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体健康手册
4303500000026

第26章 拥有良好的食欲(9)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略为超重的女性患胆结石的几率是体重正常的女性的两倍,肥胖的女性患胆结石的危险性则是正常体重女性的6倍。

另外,近期失重很快或小肠出毛病的人,患结石病的危险性也更高一些。当知晓了以上这些因素之后,若遵循以下的注意事项,可以使胆囊保持健康。

不要成为庞然大物。

体重超标者比那些身材苗条者得胆结石的可能性高6倍。因此,应当适度控制一下腰围,食量适中,切勿贪吃暴食,避免含高油脂、高热量的食物。饮食结构一定要平衡,每天要适量摄入水果或蔬菜。另外,每天还应积极锻炼。

减肥不要急于求成。

减低体重时,身体会分解某些细胞,这使得额外的胆固醇进入了血管。肝脏把这些胆固醇带进了胆汁,增加了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导致胆固醇呈超饱和状态,这些胆固醇便容易沉积结晶形成结石。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出现,每周减体重的速度不应当超过1000克。

脂肪摄入量不能太低。

饮食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可以促进胆囊分泌胆汁完成它的功能,这是有益的。如果饮食中的脂肪含量太低,也易患胆囊疾患,如一天饮食中的脂肪少于两克。

少吃多餐。

吃饭时胆汁会从胆囊排出,吃的频率增加,胆汁就不容易沉积下来并形成结石。起床后到晚上睡觉之前,包括早餐和正餐之间的小餐,每天可以吃4~5餐,缩短每一顿之间的时间间隔。

降低胆固醇。

虽然血液中的胆固醇只有20%来自饮食,其余的则来自于自己身体本身。但是,降低饮食结构中的胆固醇含量仍然是很有实际意义的。胆固醇只存在于与动物有关的食物中,包括牛肉、羊肉、猪肉、家禽、鱼类、贝类以及一些奶制品,如牛奶、奶酪、黄油等。

提高食物中纤维含量。

吃含纤维丰富的食品,能使胆汁更多地排出参与消化过程,从而减少得胆结石的机会。如果要提高每日膳食中的纤维含量,则应增加水果、蔬菜和粗粮的比例。

戒烟。

吸烟被证明与胆结石的形成相关,其中的原因还不太清楚。

9.嗜酒的恶果

酒作为社交的媒介,被越来越多地消费。适量饮酒基本无害,但如果喝得过多,就会带来问题。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过量饮酒现已成为仅次于肝炎病毒之后的第二大肝病病因。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唯一器官。少量喝酒,乙醇经肝脏代谢后变成无毒物质排出体外,对人体影响不大。但是,一旦过量,超过了肝脏能够承受的负荷,就会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发生反复的脂肪变性、坏死,产生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总称为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脂肪肝症状轻微,如腹胀、乏力、肝区不适、易疲劳等,甚至无明显症状;酒精性肝炎会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等,少数可出现手脚麻木、腹泻、性功能减退等表现;若发展到肝硬化阶段,则可出现黄疸、蜘蛛痣、肝掌,甚至腹水等典型肝病体征。严重酒精性肝硬化约有30%发生肝癌,所以不可小觑。

如果要彻底自我毁灭,一天摄入340毫升或更多的威士忌,如此15年也许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尤其是经常暴饮,导致酒精中毒,则为害更为严重。

在发展到肝硬化之前,如果能多给予肝脏一些呵护,肝脏还能获得良好的机会开始新的生活,从而遏制酒精性肝病的进一步发展。

戒酒。

饮酒过多是酒精性肝病的根本原因,若能彻底戒酒,消除病因,则可提高疗效,促进疾病康复,防止疾病的复发、恶化。其中酒精性脂肪肝在戒酒后3~6周可完全恢复。

调节情志。

肝胆之病,易于郁滞,应以疏泄调畅为佳。病人要克服和消除恼怒、忧郁、疑虑、悲伤、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与疾病治疗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

休息。

酒精性肝病的患者要注意休息,做到起居有节,劳逸适量。急性期以休息为主,限制过多的活动;稳定期生活应自理,并适当休息;恢复期活动量要循序渐进,以无疲劳感为度。

饮食。

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少食多餐,忌油腻,禁忌生冷、甜腻、辛辣及生痰助湿之品。适当摄入新鲜果蔬,如鲜橙、梨、绿豆、山楂、柠檬、柑橘等。若条件许可,还可以配合食疗,以促进患者的康复。以下一些配餐会产生一定的功效。

