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平时沉默寡言,但在某种状况下,他居然不大自然地能言善辩起来,那么,他内心里一定隐藏着某种不想让外人知道的情绪,这种猜测不会与事实相差太远。
由话题知心理
人们的情绪常常会从一个话题里不自觉地呈现出来。话题的种类是形形色色的,如果要明白对方的性格、气质、想法,最容易着手的步骤,就是要观察话题与说话者本身的相关状况,从这里能获得很多的信息。
与中年妇女交谈时,她们的话题多是她们自己,因为她们觉得自己才是她们最大的关心对象。有时她们也谈论丈夫或孩子,那是因为她们把丈夫或孩子看成了自己的化身,谈论他们也等于在谈论自己。对于这样的中年妇女,你要以一个倾听者的形象出现,承认她们是贤惠的妻子、伟大的母亲。
由听话方式看破对方心理
构成谈话的前提包括了两种不同立场的存在者,即说话者与听话者。我们可以根据对方对自己说话后的各种反应,来了解对方的深层心理。
如果一个人很认真地听对方讲话,他大致会正襟危坐,视线也一直盯着对方;反之,他的视线会散乱,身体也可能不停地倾斜或乱动,这是他心里厌烦的表现。
如果你想套知某人某方面的消息,你可以以一个很平常的话题开始你们的谈话,然后认真倾听、提问、倾听……一步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方在高兴之余,也忘了提防,相反还会认为你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善解人意呢。
察言是很有学问的一门技巧。人内心的思想,有时会不知不觉地在口头上流露出来,因此,与别人交谈时,只要我们多加留心,就可以从谈话中探知对方的内心世界。
你的表情“出卖”了你
脸部表情在反映一个人的情绪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
人类的心理活动非常微妙,但这种微妙常会从表情里流露出来。
倘若遇到高兴的事情,脸颊的肌肉会松弛;一旦遇到悲哀的状况,脸颊的肌肉就会紧张起来。不过,也有些人不愿意将这些内心活动让别人看出来,单从表面上看,就会让人判断失误。
从表情窥探他人的内心秘密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并不容易。
美国心理学者奥古斯特·G.伯伊亚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让几个人用表情表现愤怒、恐怖、诱惑、漠不关心、幸福、悲哀这六种感情,并用录像机录下来,然后,让人们猜哪种表情表现哪种感情。
结果平均每人只有两种判断是正确的。例如,当表现者做出的是愤怒的表情时,看的人却认为是悲哀的表情。
更难办的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内心活动,人们有时并不直接表露感情,你看到的表情不一定是他内心情绪的真实表达。
比如,在一次洽谈会上,对方笑嘻嘻地完全是一副满意的表情,使人很安心地觉得交涉成功了,“我明白了,你说得很有道理,这次我一定考虑考虑”。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以失败而告终。
这样一来,像是被从头上泼了一盆冷水似的。当然,这并非想否定“表情是反映人内心的一面镜子”。因为在很多时候,人们纵使情绪很激动,但却会伪装成毫无表情,或者故意装出某种相反的表情。所以如何去探测对方的表情底下所隐藏的真实情绪,对探测者的情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看来,我们不能只简单地从表情上判断对方的真实情感。在以表情突破对方心理时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位推销百科全书的业务员在这方面很有经验,他说:
“当我把百科全书的样本交给购书商后,在他默默翻阅百科全书的内容时,就是决定成交与否的关键时候。
“这时候,我就会目不转睛地注视他的面容,并且比起坐在对方的面前,我更喜欢坐在他的身旁。因为坐在旁边比较容易看见对方脸上的肌肉变化,大体上在他的脸上就已经有个买与不买的决断了。
“客户虽然会有意不让脸上呈现表情的变化,但也总会出现很有趣的表情,所以,有经验的推销员总是能捕捉到这些细微之处,看穿对方的内心决策,从而采取相应的推销手段和谈判技巧。”
其实,要佯装一种与感情不符的表情,对于人们来说并非易事。
美国的戏剧学校有一门学科,就是要让内心的某种情绪激发出来后,同时在脸上制造出一种异于此种情绪的表情:纵然内心发生猛烈而愤怒的情绪,却依然要笑脸迎人。
要把这种表情训练得运用自如是十分困难的,据说,经常有修这门课的学生在中途闹起神经质来。
