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贤教你学处世
4306000000036

第36章 王羲之胸有成竹成东床快婿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他出生于一个书墨飘香的世代豪门,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锲而不舍。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他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书圣更世袭并且发扬了世代的“家风”。

在王羲之7岁那年,他就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研习书法,12岁就已读过前人的书法论述。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下,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练到了忘我的程度。

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馍馍蘸着墨吃起来。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赞许。传说,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导是当时的宰相,与当朝太傅郗鉴是好朋友。郗鉴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众的女儿,名叫郗浚,年方二八,待字闺中。

太傅郗鉴想选女婿。他知道王导门下的几个子弟都是俊才,便想从中选一个,便写了一封信给王导,说明了自己的意思:想在他的儿子和侄儿中为女儿选一位满意的女婿。

王导当即表示同意,并答应由他挑选。回到家中,他将此事告诉了诸位儿侄们,而这些年轻人早久耳闻郗家小姐德贤貌美,都想自己被选中。

郗家几日后来人选婿,宰相的诸侄儿都忙着更冠易服,精心打扮自己。只有王羲之好像没事人似的,仍然一副旧打扮,并且还躺在东厢房床上,敞开衣服,露出肚皮,一手吃烧饼,一手当笔在衣服上练划着。

当郗家来人看过王导诸儿侄之后,向郗鉴回话说王家儿郎个个不错,只是知道是选婿有些拘谨。只有东厢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无奉迎之意,只顾用手在衣服上比划着什么。

这郗鉴一听,就高兴地说:“东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书法上学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内涵不露,潜心学业,正是我意中的女婿。”

于是,郗鉴便把女儿嫁给了王羲之。王导的其他儿侄都十分羡慕,称他为“东床快婿”,从此“东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称了而流传至今了。

脚踏实地,低调做人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万物的地位……

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产生想解释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人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甚至还会越抹越黑。因此,做人不需要解释,便成为智者的选择。在当今社会也一样,处世为人,也要学会低调!

如果我们能仔细研究一下那些成功人士,就可以明白他们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有被别人当傻瓜的勇气,在于自己的脚踏实地,始终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并积极地去完成。

俗话说“若想功夫深,铁杠磨成针”。一个人若想学有所成、获得成功,就要有持之以桓的决心,勤奋学苦练,终究会有功成名就的一天。做人还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正如王羲之一样,不与众人争宠,坦然躲在卧室,还一样被招为“东床快婿”。这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更有助于解决问题,但它却需要我们有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魄力和勇气。

郗鉴选择女婿的方式颇有喜剧色彩,他的眼力不错,挑选了一个最具有魏晋风骨的名士。王羲之的夫人郗浚生下了七子一女,且个个都成了东晋社会的名流。王羲之更以书法冠绝古今,被称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传其衣钵,颇得真谛,后世合称“二王”。

所以,如果你想要成功,就不要只是困扰于如何成为天才,更不要处心积虑于怎样变得聪明,而要相信勤奋、毅力和意志的力量,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成功便不求自来。

几十年前,美国有一个住在犹他州盐湖城的青年,他是一个勤勉的人,工作努力,生活节俭,他的朋友经常笑他太傻,他却一笑置之。一天,青年人取出了全部积蓄,到纽约的汽车展销处买了一辆新车。把新车开回家之后,立即就拆卸掉了。

青年人将新车的零件认真研究一番之后,又将其组装好。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总是将新车反复地拆了装,装了拆。面对他的行为,身边的人没一个能理解,只是不约同地认为这小子是一个不折不扣傻瓜。

很多年以后,这个青年人已不在年青,但他却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汽车公司,他的产品因为有很多有价值的改进和创新,在当时领导了整个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大汽车厂家之一。当年那些曾嘲笑他人不得不彻底改变对他的看法。

这个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就是沃尔特·珀西·克莱斯勒,他创立的公司也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上面的两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大凡成功者,无不是因为敢想,敢做,勇于尝试,敢于失败,不怕碰壁,不怕丢丑,有着绝不回头的毅力和胆魄,才有了比常人更能赢得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