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都是上上签
4307200000006

第6章 想过好的人生,就要有好的目标(1)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每个人士兵都有可能成为将军,而成功将军的第一要素,就是他有没有想过要当将军。如果连想都不敢想,你怎么可以成为一个将军?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上上签,想要这张签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人生,首先就要有一个值得奋斗一生的目标。目标,是漆黑的航海途中那颗闪亮的灯塔;目标,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中那片绿洲;目标,是漫漫人生中我们苦苦追求的梦想。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是成功的方向。想要过好的一生,从树立好的目标开始吧!

盲从是最大的迷失

盲从是一种缺乏主见的表现,盲从的人,以别人为方向,自己只是一具躯壳。因为盲从,东施效颦终成笑话;因为盲从,燕国寿陵人邯郸爬行遭后人嗤笑;因为盲从,杨丽娟追星导致家破人亡。盲从是弱者的一种东施效颦,盲从是痴人的邯郸学步,盲从是最大的迷失。

老人赶着一群人在野外放牧,走到铁路旁边,从前边来了一列火车,当或者马上驶到眼前时,不料那只头羊一纵身跳到了铁路的那边。群羊看到头羊跳到了那边,根本不顾那巨大飞驰的火车,便争先恐后地向着铁路那边冲去,再也不听老人的招呼,于是杀时间那铁轨上便成了一片血水和肉浆。

我们都知道,动物是没有思想的,它们的一切行为都是由本能去支配的。像上面羊群的惨案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但是动物还是改变不了盲从的行为。人是万物的灵长,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人的一切行为都是靠思想去支配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盲从的问题上却跟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一天,苏格拉底拿着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很快便举手说“有苹果的味道”。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位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气中是否有苹果的的味道?期间,有半数的人表示有苹果的味道。苏格拉底重新回到讲台上,问道:“空气中有什么味道”。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余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说“空气中有苹果的味道!”苏格拉底问那位没有举手的学生说:“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位学生肯定的回答:“我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我手里拿的这只苹果是假的。”这学生就是古希腊另外一个久负盛名的哲学家柏拉图。

苏格拉底的这个苹果案例,成为教育界非常典型的一个教育案例。后来的无数教育家开始提倡“不盲从”教育,其中小班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就是“不盲从”教育的特殊体现。但是,从东施效颦到邯郸学步,从人人频频跳入股市到家家户户送孩子上各种暑期班,从众几乎是中国人无法摆脱的阴影。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笑话,说一场多边国际贸易洽谈会正在一艘游船上进行,忽然,游船发生了意外事故开始下沉。船长马上命令大副紧急安排各国谈判代表穿上救生衣离船,可是没有人听大副的劝说,大家都纷纷躲在船舱里不肯出来。船长只得亲自出马,他很快就让各国的商人纷纷跳水自救,大副惊诧不已,问船长怎么劝说这些固执的商人的。船长耸耸肩:“很简单。我告诉英国人,跳水是有益健康的运动;告诉意大利人,不那样做是被禁止的;告诉德国人,那是命令;告诉法国人,那样做很时髦;告诉俄罗斯人,那是革命;告诉美国人,我已经给他上了保险;告诉中国人,你看大家都跳水了。”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笑话有点夸张,甚至有点讽刺中国人。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都用从众心理。中国有两句俗语说“法不责众”和“随大溜,不挨揍。”于是,人们就喜欢看别人怎么做,然后就照着做,像羊群一样,不惜头破血流。比如前几年股市大好,很多人就纷纷跳水股市,结果股市大跌,无数人又开始追悔莫及。现如今,据说基金市场又火起来了,于是很多人又开始转向基金市场。可是,你了解基金市场吗?你做了详细调查吗?就这样盲从他人,跳人基金市场,不怕重踏股市大跌的后路吗?

我们还有一句俗话叫“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盲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个无伤大雅的个人性格问题,但是它也给你的生活、事业套上无形的枷锁。因为,你早已失去了信心,失去了用自己的头脑思索问题并做出人生抉择的能力。

每个人在机会前面都是平等的,就看你如何选择了。如果你一开始就树立了自己的目标,然后以目标为导向,努力向自己的梦想迈进。那么,等机遇来时,就可以一把抓住,顺利到达梦想的彼岸。如果你根本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是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去效仿,就去盲从。到头来,不仅是一事无成,还会迷失了自己。

