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军事探索发现全纪录
4322100000017

第17章 战争中的医学(3)

锦州城破、长春守军起义投降后,蒋介石于10月18日,第三次飞抵沈阳,部署总撤退。20日,林彪、罗荣桓作出了举行辽西会战,以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分割包围的战法歼灭退却的“西进兵团”的部署。两军激战至10月28日晨,解放军全歼其兵团部及五个军部、十二个师共十万余人,其中包括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的新编第一军主力和新编第六军全部,俘新编第六军及第四十九、第七十一军军长。廖耀湘化装潜逃到北镇,终被抓获。全歼国民党军“西进兵团”,标志着辽沈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接着,东北野战军继续攻占辽阳、鞍山,切断了沈阳到营口的通路,之后向营口挺进。

11月1日凌晨,东北野战军向沈阳市区国民党军发起总攻。2日,东北野战军占领东北最大工业城市沈阳市,歼灭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及一个兵团部、两个军部、六个师、三个骑兵旅、四个守备总队等共十三余万人。

在解放沈阳的同时,第九纵队和独立第二师东渡辽河,日夜兼程向营口疾进。10月31日,进抵营口外围,对营口构成半圆形包围。10月2日,晨攻占营口。东北野战军于10日,占领锦西、葫芦岛。12日,收复承德。至此,东北全境解放。

辽沈战役期间,东北人民在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下,掀起支前热潮。支前民工达一百八十余万人,出动担架十三余万副、大车十二余万辆,筹集和运送粮食一亿多斤,人民群众为保障决战胜利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点评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野战军得以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也使东北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牢固而可靠的战略后方。在庆祝战争胜利的同时,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支持夺取战争胜利的广大人民,他们才是历史的主人。

战争史上的奇迹——淮海战役

1948年秋天,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中央军委决定进行淮海战役。

两年来,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二百六十余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增加到二百八十余万人,而且军事、政治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解放区的面积已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在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群众的爱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越来越不得人心,陷入孤立境地。

惶惶不可终日的国民党军统帅部面对日趋恶化的形势,紧急拟定了“徐蚌会战”计划,将国防部与徐州“剿总”指挥的七个兵团、两个绥靖区,共三十四个军、八十二个师,约八十万人聚集在徐、海、蚌地区,以阻我南下,屏障南京,做垂死挣扎。

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及时组织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会师淮海、决战中原,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位同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统一指挥两大野战军二十三个纵队、一个军以及华东、中原、华北的冀鲁豫军区的部分地方武装,共六十五个师(旅),约六十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与国民党八十余万军队进行战备决战,举行了规模空前、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场范围包括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其中有三个主战场:一是徐州东边的碾庄,主要是歼灭黄伯韬兵团;二是安徽濉溪县双堆集,主要是歼灭黄维兵团;三是安徽萧县与河南永城接壤的陈官庄、李方林一带,主要是歼灭杜聿明集团,包括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

在淮海战役中,由邓小平同志任书记,负责统一指挥作战。总前委和华东、中原野战军的首长先后在安徽淮北地区的蔡洼、临涣集等地驻扎。

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中所消灭的黄维兵团,是蒋介石嫡系中的精锐部队,辖四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共十二万人。其中的十八军,是陈诚一手培植的,全部美械装备。当战役第一阶段作战开始,黄伯韬兵团被围在徐州东边的碾庄即将被歼时,蒋介石赶紧把杜聿明从东北调往徐州任“剿总”副司令官,同时命令远在豫南确山的黄维兵团驰援徐州。此时,中原野战军主力正在徐蚌线上作战,能够用于牵制黄维兵团作战的,不过两三万人,但我军士气高昂,下决心拖住它。黄维兵团十二万人马,由于受到我军的牵制和袭扰,前进速度缓慢,半个多月后才赶到安徽涡阳、蒙城一带。十一月二十三日清晨,黄维兵团突过涡河、淝河,向我军濉溪县南平集阵地猛攻。我军采用“围三阙一,网开一面,虚留生路,暗设口袋”的战法对付黄维兵团,主动放弃南平集,造成敌人错觉。十一月二十四日上午,敌主力强渡浍河以后,我军遂由东西两侧发起强大攻击,迅速完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全面包围。十一月二十六日起,我军进一步紧缩包围圈,把敌人压缩在以宿县西南的双堆集为中心的纵横不足十五华里的狭小地区以内。