姜汁菠菜。

菠菜250克,生姜25克,食盐2克,麻油3毫升,味精、醋、花椒油各1克,凉拌,佐餐食之,具有解酒之效。

八珍醒酒汤。

莲子、核桃仁、青梅各10克,白果、百合、白醋各5克,橘子、山楂糕、白糖、冰糖各50克,红枣20克,及精盐少许,加水煮成较稀的水果羹食用,具有解酒之效。

橘味醒酒汤。

橘子、莲子、红枣各50克,青梅25克,白糖300克,白醋30克,桂花和水淀粉少许,加水熬成粥,分次服完,具有解酒之效。

白糖煮藕粉。

藕粉30~50克,白砂糖适量,加水煮成稠糊状服食,可解酒。

10.暴饮暴食的代价

胰腺除了合成胰岛素外,还可合成其他重要的化学物质,特别是那些用于消化食物的消化酶,它们通常以未活化状态释放到小肠上部,在那里被活化后才开始消化食物。

如果这些消化酶在不适的部位激活,则后果将是可怕的。一旦异常激活胰蛋白酶,后者又激活其他酶,如弹性蛋白酶及磷脂酶A,对胰腺发生自身消化作用,即引起胰腺炎。

胰腺腺泡的酶原颗粒中含有高浓度的弹性蛋白酶,在胰腺分泌液中含有无活性的该酶前体,后者可被胰蛋白酶激活而能溶解弹性组织,从而破坏血管壁及胰腺导管。

另外,胰蛋白酶对由脂蛋白构成的细胞膜及线粒体膜并无作用,而胰液中的磷脂酶A被脱氧胆酸激活后,作用于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甘油磷脂,使之分解变为溶血卵磷脂,后者对细胞膜有强烈的溶解作用,可溶解、破坏胰腺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脂蛋白结构,致细胞坏死。溶血卵磷脂也能溶解、破坏脂肪细胞的细胞膜,最终引起其坏死。

由于总胆管和胰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壶腹部,返流的胆汁可进入胰管,将无活性的胰蛋白酶原激活成胰蛋白酶,再诱发前述一系列酶反应引起胰腺的出血、坏死。

能引起十二指肠壶腹部阻塞的原因有:胆石、蛔虫、暴饮暴食引起的壶腹括约肌痉挛及十二指肠乳头水肿等。后两种原因也可使十二指肠液进入胰内。

另外,暴饮暴食以及酒精的刺激,可使胃酸及十二指肠促胰液素分泌增多,进而促进胰液分泌增多,造成胰管内压增高。重者可导致胰腺小导管及腺泡破裂,放出内生性活素,激活胰蛋白酶原等,从而引起胰腺组织的出血坏死。

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剧烈疼痛并可出现休克。起病初始即有频繁呕吐,可吐出胆汁,并伴有发烧。腹痛呈持续性刀割样或绞痛,阵发性加重。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作。腹痛位置以上腹正中或上腹偏左为多。合并胆疾病时疼痛在右上腹为重,疼痛多向腰背部放射,以左侧明显。弯腰或起坐前倾时疼痛可减轻,仰卧时加重。

急性胰腺炎好发于中年男性,发作前多有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史。按病变表现不同,可将本病分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及急性出血性胰腺炎二型。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较为多见,约占急性胰腺炎全部病例的3/4或更多。本型预后较好,经治疗后病变常于短期内消退而痊愈。少数病例可转变为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急性出血性胰腺炎较少见,但本型发病急剧,病情及预后均较水肿型严重,病死率较高。病变以广泛的胰腺坏死、出血为特征,伴有轻微炎症反应。患者如渡过急性期,则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物逐渐被吸收,局部发生纤维化而痊愈或转变为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造成的一种胰腺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有的病例急性期不明显,症状隐匿,发现时即属慢性。常伴有胆道系统疾患,有上腹痛、脂性泻,有时并发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时也常引起本病。

其实,胰腺是很容易保养的,它不需要特殊的护理和饮食。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平衡饮食,不暴饮暴食,戒烟酒,并坚持体育锻炼,胰腺一般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一旦发生急性胰腺炎后,应立即禁食禁水,否则会加重病情。待腹痛消失、体温正常后逐渐恢复饮食,以少量流食开始,禁肉类和蛋白类饮食。当患者出现四肢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时,要设法保暖,抬高下肢,并尽快送医院抢救。

