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都是上上签,是因为时间的公正性。时间,是世界上最公平的裁判。它给予每个人的都是一样多的。一天24个小时,1460分钟,86400秒,不会因为你富有而多给你一分,也不会因为你贫穷而少给一秒。在时间的掌控中,每个人都是公平、平等的。之所以有的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人却庸碌无为,是因为他们对待时间的态度不同。肖伯纳说:“世界上只有两种物质:高效率和低效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高效率的人和低效率的人。”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效率是好企业的标准。古今往来,大凡成功者,无不是自己时间的掌控者,无不是效率的提倡者。“要使车子走得快,就得给轮子勤上油。”这个油,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牢记这句话,你的生命就更有意义。
速度快的人占有财富和荣誉
爱因斯坦发明了一个著名的“质量”和“能量”的公式:E=MC2,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而C则表示光速。就是说:能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虽然是物理学公式,但它同样说明了成功学中关于“速度”的一个重要原理。人在智商和能力上的差别是很小的,也就是说“M”基本是个“常数”。因此,人的成功(E),就取决于其速度(C)。
竞争的实质,就是在最快的时间内做最好的东西。速度燃放激情,速度决定成功。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想先人一步获得财富和荣誉,就要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成功的目标。
海尔集团是中国企业的骄傲,海尔人的行事风格更是众多企业争相模仿的对象。那么,他们是如何在一次次经济冲击中屹立不倒,让海尔一直保持长足的增长和活力呢?是培训。从2000年10月起,每周六上午,海尔中高级经理人都要进行互动式培训。海尔的培训有点与众不同,他们没有请专门的老师,也没有过时的、枯燥的书,“老师”多是海尔的总裁或其他高层领导,“教材”则是各产品事业部在近一周内所发生的市场案例。
2002年夏季一个周六上午,天气非常热,海尔的总裁张瑞敏就把会议转移到一个有着大鱼塘的多功能厅。看着鱼塘中自由穿梭的鱼儿,张瑞敏忽然给在座的70多位海尔中高层经理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大家看鱼塘的石头,你们说如何让石头在水上飘起来?”
第一个人说:“把石头放在木板上!”
张瑞敏摇摇头:“现在我们没有木板。”
第二个人说:“换一块假石头。”
张瑞敏笑笑:“可是你看,那块石头是真的。”
第三个人说:“把石头掏空!”
……
忽然,海尔集团副总裁喻子达一拍桌子:“是速度!”
张瑞敏赞赏地看着喻子达,重重地点头道:“正确!”他接着说:“《孙子兵法》上有这样一句话:‘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能使沉甸甸的石头飘起来。同样,在信息化时代,速度决定着企业的成败。海尔流程再造就要以更快的响应市场速度来满足全球用户的需求。”
速度就是领先,速度就是竞争力,速度就是胜利。海尔为什么在中国众多企业中独树一帜,领先国际,就是因为他们懂得速度的力量,懂得以快取胜。搏击以快打慢,军事先下手为强,商战已从“大鱼吃小鱼”变为“快鱼吃慢鱼”。跆拳道要求心快、眼快、手快。快就是机会,快就是效率,快就是瞬间的“大”,无数的瞬间构成长久的“强”。
海尔集团为什么获得那么大令人羡慕的财富和荣誉,不单单因为张瑞敏那句“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更在于他们把握速度。质量是“常量”,经过努力,每个企业的产品都可以做得很好,以至于难分伯仲;而速度,永远是“变量”。一流的质量可以有很多,而最快的冠军只有一个——任何领先,都是速度的领先!
