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如何打造强势品牌
4323600000011

第11章 定位之后的系统整合(2)

是的,工业产品、自然资源是会枯竭的,只有在人的头脑中才能挖掘出生生不息的大油田。不过华为忽略了一点,只有顾客大脑中的心智资源才是企业生生不息的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内部大脑确实是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而外部大脑的心智资源才能让企业的目的最终得以实现。只有将内部和外部的文化形成价值观,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才能构成有意义的企业文化。

比如说戴尔,因为有了“直销电脑”这一定位,它的企业文化就紧紧围绕舍去销售中间环节为客户创造价值而展开,“直接”就成了戴尔公司的使命和存在的理由。在年会上,戴尔的员工曾扮成罗宾汉,他们对自己的价值认定就是像罗宾汉那样劫富济贫。员工们说,我们替顾客把IBM、康柏浪费在各种渠道环节中的钱抢回来,还给顾客。所以戴尔的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非常神圣而且富有激情。

然而,我们有太多的企业文化仅仅是停留在使命宣言书或公司基本制度中,领导者天真地以为,只要宣布了一个价值观念,描述了一个远景使命,就会像打了按钮一样让企业文化自动产生。这样的企业文化,只能是员工们在大排档吃饭时嘲讽的对象。

就应该像戴尔那样,将企业的使命和员工的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抢占消费者心智中的高地,最终实现心智定位。

产品创新的整合

创新,就是创造性的破坏。但是,重点一定要落在创造上,不然就只能是破坏。当企业陷入困境的时候,领导者往往都会把创新作为灵丹妙药,天天喊着要创新。如果你的创新缺乏战略定位的话,就不可能改善现有状况,还有可能越来越糟,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海尔冰箱在获得成功之后,又推出了海尔电脑;TCL也是这样,本来是做家电行业的,后来也进入了IT领域。他们这么做的动力,也是因为创新的需要,可结果呢,分散了消费者对企业的聚焦,产生了破坏作用。

再来看一些进行了成功创新的品牌吧。比如说代表了“剃须刀”的吉列,始终占据着这个市场60%以上的份额。那它是怎样做到的呢?吉列凭借不断推出新产品淘汰自己的旧产品,把生意从左手换到右手。潘婷也是这样,始终围绕着“营养头发”的定位不断改进,从维他命原B5到珍珠白成分,都是创新的结果。

总的来说,只有当企业确立了品牌定位之后,才能找到正确的创新方向,使每一次创新行为都能为巩固品牌的核心价值而服务。

4.打好营销四大战役

传统的营销概念让人以为,营销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需求。这本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心智定位的过程也是一个了解消费者需求的过程。但是,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那就难以获得长足的发展了。当经济进入高度过剩的时代之后,“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就已经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换句话说,仅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够的,你还得给你的竞争对手一个强有力的打击。在过剩经济时代,营销更像是一场商业对手之间的战争,企业应该以竞争为导向,来争取市场。

用特劳特和里斯这两位营销大师的话来说——营销的本质是一场争夺消费者心智资源的战争。他们曾经形容,现在的营销就像橄榄球比赛,“入门得分”代表着满足需求而赢取的营销成绩。但是,比赛不是单方面的,你不可能顺利地将球送进球门,因为对手会在你攻门的途中阻挠你。你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球技来击败对手,而“得分”只是你每次获胜之后才能出现的结果。

根据特劳特和里斯的研究,营销战役有四种作战方式:防御战、进攻战、侧翼战、游击战。采用哪种作战方式,主要取决于你的战略位置,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

(1)防御战:适用于市场领导者

防御,只有市场领导者才应该考虑的事情。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常常跑偏。大多数企业都认为自己是市场的领导者,因为他们把领导地位建立在自己臆想的概念上,而不是市场事实的基础上。

然而,企业无法造就领导者,只有顾客能,顾客认准的领导者才是真正的市场领导者。再有,这里所谓的领导者,是真正的领导者,并不是广泛意义上的领先者。比如说方便面行业,有很多企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都是领先者,但是只有一个康师傅公司,只有它才是消费者心智中真正的领先者。另外还有很多王位的觊觎者。有些企业管理者信奉能靠“主观意愿”到达顶峰,他们相信积极思考的力量,认为首先必须让自己相信自己就是领导者,然后再去说服别人。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在制订商业战略的过程中毫无立足之地,为了鼓舞人员士气而夸大事实是一回事,因自欺欺人而犯战略错误又是另一回事。

