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的奥秘
4307300000019

第19章 男人用脑驾驭他人,会管理才是真男人(2)

信任与尊重是双向的,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的。信任,应该把自己放在前,即自信,没有自信的人,肯定不会信任别人。一个连自己都不信任的人,便看不清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他也许终身碌碌却注定会糊涂终生。失去了自信,便失去了自我警醒、奋发向上的动力,他便看不清世界,注定人生之旅一路灰色,狭隘、猜忌和怨天尤人将与之相伴,直至被失败和痛苦送入坟墓;尊重,要把别人放在前,不尊重别人的人,也无法赢得别人的尊重,所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做人不能被动了自己对别人的尊重,更不能吝啬了自己对别人的尊重。古语有云:水涨船高,人抬人高。尊重别人才能抬举自己,相反,贬低甚至诬陷别人,其实也丑化了自己,最终必将失去自己应有的人格和尊严。所以,信任与尊重其实是双赢的,彼此懂得,主动付出,则双方受益;妄自菲薄或狂妄自大,甚至玩世不恭,则损人害己!

固然,世界不乏小人,于是便有了不值得或者不懂得信任与尊重之人,对这种人,如果我们还坚持去浪费我们的信任与尊重的话,那便也是我们自己全部的错了!

好人总比坏人多,依然坚信:你不去主动地信任与尊重,你将寸步难行;你没有了别人的信任与尊重,你也将难行寸步——这一定是做人的基础!没有了这个做基础,做人就一定很难了!

我们知道,男性在其社会角色中一般以“攻击性”见长,如努力工作、争取成功等。但是,攻击性强的男人应该更容易相信他人,这可以从进化心理学上找到答案。在原始社会,男性主要从事狩猎等工作。而在猎杀大象、野猪等大型动物时,往往需要依靠三四个人齐心协力才能成功。此时,每个人必须信任对方。只要这种信任有所松动,那么必然导致行动失败,有时候同伴甚至会因此命丧黄泉。

在现代社会,作为一种社会交换,你信任别人,对方才会对你无条件信任。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战友,只有放心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同伴,才能直面敌人的进攻。职场也是一样,如果事事亲历亲为,哪怕你是诸葛孔明再世,最后也逃不过活活累死的下场。

原通用电器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指出:“在现代社会,竞争是必然的,但管理更需要这张王牌——相互信任。”

很多拓展训练的项目则是对信任带来成功的诠释。但很多人却对合作者不那么信任,可这样恰恰会失败,而那些信任同伴的人则能完成任务。由此看来,信任是成功的前提,是突破心理“禁区”的利刃,能让人放下防备和顾虑,更积极地投入到团体工作中。

男人之间要培养相互信任,一方面,同事间无论如何都要以诚相待。有些人认为迎合就能赢得信任,可这却让人觉得虚伪,倒不如坦陈己见。另一方面,在赢得别人信任的同时,要多看看别人的长处,相信他们有能力完成工作,不要总认为事情离了自己就做不成,地球可是离了谁都照转。

世界上成功的企业,无不是为员工和上下级的交流提供最大的方便,为消除彼此间的隔阂、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顺畅渠道,为拴住人心、留住人才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美国微软公司是IT行业的精英人才库,它的成功固然有多方面的经验可以总结,但就其对内部员工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管理来说,一个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色是,公司为了方便员工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专门建立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内部电子邮件系统”,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独立的电子信箱,上至比尔·盖茨,下到每一个员工的邮箱名称都是公开的,无一例外。

作为微软的员工,无论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根本用不着秘书的安排,就可以通过这一“内部电子邮件系统”和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包括盖茨在内的任何一个内部成员进行联系与交谈。这个系统使员工深深体验到一种真正的民主氛围。

