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员工,一味为他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帮助他,并不一定让他感受到“萝卜”的重要,有时还离不开“大棒”的威胁。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能够帮助他们认清自我,重新激发新的工作斗志。
所以作为一个领导,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工作上你可以严格要求,指挥、指导下属做好工作,但工作之外就应该以一种平等心态对待你的下属。绝不能工作之外也把别人当下属,呼来喝去的使唤。要知道领导是人,下属同样也是人,尊严是做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要维护员工的尊严,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要创新工作方法,营造良好宽松的工作氛围,让下属参与管理甚至决策,这样,员工才有可能真正发自内心地竭尽全力去进行工作。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肯定,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而不高兴被批评,这是人类的天性,表扬和肯定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正面激励效果。科学研究人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一所学校的某个班上随便找了一批同学,把他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你们是优秀的人才,将来一定会取得成功的!”经过许多年的跟踪,发现这批人真的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最后都成为可造之才。这个实验说明人在得到肯定后会产生上进的动力。所以好的领导应该学会表扬下属,要善于发现下属的优点和特长,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对下属工作中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要不吝赞扬,这样下属就会越做越有信心,越做越有动力,越做越有长进。
对于工作来说,只有不断发现和改进不足,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对于人来说,只有不断发现并不断改进缺点不足,才能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如果领导不能发现或者不敢指出下属的缺点不足,实际上是既影响了工作,又害了下属。
王峰在某大型企业工作,刚刚被提升为办公室主任。他完全有能力担任这个角色。可是渐渐的,以前的好朋友疏远了他,同事们似乎总是千方百计给他出难题。一天,他批评了一位经常迟到早退的同事,对方竟当面顶撞他:“你别那么大声!我又不是聋子,至于吗?”他哑口无言,下班时听见那位同事和别人大声说:“有什么了不起的,才升官没几天,就装出领导样,摆那么大架子!”另外那个人还附和道:“没错没错,升了职就自认为高高在上了。”王峰只觉得一腔热血涌上头顶,真想过去好好和他们理论理论,但一想到这个职务来之不易,也只好忍住了。
从这以后,他再也“不敢”批评任何人,甚至连和同事说话都得思索再三。后来,他再也无法认真工作了,工作业绩也每况愈下。他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做领导,在单位就像是“人民公敌”。
王峰也许没有意识到,所有问题的根源其实在他自己。也许确实存在有人嫉妒、抵触的情况,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故意与他过不去。如果他肯放下身段,打开心扉与同事、与上级交流,坦陈自己的困难与痛苦,那么所有人都将理解他、体谅他,所谓的人际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也就是说,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如果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命令其他人,最终只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善用“攻心术”,对方涕泪交流之际,定会全力效忠于你。
