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心头暗许,但也不想驳陈宫的面子。他眼睛一瞪,正要喝斥,却被刘基用眼色拦住了。陈宫也甚感兴趣,说道:“那还要请教将军。”
“将军可不敢,在下不过一名参军罢了。”那小将的声音不高,却十分清晰,“袁术有三点必败的理由。”
“哦?不知那三点?”
“其一,袁术入寇汝南,师出无名,此乃不义也。”他缓缓的曲下了一只手指,继续道:“其二,****远征,疲惫之师,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此乃不利也。其三,袁术刚占宛城,兵微将寡,选此时来攻,此乃不智也。”说到此处,他的伸出的三只手指都已经曲了回去,手握成立拳头。
他的拳头用力一挥,在杨成风看来这个动作格外有力,颇有大将的气势。他沉声道:“此不义、不利、不智之师,虽众何益!”
“说得好!”陈宫抚掌长笑,似乎忘了自己仍在马背之上,他笑道:“我向来不服人,今天听将军一席话,颇有些佩服了。”言下之意,仍有几分的不服。
刘基目光闪动,此番见识固然通透,偏偏又言辞文雅,颇令他起了惜才之心。于是问道:“听你的言谈不俗呀,上过学?”
小将面对刘基的询问不卑不亢,在马上欠了欠身子,道:“末将孝廉出身。”
刘基一怔,问道:“孝廉出身,怎么入了武职?”
那人道:“末将从小喜好韬略。”
刘基点点头。
汝南。
袁术指挥手下拼命向汝南发起攻击,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一旦刘基来援,以自己的兵马根本抵挡不住黑旗军的攻击。
自从占领宛城后,袁术就准备报复刘基,报复黑旗军。他明白自己今天的一切是刘基给的,如果不是刘基,他现在还在寿春安安心心的做皇帝,如果不是刘基,他也不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以宛城为据点打关中?呵呵,刘基会这么好心?他只不过想让自己做黑旗军的先锋而已。袁术自然不会再按照刘基说的去做。况且宛城城高墙厚,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不下于寿春。经过半年的休养生息,以袁家的实力,袁术已在宛城站稳脚跟。而且,经过一系列事件后,此时的袁术已非去年刚称帝的袁术。
作为一个世家子弟,袁术并非蠢人,反而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否则天下大乱之初,袁术的势力也不可以与袁绍平分秋色,
半年来,袁术奋发图强。励精图治,训练精兵。
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击败刘基。
刘基兵强马壮,又有袁术留在寿春的财富,根本不需为钱粮担心,袁术明白。想攻打刘基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
幸运的是这个时机很快就到了,因为刘基与曹操大战元气大伤,正是出兵的好时机。
半年来,袁术在宛城招兵买马,兵力已达三万。
袁术任命张绣为大将军,统领其中两万兵马,又以重金从凉州、河内购买两千战马,招募凉州,匈奴骑士,训练一支精骑。
凉州、匈奴本身擅长骑射,虽然只训练了几个月,但一点也不比袁术本来的骑兵逊色。
为了击败刘基,袁术派出使者北连曹操,南接刘表。
八月一日,袁术在宛城誓师,以大将军张绣为先锋,出兵两万攻打汝南。
汝南的黑旗军有两个军两万人,除了在上蔡等地防备曹操的兵马外,汝南城中只有五千兵马。
五千兵马,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以汝南的城高墙厚,想抵挡两万袁术军的攻击完全可以。
但是!
袁术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汝南的世家豪门。
汝南,地处中原,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世家豪门强悍而不可想象。刘基又在汝南以高压手段对付世家豪门,让这些世家豪门心中厌恶。
所以,袁术派人一联系,各个世家与袁术一拍即合。
“陛下。”亲兵的呼唤让袁术收回的思维。
袁术抬头望去,麾下的士兵又一次被汝南的守军打退,但出乎意料的袁术没有勃然大怒,只是淡淡道:“下令,收兵。”
“呜……”
号角声响起,张绣狠狠的看了汝南一眼,才领兵撤退。
汝南的防御强悍出乎意料,两万兵马几天几夜的攻击,损失不下于五千,却没有杀上城楼。
“大将军,陛下有令,让你去中军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