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千古中医养生
4302300000025

第25章 导引(1)

导引乃养生大律

导引,不在乎名称、象物、粉绘、表形、图式,没有名称没有形态也可。或伸展、盘屈,或下俯、上仰,或行走,或躺下,或斜倚,或直立,或原地踏步,或慢步向前,或吟诵,或调息,都是导引。

导引不必每天清晨都做,只要是觉得身体有不舒畅的时候就可以做。导引的时候,应屏住气息,然后其气如冲似的深长地呼出,则全身气息得以畅通。

导引时无须计算呼吸的次数,只待体内之气似乎达到极致时,就先用鼻吸入少许空气,然后经口中吐出就是了。因为气息屏闭久了,一定会冲喉而出,如果不先用鼻吸少许空气就用口吐出,那么粗大的气息就会损伤肺脏。病愈后就应停止导引。

导引不可使身体出汗,出汗后风邪就易侵入身体。因为活动关节的缘故,凡是人在做导引功的时候,骨节就会有声响。如果是大动作的导引则骨节发声大,是小动作的导引则骨节发声小,这表示筋脉安和气息通畅了。

导引能够治疗还未发生的病患,使不调和的气息得以畅通。活动骨节则周身关节之气得以通畅,不导引则外邪凝闭在体内而使全身血脉凝滞。所以,导引是养生的一大规则,是消除疾病的玄妙方法。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别旨》

按摩固精法

一手兜住阴囊,另一手摩擦,左右手交换各摩擦八十一次,可使真阳不外泄。晚上七点至十一点,是阴气旺盛阳气衰弱的时候,此时一手兜住阴囊并加以摩擦,另一手摩擦脐下,左右手交换,分别摩擦八十一次,半个月便可起到固精的作用,长期坚持效果更佳。

(清)汪昂《勿药元诠》

导引之宜忌

《养生要集》中说:“行导引之术,应等到天气温暖、日月清静之时,才可以进行的。非常冷、非常热的时候,都不宜行导引术。”

《导引经》中说:“行导引调气养生之术,应该避开每天的卯、午、酉三个时辰。行导引术之前,应该先排空大小便。”

(宋)日本人丹波康赖《医心方》

运动有益

人之身体需要经常活动,但应适度而不可过了头。运动摇晃可促进谷气的消散,血脉就能畅流通行,从而不会生病,犹如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朽烂一样。

所以,古代那些修养仙术的人创立导引这一养生之术,像熊那样伸出脖颈,如鸱那样立身回顾;屈伸腰体,使关节都得到活动,以追求长生不老。

我有一种养生之术,叫做“五禽之戏”,一为虎,二为鹿,三为熊,四为猿,五为鸟,也是用来去除人体的各种疾病,并对人的四肢都有利处,功用与导引之术相当。

身体一旦感觉到不舒适,就起来作一种禽之戏,直到身上黏糊糊的出了汗,如同在身上抹上了一层薄粉,全身便会感觉到轻松灵便,腹中有饥饿感,想吃饭。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按摩导引宜忌

病有适宜用按摩法的,有适宜用导引法的。使用导引法可以把外邪从关节驱逐出去,使用按摩法可以把浮淫从肌肉驱逐出去。

该用导引法时而不用导引法,就会使外邪侵入关节,导致固结难通;该用按摩法时而不用按摩法,就会使浮淫留在肌肉里,久久不得消去。

不该用导引法时却用导引法,就会使人真气劳败,而邪气得以乱行;不该用按摩法时却用按摩法,则会使人肌肉肿胀,筋骨舒张。

大凡治疗的方法,要适应病人的具体情况,若其体内没有外邪侵入,就不用导引法;若其体表没有浮淫之气,就不用按摩法。

(三国)华佗《中藏经》

起床前后的导引术

《导引经》上说:“清晨起床之前,先将上下牙齿相互叩击十四遍,微闭眼睛,以四指压着大拇指紧握成拳头,漱津液到满口之时即咽下,连做三次,随即闭住气不呼吸到极度,然后慢慢将气呼出,到三次时即可停止。

随即模仿狼的姿势蹲坐,并像鹰一样转动脖子左顾右盼,全身左右摆动。同时也闭住气不呼吸到极度,来回反复做三次。随即穿衣下床,握紧拳头闭气不呼吸,跺脚三下,一手向上,同时一手向下,连续三次,这样做时也不呼吸到极度三次。又叉手放在项上,左右转动不呼吸,也连续做三次;又伸两脚同时叉手,身体前倾到极度,也连续做三次。

以上诸法都应当早晨晚上都做,如若多做几次则更好。早晨以双手掌相互摩擦使其发热,熨眼三次,随即用指按眼睛及四眦,令人眼明亮。”

(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第五》

十六段锦法

凡进行导引,常常是在夜半或清晨刚起床的时候。此时空气新鲜,腹中空虚,进行导引对人非常有益。

先要闭眼握拳,静心端坐,上下牙齿相互叩击三十六遍,然后即用双手抱项,左右反复转动二十四次,以祛除两胁部位的积聚风邪。

再用两手相叉,按托项部,同时头向后仰,行二十四次,以祛除胸膈间的邪气。再用两手掩两耳,用第二指压第三指,弹击脑后二十四下,以除风池穴部的邪气。

两手相叠,按左膝身向左扭转,按右膝身向右扭转共做二十四,以祛除肝脏风邪。然后,再放两手,一手向前,一手向后,如拉弓之状,以祛臂腋积邪。

取坐位,伸展两手臂,同时扭转项部,从左向右,肩膀随之转动二十四次,以祛除脾脏的邪气。再用两手握拳,支于两胁,摆动两肩二十四次,以祛除腰肋间的邪气。然后用两手交替捶臂,及胳膊,腰股各二十四次,以祛四肢胸臆邪气。

