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军事探索发现全纪录
4322100000014

第14章 著名战争故事(8)

对于滑铁卢会战,威灵顿说:“在我有生以来,都不曾经历过这样焦急不安的生活,因为我必须坦白承认,我从来没有像这一次如此的接近失败。”拿破仑说:“这个会战失败了!这是一个可怕的灾难,但是那一天还是胜利的。军队的表现还是极为优异,敌人在每一点上都被击败了,只有英军的中央还能够坚守。当一切都已过去之后,军队才突然为恐怖所乘,这是不可解释的……”瑞典国王约翰评价说:“拿破仑并不是被世人征服的,他比我们所有人都伟大。但上帝之所以惩罚他,是因为他只相信自己的才智,把他那部庞大的战争机器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然而凡事物极必反,古今概莫例外。”

点评

拿破仑自诩雄才大略,攻无不克,却没有想到在滑铁卢一役中被打得一败涂地。他的失败告诉我们,战场上没有常胜的将军。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在重视对手的同时,更要重视自己的心态,才可以避免失败的命运。

损失惨重的克里米亚战争

19世纪,崛起的沙俄继续对黑海地区进行领土扩张,企图夺取黑海海峡,这引起了英、法等列强的不满。土耳其将耶路撒冷圣地的伯利恒教堂交给天主教掌管,俄国借机要求对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徒拥有特别保护权,被土耳其拒绝。1853年7月,俄军占领土耳其保护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10月,俄土战争爆发,英、法、萨丁先后加入土耳其一方。这场战争的主战场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故称克里米亚战争。

战争爆发后英法按兵不动,土耳其军队单独在巴尔干、黑海、高加索与俄交战。在巴尔干,土军凭借兵力优势击败俄军。1854年6月,俄军在普奥压力下撤出侵占的摩尔多瓦、瓦拉几亚两公国。在高加索,土耳其军队于1853年10月27日,对圣尼古拉发动进攻。11月,土耳其军受挫。12月,俄军击败土耳其军队。在黑海方向,两国也爆发了海战。1853年11月,俄黑海舰队在锡诺普海战中全歼土耳其分舰队,俄国获得黑海制海权。

1854年1月,英法舰队进入黑海,俄对英、法宣战。6月,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的瓦尔纳登陆,海军将俄舰队封锁在塞瓦斯托波尔。7月,俄军在高加索击溃土军主力。9月,英、法、土联军在克里木半岛登陆。20日,联军突破俄军防线,逼近塞瓦斯托波尔,俄军尽一切可能迅速加强了防线。10月17日,联军开始进攻塞瓦斯托波尔。10月25日,俄军袭击了联军后方。11月5日,俄军对联军发动反攻被击败。第二年6月18日,联军强攻塞城,被击退。8月16日,俄军再次发动大规模反击被击退,联军随后进行了大规模炮击。9月8日,联军攻占塞瓦斯托波尔。此战进行了11个月,双方损失惨重。

1855年,双方在高加索卡斯进行激战,6月俄军包围卡斯,9月攻城受挫,围困至11月,土军投降。1856年3月,俄法签订《巴黎和约》,黑海中立化,俄国失去了在黑海拥有舰队的权力,俄国对黑海扩张的长期努力前功尽弃。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损失惨重,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使国家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点评

这场战争不仅对别国造成了创伤,而且给沙俄国内的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不义之战的结局就是,自己种的恶因,自己定要承担恶果。

淘金引发的战争

钻石之国南非,原来是荷兰的殖民地,后来被英国从荷兰手中夺得,并进行了殖民统治。19世纪,荷兰裔布尔人建立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19世纪末,两邦分别发现的储量巨大的金矿和钻石,大量英国人到达南非淘金,同布尔人国家爆发冲突。1899年10月11日,英军和布尔人爆发战争。

战争开始后,布尔人为赶在英国援军到达前取胜,发动大举进攻。10月12日,布尔军击败英军,攻入英国殖民地。10月30日,在尼克松山谷使一千多英军投降,接着占领大片土地,殖民地英军大部分被歼或被包围在莱迪史密斯、金伯利等几个据点中。

1899年12月,英国援军赶到,总兵力达到十五万,布尔军进行围城打援作战,击败英军进攻。布尔军对英军据点久攻不下,1900年1月,英军兵力达到二十五万,转入反攻。2月,英军攻入奥兰治和德兰士瓦,并解救了被围困英军。3月13日,英军占领奥兰治首府布隆方丹。5月12日,攻占克隆斯塔特。5月31日,攻占约翰内斯堡。6月5日,占领德兰士瓦首府比勒陀利亚。9月,英国宣布吞并德兰士瓦。

布尔军退出城市后开始进行游击战,袭击英军,破坏交通线。英国被迫再次增兵围剿,兵力达到四十五万。英军为消灭布尔游击队,实施焦土政策,烧杀破坏,将布尔平民关进集中营,同时构筑大片铁丝网,修筑堡垒,压缩布尔游击队活动空间。布尔人损失惨重,集中营中死亡达数万人。1902年5月31日,双方签订《弗里尼欣和约》,布尔人停止抵抗,英国吞并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英国给予布尔人以经济补偿,并给布尔人提供一起压迫黑人的特权。战后双方共同建立了种族主义殖民政权——南非联邦。