11.有助消化的饮食习惯

为了使消化系统保持良好的状态,可以遵循以下几点建议。

少食多餐。

无论是就消化系统而言,还是就能量水平而言,每天吃6小餐比3大餐要好得多。如果这种做法不太现实的话,可以3个正餐少吃点,然后在两餐之间添加点小吃或快餐。

注意饮食卫生。

食物中毒通常是由食品中的细菌引起的,一定要尽可能不让各种虫子接触食品。食用前应彻底地清洗,充分地烹煮,不要把食物随意放在桌台上。

增加纤维素。

纤维是难以被消化的东西,但它却是绝对有益的,因为它会清扫消化道,使大便变软。所以,一定要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谷类、水果、蔬菜。

不要太晚还吃东西。

消化系统在晚上可分泌出更多的酸液,而晚上保护器官起的作用却最小,所以不要用食物去刺激消化道。人的消化系统本来就是惯于白天接受食物,我们应尊重这一自然规律。

减少脂肪。

不仅仅因为脂肪可增加体重,而且可在其他方面损害我们的健康,单就消化系统方面而言,脂肪使食管下端的括约肌放松,使胃液轻易往上涌,从而伤害上消化道。

消化系统的异常信号

1.肝掌

手掌的拇指侧及小指侧的大小鱼际处,在无受压的情况下,颜色发红似朱砂样,称为肝掌,常两手对称分布。此种情况多见于慢性肝病,如慢性肝炎及肝硬化。

这是由于雌激素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而体内的雌激素等物质需要在肝脏内被分解转化而灭活。男性体内也有少量的雌激素,当肝脏功能受损后,肝细胞灭活雌激素等物质的功能减退,雌激素等物质便会增多,使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形成肝掌。

因此,当出现肝掌时,应要到医院检查肝功能,以便早日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2.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是指正常的吞咽功能发生障碍,患者自觉进食时,在咽、胸骨后或剑突后有一种黏着、停滞或梗塞感。吞咽困难上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常由以下疾病引起。

口咽部疾病。

如口咽炎或口咽损伤、扁桃体周围脓肿或咽后壁脓肿等,均可出现吞咽困难。

食管内异物。

如骨块、硬币、果核、假牙等,停留在颈部食管时,即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和吞咽时疼痛,轻症者可进半流质,严重者不能进食。

返流性食管炎。

若因返流性食管炎所致,吞咽困难在疾病早期呈间歇性,可伴有呕吐,晚期则转为持续性并伴有呕吐。进食或体位改变时,可出现胸骨后疼痛和灼热感。

食管良性狭窄。

先天性狭窄常位于食管中段,轻者可无症状,重者于出生后数天至数周即有吞咽困难与呕吐。后天性常见于返流性食管炎的后期或因腐蚀剂、炎症或溃疡、外伤、手术或异物等所导致,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饮食自固体逐渐改为半流质或流质。

弥漫性食管痉挛。

弥漫性食管痉挛所致的吞咽困难,往往呈短暂的间歇性发作,常伴有胸骨后疼痛,可在餐间、睡眠中突然出现,有时则在行动中遇冷风而诱发。病因不明,老年人多见。

贲门痉挛。

贲门痉挛所致的吞咽困难,常在疼痛发生数月后出现,随着吞咽困难逐渐加重,疼痛可减轻。初期吞咽困难为阵发性,后期则为持续性。

食管憩室。

食管憩室初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逐渐出现轻度吞咽困难,想咳嗽或咽喉部有异物感,后期吞咽困难明显,出现因体位变动而易于下咽现象,吞咽时可伴胸骨后疼痛和不适。有时下咽流质困难,而固体食物则较易。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本病引起的吞咽困难多为间歇性发作,可渐呈持续性,常伴有食物返流或呕吐。有时在进餐时可无症状,情绪紧张则加重;有时因进食过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而诱发。

食管癌。

食管癌引起的吞咽困难呈持续性和进行性。最初不能进食固体食物,最后完全不能进食或食后呕吐,且常出现食物返流现象,吐出物中含有黏液,有时带血。

此外,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或肌病以及邻近器官所致的外来压迫,均可引起吞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