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决不为世俗所左右,绝不盲从他人。不盲从他人,哥白尼发明了日心说;不盲从他人,伽利略推翻了延续1900年的错误结论“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不盲从他人,丁肇中发现J粒子家族,使物理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盲从是一种没有思想的行为,盲从是人性的迷失。一个盲从的人,即便是抽到人生的上上签,也只是邯郸学步。只有理性的人,才能让我们走对正确的道理,才是正确的人生导向。所以,请少一分盲从,多一分醒悟;少一分从众,多一分理性。你会发现,前方的路似乎更加清晰,你的梦想就在前方,再努力一点点,你就可以达到成功的彼岸。

穷人最缺的是什么?野心

世界上很多富翁,并不是生来就是有钱人,相反他们都是穷困潦倒的人,甚至比我们一般人还要穷。但是因为他们有野心,他们梦想着一天可以成为有钱人,他们怀揣着成为有钱人的野心,以成为有钱人为目标,白手起家,不断努力奋斗,并最终取得成功。已经逝世的法国著名传媒大亨向后人传授穷人致富秘诀:穷人最缺的是什么?是野心。

在中国社会,野心好像是一个贬义词。如果一个穷人梦想着一天成为亿万富翁,人们就说他“白日做梦”、“烂蛤蟆想吃天鹅肉”。其实,野心还可以换一种说话,比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没有野心,你敢吃螃蟹吗?没有野心,你胆子能大起来看吗?你敢说,这里面没有野心。每一个人都有野心,只是我们不敢正视它,不敢承认而已。

其实,在西方社会,野心完全是一个褒义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迪安.斯曼特研究发现,野心是人类行为的推动力,人类通过拥有野心,可以有力量攫取更多的资源。当然,也必须承认,野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个“零和游戏”:你多占了资源,别人所拥有的就少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人都要有野心。世界人之所以富人多而穷人少,就是因为穷人缺乏野心。

巴拉昂出生在法国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村家庭,因为家里孩子多,负担重,巴拉昂小学就辍学了。虽然出生在法国最贫困的农村,但巴拉昂经过一番拼搏,终于跻身于法国50强的传媒大亨。1998年,巴拉昂因病早逝。《科西嘉人报》刊登了巴拉昂著名的遗嘱。遗嘱上说:“我是一位穷人,去世时却是一个富人。在去世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的中央银行我的一个私人保险箱里,保险箱的三把钥匙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谁若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祝贺,而且还可以拿走保险箱里100万法郎。”

遗嘱刊出之后,《科西嘉人报》收到大量的信件,很多人寄来了自己的答案。有人说是机会,有人说是技能,有人说是贵人相助,还有一些人说是漂亮,皮尔·卡丹的外套等等。答案可谓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在巴拉昂逝世一周年纪念日那天,律师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交代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那只保险箱,在48561封来信中,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中了巴拉昂的秘诀:穷人最缺的是野心。蒂勒说:“每次,我姐姐把她11岁的男同学带回家时,总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巴拉昂因为野心,成为法国50强的传媒大亨;蒂勒因为野心,获得了100万法郎的奖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一定要有野心。

诺思说“没有野心的人也许某天会享有盛名,然而,有野心的人不想出人头地则很罕见。”一个人如果连想都不敢想,怎么可能改写自己的人生?所以,野心是一种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野心是穷人的致富秘诀,穷人有了野心,才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巴拉昂因为野心,从一个贫穷的农村辍学生成为世界50强的领军人物之一,小蒂勒因为野心,拿到了100万法郎的奖励。这一切都告诉我们:穷人不怕穷,就怕你没有野心!

中国有句俗谚说“人穷志短”,说人穷了,就没有了理想。但是,真是这样吗?巴拉昂正因为出生在穷人家,要为生存而忧虑,所以才更可能与生俱来就有“野心”,他后来才成为亿万富翁,我们为什么不向他学习呢?而在富裕家庭长大的孩子,可以获得的东西虽然很多,但也有懒惰、挥霍无度的人。反而只有“惰心”,而没有“野心”了。

近几年,国内品牌界突然冒出来的一个名字:李海龙。他在国内外多家财经、管理类刊物上发表了超过200万字的学术论文及专业评论文章。文章的专业水平,让李海龙的稿费急速猛涨,不仅开始迈入富人行业,还被很多人称为品牌专家,够了吧?但是李海龙不满足,他说“我今后的目标是能够得到很多中国企业家的认可,能够纠正他们的一些偏差。”很多人都说李海龙野心太大,想得陇望蜀。对于此,李海龙只是笑着反问:“我是有野心,但野心不好吗?人不应该有野心吗?”然后开怀大笑。

是啊,我们为什么总把野心当成贬义词呢?人不应该有野心吗?没有野心,比尔.盖茨能成为世界首富吗?没有野心,洛克菲勒家族怎么可以富过五代,没有野心,巴拉昂怎么跃居法国50强,没有野心,李海龙怎样在品牌界大发异彩……一个没有野心的人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奇迹。因为没有野心,就意味着没有动力。很多的亿万富翁在成为亿万富翁之前,都是穷人,都是白手起家。他们之所以成为富有的人,首要条件就是他们有野心,有成为富人的野心。拥有野心的人,才会在竞争的海洋中横空出世,雄霸天下!

