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反而会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讲过,“就我来说,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以最简洁的形式表达了进一步开阔视野的理想姿态。可以说,至今仍有很多人信奉苏氏这句名言。无论你多么伟大,无论你多么有才能,你也有你不知道的,说不知道并不就意味着你无能,反而在勇敢承认的同时使你获得了更多的称赞。
有一位学问高深、年近八旬的老人,他原是大学教授,会讲五种语言,读书很多,词汇丰富,记忆过人,而且还经常旅行,可以称得上是见多识广。然而,人们从未听到过他卖弄自己的学识或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假称通晓。遇到疑难时,他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有关专著、资料,以做参考。看到老人的这一切,每个跟他接触的人才真正懂得了怎样才能被别人敬重,怎样才能获得做人的真正的尊严。
心理学家邦雅曼·埃维特曾指出,平时动不动就说“我知道”的人,其实头脑迟钝,易受约束,不善同他人交往。迅速和现成的回答,表现的是一种一成不变的老一套思想;而敢于说“我不知道”所显示的则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精神。埃维特还说,如果我们承认对这个或那个问题也需要思索或老实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那么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会大大地改善。这就是他竭力倡导的态度和人们可以从中得到的益处。
其实,在任何国际学术会议的场合中,如果你注意的话,就会发现,虽然开会的屋子里坐满了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但大家使用最频繁的一句话便是“我不知道”,或者是比较严谨的“在本项研究主题中,我们没有足够证据可得出任何可靠的结论”。
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聪明人,都有勇气承认,“没有人知道一切事情”这个事实。他们常常说自己不知道,随后就去寻找他们所欠缺的知识。承认自己不知道无损于他们的自尊,对于他们来说,“不知道”是一种动力,并不是说出来就大失面子的话语,因为自己的“不知道”,反而会促使他们去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求得更多的知识。
在前往心理医生那里求诊的病人中,其实有许多是著名的人物和企业家。他们在自己所做的那一行里是很杰出的,但是在医生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却常常发现他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非常幼稚。他们在钻研提高自己的专长方面下了很多工夫,所以在与工作无关的其他知识方面就不够成熟。他们对自己专业范围之外的简单问题,也可能毫无所知。
成功者知道,要掌握所有的知识,是既不可能也没必要的。所以,他们集中精力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他们知道,“万事通”的人是失败者,而成功者只精通一门或几门。真正的有面子是在你从事的一门里能够出类拔萃。
做人就要敢于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和不知道,不要为了面子,强将自己说成“万事通”,让自己真正大失脸面。要知道知识正是从“不知道”里面去争取的,而不是从你说“知道”里面去欺骗得来的。
在自我肯定中获取信心,在自我否定中寻求进步
谦逊是人之美德,不谦逊的人、不受人们拥戴的人是办不成事的。但也不能不相信自己,不肯定自己的智慧和作用,因为时时感到自卑,在微小之处都会体现一种自我否定的思维方法,会极大地影响自己生活和事业的成功。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肯定的练习,才能够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望。
自我肯定可以默不作声地进行,也可以大声说出来,还可以在纸上写下来,甚至可以歌唱或吟诵。每天坚持进行有效的肯定练习,就能逐步抵消许多年的思想习惯。可以这样说,“在我所从事的领域,我是出类拔萃的”;“我有足够的时间、能力、智慧来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谁说我比别人差,既然我们考入同一个学校,就证明我不比别人差”;“每天我都激励自己去实现人生目标”等。
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自小就患上脑性麻痹症。此病状十分惊人,因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便是常乱动,眯着眼,仰着头,张着嘴巴,口里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这样的人其实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不亚于哑巴。
但黄美廉硬是靠她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个不懂世故的中学生竟然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在场的人都在责怪这个学生不敬,但黄美廉却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一、我好可爱;二、我的腿很长很美;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六……”最后,她再以一句话作结:“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不愧是黄博士!她以自己的实践,道出了走好人生路的真谛:人不可自卑,要接受和肯定自己。接受自己就是不否认自我,不回避现实;肯定自己就是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多看多想自己好的一面,这样就能增强信心、充满活力。
有一些不如别人的地方,不必非去改变它。因为每一个人同周围的人相比,不如别人的地方是很多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处处比别人强。何况有些“缺陷”是通过努力也改变不了的,你就不用理会它。比如长相丑,让自己丑就是了;比如地位低,家庭环境差,你一时也无法改变,你可以羡慕别人,有点自卑感,但你不可过于看重它,变成包袱背在身上。你应该做的是把精力放在经过努力可以赶上并超过别人的方面,即通过努力奋斗以取得某一方面的成就来补偿自身的缺陷,从而在倾斜的心理天平上投入恢复平衡的砝码。比如你的智力不如人,你可付出比别人多的代价,获得同别人一样多或超过别人的知识;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体育比赛、社会实践等方面以你的勇气、意志和体能的非凡举动,向他人证实自己的力量,以获得一种特殊的优势感来驱逐自卑的阴影。
运用自我肯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始终要以现在时态而不是将来时态进行肯定。例如,应该说:“我现在很幸福”,而不能说:“我将来会很幸福。”
始终要在最积极的方式中进行肯定。肯定所需要的,而不是不需要的。不能说“我再也不偷懒了”,而是要说“我越来越勤奋,越来越能干了”。这样做可以保证我们总是创造积极的思想形象。
一般来说,肯定词越简短,也就越有效。一番肯定应该是一番传达出强烈情感的清晰陈述,情感传达得越多,给人的印象越深,如“我真棒!”
在进行自我肯定时,尽可能努力创造出一种相信的感觉,一种它们已经真实存在的感觉。
当然,在肯定自我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对自己过失的否定,要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批判和反省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思维模式,而不是很多人误以为的行为或形式。
没有任何人、任何企业可以毫无愧色地说自己是完美的了,成长的空间总是无限的,做到了,不一定就做好了,做好了,还可以做得更好,我们要通过批判来进行自我反省,客观认知自身存在的差距。批判可以让我们找到自己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自己一步一步垒砌成功的阶梯。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家企业,只要有追求进步的心,批判就永远存在。
人常说,君子当日三省其身。人需要不断地反省,通过反省这面镜子来照清楚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修正自身的问题,找到成长的方法。三省其身,就多三份感悟,得一份收获。企业也是一样,成败功过都成过去,我们不沉溺于昨天,但必须从这些过去中找到提升今天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