伉俪寄药
古时,有一才女出身于医药世家。某年仲夏之夜,她思念已远离家乡多日的丈夫,不禁仰天长叹:“月圆人不圆,苦矣!”于是提笔修书,倾吐衷肠。
信云:
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借中药名抒发了自己心中的哀怨和思念。
平日熟读医书的丈夫,见妻子用药名集成书信来表达她的思念之情,让他感叹不已,思妻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他挑灯铺笺,也回了一封药名信。
书曰:
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何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银相赠也。
其中的思念、艰辛、归期和允诺跃然纸上。
王维药帖求偶
相传,唐代王维来到京城赶考,在羁留京城时,因病需去药铺买药,他见药铺的抓药少女美貌聪颖,顿生爱慕之心,有意想结识,于是便试之。
王维挥笔开出:
宴罢客何为?金甲壮士醉,出征行万里,黑夜金不迷;百年紫貂裘,艳阳牡丹妹;八月药吐蕊,蝴蝶穿药飞。
他边递药帖边说:“小姐,请问可有此药否?”
那美丽的少女接过一看,略加思索后,答道:
宴罢客当归,雄黄酒壮威,远志在边疆,店中熟地美;百年裘陈皮,芍药牡丹妹;桂枝秋花芳,香附蝶双飞。
见姑娘脱口而出,王维暗自佩服。王维考中进士后,便去药铺求婚,遂与之喜结良缘。
联对交友
山西名医傅青主,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才华过人。相传,某日一人慕名而来,想试探其虚实。他一进门,看见药架上的药,随即吟到:“红娘子生天仙子,一副生化汤。”
傅青主见来人出对,知其用意,即应声对道:“女贞子产刘寄奴,二包指迷散。”来人一听,便知傅青主才思敏捷,这对子对得极为工巧。
来人看了看纵横成方的药斗,又出一长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在这一长联中,他用了八味中药名。
傅青主听后,微微一笑,从容应对道:“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此对仿佛给人们展现了一副古代英雄鏖战厮杀的战斗画面。
慕名而来的人也是一位名医,听了傅青主应对后,非常敬仰他的医术和文才。二人志同道合,遂联对交友。当客人告辞回家时,傅青主笑着说:“生地变熟地常望合欢。”
客人随答谢道:“望月乘夜明定来夜交。”这时,日已西沉,明月东升,故用望月砂、夜明砂、夜交藤三味中药答谢,真可谓应时应景,珠联璧合。
药方戏昏官
相传,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曾任四川省蓬溪县七品县令,后因继承父志编修《本草纲目》,决意辞官回乡。他离职前,前来接任的县官设宴为他饯行。席间,那位大腹便便的新官向他索求滋补药方:“素闻李公医道高明,可否为下官留一滋补单方,以强身延寿。”
李时珍听说此人是个昏庸之辈,又贪恋酒色,喜爱钱财,到任之处,无人不恨。所以,李时珍对其很是憎恶,由于碍于情面,不好推却,只得佯装允诺。
李时珍取过文房四宝,开一处方:
柏子仁三钱、木瓜二钱、官桂三钱、柴胡三钱、益智三钱、附子三钱、八角二钱、人参一钱、台乌三钱、上党三钱、山药二钱。
写毕,李时珍笑着离席而去。第二天,新任县官将药方交与师爷去抓药。师爷仔细一看,忙道:“大人,你被李时珍戏弄了!”接着道出了其中奥秘。原来这药方中的每味药开头的一个字如果联起来读,其谐音就成为:“柏木棺材一副,八人抬上山。”
妙联对名医
提起苏东坡,也许人人都知道他是宋代的大文豪。其实苏东坡不仅在文学方面很有造就,而且在医学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人称儒医。
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府时,曾致力于医学研究。当时该地经常发生瘟疫,死人无数。为了拯救穷苦百姓,苏东坡拿出自己的部分俸禄,建了一座诊坊,专为人看病,治愈近千人。
据说当时杭州城西有个庞家庄,庄主姓庞名安时,此人性格豪爽,好善乐施,是当地的名医。他也爱好吟诗作对,与苏东坡交往甚厚,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诗论对,切磋医学。
有一天,苏东坡正坐在书房里翻阅医书,庞安时前求见。当庞安时来到书房门前,抬头一看,看见门旁新挂了两只灯笼,他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上联:“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苏东坡正好迎出门来,他听了略一沉思,随即续出下联:“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二人相视大笑,随后二人走进后院。院子的中央设一小花园,庞安时看见园中生长的翠竹葱绿茁壮,甚是让人喜爱,赞叹道:“中暑最宜淡竹叶。”
苏东坡随口对道:“伤寒尤妙小柴胡。”话音刚落,忽然一阵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庞安时一看,园中月季正盛开,妩媚妖娆,于是又出一联:“月季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苏东坡听他又吟一联,未加思索也脱口而出:“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二人一起畅谈至夕阳西下,这时庞安时起身告辞,随口又出一联:“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苏东坡含笑答道:“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藿香木香。”