做个敢于“异想天开”的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想成功的人,就要敢于异想天开!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年轻的心要装载的很多,学习很多。学习知识、学习努力、学习乐观、学习面对挫折……但是,请别忘了,年轻的我们的一堂必修课——敢于异想天开。如果说不借助外力,一个人无法举起1000公斤的重物,这是客观现实。但如果说一个人不能成为一个伟人或名人,那是主观意识。大凡成功人士,第一条必备因素就是敢于异想天开。如果连想都不敢想,你怎么可能走在时代的浪尖上?

孙悟空的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是异想天开,所以现在有了高超音速飞机;嫦娥奔月是异想天开,但是人类最终登上了月球;小孩子想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于是人类发明了飞机。还有我们平时用的电视、电脑、冰箱,在最初不都是出自于某人的异想天开吗?只有敢于异想天开,人类才可以进步、才可以飞得更好,走得更远。

年轻的妈妈正在厨房给家人准备丰盛的午餐,儿子在后院蹦蹦跳跳,弄出了很大的动静。妈妈大声问儿子:“你在干什么?”儿子兴奋地大叫:“我要跳到月球上去!”如果你是妈妈怎么回答?“你这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小孩子不要乱说”、“人怎么等等上月球呢?”错!这个年轻的妈妈病没有给儿子大泼冷水,而是说:“好呀!但是别去的太久了,要记得回来吃午饭喔!”说到这里,大家可能都猜到了结果。没错!这位儿子就是后来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

马克·吐温说:“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的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对那些异想天开的孩子、大人给予嗤笑,说他们是痴人说梦,不可能实现。但是就像阿姆斯特朗最终登上月球,人类发明了飞机,这些都只是异想天开吗?任何东西在被发明出来都是梦想,科学家是梦想者,他们的异想天开是创造的源泉。

一个苹果落在地上,大家都觉得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牛顿“异想天开”地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被封建教会奉为不可撼动的真理,哥白尼“异想天开”地提出“日心说”,开创了一片天文科学的新事界;中国的“贫油伦”让中国默默忍受了进口洋油的不公正待遇,是李四光“异想天开”地进行地质研究,发现了我国丰富的石油宝藏。

异想天开并不是错,它是梦想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不懈动力。人类社会,正是因为无数伟人、名人的“异想天开”,才会不断发展、进步。a%Q.8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就看你的潜能是被自己的“异想天开”所挖掘,还是被自己的“墨守成规”所埋藏。成功者都是普通人,他们没有三头六臂,智力也和一般人差不多,关键在于他们相信自己,敢于“异想天开”,于是潜能就被发掘出来了,就成功了。

150多年前,在拉链被发明之前,长统靴既是人们的最爱,也是最为头疼的鞋品。长统靴既漂亮,又便于在布满泥泞的道路上行走,但是当时长统靴的铁钩式纽扣多达20余个,穿脱极为费时费力。如果你是一位美国大兵的话,那么当集合的号声已经响过多时后,你才能扣完筒靴20几个纽扣,否则就只好啷啷跄跄深一脚,浅一脚,跟头把式地裹杂在队伍里。为了免去穿脱长筒靴的麻烦,人们甚至忍受着穿靴整日不脱。

19世纪末,美国芝加哥有一位机械工程师威特康·L·朱迪森,在逛商店时发现,人们试鞋系鞋带的过程非常费时又麻烦。而他的一个患有背痛的朋友,每次穿脱长靴时都露出很痛苦的表情,促使他下定决心改良长筒靴。怎么可以让这个过程更简单一些呢?这个问题已经在他的脑海里萦绕了很长时间。有一次他盯着长筒靴喃喃自语“如果系鞋的纽扣可以移动就好了,移动……移动……”对!可移动的扣子!朱迪森为自己这个构想兴奋不已,立即动手实验。逐渐的,一个异想天开的构思逐渐变成了事实。经过两年多的反复研究和试验,朱迪森用一个滑动装置来嵌合和分开两排扣子。

1893年朱迪森在芝加哥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上展示了他的新发明,朱迪森将他的新发明——“可移动的扣子”安装在鞋子上,直接穿在自己脚上进行宣传,并在同一年申请了专利。从此,拉链就产生了,并逐渐从长统靴运用到衣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