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创投中国:优秀创投家
4301700000040

第40章 陈越孟:转型中的新浙商(4)

陈越孟最初接触博曼迪公司的团队时,团队的领头人给他的印象也是一个典型的只知道搞技术的人,人很老实,埋头做事,技术上特别了得,绝对是国内的顶尖技术人才。在进一步的调研,确认技术可行,技术团队非常务实,是做事的人之后,陈越孟很快就拍板对这个公司进行了投资。

这个项目的发展速度和盈利情况都比陈越孟最初预估的要迅猛。陈越孟带领浙商创投分了3期进入这个项目,2010年底第一笔投资到位,真正完成全部投资是2011年的5月份。在浙商创投对博曼迪刚刚进行投资时,博曼迪公司当时还只有十多个人,处于亏损期。然而,2011年当年,公司就实现了盈利,年利润达到了上千万。2012年开始,公司每个月的利润高达1500万元,数十倍的增长速度,非常迅猛。

尽管博曼迪公司目前还没有上市,但是该项目给浙商创投带来的收益已经超过了一些已上市的项目。博曼迪公司的成功投资再次验证了陈越孟的超前眼光和投资理念的优越性。

耀眼的创投路,幸福的创造人

4年时间,成立8支基金,投资40个项目,管理资产规模70亿元,可投资金30亿元,陈越孟带领着浙商创投扛起了“浙商”这块金字招牌,成为创投行业里的“黑马”,演绎着实业家向投资家的完美蜕变。

陈越孟成长为今天创投行业的领军人物,似乎是由一连串的偶然事件导致的。

偶然的弃文从政,

偶然的弃政投商,

偶然的一场饭局,

偶然的创办浙商创投,

……

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地推敲陈越孟的每一步偶然,我们不难发现这每一次的偶然都是陈越孟明智选择的必然。

从商家庭的耳濡目染,练就了陈越孟的商业嗅觉和企业家直觉;

多年的文学熏陶,使得陈越孟洞悉人性,志存高远,悟出共赢的儒商之道;

体制内的见识、经历、人脉和资源有利于陈越孟在商海中叱咤风云,更培养了他的政治敏感度以及对政策把握的准确性;

在惠康集团中积累的多年管理经验更是对他日后成功创办浙商创投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2012年初,浙商创投投资项目中,有6家企业——郑煤机(601717)、华策影视(300133)、迪威视讯(300167)、贝因美(002570)、慈星科技(300307)、喜临门(600881)已分别在上交所、深交所挂牌上市,其中不到四分之一是主板公司,剩下的则是创业板、中小板公司。浙商创投预计2012年上半年还将有3~4个项目过会。陈越孟掌舵的浙商创投在资本市场厮杀中所取得的战绩验证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凡的领导力。

以“传承浙商精神,助力民族产业”为己任,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扶持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成长性企业在创业阶段快速突破瓶颈,促进民族企业做大、做强。短短4年的时间,从无到有,陈越孟将浙商创投由一个梦想变成了行业黑马,投资领域涉及新能源、环保、现代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及领域,将国际化与本土化融为一体,创造了国内新兴创投机构的“浙商经验”。

围绕浙江的“创业创新”战略和打造“金融强省”目标,着眼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陈越孟带领的浙商创投管理团队以股权投资方式,助力推动浙江省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帮助众多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解决快速发展中的融资难题;对引导更多的民间资金规范参与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同样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目前,浙商创投已经成为浙江省管理资金规模最大、投资项目最多的专业股权投资管理机构之一。

对于浙商创投的投资速度,陈越孟直言并不算很快,他解释说:“浙商创投的宗旨是‘传承浙商精神,助力民族产业’,所投项目不仅严格按照流程去做,而且有一套独特的投资操作系统,从项目发现、立项再到决定投资实现电子化沟通,节省了成本,实现投资效率的最大化。”

正是凭借这样优秀的投资业绩,以及陈越孟和浙商创投的行业影响力和贡献,陈越孟被荣选为“2010浙江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获得“2011年度创投行业优秀创投家金奖”等多项荣誉。2012年初,陈越孟还被评上了“2011年度风云浙商”(“风云浙商”是浙江的年度最高领域,是全球性的浙商评选,著名的浙商人物马云、陈天桥、郭广昌、宗庆后、李书福等也都曾获得这一殊荣)。

陈越孟非常欣赏万科的王石,不仅仅因为王石能够非常好地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和国家的调控节奏,走在房地产行业的前沿,更重要的是王石做人非常地洒脱,无论是去南极探险,还是去哈佛求学,都是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相比王石,陈越孟自言永远都不舍得放弃创投事业,他会把浙商创投做成一个百年老店,即便是80岁、90岁,他都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正是出于对创投行业的热爱,他希望能为社会和他人创造价值,希望自己此生能有所为,陈越孟一直不忘“折腾”,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厉,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忙碌的工作,只有难得的闲暇时间陪家人或拍摄美丽的风景。

