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驻跸呼和浩特期间,工作也是夜以继日,他致皇太子信中说:“此数日,自早至夜,分无有暇”。上述事宜在北京也可以办理,那么为什么动用众多人马,耗费巨额粮草,亲临塞外呢?其中有两个原因值得注意:一、呼和浩特不仅为塞外名城、交通枢纽,更重要的是它与噶尔丹的距离比北京近得多,所以康熙帝驻跸呼和浩特办理剿灭噶尔丹事宜实属方便,“朕来归化城者,一则巡阅地方且近厄鲁特降人,相机调度”;二、康熙帝率兵出塞,对噶尔丹属众能起到威慑作用。困境中的很多厄鲁特人无疑感到与其让清军前来剿灭,倒不如先去投附,他们纷纷前来投诚,与康熙帝出塞不无关系。
完成部署后,康熙帝离开呼和浩特前往鄂尔多斯,一边等待噶尔丹的消息,一边在土默特、鄂尔多斯地区打猎消遣。不久,康熙帝的军政措施出现反应,严密封锁使噶尔丹处境更加窘迫,属众对他失去信心,转而投奔清朝,清朝劝降之使纷之沓来,加剧了属众的奔逃。大寨桑土谢图诺尔布带领属下八十人投奔清朝,这在众寨桑中引起轩然大波,他是自昭莫多之战后准噶尔部投附清朝的最大人物。
此时,噶尔丹面临两大难题:一、属众奔逃不止,力量日益减弱;二、康熙随时直驱而来攻灭自己。于是他采取兼顾二者的应付办法,即诈降。通过诈降,一方面蒙骗属众,制止奔逃,以保存力量;另一方面欺骗清军,阻止前来,以求脱身之法。十月十二日,噶尔丹从驻地通齐尔,派遣寨桑格垒沽英出使清朝实施诈降。十一月十七日,使者一行来到边地后,费扬古派人送往康熙帝驻地。十一月二十五日,格垒沽英到达康熙帝在鄂尔多斯的行猎营地胡思泰,递交噶尔丹致康熙帝书。此书只简单回顾了准、清、藏、喀尔喀之间历史关系,对解决眼前清准关系没有提出任何具体建议。然格垒沽英同康熙帝的谈话内容却极为具体、生动。康熙帝致皇太后的信中详细描述自己与格垒沽英的谈话:
其言,土谢图诺尔布投附之后,噶尔丹已知自己败坏终结,召丹济拉等众寨桑议时,众言眼下俱知我等穷困异常,必败无疑,故我国为首寨桑屡屡逃亡内附,下边人等也无一日不往逃者。今若不往圣主投附,当往何处耶?若有地方收容养育我等而可图一事,我等将随汝而往,否则不相随也。噶尔丹无奈而遣我来。临行前,噶尔丹、丹济拉摒其左右而使我入内面谈。他言,我所行之事,由始有误,而致今日。尔到彼处,应视其大臣之情形,若其有养育我等形状,吾将前往投附矣。吾屡做使臣,故教之于彼等是否言语答对稍硬或稍谦等后,噶尔丹、丹济拉曰,吾等无投身之处,只求保全性命耳,如何能出微小不逊之词耶?尔将遵旨而行,勿出不逊之词。退出后,丹济拉单独嘱我曰,此次出使,关系我残留之微少厄鲁特之生死。尔将勉之慎之。又阿巴寨桑、车凌奔寨桑握手曰,速去速回,吾等侯尔消息,也将往寻圣主也。尔之妻子吾等予以关照。当问格垒沽英在彼何以为食?
言,在萨克萨图古里克等地野兽丰富,吾之众人若获得野兽,当食兽肉,野兽无获,杀马而食。现已鸟枪药尽而以捕兽器打牲。地苦寒,常有冻馁者。吾行时已到十月十二日,现当有许多死者矣。我们厄鲁特多难,生命不息,持至今日矣。言罢泪出。噶尔丹对众人言,天下之人不尽相同,太平皇帝乃不寻常之人,其恩惠居然达于敌国矣,我当携国人,一同前往归顺圣主。言罢叹息不止。观此情由,其归附之情非常真切。臣窃思,仰赖天恩,大业得以完成矣!