有的人竭力压抑自己的情绪,装出一副无表情的面孔。碰到这样的人,许多人都感到十分头痛。其实,没有表情并不等于情绪就不外露。因为内心的活动倘若不呈现在脸部的肌肉上,往往会以其他不自然的方式表现出来。
有些职员不满主管的言行,却又敢怒不敢言,只好故意装出一副无表情的样子。事实上,不管如何压抑那股愤怒的感情,内心的不满依然很强烈,如果仔细观察他的面孔,会发现他的脸色不对劲。
人们经常把这种木然的面孔称为“死人”似的面孔,也就是说他像死人一样面无表情,神色漠然。而这种“死人”似的面孔本身就是一种不自然的表现。
此外,虽然这类人努力使自己喜怒不形于色,但倘若内心情绪强度增加的话,他的眼睛往往就会马上瞪得很大,鼻孔会显出皱纹,或在脸上出现抽筋现象。所以,如果看见对方脸上忽然抽筋,那就表示在他的深层意识里,正陷入激烈的情绪冲突中。
如果碰到这种人,最好不要直接去指责他,或者当场给他难堪。当看到属下脸色苍白、脸部抽筋时,主管最好这样说:“最近是不是心情不好?如果你有什么不快,不妨说出来听听。”以设法安抚属下正在竭力压抑的情绪。
死板的面孔或抽筋的表情,至少可以暗示上下级关系正陷入低潮,这时最好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以消除误解,改善双方的关系。
有时候,漠不关心的表情,也可能代表是好意或者是爱意的表情。尤其是女性,倘若太露骨地表现自己的爱意,似乎为常情所不许,于是便常常表露出相反的表情,装着一副对对方毫不在乎的样子,其实这种表面上的漠不关心,骨子里却是十分在意的。
有时候,当彼此陷入强烈的敌意和反感时,倘若在对方面前表现这种态度,不但会给对方带来不愉快,甚至还会造成双方关系的危机,乃至出现被社会所不容许的破坏行为。于是,这就产生了伪装的笑容和亲切的态度,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叫做“反动形成”。
关于这一点,最好的例子就是夫妻吵架。当彼此间的不调和达到很激昂的状态时,不快乐的表情反而会逐渐消失,结果会呈露出笑脸,态度上显得卑屈而亲切。所以,提出离婚的夫妇彼此越是彬彬有礼,其不可调和的矛盾就越深。
曾经有一位负责明星采访的记者说,如果要了解影视界的夫妇关系是否协调,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注意电视上综合节目、现场节目以及家庭访谈就行了。倘若他们不断表现出十分愉快的表情,或者不断地强调夫妇之间的协调状况,那么他们之间很可能出现了危机,表面上的和谐,不过是一种掩饰罢了。
丰富无声的身体语言
人的心理常常被比喻为演戏的舞台,倘若把照明灯照到的地方当成人的意识焦点,那些焦点的背后就是光线照射不到的“黑暗地带”,就是人类的深层心理区域。
如果不能探索到这个黑暗的地方里去,就无法真正了解人类的心理,要洞察对方的深层心理,就有必要了解语言之外的情绪表现。
这些情绪表现通常会通过一些非语言的信息传达出来,比如姿态、动作、表情、服饰、语调等,如果无法识别这些非语言的情绪,就无法理解他人的真实意图,当然也就无法成功地与人交流。
实际上,很多不快和冲突,都是由于当事人没有注意或准确判断对方的心理和情绪造成的。因此,识别对方的情绪,从对方的行为、姿态、表情、服饰等方面,看出对方的内心情感和欲望,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文字并不是人类最基本的表达和沟通方式,来自身体的语言才是人类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表达和沟通方式。
理解和掌握身体语言,意味着在交谈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对方通过身体动作,有意或者无意之间向外传达的信息。
经验丰富的家长,很容易就可以察觉出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说谎,就如同格林童话中的那个故事一样:匹诺曹的鼻子,在他说谎的时候会变长。
当孩子费尽心机编造故事情节时,他的身体语言就已经出卖了他。这种情况下,真正说话的不是他的嘴巴,而是他的身体。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尽管别人向你阐述了许许多多的理由和相应的论据,你对于他的话还是无法感到满意和信服。
某人向你吐了一大堆的苦水,试图使你相信,他现在的境遇有多么辛酸和令人悲伤——但是你还是不能相信他所说的情况。
某人特意在你的面前炫耀自己现在过得多么好——但是你并不相信他。
别人大声地表示,对于你赠送的礼物他是如何喜欢,如何满意——但是你从他的眼神中却看到另一种意思。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别人已经向你阐述了这么多的理由,为什么你还是不相信他呢?
