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企业家开了一家小工厂,主要做扬声器。因为市场需求少,工厂的生意并不好。一天,有个大客户忽然找到他,说自己要一大批扬声器出口国外,希望他能保证质量。企业家非常高兴,拍拍胸脯说包在他身上,于是就和工人加班加点地完成了这个订单,按时按额完成了任务。
两天后的深夜,睡梦中的企业家忽然接到一个电话:“你是怎么搞的?扬声器,扬声器,最后怎么搞了一堆哑巴产品给我们?这可是出口订单,我当初千叮万嘱,让你们千万要保证质量,因为出了问题,我们是要承担全部责任的。现在你让我怎么办,你这不是害我吗……”
听着电话那头急风暴雨般的责骂,企业家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放下电话,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客户那里,检查了半天,终于找到了原因:磁铁忘了充磁,就直接组装。他一下子呆在那里,要知道,这个订单对他来说可是个大订单,是扭转厂子盈亏的最大机会。为了按时交货,他带着工人干了好几个通宵,谁知道却忙中出错,出了这么大的问题。最后,他赔了客户十几万元才把这件事了结。
辛苦了大半年,不仅没赚到钱,还将所有的钱都赔进去了,身心疲惫的企业家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第一个创业梦想。第一次创业经历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你付出了多少“苦劳”,而在于你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
结果失败了,再辛苦的这也为他之后再次创业和逐步走向成功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执行的过程有时确实很苦,但苦也要有结果思维,要苦到刀刃上、苦到点子上,否则,就是白辛苦、白付出,没有收获。就像企业家第一次创业经历,就因为没有以结果为导向,只盲目地执行,结果落了个赔了妇人又折兵。
既要重过程,更要重结果。没有结果的行动或执行,只是徒劳无功。要保证执行的结果,就必须有结果思维:执行之前,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和效果,并且为此该做哪些准备和工作。这也是保证执行到位的基本前提。对结果负责,是执行到位的基本前提。有了这种结果心态,就意味着我们立即获得了行动的动力,可以最大化行动的价值。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邓小平
时间,是世界上最公平的裁判。它给予每个人的都是一样多的。一天24个小时,1460分钟,86400秒,不会因为你富有而多给你一分,也不会因为你贫穷而少给一秒。在时间的掌控中,每个人都是公平、平等的。之所以有的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人却庸碌无为,是因为他们对待时间的态度不同。
鲁迅先生说:“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事实就是这样,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鲁迅更进一步:时间就是生命。鲁迅成功的秘笈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十二岁时,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另外,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喜欢写作,喜欢民间艺术,喜欢绘画,喜欢传说……这么广泛的兴趣和涉猎,怎么办?挤!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在他的一生中,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家里有多灾多难,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一天,经常来找他聊天的朋友又来了,鲁迅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咦?你怎么又来了?你就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吗?”朋友很生气的走了,鲁迅摇摇头继续去写作了。他不是不喜欢朋友,而是不喜欢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朋友”。人的生命如此短暂,为什么要空白无端的耗费别人的时间呢?那样不是谋财害命吗?