微软的员工认为,“内部电子邮件系统”是一种最直接、最方便、最迅速,也最能体现对人性的尊重的工作沟通方式。通过“内部电子邮件系统”,除了上层对下层布置工作任务,员工们彼此之间相互沟通、传递消息外,最重要的是员工可以方便地对公司上层,甚至最高当局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给别人以一分信任,别人就会以十分甚至百分的回报来感恩于你。知遇之恩是一种很难偿还的恩情,一个人从默默无闻一下子变得有足够的资本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一个很让人激动的过程。如果这些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那么促成这一切的这个人将会得到对方无条件的回报。如果你是老板,那么你不但得到了这个人的才华,还得到了他的忠诚与回报。

聪明男人常用“我们”代替“我”

小孩在做游戏时,常会说“这是我的”、“我要”,这是自我意识强烈的表现。在小孩子的世界里,这或许无关紧要,但有些成年人也是如此。他们说话时,仍然强调“我”、“我的”,这给人自我意识太强的坏印象,人际关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福布斯》杂志上曾登过一篇“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剂药方”的文章,其中有几点值得借鉴:语言中最重要的5个字是:“我以你为荣!”语言中最重要的4个字是:“您怎么看?”语言中最重要的3个字是:“麻烦您!”语言中最重要的2个字是:“谢谢!”语言中最重要的1个字是:“你!”那么,语言中最次要的一个字是什么呢?是“我”。

亨利·福特二世描述令人厌烦的行为时说:“一个满嘴‘我’的人,一个独占‘我’字,随时随地说‘我’的人,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农夫甲和农夫乙忙完了田里的工作,一起回家。他们走在路上,农夫甲忽然发现地上有一把斧头,就跑过去捡起那把斧头。他说:“我们发现的这把斧头还挺新啊!”,就想带回家占为己有。农夫乙看到这把斧头是农夫甲发现的,应该归他所有,就对农夫甲说:“你刚才说错了,你不应该说‘我们发现’。因为这是你先看见,所以你应该改口说‘我发现了一把斧头’才对。”他们两个继续往前走,农夫甲的手上仍然拿着那把斧头。过了一会儿,遗失这把斧头的人走了过来,远远地看见农夫甲的手上拿着他的斧头,就匆匆忙忙地追上来,眼看对方就要追上来了。这时候农夫甲很紧张地看了农夫乙一眼,然后说:“怎么办?这下子我们就要被他捉到了。”农夫乙听他这么一说,知道甲想把责任归咎到两个人的身上。于是农夫乙就很严肃地对农夫甲说:

“你说错了,刚才你说斧头是你发现的,现在人家追来了,你就应该说‘我快被他捉到了’,而不是说‘我们快被他捉到了’。”

在人际交往中,“我”字讲得太多并过分强调,会给人突出自我、标榜自我的印象,这会在对方与你之间筑起一道防线,形成障碍,影响别人对你的认同。

因此,会说话的人,在语言传播中,总会避开“我”字,而用“我们”开头。

俄国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许多农民怀着对沙皇的刻骨仇恨,坚决要求烧掉沙皇住过的宫殿。别人做了许多工作,农民都置之不理,非烧不可。最后,列宁亲自出面做说服工作。列宁对农民说:“烧房子可以。在烧房子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思考几个问题可以不可以?”“当然可以。”列宁问道:“沙皇住的房子是谁造的?”农民说:“是我们造的。”列宁又问:“我们自己造的房子,不让沙皇住,让我们自己的代表住好不好?”农民齐声回答:“好!”列宁再问:“那么这房子我们还要不要烧呢?”农民觉得列宁讲得好,同意不烧房子了。

有人曾经做过调查,看看人们每天最常用的是哪一个字,那就是“我”字。为什么人们对“我”字特别关心呢?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喜欢被人称赞,也喜爱称赞自己。因此,你若想得到你所希望得到的,就要避免与对方争高低,而要维护他人的自尊心。为了使对方的面子不受伤害,我们千万不要常把“我”字挂在嘴上,别说“我公司”,而说“我们的公司”。

说话好像驾驶汽车,应随时注意交通标志,也就是要随时注意听者的态度与反应。如果红灯已经亮了仍然向前开,闯祸就是必然了。无聊的人是把拳头往自己嘴里塞的人,也是“我”字的专卖者。