真正的原因在于,他的身体向外界传达出了完全不同的信息,你通过他的身体语言察觉到他在说谎。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及信息的传递,有80%是通过身体语言而非文字来完成的。因此,准确地理解身体的语言对了解别人的情绪来说十分重要。
熟悉和了解身体语言,可以使你更加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在人际交往中,一方面,你要把自己的意思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出来;而另一方面,需要能够清楚地了解别人通过身体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并作出回应。
了解他人的身体语言,是洞察他人情绪的重要方法和技巧,掌握了这种技巧,就能够准确有效、迅速、快捷地判断出对方的情绪,并能对自己在判断他人情绪时的失误和教训进行分析,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一个人认识和评估情绪的情商越强,在生活中也就更能轻松地把握住他人的情绪,做到言行得体、进退自如,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手语的秘密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只是从脸部表现出来,当人们努力抑制脸部表情的变化时,他的身体其他部位会在无意中泄露真情。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手语:
——尼克松卷入“水门事件”后,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出现了摸弄脸颊、下巴等动作,而在“水门事件”爆发前,尼克松从未有过这种动作。心理学家法斯特教授据此认为,尼克松这次肯定脱不了关系。
摸自己身体这种“自我接触”,在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自我安慰”。为了弥补自身的弱点或掩饰某种情绪,人们往往会无意识地做出种种自我接触的动作。尼克松的自我接触,就是由于证据确凿,不自觉地将其恐惧心理流露出来。
自我接触的基本意义多为内心不安、紧张、恐惧等。人在精神上受到伤害或产生紧张情绪时,便会不由自主地做出种种举动,触摸自己的身体,如抚摸、抓、捏等。
这些举动与婴儿得到母亲的爱抚,保持心理平静的姿态颇为相似,是此类动作在人进入成年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比如,一个人不断地将两只手交叉在一起,那就是他内心紧张不安的一种客观折射。
——摊开双手,是许多人要表示真诚与公开的一个姿势。意大利人毫不拘束地使用这种姿态,当他们受挫时,便将摊开的手放在胸前,做出“你要我怎么办呢”的姿态。
注意一下小孩子,当他们对自己所完成的事感到骄傲时,便会坦率地将他的手显露出来;但是,当他们有罪恶感,或对一个情况产生怀疑时,便会将手藏在口袋中或背后。
——与开放接纳的姿势相对的,是一种保护自己身体、隐藏个人情绪、对抗侵侮的姿态。
每个球迷对下面这种情形都司空见惯:一个裁判作出一个判决,某队的教练对该判决提出抗议,忽而双手乱挥,忽而双手深插口袋中,甚至握拳相向;而裁判眼瞪着球队教练,双手交叉在胸前,做出一种防卫性的姿势。
从教练一开口,裁判就已很明显地表现出他要坚持自己的判决,不管教练怎么抗议都无效。有时,他会背向着那个教练,以表示“我不要再听你的话了”。
——谈生意时,在你说明了来意或观点之后,对方却不置可否,不知道是拒绝还是应允。按照戴尔玛的经验,这时候就要注意对方手部的微小动作。手部放松,手掌张开,将手摊开放在桌子上,清除桌上的障碍物,抚摸下巴,这都可以看做是表示肯定情绪的动作。
如果对方内心情绪是否定的,虽然表面上他似乎也会装出感兴趣的神色,但其手部动作却会泄露内心的秘密。当对方出现下列手部动作时,很可能表明他的心理状态是“我不高兴”、“不想听你说话”、“我不会答应”等。
比如:在身体前边握紧拳头;两手放在大腿上,张开手时,两手拇指相向;两手交叉按在头部后面,或手指按在额头正中央;手向着你而屈指数数;和你交谈时,不断地把玩桌上的东西,或将它重新放置;打开抽屉又关上,好像在找东西;两手支住下巴;用手指连续敲桌子。
——心理学家还发现,当一个人用手摸颈后时,往往是出现了恼恨或懊悔等负性情绪,他们把这个姿势称为“防卫式的攻击姿态”。
在遇到危险时,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用手护住脑后,但在防卫式的攻击姿势中,他们的防卫是伪装,结果手没有放到脑后,而是放到了颈后。女人尤其善于用这种伪装,她们伸手向后,撩起头发,来掩饰自己的恼恨情绪。
——握手也藏有深层的心理术。一般来说,握手的力气大小同性格有关。比如握手有力者多是富于主动性并充满自信的人,握手无力者则缺乏魄力,性格软弱。另外,在晚会上和不相识的人一个劲儿握手的人,表明他喜欢显示自己。
但是,要识透对方的内心和情绪,必须施以更微妙之道。
在中世纪的欧洲,互不相识的人相遇时,如果不是敌人,就松开武器,边表示没有拿任何武器,边相互靠近握手。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右手得力,用右手握对方的右手,就用不着担心自己的刀会被拔掉,握手成了解除武器的标志。
现代人也是一样,握手是为了解除心理上的武装。正因为解除了精神上的戒备,心理上的微小变化也就容易表露出来。
同时,握手是可以直接接触对方身体的有利之机。最初,男人之间用手遮住生殖器进行问候;不久,演变成互相握手。所以握手本来就有“用身体了解人”的目的。
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微妙心理活动,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根据手的湿润程度进行判断。
在人的身体中,常伴随着恐怖和惊讶之类的感情变化,不受自己意志控制的自律神经就会活动起来,引起呼吸的紊乱、血压和脉搏的变化或者汗腺的兴奋(精神性的出汗)。
人们看球类比赛,当比赛紧张起来时,手里就会捏着一把汗。如果握对方的手,感觉到对方的手掌渗着汗,就可以认为对方心情紧张,内心失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