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而时间则是由微不足道的一分一秒构成的。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一分一秒毫不在乎,久而久之,便浪费了许许多多的大好时光。倘若你在年轻的黄金时期里虚度光阴,不思进取,玩世不恭,当衰老渐渐爬上你的额头,你回首往事,可因自己当年的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已、捶胸痛哭?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只怕是“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朱自清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盒进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令人忽视而又最让人后悔的东西。
肖伯纳说:“世界上只有两种物质:高效率和低效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高效率的人和低效率的人”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效率是好企业的标准。古今往来,大凡成功者,无不是自己时间的掌控者,无不是效率的提倡者。
三星不仅是韩国首屈一指的手机制造商,在全球也有很好的销量市场。就是因为三星总裁尹钟龙给三星全体员工灌输的“生鱼片理论”。尹钟龙告诉员工:在你抓到鱼后的第一天卖出,一般都能卖个好价钱;如果没有卖完,第二天再卖,最多能卖1/2的价格;到第三天,就只能卖到1/4的价格了。
什么叫市场经济,就是市场需要什么,商人就会制造什么。你第一天抓到鱼,大家觉得很新鲜就买了,当别的商人也注意到这个赚钱的机会,于是第二天也去钓鱼。那么第二天你卖鱼时,已经有了竞争对手,为了鱼儿脱手,只要和对方拉开价格战。但第三天,大家都发现了钓鱼赚钱的窍门,蜂拥而至,自己价格就更低了。所以,三星总是将最先进的产品赶在竞争爆发之前上市,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市场,实现“高额利润——研发——更多的新品和高档的品牌——高额利润”的正循环。
中国有句古语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实和“生鱼片理论”是一样的道理。从资源利用角度看,每一次新市场的开拓都像挖一口水井,中途放弃,就等于前功尽弃,下次还得再挖“另一口水井”。所以,“首战必胜”也含有节约资源的意识,强调“一不做,二不休”的拼劲。企业只有深谙“速度使企业制胜”的真谛,才能飞速发展,因为它总能比其他企业最先抢到商机。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时间指的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时间具有不可逆转等特性。只有有效地认识和掌握好现实生活的分分秒秒,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设法利用时间,就不愁时间不够用。在处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不能打发时间,知道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充分的利用时间就是以某种方式延长生命。
美国人有句口头禅是:“要使车子走得快,就得给轮子勤上油。”这个油,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牢记这句话,你的生命就更有意义。
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
世界潜能大师博恩·崔西曾经说过:“潜意识的力量比意识大三万倍以上。”安东尼·罗宾也曾经说过:“所有人的改变都是在改变潜意识。”人类的历史文化中,有英雄,有名人,还有更多的大众,凡人。英雄和名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都开发了自己无限的潜能。他们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
举世闻名的国际巨星史泰龙,在尚未成名之前,其实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小子。做落魄的时候,史泰龙甚至只有一辆破车用来睡觉。但是史泰龙没有放弃,因为他有梦想,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好莱坞的明星。每天早晨,天一亮,他就从那辆古董级别的车内爬起来,然后一家挨一家地拜访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把自己的电影剧本给他们看,并告诉他们自己要演戏中的男主角。
当时,好莱坞总共有大约500家大大小小的电影公司,史泰龙基本都拜访过,但是没有一家电影公司愿意录用他,他总共经历了1855次严酷的拒绝和冷嘲热讽。但史泰龙没有灰心,他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终于,有一家电影公司的经理被史泰龙的精神感动,愿意采用他的剧本试一试,并聘请他担任自己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片子就是《洛基》。
《洛基》这部处女作,让史泰龙在好莱坞一炮打响,观众都疯狂地迷恋史泰龙,之前拒绝他的电影公司纷纷开始回头找他,史泰龙立刻从无人问津的穷小子到片约不断的男一号,他演的每一部片子都十分卖座,奠定了他国际巨星的地位。
成功,必须要有“一定要”的欲望或决心,才会达成目标。在“好莱坞明星”这样一个结果面前,史泰龙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经历了1855次失败,终于成功。如果想一想,遇到一两次挫折就灰心丧气了,那你注定只是一个空想家。名人、伟人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的理想只是“想一想”而已,而是“一定要”。有了这个决心,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尝试,直至成功。
爱迪生曾说过:“成功等于99%的汗水加1%的灵感。”成功不是必然的,但努力是必须的。要成功,必须要有“一定要”欲望或决心,才会达成目标。很多人都会说,设定目标后,努力去实践,不放弃就会成功。这只说对了一半,如果这个目标既合乎合乎情理,一旦设定后,必须努力去实践,不要放弃,你一定会成功。如果放弃,永远也不会成功。
在中国,肯德基是最成功的快餐店之一。只要你抬头去看KFC的标记,就会同时看到上面的白胡子老头。没错,他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一个65岁开始创业的桑德斯上校。
桑德斯上校是个很有追求的人。65岁退休后,桑德斯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进入晚年的休息状态,他还有梦想,还想点燃生命最后的辉煌。一天,他自己把两个面包片中放入一个炸鸡,然后两片生菜,一点奶酪,觉得非常好吃,上校立刻想到一个好点子:何不做个这样的快餐店?
于是,老上校就开始到处推销他的炸鸡秘方,但是,无论是看老上校的年纪,还是他非常简单的配方,很多餐厅的老板都认为他纯粹是捣乱,或礼貌或轻蔑地拒绝了他。但是,老上校对于自己锁定的结果,不是“想要”,而是抱定了“一定要的决心。在两年时间里,他甚至被人拒绝了整整1009次,桑德斯上校却仍然继续努力着,没有放弃。在1010次成功了——终于有餐厅同意用他的炸鸡秘方。
今天,肯德基是全球五大最成功的快餐店之一,在中国更是首屈一指。这,就是桑德斯上校的成功。
这就是普通人与成功者的区别,普通人在结果面前只是“想要”想想而已,得不到,也就放弃了;而执行型人才是“一定要”,不仅仅是在脑子里画一幅蓝图就算了,而且还有将其实现的决心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想要”与“一定要”之间,有着多大的鸿沟?