速度不仅仅是人类成功的关键,还是生存本能的需求。在非洲的大草原上,一天早晨,曙光刚刚划破夜空,一只羚羊从睡梦中猛然惊醒,然后立刻向着太阳的方向快速奔跑起来。“赶快跑!”它想到,“如果慢了,就可能被狮子吃掉!”另外一边,狮子也醒了,“赶快跑,”狮子想到,“如果慢了,就可能会被饿死!”于是,起身就跑,也向着太阳奔去。一个是万兽之王,一个是快跑冠军羚羊,等级差异,实力悬殊,但生存却面临同一个问题——速度!谁快谁就赢,谁快谁生存。
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你晚10分钟打电话,客户可能就和另外一家公司签了合约;你晚10分钟到公司,老板可能就把早你10分钟到公司的迈克提升为部门经理;你晚10分钟抛售股票,本来上涨的股票可能已经狂跌不止。
因为速度,麦肯锡公司曾经得到过一次沉痛的教训。
一次,麦肯锡为一家重要的大客户做咨询,经过业务经理的详尽介绍和分析,对方终于答应和他们签合约了,于是,大家都一起去吃饭。在电梯中,对方的董事长正好和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对面而站,就问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你能不能说一下现在的结果呢?”由于该项目负责人没有准备,而且即使有准备,也无法在电梯从30层到l层运行的300秒钟内把结果说清楚。最终,麦肯锡失去了这一重要客户。
300秒的速度是很快,但这就是机遇!抓住了这个机遇,麦肯锡就可能借助这个大客户的力量,不仅为公司创造很大的财富,还会赢得业内的好评。没有抓住,就是损失,就是教训。从此,麦肯锡要求公司员工凡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结果表达清楚,凡事要直奔主题、直奔结果。麦肯锡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最多记得住一二三,记不住四五六,所以凡事要归纳在3条以内。这就是如今在商界流传甚广的“30秒电梯理论”或称“电梯演讲”。
在竞技扬上,冠军与亚军的区别,有时小到肉眼无法判断。比如短跑,第一名与第二名有时相差仅0.01秒;又比如赛马,第一匹马与第二匹马相差仅半个马鼻子(几厘米)……但是,冠军与亚军所获得的荣誉与财富却相差天地之远。全世界的目光只会聚焦在第一名的身上。冠军才是真正的成功者。第一名后面的,都是输家。速度的“量”是不会变的,但“质”却不同。关键时刻一秒值万金。
我们慢,不是因为我们不快,而是因为对手更快。盛田昭夫说:“如果你每天落后别人半步,一年后就是一百八十三步,十年后即是十万八千里。”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最多的目标,而最短的时间就需要最快的速度来得到。
时间如白云过隙,转瞬即逝。机遇如昙花一现,只盛开半刻。想成功吗?想获得财富吗?想赢得荣誉吗?那么,请重视速度吧,拿出百米冲击的精神去捕捉机遇,去赢得时间。因为速度就造就了成功,没有速度就没有成功。
告别拖延,做到日事日清
今天能作完的事,决不拖到明天。——苏步青
泰戈尔说:“当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时,你也将错过月亮和星星。”这句话很多人听过,也有很多饮用,但真正领悟并改变自己拖延习惯的人又有几个?人都是劝说他人的时候,明察秋毫,字字箴言,但对自己却过于松弛。于是,我们就有很多借口和理由来原谅我们自己的拖沓与不求上进。今天完成不了,那就明天吧!
可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时间走了,还会回来吗?生活之中,很多人由于惰性心理的驱使,让今天得过且过,把决心与梦想拖到明天,却不知道拖延给自己、给他人带来了多大的损失,也不知道世上的事,有很多就是坏在了拖延上。
恺撒大帝就是因为延迟而导致失去战机,最终血溅战场。
当时,曲仑登的司令雷尔收到奸细的口信,立刻派人送信向恺撒报告,告诉他敌人已经逼近自己,请恺撒赶紧调兵遣将,快速迎敌。但当信使把信送到恺撒手中时,他正在和朋友们玩牌,于是就把那封信顺手放在自己的衣袋里,他说待牌玩完之后再阅读也不迟。这个“迟”,就迟到第二天。第二天一大早,恺撒穿衣服时那封信从口袋里掉出来了。当恺撒读完信之后,才知大事不妙,他已经错过了尽快召集军队的最佳战机,因为敌人已经兵临城下,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最后,恺撒大帝全军被俘,自己的性命都丧失在敌人的手中。正是这一天的迟延,竟使恺撒大帝失去了荣誉和生命。
所以,成功者告诉我们“拖延等于死亡!”这也许是恺撒大帝给他们的提示吧。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今天的事一定要今天完成,绝不能推到明天。如果总是面对今天望明天,却不知明日何其多,而明日的明日便是人生的尽头了。所以,请大家告诉拖延,今日事今日毕。
哈佛大学教授哈里克曾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恶习而最终一事无成,这都是因为拖延能够杀伤人的积极性。”大凡成功者,他们的秘诀就在于形成立即行动的好习惯,才会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而另一些人的习惯是一直拖延,直到时代超越了他们,结果就被甩到后面去了。
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时,他曾约过同班的另一位高才生,建议一起创业。但那位同学说要等本科毕业后。本科毕业后,比尔·盖茨再次邀请他,他说等研究生毕业后。等研究生毕业后,比尔·盖茨却不再找他了,因为盖茨已经成为世界首富,不需要合作者了。所以比尔·盖茨说:“一旦做出决定就不要拖延。任何事情想到就去做!立即行动!”而他那位同学,则因为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失去了和世界首富合作的机会,追悔莫及。
一位哲学家在古罗马的废墟里发现了一尊双面神像。由于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神像,哲学家好奇地问它:“你是什么神啊,为什么有两张面孔?”
神像高傲地回答:“我是双面神。以一面回视过去,汲取教训;一面展望未来,充满希望。”
哲学家问:“那么现在呢?最有意义的现在,你放在哪一面了?”
