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行者——学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十六年的职业轨迹,八千里路的风雨历练,让我受益终生。
曾经作为其中的一员,面对400多个鲜活案例,500万字的珍贵资料,16年的征战历程,我试图用一个人的亲身体验去记录和总结追随这支团队的跋涉与感悟。
2010年的黄山年会上,我曾经以《回首十五年,迎接新挑战》为题,对这支团队过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其间风起云涌,大浪淘沙,从处江湖之远到居庙堂之高,从商业思想库到战略思想库,一路走来,一以贯之,思想追求,始终不渝——
1996年,谭启泰撰写的《谋事在人》石破天惊,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01年,屈波撰写的《大盘时代》一声炮响,揭开了中国泛地产革命的序幕。
2003年,屈波撰写的《城市中国》横空出世,宣告中国开始进入城市运营的战略时代。
2005年,屈波撰写的《找魂》应运而生,伴随着大国崛起,预示着东方智慧和中国式战略的伟大复兴。
2007年,我和屈波主编的《王志纲工作室战略思想库》终于顺利出炉,对十二年的实战经验与理论探索进行了系统梳理,成为“打造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的前奏。
十二载的精神砥砺与思想探索,伴随《战略思想库》的结集出版而达到高潮。同时,一个崭新的时代也亟需开创。
然而,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有时,我不得不承认,与思想的惠及相比,既得利益的力量的确强大。于是,有人看到的是一摞钞票,有人看到的是一件袈裟,有人看到的则是一座思想宝库。不过,我想,无论发财、镀金抑或悟道,皆无高下优劣之评判,只是谋生的不同手段而已,和光同尘与同流合污之不同,只在“有道”与“无道”的分别。
危机无疑是当下最好的一副清醒剂。那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做法终于可以停下来,世人需要厘清思绪,寻找新的出路。此时,人类正花费巨额财富在太空探索未来的发展空间;国家正在全球寻找经济的增长空间;企业正在市场上开拓全新的利润空间;个人则在社会上谋求自己的生存空间。我想,这所有的空间都应当取决于人的思想空间。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改变世界。
我始终坚信,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最具价值的是思想,并非既得利益;我更深知,从实践到理论再到思想,从案例库到思想库再到哲学库,是一个艰苦卓绝的探索过程。
然而,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持之以恒,绝不懈怠。通过对大量案例的梳理解读,无数理论书籍的阅读整理,现有资料素材的搜集研究,加之多年来对征战历程中所见、所闻、所感的详细辑录,再经过一遍遍地提炼、提升和提纯,我在策划工作之余竟也积累下近百万字的工作日志与心得笔记。
2010年,当中国汹涌澎湃的大旅游浪潮滚滚而来,当我们再一次傲立于历史潮头,面对一个全新时代的大命题时,世人不禁追问:从《大盘时代》到《城市中国》,再到《找魂》,开创新时代的豪情能否被续写?
在杭州西湖边上的一个茶馆里,师兄屈波告诉我,任何一场写作都是一次精神历险。而当我下定决心要完成这次历险时,面对大时代的要求心中依然充满了忐忑,但我无路可退,唯有义无反顾。
文以载道,薪火相传。
借助这本书的出版,我只想告诉大家,“打造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宏大工程,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我们应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无愧于这个开放的思想平台,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战略时代。
这是一个人的探险,却借助了一群人的智慧。衷心感谢那群过去曾经和现在依然与我并肩战斗的同事们,正是从这些可敬、可亲、可爱的战友身上,我汲取了无数的营养,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并永远激励我奋勇前行。
请允许我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革命敬礼!
房晓。
二○一一年九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