枳壳、防风、陈皮、半夏、竹叶、柴胡、月季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药名,将其用在对联中,不但对得工整和谐,而且妙趣横生。
冯梦龙的药名情书
药名文学是医药文化的精髓,很久以来,有许多人利用药名写词作赋。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就曾用药名写过一首《桂枝儿》的情书,其文如下: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别意,嘱咐使君子切莫作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地等。
此段共用药名14个:枳实、地骨皮、威灵仙、细辛、厚朴、破故纸、人参、甘草、黄连、白芷、使君子、半夏、当归、天南星,读来甚是风趣。
方药名联谐趣
将方剂中药之名嵌入对联为方药联。它们不仅对仗工整得体,而且雅俗共赏,饶有风趣,即体现了中医药的文化意蕴,又展示了医家学子的智慧。
“烛映合欢被,帷飘苏合香”,作为最早的中药联,渊源于梁简文帝肖钢的药名诗。联中“合欢”,“苏合”二药巧妙嵌入,烘托出了烛光下被、帷香美飘柔的氛围。
清朝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记录的他与人巧对的一副名联:“白头翁牵牛过常山,遇滑石,跌断牛膝;黄发女炙草堆熟地,失防风,烧成草乌。”
上联嵌入白头翁、牵牛、常山、滑石、牛膝5个药名,且牵牛、牛膝2药均有“牛”字。下联有黄发女、炙草、熟地、防风、草乌5个药名,且有2“草”,对仗工整,意趣昂然。
方药联既有写景状物者,又有寄意述志者,还有答问警勉者,也有讥诮谐谑者。如展现传统的方药联有:“厚朴继承神农药;从容(苁蓉)配制仲景方。”弘扬医德医风的有:“携老,青葙子背(贝)母过连桥(翘);扶幼,白头翁扶(附)子到常山。”
警示官迷心窍的有:“人参莫为官桂忙,厚朴处世淡苁蓉。”规劝莫以功自居,忘乎所以的有:“大将军因陈甘遂,滑石台前,步步细心(辛)敲半下(夏);白头翁旋复熟地,常山脚下,声声归(龟)板须防风。”这些联句,寓意深刻,工整俏皮,令人拍案叫绝!
讥诮谐谑的方药联,有时可用来讽刺虚伪小人,抨击奸佞国贼。相传,清朝苏州有位药商,名叫陈见山,他花了许多白花花的银子买了一个五品官。那时的五品官都穿天青马褂,此人喜欢炫耀,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穿上天青马褂招摇过市。
某年过节,陈见山想用楹联炫耀自己,便请先生写对联贴于门前,先生随手写道:“五品天青褂;六味地黄丸。”陈见山看后正合心意,岂知此联正好揭示了他发财买官的老底。
1916年袁世凯倒台后,曾有人写过一副对联: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此处的六君子汤和二陈汤,一语双关。六君子指杨度、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和严复六人,二陈指陈树藩和陈宦。
袁世凯当选大总统后,于1914年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独裁制。随即又废除国务院,改设政事堂,并设参政院代行立法权,使大权独揽。在此期间,杨度写了一篇两万多字的《君宪救国论》,吹捧袁世凯。
后来,在袁世凯授意下,此“六君子”以“研究共和政治得失”为名,于1915年8月14日联合发起成立筹安会,鼓动复辟帝制。陈树藩、陈宦也随之响应。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袁世凯此举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讨袁,护国战争爆发。随后,北洋集团撤回对袁的支持,二位姓陈的也见风转舵,先后对袁世凯宣布“独立”。众叛亲离之际,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同年6月6日病死。
所以,此联说六君子是袁世凯起病之因,而“二陈汤”则是他的催命符,非常确切。
辛弃疾与药名词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擅长填词,据传,他在新婚之后便赴前线抗金杀敌,疆场夜静闲余,他就会思念家中的妻子,于是就用药名给妻子写了一首《满庭芳·静夜思》: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经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词中共用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黄、柏叶、桂枝、肉苁蓉、水银、半夏、薄荷、钩藤、常山、宿沙、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24味中药名。据说,妻子接信后,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夫之情,亦以药名回书:
槟榔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谁使君子,效寄奴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妻叩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芨书,茹不尽黄连苦。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