这场战争中,英国遭到布尔人的游击战打击,出动大量兵力,使用残酷的手段,才得以取胜,英国在战争中,大量构筑铁丝网,在一战中被广泛采用,并使用了可以移动的钢铁堡垒,对后来坦克的发明提供了参考。

点评

利用有利地形开展游击战,对英军进行打击的战法给英国军队以重创。而英军采用构筑大片铁丝网,修筑堡垒,压缩布尔游击队活动空间的做法也非常有效。决定一场战争的因素有很多,如技术、战术等等。可见,这场因淘金引发的战争的确值得后人去思考。

指挥卓越的普法战争

普奥战争后,普鲁士成立了北德意志联邦,谋求德国统一,而法国为了保住欧洲霸主地位则竭力阻止德国统一。双方矛盾逐渐激化,以1870年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上发生分歧为导火线,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

7月28日,拿破仑三世到达前线。8月2日,法军向萨尔布吕肯发动进攻。此时的法军完全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普军则准备充分,前线兵力超过法军一倍,所以很快转入反攻。6日,法军遭重创,开始撤退,普军越过边境开始追击。8月14日,法军撤退途中被普军包围在梅斯。22日,拿破仑三世和麦可马洪指挥法军前往梅斯解围,普军立即追击。30日,截住法军。31日,法军退色当被围。9月1日,普军发动总攻。2日,拿破仑三世率法军投降。

色当失利后,巴黎于9月4日爆发革命,成立共和国。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巴黎人民奋起反抗。10月底,被围梅斯的巴赞元帅率十七万法军投降。1871年1月巴黎陷落,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德国皇帝。28日,德法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割让煤钢产地阿尔萨斯和洛林,赔款五十亿法郎。

普鲁士击败法国,实现了德国统一,成为欧洲主要强国,法国丧失了欧洲霸主地位。割地赔款的消息传来,巴黎人民爆发了伟大的巴黎公社革命,成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这场战争中普军使用了后装填线膛火炮,法军使用了金属弹壳金属披甲枪弹和机械动力机关枪,军队野战攻防能力进一步增强,普军很好地利用了技术上的进步,改进了战术,迅速打垮了战术保守、指挥混乱的法军。

点评

在这次战争中,双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法军在装备上略输于普军,但法国却是当时少有的几个大国之一,军事实力相当雄厚,普军只是刚刚崛起。然而,普军的胜利并非偶然,他们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优势,采取了快速反攻的策略一举打败了战术保守、指挥混乱的法军。可见,战争除了武器和力量的权衡外,更重要的是指挥者的战术与信心。

残酷的对马海战

在日本九州岛西北,对马岛与壹岐岛之间一条长约一百九十海里、宽不足四十海里的对马海峡,距今一百年前的1905年5月27~28日,日本和俄国两支庞大的舰队在这里曾展开过一场恶战,史称“对马海战”。这场海战,也是日俄两个帝国主义为争夺东亚,特别是对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的霸权。从1904年8月开始了以我国辽东南为主要战场的日俄战争的继续和终结,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

对马海战,无论其战斗的规模和惨烈的程度,在此之前的海战史上都鲜有与之比拟的。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沙皇俄国通过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条约,逐渐扩充了在华主要是在我国东北的势力范围。1900年,它借参加“八国联军”侵华之机,以十七万大军占领了东北全境,在次年缔结《辛丑条约》后仍拒不撤军。此时的日本早有觊觎我东北之野心,日俄之间为此明争暗斗日趋激烈。1894年,清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遭败绩,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日本夺取了辽东半岛,并以掠得的两亿两白银巨额赔款疯狂扩充军备。沙俄为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联合德、法两国迫使日本向中国交回辽东半岛并以租借方式据为己有。日本不甘整个东北落入沙俄之手,也和英国结成同盟与俄抗衡。与此同时,德国和美国为在远东牵制俄国,极力怂恿日本对俄开战,坐收渔人之利。于是在1904年2月8日夜间,日军不宣而战,对驻守旅顺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发动了偷袭,日俄战争由此爆发。

日军在旅顺军港出口沉船十七艘将俄舰队封锁在港内,同时以陆军在朝鲜和辽东半岛登陆,北攻沈阳、辽阳,包抄旅顺。经过激战,粉碎了俄舰队多次突围,迫使旅顺口四万八千名俄军投降。经一年厮杀,拥有五十余万的俄军在三十五万日军的进攻下节节败退,遗尸三万多从沈阳北撤至四平街一线。俄国国内得知战事失利,群情鼎沸。沙皇为平息民愤,在旅顺告急时,匆忙从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中抽调大批舰只,组建了以海军中将罗哲斯特文斯基为司令的太平洋第二舰队,远征东亚以解旅顺之围。但航行至对马海峡时,遭到了早已在此等候的东乡平八郎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的阻击。经两天激战,俄舰队除三只轻型战舰突围到海参崴,少数几只逃至上海和马尼拉之外,其余战舰悉数被击沉、自沉或投降。罗哲斯特文斯基及其属下近六千名官兵被俘,近五千人阵亡。日军仅损失三艘鱼雷艇,战死一百余人。

