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4276100000006

第6章 敌战计(2)

隔岸观火之计在运用上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坐观敌方因内部冲突而出现的相互攻击和残杀的混乱局面,然后选择有利时机对敌人实施毁灭性曲打击;二是坐待敌入内部出现矛盾和冲突,利用一方消灭另土方,然后消灭或收复剩下的一方。隔岸观火在运用上的核心是充分利用敌方内部的一切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用计者必须非常熟悉敌方内部的情况,并对其发展趋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郭嘉遗计定辽东曹操隔岸观虎斗

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后,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进兵乌桓,兵至白狼山。袁尚、袁熙汇合匈奴冒顿,率骑兵数万,与曹操决战,被曹操击败。

袁熙、袁尚率数千人逃向辽东。曹操并不追赶,而是退兵易州,按兵不动。大将夏侯惇说:“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臣服,现在袁熙、袁尚前去投靠,必为后患,不如趁他们还未联合起来,火速征讨,这样辽东大事以定。”曹操笑道:“不用劳烦各位将军虎威,用不了几天,公孙康定会将袁氏弟兄的脑袋送来。”众将都不相信。但没过多久,公孙康果然派人将袁氏弟兄的首级送到。曹操大笑:“果然不出郭嘉所料。”

原来,郭嘉在征乌桓的途中病倒,留在易州治病,病势沉重,临终时给曹操留下一封信授计道:“我听说袁尚、袁熙兄弟往辽东投奔公孙康,丞相千万不要派重兵进攻。公孙康一直担心被袁氏吞并,今袁熙、袁尚前去投奔,心中必然怀疑。如果我们派兵攻打,他们一定合力迎击,急切中难以得手,如果暂缓出兵,公孙康与袁氏兄弟就会相互火并。”

事情如郭嘉分析的那样,公孙康听说袁熙、袁尚要来投奔,当即与手下的人议定:如果曹操前来征讨,便留下袁氏弟兄合力抗曹,如果曹操并不派兵,就将袁氏弟兄杀掉,献给曹操。因为当年袁绍曾有吞并辽东之意,公孙康一直耿耿于怀,同时也担心袁氏兄弟来投靠是假,欲鸠占鹊巢是真。而袁氏兄弟也的确如公孙康所担心的那样,企图寻找机会杀掉公孙康,占据公孙康的辽东,用辽东数万骑兵抵挡曹操的进攻,在伺机收复河北。所以,当探马把曹操屯兵易州,并无进兵辽东之意报上来时,公孙康立即设计除掉袁氏弟兄,派人将首级送到易州。曹操不费一兵一卒,除掉袁氏弟兄,收复辽东,隔岸观火使曹操坐收渔人之利。

曹操舞权弄事,刘备隔岸观火

曹操很早以来就有废掉汉献帝称霸的野心,只是朝廷里的忠臣太多,他一直不敢轻举妄动。于是他要效仿赵高来个“指鹿为马”,试探一下群臣的反应。

这一天,他计划好邀请汉献帝外出打猎,以观动静。汉献帝对曹操早有警觉,所以并不想去。然而曹操以古训相邀,献帝只好听从。刘备、关羽也各自随队出许昌。

曹操昂首挺胸与汉献帝并马前行,神态十分傲慢。一只雄鹿进入君臣的视线,汉献帝兴致上来,欲发箭射鹿,但连发三箭未中,曹操接过弓箭,一箭正好射中鹿背。群臣以为献帝射中的,高呼万岁,曹操却拍马前行迎接群臣的拜贺。其实,曹操是在试探群臣的反应:看哪些人支持自己,哪些人反对自己,看自己篡位夺权的时机是否成熟。

关羽见曹操目中无人,欺君罔上,大怒,便欲杀曹操。这一切刘备早就看在眼里。他何尝不知道曹操舞权弄事,寻机废帝?然而此时自己兵少将乏,正靠在曹操门下。如此势单力孤,此时杀曹操必然会惹火上身,既伤了皇帝,又损失了自己的力量,所以关羽提出要杀曹操,刘备当然不会应允。