大约在南宋淳熙十五年时,辛弃疾为了倾诉自己对往昔坎坷不平道路的情思,抒发心中的愤懑,他用药名写了一首《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浸,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这首词里用药名本字、谐音字等,嵌入的药有木香、禹余粮(雨余凉)、石膏、吴萸(吾已)、栀子(知子)、紫草(子草)、海藻(海早)、甘松等,药名与词意,浑然一体。
祝枝山的药名诗谜
相传,明朝正德年间,当时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他们之间相交甚密。有一次,他们四人在祝枝山家欢宴聚会,席间吟诗作赋,乐不思归。
夜幕降临之后,各家的仆人均提着纸糊的灯笼前来迎接。大家诗意正浓,祝枝山便提议每人再以灯笼为题,作诗谜一首。其他三人一致赞同,并共推主人率先赋诗一首。
祝枝山当仁不让,即席吟道:
淡竹枳壳制防风,内藏红花在当中,
熟地不需用半下,生地车前仗此翁。
众人听罢,齐声叫好。原来,祝枝山所作,乃是一首药名诗谜。短短四句,既形象具体地道出了灯笼的结构、用途,又巧妙地嵌进了8味中药名:淡竹(叶)、枳壳、防风、红花、熟地、半夏(下)、生地、车前。其才子之谓,果真名不虚传。
姜维借药传真情
四川剑阁姜维祠中有一副对联:“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热心,披开大胆;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联中嵌有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这里还有一段历史故事。
三国时期,司马昭派遣大将钟会、邓艾进攻蜀国,蜀主刘禅昏庸无能,开门降敌。此时,姜维正苦守剑阁,欲降不愿,欲战不能。无奈之下,他假降钟会,伺机策反,重振蜀汉。
姜维坚守剑阁时,其母亲就已被司马昭抓去留作人质。当姜母听说自己的儿子已经率兵投敌时,气得大骂,便偷偷让人给姜维送去一封信,怒斥姜维不忠、不孝、不义。
姜维收到母亲的来信后,心中忐忑不安。若他对母亲说明事情的原委,难免又会泄露天机,坏了大事;不对母亲说吧,又不忍老母为此伤心。
左思右想后,姜维终于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绝妙方法,他拣了两包中药,一包是远志,一包是当归,托人带给老母。俗话说:“知儿莫若母。”姜母一看,便心领神会,原来自己的儿子胸怀远志,打算重振社稷,让江山重归蜀汉。深明大义的姜母,为了让姜维一心救国,毫无牵挂,自己竟撞墙自尽,留下一段悲壮的历史故事。
苏东坡医事
北宋时期的苏东坡,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还是位中医药家。他懂医理,通医学、养生之道,广读祖国医学专著,并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文学著作等身的同时,苏东坡还撰写了医学专著《苏学士方》一书。后来,人们把《苏学士方》与医学家沈括的《良方》合编成《苏沈良方》流传下来。
元丰年间,苏东坡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黄州,在那里闲居了多年,号称“东坡居士”。适逢该地瘟疫流行,苏东坡专程到眉山拜访了名医巢谷,并得到一秘方“圣散子”。
巢谷传授苏东坡此方时,曾让他指江水为誓,保证永不传人。为了控制瘟疫的流行,苏东坡终以民生为重,将此方公诸于百姓,救活了不少灾民。
元祐四年,苏东坡出任杭州太守时,杭州竟连一家医院也没有。苏东坡上任后,每遇疫病流行,不得不去请外地名医为百姓治病,然后将名医的诊断标准及方药,抄贴满城,以供老百姓自行找药,治愈疾病。
半年后,苏东坡利用拨款和捐款,在杭州城中心的众安桥头,建造了一所公立医院,取名为“安乐坊”。聘请医生,采购中草药,经常举行义诊送药活动。
“安乐坊”里的医生都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儒医,其俸禄薪金都是由官府支付,因此这所医院,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医疗机构。在苏东坡任职期间,共医治了几千位病人。
宋哲宗时,苏轼被贬谪岭南,先至惠州,后又至儋州(今天的海南地区)。清代以前,岭南地区一直被看做是蛮荒之地,中原人民对之充满了恐惧和神秘感。
岭南气候湿热,有很多与中原不同的地方病,而岭南人民的体质也有许多独特的地方,所以在岭南地区逐渐诞生了一个重要的中医学流派——岭南医学。
苏轼在南贬之前,对医药养生已有所研究。在岭南,苏轼自然不免与瘴疠打交道,他认为防治瘴疠之病重要在于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其中一种方法是脚底按摩,苏轼说:“扬州有侍其太保者,官于瘴地十余年,北归面色红润,无一点瘴气。只是用摩脚心法耳。”他也借鉴别人的这个经验,经常进行脚底按摩。
第二种方法就是利用茶和酒的保健作用,“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苏东坡还专门用药物酿制了“桂酒”,其《桂酒颂》中说:“吾谪居海上,法当数饮酒以御瘴,而岭南无酒禁。有隐者,以桂酒方授吾。”
另外,苏轼特别强调女色为养生之害,他在给王定国的一封信中说:“宾州必有瘴气,非有道者处之,安能心体健以俟否亨耶……但恐风情不节,或能使腠理虚怯以感外邪……旧既勤于道引、服食,今宜倍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