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4276100000005

第5章 敌战计(1)

第七计无中生有

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文:用假象欺骗敌人,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巧妙地由虚变实。也就是说,开始用小的假象,继而用大的假象,最后假象突然变成真象。

计名探源:

无中生有,这个“无”,指的是“假”,是“虚”。这个“有”,指的是“真”,是“实”。无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从而扰乱敌人,造成敌方判断与行动上的失误。此计可分解为三部曲:第一步,示敌以假,让敌人误以为真;第二步,让敌方识破我方之假,掉以轻心;第三步,我方变假为真,让敌方误以为假。这样,敌方思想已被扰乱,主动权就被我方掌握。使用此计有两点应予注意:第一,敌方指挥官性格多疑、过于谨慎的,此计特易奏效。第二,要抓住敌方思想已经迷惑不解之机,迅速变虚为实,变假为真,变无为有,出其不意地攻击敌方。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明。唐将张巡忠于唐室,不肯投敌。他率领二三千人的军队守孤城雍丘(今河南杞县)。安禄山派降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敌众我寡,张巡虽取得几次突然出城袭击的小胜,但无奈城中箭矢越来越少,赶造不及。没有箭矢,很难抵挡敌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一计。急命军中搜集秸草,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夜幕之中,令狐潮以为张巡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张巡轻而易举获敌箭数十万支。令狐潮天明后,知道中计,气急败坏,后悔不迭。第二天夜晚,张巡又从城上往下吊草人。众贼见状,哈哈大笑。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勇士,敌兵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幕掩护下,迅速潜入敌营,打得令狐潮措手不及,营中大乱。张巡乘此机会,率部冲出城来,杀得令狐潮大败而逃,损兵折将,只得退守陈留(今开封东南)。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

诸葛亮智激周瑜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东吴这个地方。东吴的孙权继父兄之基业,有的众多贤良死士辅佐,国富民殷,不肯投降。刘备刚刚被曹操打败,于是,派诸葛亮下江东联络孙权共同抗击曹操。当时,周瑜掌管东吴军政大权,所以鲁肃带着诸葛亮来见周瑜。

周瑜知道诸葛亮是来东吴求救的,故而摆出一幅姿态,因为求人的人低人一等,被求的人总想摆出十足大恩公的姿态。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周瑜就当着诸葛亮的面和鲁肃大谈曹操大军不可阻挡,只有降曹才是东吴的唯一出路,鲁肃又急又气,脸都争红了。在周、鲁二人争辩时,诸葛亮把二人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一旁袖手冷笑。

诸葛亮这一笑,周瑜更得意了:“先生何故发笑?”

诸葛亮说:“我不笑别人,笑鲁子敬不识时务。”

鲁肃忙问:“先生为什么笑我不识时务?”

诸葛亮即说:“公瑾决心降曹,甚为合理。”

周瑜也赶紧说:“先生识时务,确实与我同心。”

诸葛亮与周瑜是以诈应诈,却急坏了鲁肃:“先生,你为什么也这么说呢?”

诸葛亮又说:“曹操很会用兵,天下无敌。从前吕布、袁绍、刘表与之作对都被消灭。只有刘备至今不识时务,仍然与其抗衡,现今孤立无援屯于江夏,生死不保。将军决心投降曹操,可以保全妻子、保全富贵,至于国家的存亡不过听天由命罢了,那又算什么呢?”这里诸葛亮吹嘘曹操与周郎抬举曹操的作用就不同了,前者抬曹操是迫使孔明更低三下气地求自己,诸葛亮说曹操厉害则是敲打周郎年轻气盛的自尊心。诸葛亮这番话说完,周瑜没什么反应,鲁肃却愤怒了:“你竟敢要我主屈膝受辱于曹贼吗?”气氛比以前紧张。

诸葛亮又说:“我有一计,不用杀牛宰羊,不用投降纳城;也不用亲自渡江;只需派一个使者,用一叶小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曹操的了这两个人,肯定不动刀兵,率兵而退。”

周瑜一听,忙问:“是什么样的两个人?可以使曹操退兵。”

诸葛亮说:“东吴去此二人,如大树上落下一片树叶,太仓中减掉一粒粮食;而曹操得了这两个人,必然高高兴兴退兵而去。”

周瑜问:“是怎样的两个人?”

诸葛亮说:“我在隆中居住时,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造一台,叫铜雀台,非常壮丽,广选天下美女,藏于铜雀台中。曹操是好色之徒,早就听说江东乔公有两个女儿,分别叫大乔和小乔,二人皆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曾说:‘我有两个愿望,其一,扫平四海完成霸业;其二,能得江东二乔,放置在铜雀台内,以安度晚年,即便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现在曹操率领大军要吞并江南,其实是为了二乔而来。将军为何不去找乔公,用千金买二乔,派人送与曹操,曹操得了二乔,心满意足必然退兵。春秋时范蠡曾给夫差献过西施,您为什么不用这个办法呢?”

周瑜说:“曹操要得到二乔,有什么证据吗?”

