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回奥斯汀后,拿出全部积蓄创办戴尔电脑公司。他以每月续约一次的方式租了一个只有一间房的办事处,雇用了第一位雇员——负责处理财务和行政工作。在广告方面,他在一只空盒子底上画了戴尔电脑公司第一个广告的草图。朋友按草图重绘后拿到报馆去刊登。戴尔仍然专门直销经他改装的万国商用机器公司个人电脑。第一个月营业额便达到18万美元,第二个月265万美元,不到一年,他便每月售出个人电脑1000台。积极推行直销、按客户的要求装配电脑、提供退货还钱以及对失灵电脑“保证翌日登门修理”的服务举措,为戴尔公司赢得了广阔的市场。
戴尔电脑公司鼓励雇员提出新的创意。雇员提了一个创意之后,如果公司认为值得一试,那么,即使后来证明不可行,雇员也会获得奖赏。到了迈克尔·戴尔本应大学毕业的时候,他的公司每年营业额已达7000万美元。戴尔停止出售改装电脑,转为自行设计、生产和销售自己的电脑。
很快,戴尔电脑公司就在全球16个国家设有附属公司,直到今天,戴尔仍立于不败之地。
也许你会说,那时的戴尔年轻气盛,他有资本去创业,可是想想看,要一个人放弃自己的学业,拿出自己的全部储蓄去创业,是那么容易的吗?这里要讲的是,如果你想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就必须有放手一搏的胆量和气魄。
先思考后行动,莽撞只会令你陷入困境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考的能力。”也就是说,一个孩子没有思考的习惯,也就缺少思考的实践,缺乏思考的行动,思考能力就弱。
毛泽东曾说:“多想出智慧。”普通人与大成者在思维能力上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没有多思造成的。著名的作家萧伯纳说:“难得有人一年会思考两三次以上,我则因一星期思考一两次而驰名国际文坛。”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勒尔先生指出:“脑子是取得思想成熟的根本,它也必须像肌肉一样进行锻炼。科学研究表明,我们只要每天抽出10分钟锻炼我们的脑子,几星期内就能使我们的智力有所增长。而不常用脑子的人,几天后思考能力就开始下降,3周后,他的智商会比平时有明显降低。”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小显露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停地思考。当母亲叫他从卧室里出来吃饭时,盖茨置若罔闻,甚至整日躲在他的卧室里不出来。当父亲问他在干什么的时候,他总是说:“我正在思考!”有时他还责问家人:“难道你们从不思考吗?”比尔·盖茨的头脑似乎时刻都在高速地运转,这也许是他登上世界首富宝座的根本原因吧。直到现在,微软公司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和大多数人谈话就像从喷泉中饮水,而和盖茨谈话却像从救火的水龙头中饮水,让人根本应付不过来,他会提出无穷无尽的问题。
曾获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金牌奖的尤啸华说过:“想”——是进步的最大动力。
从小他在妈妈的调教下,过着相当规律的生活。每晚9点上床睡觉,早上7点起床,啸华有时睡不着,就躺在床上东想西想。他喜欢思考,从很多角度去看事情,他觉得“想”是其进步的最大动力。他说:
“我觉得‘想’是进步的最大动力。譬如说,我读一些东西,我却可以想出比它多3倍的东西,我觉得这样很快。比如,我看人家打篮球,一个动作后,然后我就去想;我做一个动作后,我去想这个动作可以怎样变化,下次来时,我可以很快把它应用上。这样,我不必天天打篮球,却可以进步得很快。
“我从大学时代起,才开始打撞球。打撞球时,我就想这个球要怎样才可以进袋。有时候没时间的话,‘想’是进步很快的方法。不一定说什么事一定要去做,有时候多想,是会进步,不一定只有靠‘做’而已啊!”
多思,最能够产生灵感和创意。一位伟人曾说:“当你只有一个主意的时候,那是最危险不过了。”只有通过多思,才能克服自己在思维上的片面性与局限性,才能产生多个方案而从中进行优化选择。
童欣博士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和项目负责人。家庭教育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让他学会思考,培养了他思考的习惯。
童欣的父亲认为儿子并不是出类拔萃的天才,但是他知道,聪明人是个会用脑子的人。所以他总是把一句话反复地对童欣说:“干活要用脑子去干。”童欣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在旁边说:“想想怎么做才能做到最好。”比如,有一次削铅笔,童欣坚持自己动手,他的动作笨拙,铅笔削得很难看,就跟狗啃似的。这时父亲就会把铅笔和小刀再次塞到童欣的手里,让他重新开始,还说:“要用脑子去削,不是用手削。”
童欣从小到大,父亲把这句话说了无数次,这成了童欣记忆最深的一句话,对他的影响特别大。
要想做计划,首先要考虑做事情的全过程;然后在头脑中对事件过程进行操作,先做哪一步,后做哪一步,怎么做效果最好,遇到问题怎么办?都要先一一考虑好。做任何事情,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养成先思考再行动的习惯。这一习惯对培养卓越的做事能力作用非常大,大到出乎你的想象。
在长安城西的一家磨房,一匹马和一头驴子是好朋友。
平日,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没想到,这匹马幸运地被唐僧选中,陪长老到遥远的西天去取经。它和驴子洒泪而别。
14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来到磨坊看望自己的老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颠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
驴子惊叹道:“那么遥远的路,我简直连想都不敢想呀!”