很多人都很羡慕爱迪生、史泰龙、肯德基的成功,但是他们成功之前的艰难,谁注意到了呢?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才找到用钨丝来做电灯耐热发光材料;史泰龙在成为好莱坞巨星之前,遭遇了1855次拒绝;肯德基没有问世之前,桑德斯上校被1009个餐馆冷嘲热讽。但是,他们坚持下来了,他们要求自己一定要成功。正是这个“一定要”的信念,让他们战胜困难,迈向成功。
很多年轻人去报名参加MBA的课程,但是人员已满,教授表示这期招生计划暂告结束,很多人都失望地走了,只有一个年轻人在教授的门口呆立了半天。中午吃饭时,教授问年轻人“你到底是想要成功,还是一定要成功?”年轻人站立一个标准的姿势,然后坚定地说“我一定要成功!”教授点点头,说“你去二楼的211室,告诉他布朗教授让你去的。”结果,这位年轻人顺利参加了MBA的培训过程。
事实上大部分人之所以不成功,不是因为他们资质不够,或者能力有限,而是因为他们的心态。他们时常犹豫不决,虽然想要,但有缺乏持久的动力,所以机会就离他们而去。只有当一个人决定“一定要”的时候,机会才回头帮他打开最后一扇窗。
没有“假如”,只有“必须”;没有“想一想”,只有“马上做”;没有“想要”,只有“一定要”。只有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才有可能实现结果。既然锁定了目标,锁定了结果,那么我们对于结果,就不是只是“想要”,而是“一定要!在结果面前,你需要一个“一定要实现”的决心,才可以实现结果,成就梦想!
锁定结果,就不要任何借口
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的人生之舟不知驶向何方,那么它的航行将会是痛苦并徒劳的。”没有结果,人生的航线就没有目的地;没有结果,就没有完成任务;没有结果,企业就不能生存。所以老板们说“业绩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每一个成功者,都要有结果思维,为结果努力。既然锁定结果,就不要找任何借口。
很多人无法实现结果时,会说路上堵车、今天太忙、任务太重……总之,他们会有很多理由和借口来解释自己没有实现结果这个事实,所以,他们就是普通的员工。而优秀的员工,只要锁定了结果,他们从不在工作中寻找任何借口。他们总是把每一项工作尽力做到超过老板、客户的预期,全力配合同事的工作,从不找任何借口推托或延迟。
如果不想做事的话,任何人都可以找出N个借口来不做。所以一旦决定,就不要没完没了地讨论,而是要建立必胜的信念和决心,坚决执行。做——修改——做——完善,在做中思考,在做中完善,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
你有1000个理由,你有10000个理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结果。结果第一、理由第二,执行的本质就在于抓住结果,实现预期结果,没有结果一切都不存在。
公司原本规定9点上班,可是老板发现经常有人会迟到。考虑到有些员工住得偏远,上班高峰路况又拥堵,老板人说那以后9点30分上班吧。但是让老板没有想到的是,还是不断有人迟到,9:00或者9:30半上班没有任何区别。
老板非常生气,就让前台记录迟到人的名单,迟到一次就记名一次,在公司例会上点名批评。两个月下来,公司的大多数人都记录在案,被点名批评了,大家非常不开心。只有赵青一直没有被点名批评过。老板很赏识她。
其实赵青家住在离公司最远的石景山,上班到海淀,需要走大半个北京城,她每天要早出门半小时才能保证不迟到,而很早出门路况就比较好,所以她总是提前20分钟到办公室。有些被罚钱的同事就“善意”地暗示赵青住得远,又得老板赏识,迟到也不要紧的。但赵青立刻振振有辞地回答道:“住得远是我个人问题,和公司无关。老板欣赏的只是我的工作表现,而不是我的任何方面。”
后来,赵青终于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而那些一直为迟到找借口的员工,有的被裁员,有的则因为后来老板开始因迟到扣钱而闷闷不乐地早出门10分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