正坐倾斜身体,双手齐向上,做向天推的动作,共做二十四次,以祛肺部的积邪。然后端坐双腿向前伸,低头,双手向前扳脚十二次,后将脚屈在膝上,按摩二十四次,以祛心包络的邪气。后以两手按地,缩身曲脊,向上推举身体十三次,以祛心肝中的邪气。

站立,扳身向背后,向左向右共二十四次,以祛肾间风邪。再以站立位,两手握拳,左足向前行,同时也将左手摆向前,右手摆向后;右足向前行时,将右手摆向前,共做二十四次,以祛两肩的邪气。

两手背后相握,放松,慢慢转动身体二十四次,以祛两胁的邪气。再用足尖与足跟扭动而向前行走数十步,然后再坐在高处,将两脚扭向外,后再向内扭,各行二十四次,以祛两脚及两腿的邪气。

最后端坐,握拳静心,以舌抵上腭,搅取津液满口,漱三十六次,作汩汩声时咽津液,后停闭呼吸想丹田的火从下向上,通烧身体内外,到全身发热即停止。倘若能一天坚持做一二遍,久之则身体轻健,百病皆除,跑或骑马则不感觉倦。

(明)冷谦《修龄要旨·十六段锦法》

八段锦法

闭目冥心,盘腿而坐,两手握拳,安静心神,上下牙齿相互叩击三十六次,双手从后抱头,平缓呼吸九次,不要让耳朵听见。然后用两手心掩住两耳,第二指重叠在中指上弹击脑后(称鸣天鼓),左右各二十四次。

两手握拳,摇头左右顾视,肩膀随着转动二十四次。搅动舌头以使生津液,然后漱津三十六次,然后分三次,发出汩汩声时将津液咽下。

以鼻吸清气后停止吸气,急搓手数次至热,再将气通过鼻中慢慢放出,再用双手心快速摩背后的肾区,待热时收手握拳。再闭气,存想丹田极热如有火烧,俯首左右摆动两肩三十六次,同时想火自丹田透双关,入脑户,用鼻吸清气,放直两脚。

叉手相交,向上托空三次,或九次。低头用两手向前攀脚心十二次,以候口中津液生,漱三十六次后分三次吞下。如此三次后,吞咽九次津液,咽下津液时发出汩汩声,其百脉通畅。

摆肩与身,并且左右转动头项二十四次。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烧全身,则使邪魔不敢靠近,梦寐时亦不能昏,寒暑之邪不得入,灾害疾病也不能使人陷入困境。

(明)冷谦《修龄要旨·八段锦法》

十二段动功

第一、叩齿。齿为筋骨之余,宜经常叩齿,使筋骨活动,从而保持心神清爽。每次叩击三十六次。

第二、咽津。将舌尖抵上腭,津液会慢慢的充满口腔,然后将津液咽下,咽时要发出汩汩之声。这样能滋润五脏,降火的效果较为显著。咽津液的次数越多越好。

第三、浴面。将两手掌搓热,趁热按摩面部,就像洗脸那样搓摩。这是使须发不白的好方法,行之日久面色如儿童。

第四、鸣天鼓。用两手掌按住两耳,将食指按在中指上,弹击脑后,左右各弹二十四次,可以祛除头脑的疾患。

第五、运膏肓。膏肓穴在第四胸椎旁边三寸之处,此处药力难以到达,将两肩转动十四次,可治全身的疾病。

第六、托天。双手握拳,用鼻吸气,将气运至头顶,然后将双手向上举起,状如托天,随之呼气,并将左右手放下至膝上,每次做三遍,能去胸腹中的邪气。

第七、左右开弓。此法需闭气。将左手伸直,握拳,右手做拉弓状,两眼看右手,形如射箭,左右各作三次,可泻三焦之火,去臂腋间的风邪与滞气。

第八、摩丹田。左手托住肾囊,用右手掌心按摩丹田三十六次,然后用右手托肾囊,左手按摩丹田,此法可暖肾补精。

第九、擦内肾穴。此法需闭气。将两手搓热,趁热用两掌心按摩两肾俞穴及命门穴,左右各三十六次。

第十、擦涌泉穴。用左手托住左脚,以右手按摩左脚心,然后换手,左右各按三十六次。

第十一、摩夹背。夹背穴在脊背之下,肛门之上(即长强穴),统摄一身之气血,按摩此穴大有裨益,并可治疗痔疮。

第十二、洒腿。足不运动则气血不和,行走不利索。可先用左脚站立,提起右足,然后放下右足,再提起,共七次。右腿做完,再换左腿,也做七次。

上述十二段动功,是按摩导引之法,自古相传,祛病延年,明白简单,人人都可做。

(清)尤乘《寿世青编·十二段动功》

头部按摩术

《内解》中说:“第一是精、第二是唾、第三是泪、第四是涕、第五是汗、第六是溺,这些都能损害人。”但是其损害人,则有轻重的不同。

人若能够整天不向外唾唾液,随时有随时漱满咽之。倘若口中经常含有枣核,使其生津液而后咽下,这是养生的大法。每天早晨上下牙齿相互叩击三十六遍,若能达到三百下尤佳,这样使人牙齿坚固而不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