刘备告诫关羽要,凡事三思而后行。估计到可能有的后果,然后再行动,保存力量,等待时机。昔日赵高指鹿为马以察朝臣的顺逆,今日曹操射鹿以检验朝臣的从违,二者皆奸臣之心,前后如出一辙。

应该说刘备在这件事上比关羽看的透彻,他深知曹操并不是说杀就杀得了的,关羽虽勇,但曹操手下人都跟随在侧,皆忠勇之人,有可能关羽还未等杀掉曹操,恐怕献帝自己和关羽早已被杀。因为古来君侧之恶根基深,除之最难。所以刘备不同意关羽杀掉曹操,最好的办法是隔岸观火等待时机。

第十计笑里藏刀

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文:设法使敌方相信我方是善意友好的,从而对我方不加戒备。我方则暗中策划,积极准备,待机而动,不要让敌方有所察觉而采取应变的措施。这是一种暗藏杀机、外表柔和的计谋。

计名探源: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的做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善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很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计。他探到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魏国公子,心中大喜,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之套近乎,信中说,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于言表。他还建议约定时间会谈议和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魏国公子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他以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魏国公子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魏国公子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他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赚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公孙鞅笑里藏刀之计轻取崤山一带。

逢纪暗献藏刀计袁绍堂皇取冀州

在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何其雄阔,关羽温酒斩华雄、虎老关三英战吕布,使多少英雄成名。然而各路诸侯各怀鬼胎,终致分崩离析。

袁绍屯兵河内,缺少粮草。冀州牧韩馥派人送来钱粮以供军用。谋士逢纪劝袁绍道:“大丈夫纵横天下,为什么要等着别人送粮食!冀州是钱粮丰盈的富裕之地,将军为什么不夺下冀州?”袁绍说:“只是没有好的计策。”逢纪说:“将军可以暗地派人给公孙瓒送信,让他进兵攻取冀州,我军夹攻。公孙瓒必然兴兵进攻冀州,韩馥是软弱无能之辈,一定会请将军掌管冀州事,抵抗公孙瓒。您可以乘机夺取冀州,这样冀州岂不唾手可得。”袁绍非常高兴,马上写信给公孙瓒述说夺取冀州之事。公孙瓒见袁绍愿与他共同夺取冀州,然后平分其地,十分高兴,立即兴兵攻打冀州。

袁绍又秘密派人报告韩馥,说公孙瓒兴兵进攻冀州。韩馥慌忙召集荀谌、辛评两位谋士商议,荀谌说:“公孙瓒率领燕、代两地将士,长驱而来,气势难以抵挡。何况还有刘备、关羽、张飞帮助,更是难以对付。现今,袁绍智勇过人,手下名将众多,将军何不请他一同抵抗公孙瓒,他一定会尽心帮助将军,如此就不怕公孙瓒了。”韩馥马上要派别驾关纯去请袁绍。长史耿武进谏道:“袁绍是狐客穷军,完全依靠我们,就好像婴儿在股掌之上,如果停止哺乳,马上便会饿死。为什么要把冀州的事委托给他?这是引狼入室。”韩馥却说:“我是袁家的故吏,才能又不如袁绍。古人都能择贤让位,你们为什么嫉妒呢?”耿武叹息道:“冀州一定不保了!”于是有三十多人弃职而去,只有耿武与关纯埋伏在城外,专等袁绍到来。

没过几天,袁绍来到冀州城下,耿武、关纯拔刀而出,想要刺杀袁绍,袁绍的大将颜良斩了耿武,文丑砍死关纯。袁绍进入冀州城,任命韩馥为奋威将军,用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别掌管冀州诸事,夺走了韩馥的权力。韩馥后悔不迭,于是丢下家小,只身一人投奔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公孙瓒听说袁绍已经占据了冀州,便派弟弟公孙越来见袁绍,想平分冀州之地。袁绍用计害死了公孙越。从人逃回见公孙瓒,报告公孙越已死。公孙瓒大怒,径起本部军马,杀奔冀州。但公孙瓒不是袁绍的对手,战败自缢而死。这样,幽州也落入了袁绍之手。

