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贤教你学处世
4306000000037

第37章 皇甫绩诚实做人功成名就

皇甫绩生活于北周和隋朝时期,曾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主辅隋文帝杨坚。皇甫绩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他的外公韦孝宽见他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因此就十分偏爱他。

韦孝宽是当地很有名望的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韦孝宽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自家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

韦孝宽在教育上很严格,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他在开始时就对孩子们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因为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而大家都忘记了要做老师上午留的作业。

韦孝宽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爸爸,心里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做大事情?”

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得很好,小哥哥们也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也并没觉得爷爷偏心。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自己,应该也按照原先的规矩,被重打二十大板。

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很吃惊,接着都笑他傻,但皇甫绩却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们听了觉得在理,但都不好意思打他,而皇甫绩则一再坚持要受罚,大家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大家就代替爷爷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

皇甫绩个性诚实,学习勤奋认真,阅读了大量的经史书籍,在几个表哥中出类拔萃,后渐以博学闻名天下。鲁公宇文邕听说后,将他招为侍读,又调为宫尹中士。北周武帝时,卫刺王发动宫廷政变,皇甫绩不顾个人安危救护了太子,因此得到了周武帝的赏识和重用,升任小宫尹,侍奉太子。那时,北周政权正处在上升阶段,灭亡北齐,统一了北方。宣政初年,皇甫绩受封为义阳县男,任御正下大夫。

周宣王死后,外戚杨坚辅政,决断朝廷事务,皇甫绩等人是重要谋臣,后来他帮助杨坚建立了隋朝,致力于国家的重新统一,官职上则相继任豫州刺史、尚书,后又出任晋州刺史、苏州刺史、信州总管等。因为能诚实守信,办事认真负责,隋文帝很赏识他,在文武百官中他也享有很高的声望。

诚实是做人最好的“名片”

如果一个人对什么事情都充满虔诚,不管是态度还是做法上都抱着一颗诚心,那么任何事情都会战无不胜。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意思就是天底下的事情只要诚心到了,就没有做不成的。

有一名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毕业时成绩优异,便决定留在德国发展。他四处求职,拜访了很多家大公司,但都被拒绝了。为此他很是伤心和恼火,但为了在这里生活下去,他不得不收起高材生的架子选了一家小公司前去应聘,心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会再被德国人赶出门了吧!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家小公司虽然小,却仍然和大公司一样很礼貌地拒绝了他。

这位留学生终于忍无可忍,于是对面试官拍案而起:“你们这是种族歧视!我要控告你们!”接待他的德国人很冷静地请他坐下,为他送上一杯水,然后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张纸放在他面前,示意他看一下。留学生拿起看了看,发现是一份纪录,记录上写着他乘坐公共汽车时曾经逃票三次。

他很惊讶,也更加气愤,就说原来你们就是因为这么点儿鸡毛蒜皮的事而小题大做,太不值得了。这位德国人说:在德国,抽查逃票一般被查住的概率是万分之三,也就是说逃一万次票才可能被抓住三次。我们很欣赏你的才能,却不能接受你三次逃票的纪录。

这位留学生听了顿时哑口无言。在事事认真的德国人看来,坐车不买票的人是没有诚信素质的,而他居然被抓住三次,这就是说明他坐车很少买票,这样的人他们怎么敢留下任用呢?此时此景这个留学生感到无比的羞愧,只好离开了。

以上故事无不告诉我们:虔诚的心和敬爱的态度也决定了这个人的品质和在专业上的成就。而没有诚心的人是不会受到欢迎的,即使有些人平时待人热诚,工作积极主动,一旦受到一些不良的引诱,缺乏诚心注定了他将抛弃原则,于是背叛就成为一种可能。没有人喜欢这样的朋友,老板永远也不会信任这样的员工,社会也最不需要这样的人。我们唯有诚实做人,对事对人都认真负责,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欢迎,才能将要做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