人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谈论自己的事情,而对于那些与自己毫无相关的事情,大多数人觉得索然无味,对于你表现最大兴趣的事情,常常不仅很难引起别人的同情,而且别人还觉得好笑。年轻的母亲会热情地对人说:“我们的宝宝会叫‘妈妈’了。”她这时的心情是高兴的,可是旁人听了会和她一样地高兴吗?不一定。谁家的孩子不会叫妈妈呢?你可不要为此而大惊小怪!这是正常的事情,如果不会叫妈妈的孩子才是怪事呢。所以,你看来是充满了喜悦,别人不一定有同感,这是人之常情。

竭力忘记你自己,不要总是谈你个人的事情,你的孩子,你的生活。人人喜欢的是自己最熟知的事情,那么,在交际上你就可以明白别人的弱点,而尽量去引导别人说他自己的事情,这是使对方高兴最好的方法。你以充满同情和热诚的心去听他叙述,你一定会给对方以最佳的印象,并且对方会热情欢迎你,热情接待你。

说话时,把“我的”变为“我们的”,可以巧妙拉近双方距离,使对方更容易接受你和你的话。

如果你在说话中,不管听者的情绪或反应如何,只是一个劲地提到我如何如何,那么必然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如果改变一下,把“我的”改为“我们的”,这对你并不会有任何损失,只会获得对方的好感,使你同别人的友谊进一步地加深。

经常看到记者这样采访:“请问我们这项工作……”或者“请问我们厂……”经常发现演讲者使用“我们是否应该这样”、“让我们……”等表达方式。这样说话能使你觉得和对方的距离接近,听来和缓亲切。因为“我们”这个词,也就是要表现“你也参与其中”的意思,所以会令对方心中产生一种参与意识。比如说“你们必须深入了解这个问题”,便拉开了听众与演讲者的距离,使听众无法与你产生共鸣。如果改为“我们最好再作更深一层的讨论”,就会缩短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使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萝卜加大棒,软硬要兼施

在评价下属的工作时,要像夹心饼干一样,具体分为三步走:先肯定下属的工作成绩,然后在具体地指出他工作中的不足,最后提出你对他的期望。这样将批评夹在好评之中,巧妙而不失委婉,让被批评者心中有数又不至于大跌面子。用大棒加萝卜的方式,下属更容易接受。

威就是严格、责备;恩就是温和、奖励。下属做的有失妥当的地方固然应当责备,而对其表现优秀之处,更不可抹煞,要给予适当奖励,这样下属的内心才能平衡。你在评价下属时,必须考虑他们的心理特点,从而把评价工作这门艺术掌握得恰到火候。

每个人都愿意听好话,而不希望别人对自己指手划脚,这是人之常情。但身为领导者,你的职位注定了你不得不经常扮演这一不太令人喜欢的角色。怎样才能把令人厌烦的评价工作做得让人心服口服呢?

诚实是夸奖的关键。不管是父母对孩子,还是领导者对下属,所夸奖之事必须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子虚乌有、随意捏造的夸奖迟早都会被识破,同时还会让你的下属心中纳闷:“我并没有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却对我大加表扬,这是什么意思?”这种表扬实在比批评还糟糕。

描述问题要尽量力求精确,泛泛而谈是不能起到好效果的。一来你的下属不能具体明白自己的工作到底是好是坏,二来泛泛的评价也许根本就不能说服你的下属,反而让人觉得你是在给他“小鞋”穿。与其说“小姜,你的这份报告做得有些马虎了……”,不如说:“小姜,你的报告中的数据不够准确,市场分析也不够精确,与当前真实的市场情况尚有一定差距……”这样,你的下属必定会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小张,你是个很有上进心的青年,我希望你下次做得更好。”“小黄,我发现你的工作每次都有进步,我真高兴,相信你一定能做出更大的贡献。”不要小看这几句评价的话,它能让你的下属在接受你的批评后备感温暖,工作更有激情。

拿破仑在一次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水男孩,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呼救命。这河面并不宽,拿破仑不但没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到:“你若不自己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见求救无用,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便更加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