可见,噶尔丹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经格垒沽英精彩表演,居然初获成功,使康熙帝坚信噶尔丹欲降是真。作为使臣格垒沽英出色地完成了噶尔丹交给的使命,达到了欺骗康熙的目的。然而格垒沽英在鄂尔多斯受到康熙帝的亲切接见和细致关照,被康熙帝的热情和宽厚深深感染,投归了清朝,还表示愿意回去说服噶尔丹投归清朝。
清军前线统帅大将军费扬古则用敏锐的眼光识破了噶尔丹投降骗局。他于十一月二十六日,向康熙帝发来密折分析噶尔丹诈降之状曰:
噶尔丹原乃奸穵之人,见不能保护伊所余之数人,遣格垒沽英都喇勒等二十五人,以遣使为名,蛊惑伊之属下,暂且安抚人心。格垒沽英都喇勒等返回后,胡乱编造种种谎言,安定人心,以求脱身远遁隐匿,不可料定。既然如此,将噶尔丹所遣之格垒沽英都喇勒等带入,暂停遣返,使噶尔丹以下之厄鲁特人惊惶猜疑。并建议:“必精选马匹,交付干练之人,进剿噶尔丹。
然而,康熙帝不仅没有采纳费扬古的正确意见,反而压服费扬古,统一君臣意见,并于十二月二日(十二月二十五日),遣回格垒沽英,限噶尔丹七十天内亲自来降,否则“朕啮雪往讨,断不中止”。放弃进剿的康熙帝在格垒沽英起程后也踏上归途,于十二月二十日(一六九七年一月十二日)回到北京。康熙帝第二次亲征虽然没有达到消灭噶尔丹的目的,但一系列军政部署并没有因他回师而发生变化,清朝对噶尔丹的封锁依然严密;招降、瓦解措施日见成效。因此前来投诚之厄鲁特人络绎不绝,到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年)二月中旬时,噶尔丹部众已逃散殆尽,其身边不足一千人,噶尔丹也丢弃佛像、经卷,仅率二十余骑逃脱。这一次,噶尔丹精锐丧失殆尽,集团也土崩瓦解,可谓危在旦夕。康熙帝要他归降,但噶尔丹不甘心失败,继续不断制造各种麻烦,于是就又有了康熙的第三次亲征。
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年),康熙帝又带兵渡过黄河亲征到达克鲁伦河北岸的托诺山。在天山脚下的天山寺,还留下了一段流传千古的故事。
据说,康熙身上带着一份从来秘不示人的“皇舆全览图”,这是一份在当时世界上居第一流水平的军事地图,凭借这份地图,康熙运筹帷幄,百战百胜。但是尽管如此,遇上西北凶险的黄沙扑面的大风天气,康熙的北伐大军还是迷了路。天近黄昏,抚远大将军费扬古忽然发现,风沙渐渐平息,一座金碧辉煌的喇嘛寺奇迹般地立在前面山谷中。他决定请圣驾在寺中下榻,休息一夜,第二天一早再行军。康熙同意了费扬古的禀告,传旨命大军就地安营扎寨,自己四处巡查,待将士们立帐安营,支锅垒灶,吃罢了晚饭,才来到天山寺前。
这时,天色已晚,寺庙内外灯火通明,费扬古和一群迎驾的喇嘛,正规规矩矩地站在寺前恭候大驾的到来。领头的喇嘛手捧一条“浪翠”献给康熙。康熙谦和地接了过来,命侍卫取出一条丝带,还赠喇嘛,互换了祝福吉祥如意的哈达。并吩咐侍卫们说:“朕下榻寺庙,任何人不得入寺骚扰,更不得影响喇嘛敬佛诵经,违旨者,依法论处。”说罢,在费扬古将军的护卫下,步入寺庙。