为了挽回败局,蒋介石命令杜聿明于十二月一日放弃徐州,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近三十万人马向徐州西南地区突围,企图与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南北对进,协力与黄维兵团会师。十二月三日,蒋介石命令黄维要他坚守阵地,等待“三路会师”。但是,杜聿明集团刚冲出徐州一天,就被我军按住,至十二月四日,被全部包围在安徽萧县的李石林、青龙集及河南永城东北的陈官庄一带纵横不过二十里的地区。从蚌埠北进的李、刘两兵团刚进至固镇一带,因害怕被歼,掉头南逃。至此,黄维兵团完全陷入了绝境。

十二月六日下午,包围黄维的我军从东、南、西三面同时发起总攻。敌人施放毒气,作困兽之斗。经六日激战,黄维兵团十二万人马被歼灭大半。十五日下午五时,我军向顽抗之敌发起最后攻击。当夜十一时,黄维兵团全军覆没,司令黄维被活捉。

黄维兵团被歼后,杜聿明集团更加孤立。十二月十七日,我军发出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下午三时半,我军向敌人发起总攻,经四昼夜激战,到十日上午十时,杜聿明集团近三十万人马全部被歼。杜聿明被活捉,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被击毙。至此,淮海战役取得全胜。

整个淮海战役历时六十六天,解放军以伤亡十三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军五个兵团、二十二个军、五十六个师,共计五十五万余人,其中包括国军“王牌军”第五军和第十八军,“五大主力”至此全部覆没(新一军、新六军在东北被歼灭,整编第七十四师在孟良崮被歼灭)。此后,共产党控制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及上海、武汉等城市已处于解放军的兵锋之下。

淮海战役,解防军在兵力数量和武器装备上均处劣势,但解放军统帅部表现了高超的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艺术,果断决策,精心谋划,迅速判明敌情,最终以六十万装备落后的兵力战胜了八十万装备精良的国军,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国军统帅部则在战略指导和作战指挥上失误,犹豫不决,不明敌情,朝令夕改,正如邱清泉所说的“国防部混蛋,老头子糊涂”最终导致了军事上的惨败。

点评

远在千里之外的斯大林听闻解放军淮海大胜的消息后,曾在记事本上写道:“六十万战胜八十万,奇迹,真是奇迹!”后来,斯大林又对即将出任驻华大使的尤金说:“淮海战役打得好,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少见的。这个战役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二战”著名的不列颠大空战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战争史上,从来不曾有过如此众多的人(英国民众)从如此少的人(皇家飞行员)那里获得如此多的好处。”这句话说得就是二战著名的不列颠大空战。

希特勒用闪电战席卷西欧大陆之后,法国败降后,英伦三岛成为孤悬海上的一叶方舟,飘飘摇摇,但在其首相丘吉尔的顽强领导下,并没有放弃战争的念头。希特勒在1939年秋决定向西欧发动攻势时,却并未想到侵入英国的问题,他天真地相信法国一旦被击败后,英国就会接受和谈。于是他从1940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频频向英国人摇晃橄榄枝,还通过瑞典和梵蒂冈教廷向伦敦做出和平试探。但他听到的回答始终是一个坚决的“不”字。

丘吉尔断然拒绝妥协的态度使希特勒有点进退两难。他念念不忘进攻苏联,对英国既不想打又不能不打,看来还是要先打一下逼它讲和,然后再转身攻苏。于是,对英作战计划开始形成,这个作战被定名为“海狮作战”。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布训令:“由于英国尽管在军事形势上已是毫无希望,可是一直到目前为止,却仍未表示愿意妥协,所以我决定准备对英国执行一个登陆战……这个作战的目的,是要消灭大不列颠这个基地,使敌人不再能从此发动对德国的战争。”

希特勒的“海狮作战”计划,是准备用三十九个师的兵力在宽广的正面上,以奇袭为基础实施登陆,第一波登陆兵力为十三个师。此外还要在海峡各港口内集中驳船一千七百余艘,拖船四百多艘,摩托艇一千余艘,一切的准备均应在8月中旬完成。

“海狮作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单靠德国陆军的力量,他们能在一周内击溃英国软弱无力的陆军,但他们必须渡过由英国占优势的海军日夜守卫的英吉利海峡,且德国陆海军在两栖作战方面既无经验也没受过训练。事实上,除空军司令戈林外,希特勒及其陆海空三军将领们没有一个人对于“海狮作战”是存有信心的。希特勒曾私下告诉伦斯德说他并不想真正执行这个“海狮作战”。戈林却对希特勒夸下海口:“只用空袭便可征服英国。”于是,希特勒决定等到德国空军对英国实施集中攻击后,然后才确定登陆战应该在9月发动,还是应延期到1941年5月间再发动。这样,“登陆作战”实际上降到了配角地位,空战便成了此战的主要特点和唯一特点。

