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东方育儿经:0:3岁宝宝同步养育速查手册
4222400000075

第75章 小儿常见疾病与意外伤害急救(1)

(第一章)医疗问题

经常与医生交流

作为父母,除了可以跟其他父母或长辈交流育儿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性地跟儿科医生交流。

多数刚做父母的人在一开始很害羞向医生提问,他们可能认为自己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愚蠢。其实,对于你提出的任何有关孩子健康的问题,大多数医生都会很高兴回答,你根本不用担心这点。另外,如果你觉得自己不能够在医生面前详细地说明问题,可以在每次去看医生之前,在纸上写下你的问题。

即使你确信医生会因为你问的问题可能不很严重,而变得脾气暴躁,你也应该大胆地咨询,因为孩子的健康比医生的感觉或你的感觉更重要。

有时候家长问了一个问题,医生刚解释了一部分,就在回答家长提出的最重要的问题之前转移了目标。发生这种情况,家长尽量不要害羞与犹豫,应该鼓励自己大胆些,重新再问一遍,或者去其他的专家那儿请教。

有时候,在拜访过医生后回家的路上,又发现自己忘了提出最重要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这时候也应该回去问清楚,一般医生不会责怪你的。

一些家长过于迷信权威,以致于他们对医生的诊断或是医生在身体检查期间处置孩子的方法不敢表示怀疑。如果你感到不安、忧虑或者担心,最好让你的医生知道你是如何感受的,把你心里的事以一种尊重的和开明的方式讲出来。如果你把它们放在心里,惊恐之情可能会增加,你也失去了与医生改善交流渠道的机会。

总之,为了孩子的健康,你应该努力与医生建立一种良好、有效的沟通方式。

定期带孩子去检查身体

不少家长对定期为宝宝进行身体检查不以为然,总认为去医院接种疫苗要比身体检查重要得多。如果是接到保健医生通知去打疫苗,无论工作多忙,家长都会抽时间带宝宝准时“赴约”,而一听说是身体检查,则会摆出一大堆的理由推脱。

其实,身体检查与进行预防接种对孩子来说同等重要。从出生到青春前期,孩子始终都处在一个较为迅速的生长发育过程之中,无论从生理、心理方面,还是从体格、智力等方面而言,孩子每时每刻都或多或少地发生着变化,有些变化很明显,而有些变化很细微,以致家长意识不到。也就是说,即使孩子某些方面已经出现了问题,家长还是很难发现。这只有通过保健医生敏锐的眼睛、靠着保健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医疗器械的检查,才能判断小儿生长发育水平是否正常。定期进行全面身体检查的意义就在于能及早发现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并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通过定期身体检查,家长还可随时从保健医生那里获得正确的喂养、教养及护理的正确信息。

多长时间为宝宝做一次全面身体检查比较合适?目前定期身体检查常用的方式有两种:第一,小儿生长发育监测是目前国际上采用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方法,6个月以内每月一次,6~12个月每两个月一次,1~3岁每3个月一次,通过体重等各项测评了解宝宝喂养、患病以及智力发育的情况,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喂养以及护理等方面的指导。孩子1岁时应做全面身体检查,同时需测血红蛋白,以了解孩子是否患有贫血。在此基础上保健医生会给家长以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指导。第二,常规身体检查:1岁以内进行4次身体检查,1岁以后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并给予健康评价。

给孩子量体温

有时候孩子出现一些状况,又不能立刻看医生,这时,父母应该先自己给孩子测量体温。父母给孩子测量体温,一般选择温度计。一般温度计有三种,一种是液晶体温计,一种是电子温度计,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是水银玻璃体温计。

液晶体温计比较适合孩子用。可以把温度计放在孩子的前额或颈部压住,保持15秒钟左右,当液晶颜色不再变动时,就可以读取体温了。

电子体温计虽然对孩子来说也比较安全,但是它精确度不太理想,如果电池不足,体温的误差还会加大。

水银温度计是目前适用面最广的温度计,但是因为玻璃比较容易碎,所以在给孩子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使用方法是:先用酒精消毒,并将体温计的度数甩到35℃以下,然后放到孩子的腋下、口中或肛门中,保持3~5分钟后拿出温度计读数,然后给体温计消毒并收起来。如果孩子太小,一般不能测口温或肛温。

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温在36.2~37.2℃之间是比较正常的。

给孩子吃药的策略

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迅速把药给孩子吃下去,好像他不想吃药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如果你以一种抱歉的方式做这件事,再加上很多解释,你会使孩子相信你期望他不喜欢吃药。当你把勺子送到他嘴里的时候,讲点其他的事情,大多数年纪小的孩子会自动地张开他们的小嘴。