逢纪这一笑里藏刀之计为袁绍得了冀、在二州。袁绍本是无能之辈,但手下多忠勇谋略之士,为其效命,故而也能成事。

笑里藏刀惑敌计老将新谋降吴国

三国后期,三国名存实亡,司马炎以晋代魏,蜀汉相继灭亡。只有东吴与晋并立。晋国君臣无时不刻在谋取东吴。于是,吴主孙皓令镇东将军陆抗部兵屯江口,以图襄阳。早有消息报入洛阳,晋主司马炎闻听陆抗要进攻襄阳,与众官商议。贾充建议派都督羊祜率兵拒之,待吴国中有变,乘势攻取,东吴反掌可得也。司马炎立即降诏遣使到襄阳,宣谕羊祜。羊祜奉诏,整点军马,预备迎敌。

羊祜镇守襄阳期间很得民心,东吴降卒有要回去的,皆任其自由。他削减与吴国边境巡逻的士卒,让这些士卒垦田种地八百余顷。他刚到任时,军无百日之粮。没几年的功夫,军中的粮食够十年之用。羊祜在军队里,经常着轻裘,系宽带,不披铠甲,帐前侍卫不过十余人。

一次,部将禀告羊祜:“吴兵都懈怠无备。可乘机偷袭,必能大获全胜。”羊祜笑道:“你等不要小看陆抗,此人足智多谋,日前吴主命他攻拔西陵,斩了步阐及其将士数十人,我救之不及。此人为将,我等只可自守。等其国内有变,方可图取。若不审时势而轻进,定是自取败亡之道。”众将听完后更加佩服,只自守疆界而已。

一天,羊祜带领诸将打猎,正赶上陆抗也出来打猎。羊祜下令:“我军不许过界。”众将得令,只在晋地打围,不犯吴境。陆抗望见,叹道:“羊将军有纪律,不可侵犯啊!”当晚各自退回。羊祜回到军中,查问所得禽兽,被吴人先射伤的都送还吴人。吴人都很高兴,来报陆抗。陆抗召来人问道:“你家都督能饮酒吗?”来人答道:“一定是佳酿才喝。”陆抗笑道:“我有斗酒,藏了很久了,今天交给你带去拜上都督,此酒陆某亲自酿造,并用来自饮,特奉一勺,以表昨日出猎之情。”来人允诺,携酒而去。左右问陆抗:“将军以酒与羊祜,有何主意?”陆抗道:“羊祜既施德于我,我哪能无以酬谢?”众将愕然。

来人回见羊祜,把陆抗所问连同送酒一事一一禀告。羊祜笑道:“陆抗也知吾能饮乎!”于是,开壶取酒来饮。部将陈元劝道:“恐怕其中有诈,都督且宜慢饮。”羊祜笑道:“陆抗不会下毒的,不必疑虑。”竟倾壶饮之。从此,二人派人通问,经常往来。

有一天,陆抗派人问候羊祜。羊祜问来人:“陆将军安否?”来人答道:“主帅卧病数日未出。”羊祜说:“料陆将军之病,与我相同。我这里有现成的药,可送给陆将军服用。”来人持药回见陆抗。众将劝道:“羊祜是我们的敌人,此药必非良药。”陆抗道:“羊叔子岂能下毒!你等众人勿疑。”于是把药服下。第二天病好了,众将都来拜贺。陆抗说:“羊祜专以德,如我专以暴,是羊祜不战而服我也。我岂不知其中之利。”众将领命。