陈越孟最大的梦想是做一个为他人创造幸福的人,他把创投事业当成自己的生命那样用心地经营,因为他觉得创投不仅可以让他分享所投企业的成功,造福LP、员工、被投企业和整个社会,而且可以给他自己带来幸福——累并快乐着的简单幸福。

为了追求这样的幸福,陈越孟带领着浙商创投快乐地向前奔跑着。凭借着在商界多年的摸爬滚打,实业出身的陈越孟对于什么样的行业是有前景的行业,什么样的企业是好的企业有一套自己的心得。他认为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消费升级相关产业这四大产业是最值得长期看好的行业。

首先,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文创产业,都是国家大力倡导的行业,具有很好的前景,覆盖了数字电视、影视、动漫、院线、3D技术、移动互联网、会展、培训、图书出版等多个领域。陈越孟带着浙商创投在这个领域已经提前布局,投了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并且已有收获,而且形成了整个产业链。未来这个行业的其他公司也一定会更加愿意被浙商创投投资,因为陈越孟他们更懂这个行业,更能解决这个行业的公司上市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其次,装备制造业。陈越孟自己便是从民营企业出来的,深知民营企业依靠简单的模仿加工,三来一补,没有核心的竞争力和高端技术是不行的。装备制造业能从很大程度上解决目前民营企业的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降低成本,提高单位产能。目前陈越孟非常看好该行业能够大幅提高劳动效率,或提升原有设备效率的项目。

再次,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当今社会环境污染严重,生存与发展矛盾,高碳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低碳产业、节能产业的发展前景会非常好。尽管这两年全球经济形势不好,这两个领域的发展会稍微缓慢些,但是陈越孟仍将会持续看好这个行业。

最后,消费升级相关产业,具有消费需求大、市场集中度高、发展前景好等优势。未来几年,内需将是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浙商创投投资的贝因美,喜临门等都是消费升级的产业,此外,最近浙商创投还会关注农业和高端消费品相结合的产业。

看好创投业的明天,打造一流的百年老店

4年前,不满足现状的陈越孟逃离了父辈的传统制造业,踏进了蓄谋已久的创投行业。短短4年时间,浙商创投已坐拥70亿资本,跻身全国创投行业的第一方阵,不过这些显然都不会让一直追求卓越的陈越孟感到满足。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要将浙商创投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百年老店。

2012年的钟声已经敲过,陈越孟对浙商创投2011年的答卷很满意。2011年浙商创投的投资速度保持一个月一家,都已陆续进入果实收获期,同时第9支基金也在考虑中。谈到未来的发展,陈越孟希望将浙商创投打造成中国一流的百年老店。4年来,陈越孟不仅布局了北京、深圳、成都、合肥分公司,更放眼全国寻找项目源。浙商创投目前所投企业有30%~40%在浙江省内,其余都分布全国各地,项目南涉云南路桥,北到沈阳东管电力、四维数码科技,中西部的山西尚风科技,以及内蒙古大中矿业等。

陈越孟认为,目前二级市场的低迷情况,对于创投机构而言,正好是一个冷静思考的时期。创投机构哄抬价格,企业漫天要价对创投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二级市场不景气不完全是件坏事,虽然会缩减创投机构的收益,但也鼓励创投机构扎实做好项目,挖掘“金子”。与其他创投机构相比,浙商创投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是浙商的品牌影响力,其次是浙商创投在这几年做的项目都很优异,在行业很有说服力,第三是浙商创投在本土的人脉资源和声誉都很好。所以二级市场的不景气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带来创投行业的优胜劣汰,对于浙商创投而言不是一件坏事。

对于创投行业的前景,陈越孟充满信心,他相信未来创投行业将迎来黄金二十年,创投走在经济发展的前沿,投资的项目代表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对地方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一大助推力。

目前有更多的民营资本加入创投行业,其中不乏年轻的富二代的现象,陈越孟认为这种现象还会进一步加剧。一方面,在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压力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很多传统行业发展面临瓶颈,经营辛苦且利润微薄,企业上升空间又极其有限,辛苦大半辈子的“创一代”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找到更好的行业发展;另一方面,房地产未来前景的不明朗,未来房地产的收益也不会像过去十年那样丰厚,“富二代”对于父辈财富的增值保值也变得更加困难。陈越孟说:“大量‘富二代’参与资本运作实际上隐含着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这一大命题。相比其他投资者,‘富二代’拥有更多的资金以及更广的人脉,但随着创投行业竞争加剧,对投身其中的‘富二代’也提出了更多挑战。创投公司门槛已经越来越高,被投资的公司除资金需求,更希望创投机构能给自己带来提升管理和经营的服务。”

此外,陈越孟还认为:“创投企业如果忽视增值服务这个环节,靠着高价获得项目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随着创投企业的数量大幅增加,创投行业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加上二级市场的不景气,那些不注重项目质量一味以价取胜的创投企业在未来两年的行业洗牌中必将先行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