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顺治出家之谜
4306300000024

第24章 顺治皇帝的感情世界(4)

在册后的同时,顺治颁诏,为母亲孝庄皇太后上徵号:“朕惟教国首重乎宜家,致治莫先于敦本。化行自近,礼崇所生,盖以达孝忱而慰群望也。朕以藐躬,只承鸿绪十有一年。洪惟圣母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训育深恩,敷扬罔既。兹复慎遴淑女,作配朕躬。眷兹内治之有人,益仰慈恩之难报。宜弘昭显德,丕著彝章。加上徽号日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皇太后。庶因备美之名,用广锡类之孝。尔部即选吉日,开具仪注以闻。”

他表达了自己对礼法孝道的尊崇,表达了自己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并且说,皇太后又一次费心为我选淑女为配,着实辛苦了,我很感激,于是给母亲加徽号,来宣扬她的品德,表白我的孝心。这道诏书,仔细读来,其实是不无讽刺的。不知皇太后听着,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与感想?

六月十八日,大婚礼成。一样的诸王文武群臣上表行庆贺礼,一样的赐宴并颁诏天下,诏书一样充满吉祥尊贵:“帝王膺天显命,洪敷化理。必肇自宫壶,乃达家国,以讫于万方。即躬备令德,恒资内助,弼成雍穆,故慎简厥始,用介有终,所以承宗庙、敦孝养、崇化源、茂本支也。朕只缵鸿绪,笃敬彝伦。圣母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深惟内治,期遴懿淑,以襄朕躬。必得贤媛,乃正中宫,俾仪天下。兹钦遵慈命,虔告天地宗庙。于顺治十一年六月十六日,册立科尔沁部镇国公绰尔济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惟朕躬暨后,克迪厥德。邦其永孚于休,用绍徽我圣善,通睦宫廷。乃锡祉于尔多方,丕协熙治布告天下。成使闻知。”

对于这位新皇后,顺治依旧没有产生爱恋的感情,日子过得不冷不热、磕磕碰碰。

好在这位博尔济吉特氏“秉性淳朴”,应该是个宁静安稳的女孩子,不像第一位皇后个性那么强,那么生性好忌妒。然而尽管这样,顺治觉得她“又乏长才”。总之,就是横竖看不顺眼,心里愤愤不平,处处对这个新皇后挑刺儿。

他已经17岁了,肉体的吸引已不能满足他,也许正是如此,顺治才对自己心中的伴侣做了更理想的描绘。

历史上对孝惠章皇后的脾气禀性并没有过多介绍,从顺治帝找不出废后的原因来分析,孝惠章皇后可能没多少个性可言,也就是说没有什么生活的趣味,是个懵懂无知的少女。此时已经对男女间事经历颇丰的顺治皇帝,追寻更加富于女性味道、温柔成熟、富有丰厚甜美感情的爱侣。十三四岁的小女孩,纵然有后妃的身份地位,却不可能满足福临的情感需要;再说,幼辈小姑娘对表舅、姑父这样的长辈自然存有相当的敬畏,新皇后新妃子在性情暴烈的皇帝面前,想必小心翼翼甚至战战兢兢,哪里还谈得上夫妻之爱、闺房之乐。

和这位皇后的夫妻生活过了没多久,顺治就遇到了他真正的爱侣,内大臣鄂硕女董鄂氏。

顺治十三年八月,董鄂氏入宫,册为贤妃;九月,晋董鄂贤妃为皇贵妃。

他的满腔地热情全部倾注在董鄂妃身上,小博尔济吉特皇后完全被抛到了脑后。幸而这位皇后性格安静平和,并没有争风吃醋,而是安静地待在自己的宫里,枯度这青春如花的年华。

但是,顺治并不满意,他认为只有自己心爱的女人才配得上皇后之位,又生出废后的心思。顺治十五年正月,他以皇太后生病,皇后礼节疏阙为由,停用中宫笺表,下诸王大臣议论废后事宜:“朕惟皇后表正宫闱,孝敬为先,凡委曲尽礼,佐朕承欢圣母,此内职之常也。昨者皇太后圣体违和,朕朝夕侍奉,食息靡遑。皇后身为子妇,平时恪恭定省,原属敬勤无失,且承皇太后笃爱、恩眷殊常。而此番起居问安礼节、殊觉阙然。虽蒙圣母慈恩垂谅,而于朕孝事之诚、不无有憾。向年废后之举,因与朕不协、故不得已而行之。至今尚歉于怀,引为惭德,但孝道所关重大,子妇之礼昭垂内则,非可偶违兹。将皇后位号及册宝照旧外。其应进中宫笺奏等项、暂行停止。著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詹事科、道会同议奏。”