诸葛亮说:“曹操的三子曹植,字子建,出口成章,曹操曾命他作一篇赋,叫《铜雀台赋》。这篇赋的意思要誓取二乔。”

周瑜说:“这篇赋先生能记下来吗?”

诸葛亮说:“我喜欢这篇赋辞彩华美,所以记下一二。”

周瑜说:“先生能否背诵一下?”

诸葛亮当即背诵《铜雀台赋》:“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周瑜听罢,勃然大怒,大骂曹操老贼,并誓死抗战到底。诸葛亮仍然顺着周瑜开始说的投降主张劝说周郎,并举出汉代派公主和亲的故事鼓励周郎,还说两个民女算什么。周瑜说出了事实真相: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郎的夫人,曹操竟然要使东吴国破家亡,夺妻欺人。周郎再好的修养也受不了,并说投降曹操是在试探诸葛亮,早有北伐之心,只是还未来得及,现在正好大破曹操。

其实诸葛亮是用无中生有之计智激周瑜,他巧妙地把“二桥”换成了“二乔”。周瑜全然不知,以为诸葛亮说的是事实。所以大怒不止,发誓与曹操决战到底。

曹操杀粮吏以安军心

在三国演义中,袁术在淮南称帝,然后起二十万大军,分七路,向徐州杀来。试想,徐州乃军事重镇,早有平定天下之志的曹操,岂容袁术得逞?于是曹操亲统大军,也向徐州来战袁术。

曹兵十七万,每天要耗费很多粮食。全国各地又荒旱无收,曹兵粮草接济不上。在这种情况之下,曹操催军速战,而袁术各将都闭寨不出。曹军相拒月余,粮食将尽。管粮官部下仓官王亘入禀曹操说:“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曹操说:“可用小斛散发,暂且救一时之急。”王亘说:“如果士兵埋怨,怎么办?”曹操说:“我自有办法。”王亘依命,用小斛发粮。曹操暗中派人到各寨探听,无不嗟怨,都说丞相欺众。曹操于是密召王亘进帐说:“我想向你借一物,以压众心,你必勿吝惜。”王亘说:“丞相欲用何物?”曹操说:“想借你的头用一用。”王亘大惊道:“我实无罪!”曹操说:“我也知你无罪;但不杀你,必会引起兵变。你死后,你的妻儿,我自会养活,你不必忧虑。”王亘再要说时,曹操早呼刀斧手,推出辕门外,一刀斩之,悬头高竿,出榜晓示说:“王亘故用小斛,盗窃官粮,按军法斩之。”于是众怨皆平。

第八计暗度陈仓

事典: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

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文:故意暴露我方的行动,以牵制敌人在某地集结固守,然后我方迂回到敌人的背后发动突袭,攻敌不备,出奇制胜。

计名探源:

暗度陈仓,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我牵制而集结固守时,我军悄悄派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

此计与声东击西计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敌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处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攻击点;暗波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此计是汉大将军韩信创造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成功战例。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时刻想着一定要击败项羽,夺得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栈道修复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口要塞加紧防范,阻止汉军进攻。

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他吸引了敌军的注意力,敌军的主力调至栈道一线,于是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钟会不懂修栈道邓艾历险渡阴平

邓艾,字士载,自幼熟知兵法,善晓地理。先为兖州刺史,后封为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晋公司马昭听说后主刘禅听信谗言,诏姜维班师,便命邓艾与镇西将军钟会共同出师伐蜀。

魏兵出师,早有探马报告给姜维,姜维立刻上表后主:“请降诏派左车骑将军张翼领兵守卫阳平关,右车骑将军廖化领兵守卫阴平桥。这二处最为要紧,如果这两处有失,汉中就危险了。”当时后主刘禅改景耀五年为炎兴元年,每天与宦官黄皓在宫中游乐,不理政事。对姜维的告急表文,没当回事。结果,钟会不费吹灰之力,先后夺了郑南关、乐城、汉城和阳平关。

姜维在沓中屯田避难,听说魏兵连破四关,马上起兵迎敌,终因寡不敌众,在强川口被邓艾大军追杀,首尾不能相顾,只好冲破重围,退守剑阁。钟会在离剑阁二十里处下寨,雍州刺史诸葛绪守阴平桥头,姜维诈取雍州,诸葛绪撤兵急救,姜维回兵过桥得脱,为此,诸葛绪到钟会寨中请罪,钟会大怒,叱令立斩诸葛绪。监军卫璀说:“诸葛绪虽然犯了军纪,但属征西将军邓艾的部下,如果将军杀了他,怕伤了和气。”

钟会说:“我奉天子诏书、晋公之命特来伐蜀,哪怕是邓艾有罪,也要斩首。”众人苦劝,钟会才将诸葛绪押至洛阳,由司马昭发落。有人将此事报与邓艾,邓艾大怒,带了十几个骑兵来见钟会。

