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腾与禁忌(经世文库)
4303900000001

第1章 前言

现在,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原始民族部落中的各种禁忌、图腾崇拜现象以及以它们为主题的图腾社会,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高度的研究热情。禁忌、图腾与宗教的核心及本质也是长久以来人们争议的中心。《图腾与禁忌》一书即是弗洛伊德对这些难以解答的谜题所做的突破性贡献。在这本书里,弗洛伊德是从以下四个部分来进行讨论的。

一、乱伦的畏惧

弗洛伊德从澳洲土著人的图腾崇拜中,提出了敏锐的观点。首先他对这些图腾禁忌的研究所得综合概括如下:(1)触犯图腾禁忌(如:屠杀图腾动物或同图腾的人相互通婚)在原始民族里被视为最大的罪恶。全族的人都将激烈地参与报复,就如对待一件对全族人皆有危险或威胁的事一样。(2)图腾代代相传不因婚姻而转变,例如,在母系传袭的情形下,一个属于袋鼠图腾的男人与一个属于火鸡图腾的女子结婚,其所生的子女,不论男女一律都属于火鸡图腾。在图腾禁忌中,弗洛伊德提到一个在原始民族中的普遍现象——外婚制。随后,在分析群体婚和外婚制的同时,他发现了一个极具有研究价值和有趣的现象——它们都具有严厉防止乱伦的作用存在。虽然原始民族并没有像我们一禅的道德观念,但是他们对乱伦的畏惧及其处理方式却让人咋舌不已。例如,“在美拉尼西亚,一个男孩和他母亲、姐妹间的交往,有着种种限制。在里皮斯岛的新海布里地族,男孩到达某一年龄后便不可再居住于家中,而必须迁入‘营舍’内生活。在野外兄妹不期而遇时,他必须跑开或躲起来。男孩若在路上认出其姐妹的足印,他便不再頹着那条路走。女孩亦然。这种回避始自成年仪式后,而持续终生。儿子与母亲间的疏远也随年岁的增长而增加。在英属东非的某一族,女孩子在青春期后与成婚前必须回避其父亲直至结婚以后为止……东非班图族里要求男人‘以其丈母娘为耻’,即他必须小心不与她相处。”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原始民族对乱伦关系的产生有着极度恐惧,因此,他们对有关乱伦的禁制也特别严厉。

二、禁忌和矛盾情感

弗洛伊德在讨论了原始民族对乱伦的极度畏惧后,在第二部分则对禁忌及其所隐藏的矛盾情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首先他由波里尼西亚对于禁忌所包含的双重含义:“崇高的”、“神圣的”与“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的”开始讨论。按照《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从广义上讲,禁忌具有下列性质:

(1)由玛那(mana,—种神秘的力量)依自然或直接的方式附在一个人或物身上因而产生的结果。(2)由玛那以间接的或以传递的方式而产生的结果。(3)前两种方式同时存在。总之,禁忌的来源是由于附着在人或物身上的一种特殊的神秘力量(玛那,原始民族假设宇宙有这种力量存在),它们能够利用无生命的物质作媒介而加以传递。我们可以把被禁忌的人或物比喻成带电体,它们是这种可经由接触传递可怕力量的容纳地方。如果激发这种电能的物体本身太脆弱而无法抵制它们时,则将产生破坏作用。例如,一位国王或僧侣附有玛那,则其本身将因它所具有的神秘性而成为禁忌。于是,当一位平民接触到国王或僧侣的身体时,因玛那的作用将使他受到禁忌的处罚——通常是意指死亡。接着,弗洛伊德提出了原始民族的一些常见禁忌:(1)对敌人的禁忌。在原始民族里,当他们杀死一个敌人时,必须举行一些仪式。例如,在帝汶岛(南洋群岛内的一个岛屿)上,当一队英勇的远征军带着敌人的头颅得胜归来时,他们便举行了一种特别隆重的“息怒”仪式。在这种仪式中,远征军的首领都被加以严厉的禁忌。举行仪式的时候,一般都供奉了牺牲(祭物)来平息被割下了首级的敌人灵魂的愤怒。在某些民族则盛行一种将死去的敌人的灵魂转变为守护神、朋友或恩人的方法。(2)对统治者的禁忌。原始民族对他们的领袖、国王和僧侣所持的态度常常由两种互补而非冲突的观念来加以主宰。一位统治者“不仅要受保护,同时也必须受监视”。这种保护和监视都是由一连苗的禁忌来执行的。(3)对死人的禁忌。在原始民族里,对待死人的方式一如处置敌人一般。加于死人的禁忌,可视为一种传染病,在最原始的民族里具有最毒的传染力。例如,在毛利族里,任何人在葬礼中接触到棺材都被视为极端不洁,他将开始受到控制并禁止与人来往,不但不准进入所有的房间,也不准接触任何人或东西,因为,如此即将产生传染。甚至禁止他以手拿取食物,因为人们惧怕由于他的不洁会使食物失去了作用。最后,弗洛伊德在对强迫性神经症进行研究之后,又发现了一种和原始民族禁忌相同的特质——矛盾情感现象,并且针对这一现象作了更进一步的探讨。