我们再来看看方便面行业。在大陆,康师傅是不折不扣的行业老大,可统一发现了康师傅的一个弱点。经常有人抱怨,一碗康师傅才85克,根本不够吃。统一便以此为切入口,立即推出100克的统一100重新打入大陆市场。安腾百福曾经定义过方便面的品类特征,指出碗面的容量最好是在80克-125克之间。统一100虽然包含了很多的含义,也能满足消费者基本吃饱的需求,但同时也为康师傅留下了防御的可能。作为市场的领导者,康师傅迅速推出了面霸120,将容量调整至120克,接近125克的上限。这时候,统一再也不能从容量上发动进攻,康师傅的领导地位也得了到巩固。

打防御战的前提,就是你必须已经领导了整个市场。那么,作为领导者,要打好这一场防御战,有两条原则需要坚持。

勇于进攻自己,是最佳的防御策略

由于处于领导地位,和其他品牌相比,防御者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已经处于强势地位,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上升空间了。但是,如果你不出招的话,顾客的视线就会转向那些新兴的、正在崛起的品牌,慢慢将你遗忘。那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进行自我攻击,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让既有产品和服务变得过时,从而始终保持领导者的姿态。

不断的自我否定,使领导者不仅自身充满了活力,也成了一个移动的目标,让竞争的环境不断发生改变,对手更是措手不及。多年以来,吉列公司就是靠着这种坚持不懈挑战自我的策略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吉列公司最初凭借“蓝吉列”剃须刀及随后的“超级蓝吉列”占据了剃须刀市场。上世纪60年代初,竞争对手威尔金森刀具公司推出了不锈钢剃须刀,开始抢占市场。1970年,威尔金森又推出了黏合刀片,并声称,这是一种以“最佳剃须角度”黏合在塑料上的金属刀片。

此时,为了捍卫自己的领导地位,吉列推出了“特拉克II”剃须刀,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双刃剃须刀,并在广告中强调:“双刃总比单刃好。”吉列的老顾客很快就开始购买它的新产品,并认为“胜过单片的超级蓝吉列”。一场漂亮的防御战由此开始。

六年之后,吉列又推出了“阿特华”剃须刀,这是第一个可调节的双刃剃须刀,比无法调节的双刃剃须刀“特拉克II”还要好。

紧接着,吉列又毫不犹豫地推出了“好消息”剃须刀,这是一种廉价的一次性双刃剃须刀。这对另一个竞争对手比克公司来说,同样是一次打击,因为它也正想推出一次性剃须刀。

吉列明白,把生意从自己的左手换到右手,总比被人夺走的好。三年之后,吉列又推出了第一个一次性可调节剃须刀——皮沃特,将自己的产品“好消息”作为了攻击目标。

正是靠着这种不断进行自我挑战的策略,吉列公司也在不断扩大它在剃须刀市场上的份额。自我攻击难免会牺牲一些眼前的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它却守住了市场份额,巩固了领导地位。

及时阻止竞争对手的营销攻势

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它们只有一次获胜的机会,那就是打败市场领导者。所以,它们总会时不时地向领导者发起进攻。如果领导者不想失去领导地位的话,就必须在进攻者强大之前采取措施。只是,很多领导者都比较自负,对其他企业的进攻不屑一顾。等到它们醒悟过来时,大势已去,一切都来不及了。

前面我们说过,营销的战场是在消费者的心智中进行的。对进攻者来说,想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印象,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进攻者的形象是非常脆弱的,禁不住任何攻击。本来就处于优势的领导者,只要愿意出手,很容易就能粉碎来者的进攻。

美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史可以生动地说明这个道理。曾经一度,福特的产品创新超过了通用,克莱斯勒在技术革新方面也超过了通用。而作为行业老大的通用汽车呢,自从1939年液压自动传动系统和1949年顶式车型以来,几乎没有再做出任何重大更新。尽管如此,通用仍然获得了技术先机、工艺精湛的声誉。

消费者一般都认为,“事实会证明一切”。他们也会认为,事实会站在市场领先者的一边,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通用汽车的产品会更好。

当然,一切防御战的最终目标是赢得营销和平,迫使竞争者转入零散的游击战。

(2)进攻战:落后者的选择

和防御战相反,进攻战适用于处在市场第二位或第三位的公司。营销策略本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与坏,二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关键在于是谁来运用这些策略。如果市场领导者来发起进攻战,那就是极其愚蠢的。对于处在第二、三位的落后者来说,如果只打防御战也是愚蠢的,永远也成为不了领导者。

如果你的公司已经有了足够的力量,和领导者的距离越来越靠近,要是不发动进攻战的话,那就是你的错误。在这里,我们要提醒你的是,打进攻战的三个注意事项:

重点考虑领先者的市场强势

在遇到营销问题时,落后者通常也喜欢研究自身的问题。考察自己的产品质量、销售价格、营销渠道等,看看有没有缺陷。这些当然也是要研究的,但不是你的重点,你的重点应该是去研究领导者的相关问题,看看领导者的强势在哪里。如果你在某一方面很强大,而领导者在这一方面也很强大,那你基本是没有胜算的。

要知道,营销战是心智战,在这场战争中,人的头脑便是战场。领先者已经占领了顾客的头脑,你要是想打赢这场战争,必须抢先占领领导者的位置,取而代之。

二战时,美军内曾经有一张海报被广为流传,它说的正是将精力放在对手身上的必要性。那张海报上写着“食物将赢得战争”,因为当时的食物比较紧张,如果没有储备跟不上,战斗也就没法进行了。美国士兵想的不是自己怎么吃饱肚子,而是怎么样让敌人把应急口粮吃掉。应急口粮都吃掉了,士气必然受挫,而军队的士气对战争的胜负又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对于市场中的落后者来说,也应该这样,不要花太多心思去考虑如何才能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多想一想,如何才能让领导者减少市场份额。

进攻领先者强势中的弱点

是的,我们关注领导者就是为了从它的强势中找到弱点,作为进攻的突破口。如果一个公司追求市场占有率而超过了一定限度,那么它不会变强,反而会变弱。那些市场份额占到60%、70%、或80%的商家貌似强大,其实也有脆弱的时候。你完全可以从他们的强势中找到弱点。

在这里,我们以过去的柯达胶卷为例。现在是数码相机的时代了,用胶卷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彩色胶卷在美国曾经拥有10亿美元的市场,而柯达占据了其中的85%。这样的柯达公司,就像一个巨兽,想要打败它,应该怎么办呢?

千万不要打价格的主意,柯达的利润很高,即使再降一半还是会盈利。也不要打质量的主意,就算你生产出更好的胶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胶卷公司,柯达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同样好的产品。

不要单纯地去寻找它的弱点,我们先来看看柯达的实力,看看它在胶卷摄影业中的优势是什么。

在消费者看来,柯达的强势就是无所不在。不论在哪里,都能看到柯达的黄色小包装。仅是美国,柯达就有20万个销售点,几乎做到了让消费者随用随取。

尽管如此强势,却仍然有着固有弱点。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它的包装盒写着“有效日期”。柯达制作胶卷就像生产水果一样,在出厂之前是新鲜的、没有熟透的,摆上货架之后才慢慢变熟,等到熟透了也就变质了。胶卷要是变质了,照片的颜色就会不正,消费者的心里就会有情绪。

这就是柯达为它的“无所不在”付出的代价,眼睁睁看着胶卷在常温下慢慢老化。但是,如果把胶卷冷藏起来的话,就会保持原貌。对于柯达的竞争对手来说,可以采取的进攻策略就是生产世界上的第一卷冷藏胶卷。这也决定了你不能像柯达那样,在20万个销售点进行销售,因为这些地方大部分都没有冷藏装置,超市才是你的最佳去处,并且告诉消费者,只要把胶卷冷藏起来,在使用之前就不会发生任何质变,洗出来的照片始终都会生动、鲜艳。

只是,美国当时第二大胶卷生产商3M公司没有采取这样的策略,柯达也安安稳稳地当着胶卷老大,直到数码相机的出现。

(3)侧翼战:无人竞争的地区展开

营销战争中,无非就是领导者和落后者之间进行竞争。除了领导者防御、落后者进攻之外,还有别的竞争方式吗?当然有,那就是侧翼战。

侧翼进攻策略不是那些胆小或拘谨的人能驾驭的。侧翼进攻是一种赌博,有可能大获全胜,也有可能惨败而归。而且,发动侧翼进攻需要独到的眼光和先见之明。比起其他战略形式,侧翼进攻更需要掌握作战原则。进攻开始后,还要有预见战局发展的远见能力。

侧翼战一般在无人竞争的区域展开,你并不需要生产出不同于市场上任何已有产品的新产品,但你的产品中必须有创新或独特的部分,要让顾客对你的产品有新的认识。这场战役的胜败,就取决于你创造和维持独特产品风格的能力。

2000年前后,中国的方便面市场已经基本稳定。康师傅和统一占领城市市场,华龙、白象等占领农村市场,且两大阵营长期相安无事。但是,做了十年农村市场的华龙不甘心了,企图打破这一局面。在研究了康师傅、统一等华龙的主要竞争对手之后,发现它们普遍注重产品的色、香、味,卖的是感官刺激和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