老马摇了摇头说:“其实,我们在这些年里走过的距离是基本一样的。当我向西天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唐僧和我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刻向着目标前进,所以我们到达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取回了普度众生的真经。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围着磨盘打转,所以只能在这个磨房里终老一生。”
驴子忙碌吗?辛苦吗?
很忙碌,很辛苦。
马忙碌和辛苦吗?
也很忙碌和辛苦。
但是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驴子一样的忙碌,其实正是偷懒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办公室里,“穷忙族”所关注的是“to do list”(待办事项),他用的是加法,尽可能把所有事情塞入有限的时间里,但却经常因为太忙,疲于奔命,懒得思考,最后放弃了成功的机会。这不是偷懒又是什么呢?
汤姆是勤奋的办公室行政人员,累死累活一个月也只能挣到2000元。这一天,他终于鼓足勇气,去找老板要求加工钱。
老板说:“我看你是个勤快的人,不是懒骨头,你想加多少?”
汤姆回答说:“我想一个月加500元不为多吧?”
老板不满地说:“哎呀,你这么点大的能力,也要2500元一个月?”
汤姆回答说:“我知道,就我的年龄来说,我的本事是不大。但把实话跟您说了吧,自从我到这里来工作,就忙得没工夫长本事了。”
越忙越没工夫“长本事”,越没工夫长就越忙。发现了这个恶性循环,汤姆可以说迈出了第一步。
从这种恶性循环中摆脱出来,恰恰是摆脱穷忙的重点,也就是先思考你想成为什么,然后提出优先顺序,善用减法,做关键的事情。其实就是用对的方法,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成功学大师史蒂芬柯维指出,现代人需要“第四代时间管理”,它不只对事,还对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心里想什么,就会成为什么。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你会成为你所想象的你。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切实的方法,就是去做重要的事,直到获得成功的经验。
“知道不做什么,比知道要做什么,更重要。”每年年初始,尽可能列出今年优先要做的重要事情,清单列出来后,自己再删除最后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不浪费一点时间在上面,这样才能专注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处理好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们说:“忙碌,有时只是大脑偷懒的一种形式,那是因为你懒得思考,懒得分辨自己的目标。”一定要在行动之前思考,否则,你也会成为穷忙族中的一个。
整天不停地工作给人的印象是勤奋,可是如果盲目地工作,最后发现花了很多时间去完成一件本来没有意义的事情,那便是最大的没效率。这无论从因还是果上讲,都和偷懒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男人不要偷懒,而要学会在采取行动之前,花一点时间去思考一下,并且在行进的过程中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再按需要去调节或更改接下来的步骤,这样的忙碌才是清醒的,其努力也能够事半功倍。
定准目标和方向,将全部精力集中于一点
做事情首先要有目标,制定目标,通过理智的思考,找到最佳方案,然后行动。正是目标本身的激励,养成了男人达到目标的习惯。目标是需要,你一旦感觉到这种需要,就会产生成功的欲望和动力。然后将所有的经历集中于此,成功就触手可及。
只要确定你的目标,就立刻可以得到许多好处,至少你已经不再停留在消极之地了。人不能漫无目的地漂泊,他需要至少一个目标来激励自己。
拿破仑·希尔保证,一个确定了目标的人,可以得到下列好处:第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你的潜意识心理开始遵循一条普遍的规律,进行工作。这条普遍的规律就是:“人能设想和相信什么,人就能用积极的心态去完成什么。”如果你预想出你的目的地,你的潜意识心理就会受到这种自我暗示的影响。它就会进行工作,帮助你到达那儿。
如果你知道你需要什么,你就会有一种倾向:试图走上正确的轨道,奔向正确的方向。于是你就开始行动了。你因受到激励而愿付出代价。你能够预算好时间和金钱了。你愿意研究、思考和设计你的目标。你对你的目标思考得愈多,你的愿望也愈变成热烈的愿望。同时,你对一些机会变得很敏锐了。这些机会将帮助你达到目标。由于你有了明确的目标,你知道你想要什么,你就很容易察觉到这些机会。
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如果人生交给我们一个问题,它也同时把解决问题的能力赋予了我们。解决问题就是我们的基本目标。
在目标和方向确定了以后,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
专心致志是个性的唯一基础,也是才干的唯一基础,是开掘智慧的真正推动力。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古维叶曾经说过:“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海明威也曾有个形象的说法:“注意力是个大门,如果没有它,外部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无法进入人的心灵。”
有关专家做过调查,人与人相比,聪明的程度相差不是很大,但如果专心的程度不同,取得的成绩却大不一样。凡是做事专心投入的人,往往成绩卓著,而时时分心的人终究得不到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