日俄战争的结局,是一个帝国主义取代了另一个帝国主义在中国和远东地区的占领和掠夺。战争期间,处于战区的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空前的浩劫,死伤难以估计,无数平民还被双方指作“间谍”惨遭杀害。1904年,出版于上海,颇有影响的《东方杂志》载文谈起此事时说:“吾中立国之民生长于其地者,掷生命数十万,死亡之数过于(日俄)两军。”

在这次海战中,俄国的海军指挥罗哲斯特文斯基是一个昏庸无能、追名逐利而又狂妄暴戾、刚愎自用的海军中将。在一次舰炮实弹射击中,他竟将预设在岛上的靶标安装上引爆装置,以“惊人的命中率”博得来访者的赞扬,这也开始了他在军中地位的飙升。他不满足宫廷高位,痴心于征服者的桂冠,在海军大臣的附和下,不顾仓促组成的舰队现状,顽固坚持立即远征以解旅顺之围,盲目自信有摧毁日本联合舰队的实力,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作战意图。在战斗中,他自以为是,错误频出,昏昏噩噩地把一万多名官兵带向炼狱和深渊。

再加上俄国舰队受到陈旧舰船的拖累,完全丧失了速度和机动性的优势。许多舰船被日方的炮弹和水雷在船体水线以下洞穿爆炸,大量海水涌入舱室无法堵塞而沉没。在进入战区之前,他不让更多的不必要的辅助船只退离编队,进入中立港口,却指派快捷灵巧的巡洋舰队担任护卫。舰队从进入台湾海峡开始,夜间不严格实行灯火管制,日方的海上侦察和陆上情报系统却把俄国舰队的行踪摸得一清二楚。

舰队北上到海参崴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是经对马海峡径直抵达,一是沿日本东海岸西出津轻海峡或宗谷海峡横渡日本海。其中,以穿过宗谷海峡为较佳途径,但罗哲斯特文斯基偏偏要去闯对马海峡这个鬼门关。

罗哲斯特文斯基,是一位极端忠于沙皇的将领。舰队进入黄海后,本应提高航速,尽快冲过对马海峡。他却命令舰队减速,原因只是5月27日(俄历5月14日)乃沙皇即位纪念日,结果错失了几天浓雾的掩护而招致恶果。

他的对手日军指挥官东乡平八郎在“对马海战”中一举歼敌,得胜还朝,成为全日本膜拜的英雄。但他在这次战役中也并非无懈可击,为后人争议的“U形转弯”即是一例。

当日俄两只舰队在对马海域相遇之初,俄舰队的三个战队经过一阵混乱调动,在旗舰引导下成一字纵队由南向北航行,日本战舰由旗舰“三笠”号率领也成一字纵队南下截击。待双方旗舰接近水平距离时,东乡突然下令并使自己的旗舰首先调转方向,形成与俄方同向异舷并行的编队。东乡此举用意在于使自己的舰队能持续不断地对敌方进行打击,并快速抢占传统的“T”字横头阵形,以发挥优势的进攻火力。此时,俄舰官兵顿觉良机降临,急盼炮轰命令下达。但是,麻木的罗哲斯特文斯基却没有立即拥抱这幸运之神来弥补他的种种过失。原本应当利用日舰队开始逆转时果断发起进攻,扭转被动局面,但十多分钟过去了,官兵们没有等来旗舰的命令,眼巴巴地看着旗舰“三笠”号和紧随其后的“敷岛”号顺利完成定点转弯,舰队才跟着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开火。攻击时间的延后和拙劣的射击技术并未予敌以重创,反而悲愤地承受了敌人对自己的毁灭性打击。

当然,东乡平八郎不是一只“瞎猫”。以单纯的战役战术而论,他在日俄战争中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可在对马一战中,他的对手确实是只“死耗子”。“对马海战”是一场激烈而又残酷战争,也是一次实力很不相称的战役。

列宁在阐述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惨败时指出:“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军事失败,而且是专制制度在军事上的彻底崩溃。”“不是俄国人民,而是专制制度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对马海战”一个月后,战舰“波将金”号在黑海扬起了红旗,喀琅斯塔德和塞瓦斯托波尔两军港的官兵发生暴动,开始了俄国的土地革命。两年后,以罗马神话司晨女神命名的、参加过“对马海战”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圣·彼得堡的涅瓦河上发出一声炮响,震撼世界的俄国无产阶级“十月革命”终于爆发了。

点评

历史上的“对马海战”是一场激烈而又残酷无比的战争,处于战区的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空前的浩劫,死伤难以估计。日俄战争的结局是一个帝国主义取代了另一个帝国主义在中国和远东地区的占领和掠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铁的原则,我们要时刻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