他说,太后生病自己尚且朝夕侍奉,皇后一向孝顺,并且深得太后恩宠,这次居然失礼,实在不可原谅。即使皇太后不在意,自己身为人子,却不能容忍这样的行为,一定要严加惩治。为了给心爱的女人腾位子,他已经顾不上找一个好点的理由了。

皇太后不容许这样的事发生,她阻止了皇帝,保住了侄孙女的皇后之位。但是,皇帝与皇后之间本就微薄的感情,在这场折腾中消耗殆尽。

顺治十七年,董鄂妃染疾身亡,顺治郁郁寡欢,不久便离开了皇宫。大、小博尔济吉特氏从未得到丈夫的关心,更在如花年纪便独对清灯,无限凄凉。

孝惠皇后从来不曾得到丈夫的爱,但是在丈夫离开以后,她得到了康熙皇帝的敬爱,活到了七十七岁高龄。《康熙实录》中,留下了大量康熙与她的母慈子孝的记录,他们彼此关心、尊敬爱护、情同母子。玄烨登基之初,便尊她为母后皇太后,上尊号日仁宪皇太后,居慈仁宫,后来抚养了康熙第五子胤祺。康熙二十八年,修建宁寿新宫,落成,康熙帝率诸王大臣请太后入居。三十五年,康熙北巡,逢太后寿,奉书称祝,太后亦遣送衣裘,康熙帝虽因河未冰不能服,仍上书表示待天寒必欢喜服之,又遣送水果干并土产至宫申,令总管太监顾问行请太后尝鲜(事见懋勤殿收康熙帝家书)。三十八年,帝南巡,奉太后同行。而后,太后六十寿、七十寿,康熙帝均亲制词赋并大礼以祝,然太后均以尚俭故,停宴饮。五十六年十二月,孝惠太后病重,康熙帝亦因废太子事心力交瘁,头眩足肿不能行,仍以帕裹足至宁寿官亲奉汤药,太后昏迷之际,康熙帝跪于床下,捧太后手呼日:“母后,臣在此。”太后闻言,张目而视,不能语,执帝手视之;丙戌,太后崩,康熙号恸欲绝,坚行割辫之礼(割辫原仅用于帝丧)以尽哀思,不亚于孝庄之亡……

孝惠后崩后,葬于世祖孝陵之东,日孝东陵,顺治、孝康皇后、孝献皇后(董鄂妃)同葬于孝陵,然而康熙帝仅上章字于嫡母、生母,并称章皇后,同柑太庙,董鄂妃则仅能于孝陵祭祀,在康熙年间不知是否因顾虑孝庄太后与孝惠皇后的缘故,于孝献皇后生辰祭日亦未派遣使节祭陵,孝惠皇后亡故后,以后的诸位皇帝亦未曾遣使独祭孝献皇后。

§§§第三节 亲密爱人

1.董鄂妃

顺治与董鄂妃的爱情,对他的一生影响至大。对顺治帝而言,董鄂妃不仅仅是一个妃子,更是他的感情归宿,他在世间的最后一个温暖堡垒。

史籍上没有留下她的名字。小说里的“乌云珠”、“宛如”之类,均无所出。她是满洲大姓董鄂氏的女儿,祖籍辽宁,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是相当纯粹的满人家族,以军功起家,她的父亲鄂硕依靠军功累升为内大臣,弟弟费扬古后来成为了康熙朝的得力大将,曾于康熙三十五年昭莫多战役中,统兵分三路进攻噶尔丹,大获全胜,被康熙皇帝誉为“累年统兵诸将,未有能过之者”。