钟会接入帐中,邓艾问道:“将军得了汉中,有没有取剑阁的良策啊?”钟会问:“将军有什么高见?”邓艾再三推却后讲道:“可派一军从阴平小路出汉中,出奇兵直取成都,姜维必撤兵来救,将军可趁机夺取剑阁。”钟会大喜说:“我在此专候将军的佳音。”二人道别。钟会说:“阴平小路,全是高山峻岭,蜀兵百人便可守住要道,并断其归路。我从大道进攻,何愁大事不成。”

邓艾自钟会处出来之后,对随从说:“钟会料定我不能取下成都,我偏要攻下。”当夜下令,望阴平小路进兵,离剑阁七百里下寨。邓艾一面写机密文书派人星夜呈送司马昭,一面召集部下问道:“我想乘虚取成都,跟你们一起建立不朽的功业,你们愿意跟我一同出征吗?”众将应声回答说:“愿遵军令,万死不辞。”邓艾先命令儿子邓忠带领五千精兵,不穿盔甲,分别拿着斧凿等器具,凡遇险峻难行的地方,便凿山开路,搭造桥阁,以便于后续部队行军。邓艾又挑选了三万步兵,各自都带着干粮绳索出发。走了大约一百余里,命三千军士就地驻扎,又走了一百多里,又选了三千军士驻扎。这年十月从阴平出发,走了二十多天,行了七百余里,全是无人之地。由于魏兵沿途驻扎,最后只剩下两千多人。最后来到一座大山下,名叫摩天岭,马无法上山,只得徒步上山。邓艾率众上山后,见邓忠与开路壮士全在那里哭泣。邓艾问原因,邓忠说:“这里的山岭全是立崖峻壁,无法开凿,眼看前功尽弃,所以哭泣。”邓艾说:“我军已到这里,过岭便是江油,难道还能退兵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与你们来到这儿,如果大功告成,便能共享富贵。”众人都回答说:“愿意听从将军的命令!”邓艾先把军器扔下去,自己用毡子裹住身体,先滚下去。其他人见状,有毡子的用毡子裹身滚下,无毡子的用绳索系住腰,攀援而下。邓艾、邓忠及二千军士和开山壮士,全都过了摩天岭。

当邓艾带着魏兵突然出现在江油城时,蜀军守将马邈以为是神兵天降,不战而降。邓艾乘胜进兵,很快就攻下了绵竹。后主刘禅见大势已去,被迫率众臣出城投降,蜀汉从此灭亡。

明为吊丧祭周瑜暗访凤雏请庞统

周瑜是三国里的英雄,可惜英年早逝,三十六岁而亡。演义中记载: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箭疮迸发而死,因此东吴众将深恨诸葛亮。

周瑜停丧于巴丘,众将将周瑜所遗书缄,派人飞报孙权,孙权闻听周瑜已死,放声大哭。拆看周瑜遗书,推荐鲁肃继任都督之职。其书略曰:

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统御兵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图报效。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躯已殒,遗恨何极!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鉴,瑜死不朽矣。

孙权看罢哭着说道:“公瑾有王佐之才,现今忽短命而死,我还能依靠谁呢?既然遗书特荐子敬,我怎敢不从之。”即日便命鲁肃为都督,总统兵马;一面命发周瑜灵柩回葬。

诸葛亮在荆州听说周瑜死了,忙告于刘备。刘备问孔明道:“周瑜既死,还当如何?”诸葛亮到:“周瑜既死,必是鲁肃为都督。我当以吊丧为由。去江东走一遭,寻访贤士来辅佐主公。”刘备道:“只恐东吴将士加害先生。”诸葛亮笑道:“周瑜在时,我犹不惧;今周瑜已死,还有什么好怕的?”于是与赵云率领五百士兵,带齐祭礼,乘船赴巴丘吊丧。在路上探听得孙权已令鲁肃为都督,周瑜灵柩已运回柴桑。

诸葛亮直接奔柴桑,鲁肃以礼迎接。周瑜部将都要杀掉诸葛亮,因见赵云带剑相随,又有鲁肃从中劝阻,才肯罢休。诸葛亮亲自哭祭于灵前,亲自奠酒,跪在地下,亲读祭文。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

鲁肃设宴款待诸葛亮。宴罢,诸葛亮辞回。正要下船,只见江边一人道袍竹冠,皂绦素履,一把揪住诸葛亮大笑道:“你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真的是欺东吴无人啊!”诸葛亮急忙看来人,原来是凤雏先生——庞统,诸葛亮也大笑。两人携手登舟,各诉心事。诸葛亮留书信一封给庞统,特意推荐他到荆州去投奔刘备。庞统允诺告别,诸葛亮自己先回荆州。

后来庞统终于投在刘备的门下作了军师。帮助刘备一起攻取西川。

第九计隔岸观火

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却豫,豫顺以动。

译文:在敌人内部矛盾激化,分崩离析之时,我方应静待,敌方形势的恶化。届时,敌人横暴凶残,相互仇杀,必将自取灭亡。我方要采取顺应的态度,然后相机行事,坐说收渔翁之利。

计名探源: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