齐国的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养士和贤达而闻名。他的门客有时多达三千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即可投其门下。他一视同仁,不分贵贱。他因养士而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国家。有一次,孟尝君的一个门客与孟尝君的一个妾私通。有人看不下去,就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作为您的手下亲信,却背地里与您的妾私通,这太不够义气了,请您把他杀掉。”孟尝君说:“看到相貌漂亮的就喜欢,是人之常情。这事先放在一边,不要说了。”
一年之后,孟尝君召见了那个与他的妾私通的人,对他说:“你在我这个地方已经很久了,大官没得到,小官你又不想干。卫国的君主与我是好朋友,我给你准备了车马、皮裘和衣帛,希望你带着这些礼物去卫国,与卫国国君交往吧。”结果,这个人到了卫国并受到了重用。
后来齐卫两国因故断交了,卫君很想联合各诸侯一起进攻齐国。那个与孟尝君的妾私通的人对卫君说:“孟尝君不知道我是个没有出息的人,竟把我推荐给您。我听说齐、卫国的先王,曾杀马宰羊,进行盟誓说:‘齐、卫两国的后代,不要相互攻打,如有相互攻打者,其命运就和牛羊一样。’如今您联合诸侯之兵进攻齐国,这是您违背了先王的盟约。希望您放弃进攻齐国的打算。您如果听从我的劝告就罢了,如果不听我的劝告,像我这样没出息的人,也要用我的热血洒溅您的衣襟。”卫君在他的劝说和威胁下,最终放弃了进攻齐国的打算。齐国人听说了这件事后,说:“孟尝君可以说是善于处事、转祸为福的人了。”
正是由于孟尝君不念旧恶,替他赢得了人心,也因此使他在残酷复杂的斗争中,始终游刃有余。
在日本神户的一家华人开的夜总会里有一个员工,在来这里工作之前,他曾经在好几家外国人经营的公司服务过。但他运气太差,无论他怎样努力工作,这几家公司的老板都认为他不听话。他们总是不说明理由,就随便开除员工。他工作的最后一家公司,老板以遗失东西为由,把他和所有有嫌疑的人都炒了鱿鱼。
此后,他才来到这位华侨开的夜总会谋生。
就是这名员工,有一天,在他上班的时候,看见办公室的桌子上摆着一个大蛋糕。但他并没在意,一会儿就把这件事忘记了。
突然有人通知他:“你太太马上就要到公司来,是董事长请来的,听说是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这位员工心中猛然一惊,忐忑不安起来:又出了什么事?
就是这时,公司广播,通知所有员工到办公室去。
董事长步入办公室,兴高采烈地宣布:“生日宴会现在开始。”
而公司里只有他一个人是今天过生日。于是他机械地坐在被指定的中央位置上,而妻子被安排在他旁边的椅子上坐下了。
桌子上放着他上班时看到的蛋糕,上面用巧克力写着他的名字。他的眼睛湿润了,生日自己都记不得,董事长却在百忙之中亲自来主持宴会,他有点受宠若惊。
董事长又接着宣布公司特许他休息一天,带太太出去玩一玩。
从此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工作。
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仅需要威信,更需要随和。人都是在交往中建立感情的。要想拢住你下属的心,使他们尽心尽力为你效劳,那么除了威信之外,你需要和你的下属建立一种平等、亲切的关系。如果你高高在上,整日板着面孔训人,弄得人人提心吊胆、神经紧张,那么即使你是一位很能干的老板,也不会拢住下属的。
优秀管理人既要与民同乐,又要树立权威
一般来说,权力是因工作需要而赋予某个岗位的行使指挥和命令的职权,而权威则是由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而形成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权力与权威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权力是一种包含着抵抗的服从,权威是一种无抵抗或者克服了抵抗的服从。
所以,有权力者未必有权威,有的人可以因身居高位而拥有很大的行政权力,但并不一定因此就拥有相应的权威。而有权威者也不一定是有权力,有的人虽然并没有担任某个职务,但他却可能因为拥有出众的能力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而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因而能够发号司令而令人信服和跟从。如果一个人担任了领导职务又同时拥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能力,他将真正拥有完美的权威。
我们有的人,在位的时候,以为手中有一点权力,便可以趾高气昂,为所欲为,甚至胡作非为。这种人在岗位时,人们或许因为因其职权在手,敢怒而不敢言,但心中绝对不会把他当什么好鸟。一旦他离开岗位,燃鞭庆贺者有之,唾而骂之者有之,视而不见者有之。这一类人,应该让我们引以为戒。所以,我们所追求的不应只是手握权力,而是享有权威,拥有权力不算功夫,享有权威才是真本事。