不容易处理的片药可以碾成细粉末,再混以粗糙的、好闻的食物,例如苹果酱。把药末和一茶匙苹果酱混在一起,以防止孩子不是很想要它。苦药片也可以和一茶匙苹果酱、糖浆或米粉混在一起,让孩子服用。

眼药膏和眼药水可以在孩子睡觉的时候用。你可以把年纪小的孩子放在你的腿上,让他的双腿围着你的腰,不要让他踢着你。把他的头轻轻地、稳固地放在你的膝盖之间,一只手上药的时候,另一只手捧着他的头。

当给孩子喝药的时候,最好选择一种孩子不常喝的流质,如葡萄汁、梅脯汁等。如果你给孩子喂的橘子汁有种怪味,孩子可能会几个月都怀疑它。

婴幼儿禁用的药物

婴幼儿是指出生后28天~3周岁的小儿。这一时期的小儿,正处于其生长发育承上启下的阶段,肝肾功能尚不成熟,肝脏解毒功能弱,肾脏的排毒功能也差,药物在体内容易蓄积。因此,对婴幼儿的用药要特别小心。有的家长认为小儿就是比成人的体重小,成人吃的药只要减量就行了,这是不对的。“禁用”有绝对禁止的含义,如果使用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氨基糖甙类。可引起小儿耳聋,肾脏功能损伤。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皮试阳性或既往有过敏史的婴幼儿,应禁用该类药。

喹诺酮类。如临床上常见的氟哌酸等,此类药物可影响婴幼儿的软骨发育,应禁用。

四环素类。该类药物除有肝肾损害外,还可沉积于牙齿和骨骼,造成牙齿黄染,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发育,因此8岁以下的儿童应禁用。

磺胺类。可引起小婴儿黄疸、肾脏功能损害。对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婴幼儿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应禁用。

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粒细胞减少症。

一些感冒药小儿也不能随便服用。如银翘片、感康、康必得、速效感冒胶囊等成人感冒药。

乙胺丁醇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球后视神经炎是其最重要的毒性反应,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出现周围及中央盲点。婴幼儿正处于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应禁用。

镇静助眠药、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可以)、抑酸剂、泻药、氯霉素滴眼液、滴鼻净不宜长期使用等。

另外,婴幼儿如果在初次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了过敏反应,在下次就医时一定要告诉医师,如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对于有的婴幼儿可出现致命性的全身剥脱性皮炎。

小儿有其特殊的一面,不是成人的缩影,不要给孩子服用成年用药,给孩子使用药物最好请教医务人员,即使是曾经用过的药,这次有与上次相同的症状,服用时也要小心。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治疗手段。对待静脉输液,父母需要掌握以下常识。

第一,输液反应的典型反应。

输液除了带来治疗作用外,偶尔也会出现非原发病引起的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统称为输液反应。输液反应程度有轻有重。轻者,停止输液后就会消失,有的需要使用抗过敏药。重者可危及孩子的生命。

冷感是输液反应的最初反应,冷感之后就是寒战。发生输液反应的寒战患者,牙齿咬得咯咯响,全身颤抖无法控制,身体蜷缩到一起,四肢紧紧抱向躯干,无论如何保暖也不能缓解寒战。一旦寒战停止后,患者就会发38℃以上的高烧,这时要把保暖物品拿走。

这些是年长儿和成人发生输液反应的典型反应,但婴幼儿发生输液反应时,一般不会出现。他们多是表现面色口唇青紫,皮肤发花,反应差,由于高热而发生惊厥。如果婴幼儿发生这种反应时,要及时停止输液,否则孩子可能会因输入液量的增加而发生喉头痉挛,这就非常危险了。

输液反应多发生于输液后的10~20分钟内。在孩子输液期间,父母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变化,不能是孩子扎上针后,妈妈就忙着做其他的一些事情,比如想办法哄孩子睡觉,或者和其他的妈妈聊天,交流育儿心得。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数量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只看着一个孩子,他们需要巡视,这样自然就不能顾及到每个孩子。所以,孩子在输液时,扎针的部位是否鼓包、渗液,输液速度是否合适,等等,都要靠父母自己及时发现。一旦怀疑有输液反应,应该及时让医生和护士查看,及时采取措施。

