的人,尤其是处于创业阶段的奋进者,务要时时防范自己,不要滥铺摊子,滥用精力,不要以为到处出击才有收获,而应当像锥子那样,钻其一点,各个击破,让自己在某一方面展示出自己的特长,这样才能赢得更大的成功。那些自认为是多才多艺、精力超群的人,结果反而是看起来样样通,实际上什么都不懂,这样,别人以令人耀眼的特长立足于世,而你却难以与其匹敌,因此痛失获得成功的各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