有人会说,有了权力还怕下属不听话吗?事实上,有了权力并不等于下属就会听你的话。虽然你可以利用权力去命令、压服下属,一般情况下,下属也不会没来由的跟上司过不去。但如果你不能让下属口服心服,弄得不好,下属也会给上司制造一些麻烦,出一些难题。轻的是消极应付,严重的甚至公开对抗,唱对台戏,让上司下不了台。特别是在上司并没有完全的权力直接决定下属的职位升降、薪酬高低和去留的时候,这种情况更是常常会出现。
要想让下属真正佩服你,真心拥护你,全心全意支持你,把你的工作当作他自己的事,竭尽全力去为你打拼,也就是俗话说的为你卖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如果你能够拥有这样的下属,你应该为他感到骄傲,也应该为自己感到自豪。
领导必须品德高尚,公正公平,公道正派,树立良好的形象,彰显崇高的人格魅力。有人说:“什么品德、公平,不过是些政治口号,有谁信!”其实,品德、公平并不是只有中国在讲,西方也在讲。现在许多全球最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都把良好的个人品德、公正公平的准则作为公司高管人员选拔的首要条件。
有一天,楚庄王和群臣议论国事,大家议论来议论去都不如楚庄王高明。庄王于是闷闷不乐地坐在书房,申公巫臣关心地问道︰“何故使君王不悦?”庄王说:“每个时代都有圣人贤人,关键只在于是否被人发现。能得到圣贤为师者,可以成就王业;能获得其友谊者,可以成就霸业。我自知能力不足,可是辅佐我的群臣谋士都还远不及我,照此看来,楚国的前途很危险,这正是我闷闷不乐的原因。”
楚庄王因为能正确地评估自我的能力,而且敢起用能力强的人,后来终使楚国兴盛。因此,管理者不一定要很能干,但是必须善于沟通协调,心如大海一般包容所有——有包容的肚量,一切便能为我们所拥有。
很多人都希望要做一个管理者,而不希望被人领导。其实,管理者固然要有能力,能被人领导也是不容易。而作为一名管理者,也有其管理者的性格,才能尽领导之功,成大众之事。怎么做才是一位好的管理者?
作一位管理者,对待你的部下乃至与所有相关人等往来,最要紧的,要能亲切和蔼,要让他感到你很平易近人。有云:“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愈是最高的领导者,你的态度愈平和有礼,部下也会生起恭敬心,接受你的领导。
作为一位管理者,要关照的层面会很多,但是你不能过分地繁琐、过分地啰唆。繁琐令人厌,啰唆令人烦。化繁就简,受领导的人才会清楚明白你的原则方针,才会愿意跟随你一起做事。
一个事业团体一定有其创办的理念,身为管理者,你必定要认识并抓稳这一个理念,无论做什么事情才不会有所偏差闪失。尤其要有分寸,不可以偏左或偏右,持之以正,中道行事,才不会偏失大方向。
人心最大的陋习是“同归于尽、嫉妒偏狭”,因此统理大众必须要有融和的雅量。只有融和,才能宽大和众;只有融和,才能彼此交流。不但要融和,更要有义。“与人交,要有情有义;为人谋,要有忠有信。”你对人有义,不必领导,他也会愿意接受你、跟随你。
“善将者,不恃疆,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你有宽宏的胸怀、平等的精神,不仗势,不凌人,不清高,对于跟随的人多提拔,多赞美,有过予以承担,有功给予分享,自然能获得部属的拥护。人与其他事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高兴时可以拿出十分甚至十二分力气来干活,不高兴时可以只用四、五分甚至更少的力气来应付,期间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春秋战国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家被另一个国家进攻,首都也被占领了,国王身边的王公大臣都各自逃命,只有一个卫士舍命保护着他冲了出去。国王非常感动,问卫士为何如此舍命救他。卫士答道:多年前我父亲讨饭快饿死了,是您赐给了他一碗饭,救了他的命,所以他叮嘱我一定要竭尽全力保护您、报答你。
作为领导,当然不可能要求什么都比下属强,但至少要某些主要方面要比下属更突出,或者是业务能力,或者是观察判断能力,或者是组织协调能力,或者是人际关系能力等等。在下属无法处置好的一些关键问题上,领导能够搞定,那才叫领导。如果什么都不如下属,那就难免让下属不满甚至笑话,这样的领导是很难树立起威望和权威的。
所以如果你能把下属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或者知己,真心的为他着想,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我想他一定会竭尽全力拼命工作报答你的。古话说:“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中国人历来就是这样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