没过多久,吴主遣使来到,陆抗接入使者。使者对陆抗说:“天子传谕将军,马上进兵,不要让晋人先进兵。”陆抗说:“你可先回,我自有疏章上奏。”使者辞去,陆抗随即草疏派人到建业呈给吴王。奏疏中说明现在还不能对晋国用兵,并且劝吴王修德慎罚,以安内为念,不当以黩武为事。吴主看毕大怒:“朕闻陆抗在边境与敌人相通,今果然如此!”于是罢了陆抗的兵权,降为司马,令左将军孙冀代领江口军事,群臣皆不敢谏。

羊祜听说陆抗被罢兵,孙皓失德,见吴有可乘之机,于是上表请求伐吴。由于贾充等人劝阻,司马炎因此没有准奏。羊祜听说司马炎没有准奏,叹道:“天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今天不取东吴,岂不可惜啊!”

咸宁四年,羊祜入朝,奏请辞官养病。司马炎问道:“卿有何安邦之策,以教寡人?”羊祜答道:“孙皓暴虐已久,现今可以不战而克。如果孙皓不幸而殁,更立贤君,则吴国就难以图取了。”司马炎马上醒悟:“卿马上率兵讨伐如何?”羊祜道:“臣年老多病,不堪当此任。请陛下另选智勇之士。”

是年十一月,羊祜病危,司马炎亲自问安。羊祜流着眼泪说:“臣万死不能报陛下也!”司马炎也哭泣着说:“朕深恨当时不用卿伐吴之策。今日谁可继卿之志?”羊祜含泪答道:“臣死后,右将军杜预可以伐吴。”司马炎道:“举善荐贤,是好事也,您为何每次向朝廷推荐人时都自焚奏稿,不让人知道呢?”羊祜道:“到朝廷为官,替国家出力,却要谢恩私门,这是臣所不取的。”说完而亡。司马炎大哭回宫,敕赠太傅、巨平侯。南州百姓听说羊祜死,罢市而哭。江南守边将士,也都哭泣。襄阳人思念羊祜在时,常游于岘山,于是建庙立碑,四时祭之。往来人见其碑文,无不流涕,故名为堕泪碑。

司马炎依羊祜之言,拜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军事,率兵一举平定了吴国。庆功宴上,司马炎执杯流着眼泪说:“这都是羊太傅的功劳,可惜他不能亲自见到啊!”

陆伯言笑里藏刀吕子明奇袭荆州

东吴的吕蒙是一位很有谋略的将军,见刘备借了荆州赖着不还,便建议孙权武力夺取荆州。孙权应允,委任吕蒙为都督节制军事,收复荆州。吕蒙返回陆口,早有探马报告:“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高阜处各有烽火台。”又闻荆州军马整肃,预有准备,吕蒙大惊道:“如此,荆州难图。我已在吴侯面前劝取荆州,今却如何处置?”寻思无计,于是托病不出,派人回报孙权。孙权听说吕蒙患病,心中着急。陆逊进言说:“吕子明之病是假的,并非真病。”权道:“伯言既知其中有诈,可亲往视之。”陆逊领命,星夜至陆口来见吕蒙,果然面无病色。陆逊说:“我奉吴侯之命,来探望子明。”吕蒙答道:“贱躯偶染疾病,何劳伯言探望。”陆逊说:“吴侯以重任付将军,将军不乘时而动,空怀郁结,确是为何?”吕蒙目视陆逊良久不语。陆逊又说:“我有一方,能治将军之疾,不知可用否?”吕蒙屏退左右而问:“伯言有何良方,请赐教。”陆逊笑道:“将军之疾,不过因荆州兵马整肃,沿江有烽火台罢了。我有一计,令沿江守吏,不能举火,荆州之兵,束手归降,将军愿听吗?”吕蒙惊谢道:“伯言之语,如见我肺腑,愿闻良策。”陆逊说:“关羽自恃英勇,所虑者惟将军一人罢了。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把陆口之任让与没有名望却能担大任之人,派人卑辞赞美关羽,以骄其心,关羽必尽撤荆州之兵,进攻樊城。乘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别出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可取。”吕蒙大喜:“果真是妙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