天山寺寺内殿阁错落,正檐宇脊纵横,飞殿殿门大敞,里面可见一座巨大的镀金佛像,像前供品罗列,香烟缭绕。一个身披黄袈裟、手持禅杖的大喇嘛,立于殿前。见康熙到来,大喇嘛猛地抬起头来,斜视康熙,两眼射出可怕的凶光。直视了好一会儿,他才低眉垂首,向康熙施礼,将康熙带到西殿,自己告退走了。大喇嘛刚一退出西屋,费扬古就对康熙说:“万岁,我看那番僧不是什么好东西,他竟敢斜视万岁,国法难容,真想一刀砍了他!”康熙手轻轻一挥说:“万万不可鲁莽行事,边陲番僧,不识礼法,亦不得苛求!”费扬古“喳喳”应诺。
康熙盥洗用膳后,费扬古又随侍他去正殿拜佛。众喇嘛正分四列趺坐诵经,就在康熙拜佛时,费扬古发现有微尘从殿梁之上悠悠飘落,心中一惊。暗自向上窥视,却又不见有何动静。再看众喇嘛中,已没有那个傲慢的大喇嘛了。费扬古心知不正常,便抽身出殿,身子轻轻一纵,跳到正殿屋檐上。他伏身殿脊,借着星光,四下察看,见一黑影,从东配殿跃到万福堂的房顶上。费扬古哪敢怠慢,急忙跳下地去,溜着墙根儿,轻移脚步,紧紧跟到万福堂窗下。这时只听一声咳嗽,就见那个大喇嘛手挂念珠快速地走出了堂门,那堂上黑影也轻轻落下,两人一晃便不见了。
费扬古感到十分蹊跷,又轻轻溜回东配殿窗下,向里一看,不看则罢,一看吓了他一大跳,他发现那大喇嘛又到了东配殿中。正巧这时,传来一咚咚咚的脚步声,费扬古连忙闪过一边紧盯着里面的动静。原来是一个手端茶盘的小喇嘛走了过来,盘中放着两只杯子。小喇嘛把茶端进东配殿,放在大喇嘛面前的桌上,就听大喇嘛悄声说:“去吧,外面有什么风声,速来报我,如有差池,小心你的脑袋!”小喇嘛把小嘴儿一噘,哭丧着脸应了一声,走出来了。费扬古悄悄跟定小喇嘛,走到偏僻黑暗处,利落地抓住了他,将刀背卡在他的脖颈上,厉声轻喝:“不许吱声!”就把小喇嘛像提小鸡儿似的,拎到后院西北角的墙角旮旯处,逼问说:“说实话,为什么一人喝茶,要送两个茶杯?那个人是谁?”
小喇嘛吓得哆哆嗦嗦的,半天说不出话来。这时,天上一道流星晃过,借着这道闪烁的星光,小喇嘛忽然认出来,这位拿刀的人,原来就是白天跟在皇上身边的大将军。他又惊又喜地说:“将军请放手,我告诉您是怎么回事。刚才坐在东配殿里的虽然只有一个人,其实殿东夹壁墙里,还有一个人!”
“谁?”
“是俄人派来的刺客!”
“刺客?他要刺杀什么人?”
“要杀皇帝!”听到这里,费扬古大吃一惊。小喇嘛急忙又说道:“实话告诉将军吧,我们寺的大喇嘛,是噶尔丹的养的一条狗,名叫突米契列儿。三天前,噶尔丹率兵来到天山寺,杀死了我师傅,留下这两个贼人,一明一暗,明的冒充大喇嘛,暗的藏在夹壁墙中,单等夜静更深,杀死皇上,举火为号,引来噶尔丹伏兵,将清军一举歼灭。将军如能杀死贼人,为我师傅报仇,全寺的喇嘛都会感恩不尽啊!”费扬古见小喇嘛眼中闪着泪花,言词恳切,便知他说的是真话。嘱咐他不要惊慌,以免打草惊蛇。
扬古不动声色地回到正殿,伺候康熙回西殿安睡。康熙就寝前,费扬古高声说道:“万岁爷早点歇着吧,奴才也睡觉去了。”说罢,用脚跺踏了几下地,制造了自己已走的假相。随后一转身,藏在了康熙睡榻后。康熙自己也当他真的走了,也并没在意,灭了灯,睡了。大约到了三更时分,只听“咯吱”一声,西殿东墙上倏地开了一道暗门,一个黑影从暗门中跳了出来,悄悄逼近康熙榻前。费扬古见那黑影跟前带着一道寒光,知是凶器,“嗖”地一下从榻后跃出,手起刀落,黑影还未醒过味来早已人头落地。屋中的惨叫声,早惊动了门口的侍卫,康熙也被惊醒了,举灯看时,被费扬古杀死的刺客果真是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大个子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