“现在?”神像一愣,“我只顾着过去和将来,哪还有时间管现在?”
哲学家说:“过去的已经逝去,将来的还没有来到,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如果无视现在,那么即使你对过去、未来都了如指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听完哲学家的话,神像浩然大哭:“你说得没错,很久以前,我驻守这座城时,自诩能够一面查看过去,一面瞻望未来,却惟独没有好好把握现在。结果,这座城池被敌人攻陷了,美丽的辉煌成了过眼云烟,我也被人们唾骂而弃于废墟中了。”
“今日事今日毕”,这个古训人人都知道,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能拖一天是一天”却更接近很多人的现实生存状态。于是,人们更愿意想寒号鸟一样拖到明天再垒窝,更愿意像双面神一样,一边缅怀昨天,一边把希望寄托明天。但是今天呢?不做好今天,怎么可能有美好的明天呢?
上帝希望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功,所以他分给每个人的都是上上签,而这个上上签就是他分为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有人成功了,是因为他充分利用好了每一天的24个小时;有个人失败了,是因为他认为明天有很多,喜欢把所有的事情推到一个又一个明天。殊不知,拖延是一个隐形杀手,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我们的光阴,攫取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
拖延是什么,拖延是对行动的转移,是用没有必要的事情代替必须做的事情。比如在宿舍睡懒觉而不是上课上自习;去看电影而不去参加报告会;去和女同事调侃而不去收集明天经理就要要的资料。“还有明天呢!”他们这样想,因为他们经常用不费思考的事情来替代今日要费脑子的事情,所以我把他们称为“拖延的瘾君子”,他们的行为是“慢性自杀。”态度决定一切,时间就是金钱。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拒绝拖延,做到日事日清。当你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果断决策能力并把它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时,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结果思维,最大化行动的价值
业绩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老板名言
很多人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但是每一个老板则认为:结果最重要。老板与员工不同的地方在于:老板强调行动,老板重视结果,老板有一种结果心态,有一种结果思维!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需要有结果思维。结果思维代表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只有以结果思维引导和控制行为,才能保证执行到位。没有结果的执行,就是白执行。
为什么无数的人都拥有卓越的智慧,却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为什么无数的公司都拥有伟大的构想,却只有少数的公司能获得持续?有句话说得好,思路决定出路。企业有什么样的思路,就决定了企业什么样的出路。员工有什么样的思路,就决定了员工有什么样的出路。
在哈佛大学MBA的一次课堂上,教授给大家留了这样一个作业:带上除了你以外的3个人,运两筐石料到山上去,每个人的经费只有100元,只允许在现场找人。
第一个组织活动的人是个很稳健的人,他的方法也很正规。他一大早来到山脚下,认真查看过往的游客,看到一些身材比较强壮的人,就用钱招聘他们当搬运工。活动过程中,招聘工人用了3个小时,爬山用了两个小时,中途休息用了1个小时。从开始发动群众到最后爬到山顶用了6个小时,
第二个组织活动的人,比第一个要聪明的多。他直接给附近的劳务公司打电话,劳务公司很快调派了3个身强力壮的人去负责搬运石料,结果,他只用了3个小时就爬上了山。
而第三个组织活动的人,却仅仅用了不足1个小时的时间就爬到了山顶。为什么呢?首先,他找到该山的负责人,询问有没有缆车,在确认有缆车的情况下,他只请求3个旅游的人帮忙看管一下石头,然后坐上缆车直接到山顶。
结果毋庸置疑,教授判定坐缆车的人是最后的获胜者。虽然另外两个人觉得他有投机取巧的狡猾行为,但是教授解释道:“在任何公司里,你的上司只看中你的绩效,你的结果!”这就是结果思维。既然最终的结果不过是把石料运到山上,教授又没有规定你怎么运,就算第三个人投机取巧,也是聪明人的行为。这,就是聪明人的思维:结果思维。只有以结果为目标,才可以最大化行动的价值。
事实就是这样。上司或老总们把任务分配下去,他只希望看到最后完美的结果,而不会太在意你中间的付出过程。做结果,而不是做任务;完成任务并不等于结果,结果最重要。所以,员工经常会听到老板斩钉截铁地说:不要给我讲那么多的理由,我只要结果!请告诉我结果。
现在这个社会,是个瞬息万变的超快节奏社会,一分钟的延误,可能就让公司失去一个大客户。再好的老板,也不是喝西北风的,所以他们强调员工做事讲究速度,结果强调完美。天空没留下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这是失败者安慰自己的话。过程再精彩,没有结果,你永远不会被人记住。
有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说,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不存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仁慈观念。无论是多么刻苦、努力,结果失败了,你就失败了。企业家要有结果型思维,才能实现行动的最大化,才是成功的企业家。然后,他给大家讲述了多年前的一个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