三、泛灵论、巫术和思想的全能

弗洛伊德接着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正式运用到心理科学的领域。人类在长久的岁月里产生了三种主要的思想体系,即三种对自然的解释:泛灵论、宗教和科学的宇宙观。泛灵论,从狭义上讲,是对有关灵魂问题的讨论;从广义上讲,则它通常是指对精神生命的研究。大多数专家们都认为灵魂的观念是整个泛灵论体系的中心,它们包括相信动物、植物和物质也具有和人类灵魂相类似的特性等想法。伴随着泛灵论的产生还出现了两种控制人类、野兽和物质及其灵魂的理论:巫术和魔法。巫术,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对待人的方式来影响灵魂的做法(使它们息怒、服从命令等),即利用在活人身上被证明为有效的一切手段。魔法,则采取一种与日常生活心理方式不同的特殊方法来影响灵魂,它并不考虑灵魂的存在或其性质。巫术与魔法的特点,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用喧哗和喊叫来驱除灵魂,这种行为我们可称之为巫术。若先知道它的名字,然后以强迫方式来驱除它则魔法已被用上了。在对泛灵论的施术方式(巫术与魔法)作彻底的研究分析后,弗洛伊德发现原始民族在施术的操作过程中,极明显地暴露出了一个企图:尝试利用控制心理作用的规律来操纵真实事物。说得明白一些,即原始民族将心里想得到而实际无法得到的事物利用心理机制来加以实现。例如,常见的求雨仪式,日本的睱夷人(居住北海道等地)常将筛子装上帆和桨使它看起来像条船,其他的人则拿着碗盛水,然后将它推至田园并加以洒水。在爪哇的某些地方,当稻米即将开花时,农夫们带着妻子在夜间到他们的田里,通过发生性关系以引起稻米的仿效从而增加生产。所以,弗洛伊德相信人类对自然的第一种解释(泛灵论)是由心理作用所造成的。最后,他在对孩童心理和强迫性神经症的研究比较后,得到了一个较为具体的结论:泛灵论时期在次序和内涵上与自恋时期相似;宗教时期就像小孩子崇敬他们的父母一样,相似于目标选择阶段;至于科学时期,它正如同一个人达到了成熟的阶段,人们已放弃了纯粹的享乐主义而能就事实对自己作适当的调整,并且将他的欲望和目标转移到外界。

四、在孩童时期重现的图腾崇拜

弗洛伊德曾经尝试找寻类似宗教那种极端复杂思想的原始出发点。他利用雷诺(法国人类学家)对图腾信仰研究所得的12个信条作为讨论的基础。雷诺对图腾所作的总结,我们可以简述如下:

(1)禁止杀害或食用某种动物,但是,这种动物却可单独地被饲养和照顾。(2)某种动物因意外而死亡时,它将像其他族人的死亡一样得到隆重的礼葬。(3)在某些情形下,禁食的禁忌仅仅是指动物身体的某一部位

图腾大略可分为三种:(1)部落图腾,即整个部落的族民皆具有相同的图腾,它们是一代一代遗传下来的。(2)性图腾,在一个种族中的所有男性或女性共同拥有的图腾,它通常只包括同一性别的人在内。(3)个人图腾,仅属于某一个人的图腾,它不再传承后代。从早期对图腾的研究中已使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图腾所代表的意义及作用。它不但是一种宗教信仰,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结构。就宗教信仰方面来说,人们对图腾具有发自内心的尊敬和被保护的关系;就社会结构来说,它不仅代表着同族内各族民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区别出了与其他部族之间应有的关系。

弗洛伊德在整理其他学者们对图腾崇拜起源的研究之后,遂利用精神分析学的方法逐渐解开了图腾之谜。他从小孩和强迫性神经症病人与原始民族心态间的相似性提出了图腾是父亲影像替代物的观点。他主要是从原始民族对图腾的矛盾态度和小孩子对父亲的矛盾情感(伊底帕斯情结)间的密切关系,再做更深层的研究。除了在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中找出这些线索外,他还在古希腊的神话和悲剧中寻求出许多有研究价值的证据。

从上面的简单介绍中,我希望读者们能对本书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不管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否有其价值,但他透彻的分析力和敏锐的思想仍然是令人尊敬和羡慕的文学、哲学体系使人无限超越;科学则使人了解到自我的有限性后对知识能保持一种尊敬。当你接触到那些属于人类智慧累积而成的结晶、思想时,在惶恐和焦虑中,将显出自己的无知。知识的匮乏,使人的心灵狭隘枯竭。只有在一个开放的心灵里,才可能对自我和人类的未来保持着一种乐观的态度。希望在我们这一代的努力下,能够使未来的一代拥有比我们更好的环境去探讨那些属于人类心灵的结晶,同时,也拥有比我们更多的机会去创造那些属于人类的永恒价值。这是我们翻译本书的目的,同时,希望这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应该努力的起点。

译者

2004年9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