然而,这个家庭里养大的女儿董鄂妃,却不太像典型的军人世家里长大的满洲姑奶奶。她温婉、婉静、聪敏、端和,行为举止多有儒家之风,据考证说,顺治二年以后,鄂硕随军南征,此后的五六年间,都在苏州、杭州、湖州一带驻扎,这使得他的女儿自幼受到江南汉族文化的影响和熏染。

董鄂氏是怎样和顺治皇帝相见、相识、进而相恋的呢?史料中并无明确记载,《清史稿·后妃传》上说,董鄂妃“年十八人侍”,按照清朝制度,满洲人家凡有年龄在十三岁到十六岁之间的女儿,必须报名备选秀女,中选者或人内廷为一宫主位,或为皇子、皇孙指婚,或给王公贝勒亲贵指婚。

按照选秀制度,秀女年龄当在13到16岁,董鄂妃18岁才人宫,明显是超龄了。后妃传中含糊的这一句,显然颇有隐晦。可能也就是这个年龄,再加上董鄂妃言语行事中的江南女子之风,使得她在野史传闻中被附会为秦淮名妓董小宛。这一点在第一篇中已经写明,不再赘述。

那么,董鄂妃人官前究竟有什么样的经历呢?

有学者认为,她本是顺治的弟弟、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的福晋。《汤若望传》中汤若望回忆了这一段往事:“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竞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千六百六十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竞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

福临共有8个皇子,除康熙皇帝玄烨外,在7个皇子中,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宁、皇六子奇授、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干等5人皆卒于康熙朝,毋庸考虑。这样只剩下皇长子钮钮和皇四子。钮钮生于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十一月初一日,殇于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正月三十日,只活了89天,生母是庶妃巴氏。此子虽也是早殇,但不是殇于顺治朝后期,而且他的生母是庶妃巴氏,未封过贵妃,因此,钮钮和巴氏不可能是汤若望所说的皇子和那位贵妃。现在只剩下皇四子。该子生于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十月初七日,殇于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正月二十四日,生母是皇贵妃董鄂氏,即后来的孝献皇后。董鄂氏死于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八月十九日。由此看来,汤若望所说的只能是皇四子和皇贵妃董鄂氏。但这里有两个出入,一是皇四子生年是公元1657年,而汤若望所说是1660年;二是皇四子生母是皇贵妃,而不是贵妃。

作为一个外国人,分不清贵妃与皇贵妃之间的区别是有可能的,而一个夭折的婴儿,误记了其生年也可以理解。综合全部信息,汤若望所说的,当是董鄂妃无疑。

董鄂氏的前夫,那个满洲军人又是谁呢?为什么说他是博穆博果尔?

博穆博果尔,清太宗皇太极的十一子,生于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十二月二十日申时,其生母是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二月二十一日册封为和硕襄亲王,翌年七月初三日己刻卒,年仅16岁。

清实录中,有如下的活动记载:

顺治十年十月至十一年五月,为皇帝大婚,大选八旗秀女。

顺治十二年二月,博穆博果尔被册封为和硕襄亲王。

顺治十三年三月,鄂硕被晋封为内大臣。

顺治十三年六月,奉皇太后谕:举行册立嫔妃典礼。得旨:先册立东西二宫。

同月,皇太后谕:孔有德女(孔四贞,育养宫中,年尚幼小)宜立为东宫皇妃。

七月初三日,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死。

顺治十三年七月,当礼部领命选择册立董鄂氏为妃的吉日,提出七月二十日时,顺治帝以襄亲王新丧为由,不忍举行,令八月以后再择吉日。

八月二十二日,立董鄂氏为贤妃;同日遣官祭襄亲王——此日正当襄亲王七七四十九天丧满。

九月二十八日,拟立董鄂氏为皇贵妃,先于二十五日遣官祭襄亲王。

九月二十九日,顺治帝谕礼部:奉皇太后谕,晋内大臣鄂硕之女、贤妃董鄂氏为皇贵妃。

从这些记载中,研究者们做出了这样的推论:

顺治十年十月至十一年五月选秀女,因为皇太后已内定了博尔济吉特的格格,董鄂氏并没有通过选秀。但是,她出身不错,又具有相当的才貌,被指婚给皇弟博穆博果尔。

也许是在福临的第二次大婚典礼上,也许是在顺治十一年冬至的宫中拜节时,也许是在顺治十二年元旦日的宫中家宴席间,也许是在皇太后宫中某次请安时的偶遇,福临与董鄂氏之间爆出了第一朵爱情的火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愈烧愈旺,势如燎原,给后来的一系列大事故拉开了序幕。

董鄂氏身上那种不同于满洲女人的风韵,她那种文雅谦恭的书卷气、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女性美,使她在周围满洲贵妇中显得鹤立鸡群;或许,在某次简短的交谈之中,福临还感受到了她的聪慧温婉,善解人意。总之,这个已经经历过无数女性、两次大婚但并没有恋爱过的少年天子,陷入了生平第一次狂热爱恋。

顺治十二年二月,福临封他刚满十三岁的幼弟博穆博果尔为和硕襄亲王。这样,董鄂氏就有了亲王福晋的尊贵地位,必须更加频繁地进宫向皇太后和皇后请安,更加经常地参与宫中的节庆,诸如宫内的三大节:万寿节(皇帝生日)、圣寿节(皇太后生日)、千秋节(皇后生日)以及元旦、中秋、冬至等。这样,福临就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近他的弟媳。

顺治十三年三月,福临爱屋及乌,直接施恩于董鄂氏的娘家,她的父亲鄂硕,此前并无明显的功劳和才干,却和军功卓著的希尔良、苏克萨哈一起被册封为朝廷众臣中地位最尊贵的内大臣。

两个年轻人的爱恋之火越烧越烈,炽热的爱恋之情,也越来越顾不上遮掩。皇太后发现了这件事,对已经成年并亲政五年的儿子,干预也罢,教训也罢,都不能不有所顾忌。她自己也并不是把规矩礼法看得至高无上的人,何况,当年她和多尔衮的那段暧昧一直是扎在福临心上的一根刺,现在要为同样的事教训儿子,未免会有些尴尬。通常,皇太后是循着大事认真、小事宽容的原则行事的,只要皇帝不出大格,她并不过问。皇帝青春年少,性格又热烈而任性,多情、滥情、处处留情也不奇怪,时间长了,感情冲动过去,董鄂氏应该会像皇帝以前收用过的那些女子一样,被他放在脑后的。

皇太后不想因为儿女私情与儿子发生冲突。但是这一次,她失算了,福临这次对董鄂氏是认真的,所有的迹象都表明,皇帝为了襄亲王福晋已经动了真情,他将不顾一切地进行这次爱恋!皇太后一下子着了忙,情急之下,生出个李代桃僵的法子。顺治十三年的六月,大内的乾清官、坤宁官、交泰殿及景仁官、承乾宫、钟粹宫、永寿宫、翊坤官、储秀官等东西六官建成,例应册立妃嫔。皇太后借此机会,发了这样一道懿谕:“定南王女孔氏,忠勋嫡裔,淑顺端庄,堪翊坤范,宜立为东宫皇妃。”并令礼部照例备办仪物,候旨行册封礼。

孔四贞是定南王孔有德的孤女,就在顺治第二次大婚前半个月,在桂林殉国的定南王孔有德的灵柩送回京师,朝廷里和硕亲王以下、三品官以上的文武大臣都奉命郊迎。孔四贞作为孔家唯一劫后余生的血脉,扶柩入京,朝廷赐白银万两以厚葬其父,她本人也被皇太后接进宫去,收为义女,百般怜爱。不久,就封她为和硕公主,享受公主的待遇。现在皇帝喜欢董鄂氏,原因是她身上与满洲女子不同的气质,那么,给他一个真正的汉女,或许就能代替董鄂氏了?何况孔四贞容貌俊美,不乏王府贵女的气度,又有将门之后的飒爽英风,哪里比不上董鄂氏呢?又何必非要和弟媳搞出丑闻?

然而,爱情这种事是没什么理由也无法比较的,孔四贞取代不了董鄂氏在皇帝感情世界中的地位,顺治拒绝了母亲的安排——或许,皇太后这样的苦心反而激发了他的逆反心理,加固了他对董鄂氏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