1940年8月6日,戈林制定了打击英国军事目标、彻底消灭英国空军的“飞鹰”计划。为此他集结了各种作战飞机二千六百余架,其中轰炸机一千余架,俯冲轰鸣机三百四十余架,单引擎战斗机九百三十余架,双引擎战斗机三百七十余架。英国空军则共有作战飞机一千三百余架,其中战斗机七百余架,轰炸机六百四十余架,其司令为道丁上将。德国空军在数量上占有二比一的优势,不过在形势上却居于不利地位,它必须在海上和敌国领土的上空作战,若是一架飞机被击落了,则其飞行员也就永远的损失了,它也不能获得高射炮火的支援,德国的梅塞希米特式战斗机所具有的爬高速度,也比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较慢,而最重要的是英国空军能够获得雷达的合作,而德国空军则完全缺乏这种帮助。此外,英国还获得了一部德国最高层的密码机“依密码”,德国人竟然一无所知,英国人借此破译了德军差不多全部的重要通讯。

1940年8月15日,德国出动轰炸机五百二十余架次,歼击机一千二百余架次,向英国主要目标全面出击。中午刚过,英国南部上空,英国空军的“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斗机与德军的约六百架轰炸机展开了世界战史上空前规模的大空战。在这一地区,轰炸机隆隆轰鸣,战斗机腾升俯冲,穿梭交织,枪炮声惊天动地。德机尽管占据数量上的优势,但空战能力却很差,不一会儿,德国轰炸机便一架一架地中弹坠地。下午4时45分,德军的约二百架飞机最终还是冲破了英国空军的阻击,向北部飞去。这时,在中部地区的一百七十架“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斗机立即迎击德机编队。从德机后方飞来的是英国的“喷火”式飞机,它们从德机编队上方向下俯冲。这些飞机刚冲过有效发射阵位便又重新拉起,迅速上升转弯,占领有利位置,准备再次攻击。针对德机调整后的密集队形,英机采用了分别夹击殿后轰炸机的战术。这样一来,德军无计可施,只得转弯躲避,编队被打乱了。英国战斗机乘机追击四处逃窜的“容克”飞机,英军的“猎兔战”开始了,德国轰炸机陷入了一片混乱的逃亡之中。

当英格兰南部上空空战正酣时,英格兰北部上空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德军第一波八十四架飞机距离英格兰海岸线还有大约四十公里时,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出现在他们的左前方。飞在最前面的德军战斗机大队大队长雷斯特曼上尉还没来得及率队做出反应,一架英国“喷火”战斗机就把他打进了大海。几分钟后,英国飞机从四面八方向德机发起了全面攻击,双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拼杀。这次空战英军以损失三十四架飞机的代价,击落德机七十六架。

恼羞成怒的希特勒在空战中没有占到便宜后,接连对伦敦进行了多次闪电空袭。9月15日下午,德空军大举出动,对已被炸得残破不堪的伦敦城实行大规模的空袭。但德国轰炸机还没进入伦敦上空,数百架英国战斗机就迎面扑来。英国战斗机不顾德国战斗机的拦截,露出了少有的凶狠,对德国轰炸机进行围攻,使这些轰炸机在失去保护的情况下,被英国战斗机一架一架地击落,只有少数仓皇逃窜。当德国的轰炸机逃去后,英国战斗机又扑向德国战斗机。德国战斗机怕受到围攻,急忙掉头往回飞去,但英国战斗机紧咬不放,在追击途中又击落了多架德战斗机。就在英国战斗机与德国空军死拼的同时,英国还出动了所有的轰炸机,对德国集结在海峡对岸的舰艇和地面部队、港口和码头实施了猛烈轰炸。这一天成为整个战役中战斗最为激烈紧张的一天,英国空军共击落德机一百八十余架,自己仅损失二十六架。

在1940年7~10月“不列颠之战”最紧张激烈的4个月中,英国共损失作战飞机九百余架,但英勇善战的英国飞行员也给纳粹造成了无法承受的损失。纳粹德国丧失飞机一千七百余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第一次严重受挫。

不列颠大空战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失败的战役,未达到征服英国的预期目的,英国则成为日后欧洲抵抗运动和盟国反攻欧洲大陆的基地。因此,德国进攻苏联后,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境地,为他日后的战败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点评

不列颠大空战,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失败的战争,未达征服英国的预期目的,为其日后的战败埋下了深深的隐患。侵略战争,是违背历史的。

奇袭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后,许多国家都参加了这场战争。但是大洋彼岸经济实力最雄厚的美国却坐山观虎斗,坚决不加入这场战争。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了使美国参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搞到一个《租借法》,而日本人袭击美国珍珠港的行动却使美国人不得不痛下决心投入这一场全球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