第二,静脉炎。

静脉输液时,如果所输液体中含有的药物浓度过高,或者药物的刺激性强,或者输液的速度过快,会导致输液部位血管发红,父母用手触摸时,孩子会表现出疼痛的表情,这可能是发生了静脉炎。因输液而导致的静脉炎,在不严重时,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转。如果比较严重,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有时即使输液部位不痛了,但会出现静脉显露、增粗,表面不光滑,疙疙瘩瘩的现象。

所以,婴幼儿在输液时,父母一定要让医生控制好输液速度,千万不可因为有急事而自行加快输液速度。如果是因为液体中含有的药物刺激性强,而导致输液局部发红,孩子痛得闹人,要及时告诉医生和护士,让其采取措施——是减慢速度,还是稀释液体浓度,以减小对静脉的刺激。

第三,感染。

这里所说的感染,是指静脉输液后因某些原因而导致的针眼感染。针眼感染的典型表征是针眼发红。此时,父母可以在家中自己用碘酒酒精进行消毒。孩子患病,需要再次输液时,应该提醒医生,让其换个地方扎针。由于针眼感染处消退后会发痒,所以,一方面要注意防止孩子抓,另一方面还要继续用碘酒、酒精消毒止痒。

第四,输液不当。

静脉输液在治疗某些疾病时,见效非常快,是主要给药途径之一。但如果输液不当,也会导致疾病。一般来说,输液不当时孩子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多汗和多尿:患儿输液时出现多汗、多尿和皮肤黏湿等症状,常是由于血液渗透压降低,液体不能维持在血液和间质内,故以尿和汗的方式排出。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视力模糊等症状,此种症状多是由于输入低张溶液,使血液渗透压降低引发颅内压升高所致。检查可发现孩子定向力丧失,大一点的幼儿可有谵语。

皮肤黏膜干燥:由于血液呈高张状态,细胞内水分渗出细胞外,故细胞明显失水,表现为皮肤黏膜干燥,不排汗。

发热:由于输入含钠的液体过多,使血液呈高张状态,组织和细胞均处于缺水状态,会产生脱水热。另外,皮肤血管收缩,不排汗,使体热不能外散,也会出现发热症状。

口渴:由于血液呈高张状态,而中枢神经系统对体液渗透压的改变极为敏感,会产生强烈的口渴感。

面色苍白:由于血容量增加,使心脏负荷加重,为减少回心血量,保护心脏,产生心血管反射,使皮肤血管收缩,患儿表现为面色苍白。

水肿:当患儿输入的水和电解质过量时,会使血液和组织液增加,发生水肿。平卧位的患儿于眼睑、头部和四肢等疏松组织处表现的水肿最为明显。

张口伸舌:患儿呼吸困难时可出现张口伸舌,这是为了扩大呼吸道通畅,避免舌后根和会厌覆盖气管上口,使呼吸道通畅的代偿动作。由于张口呼吸,患儿常出现口干舌燥症状,此时应停止输液。

呼吸困难和肺部罗音:输入液体过量时,心脏负担过重,可导致左心衰和肺水肿,此时患儿肺内有大量粗糙罗音和喘鸣音,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周青紫、鼻翼扇动、点头样呼吸。此时,应立即停止输液,进行抢救。

呕吐:输液过多或液体浓度不适宜,都会导致患儿呕吐。所以,孩子在输液过程中发生呕吐,父母也要警惕。特别是那些患有胃肠道疾病的婴幼儿,父母很容易认为这是胃肠道疾病本身引起的,而忽视输液不当所致。

哭闹:静脉输液刚开始扎针的时候,会有刺痛感,孩子会因此而哭闹,但这种刺痛感会很快消失,父母安慰一下孩子,孩子就会安静下来,有的孩子甚至会慢慢睡着。如果孩子在扎针后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哭闹,或者输液过程中哭闹,父母就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孩子身体不舒服或扎针造成的,应该想到是不是输液不当。需要请医生或护士过来,检查一下。

头痛:静脉输液的时候,输液不当也会导致头痛。会说话的孩子可能会告诉父母头痛,语言匮乏的孩子可能会以哭闹、烦躁不安甚至用手拍打自己头部的方式告诉父母。当孩子在输液的时候头痛,父母要考虑疾病因素外,还要想到输液不当,因为静脉补液浓度过高,或速度过快,电解质比例不适宜等都会导致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疼。

什么情况挂急诊

综合性大医院的急诊室一般设在门诊部明显易见之处,日夜均有醒目的标志。急诊室由领检台、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抢救室等部门组成。担任急诊室工作的往往是业务能力强、有高度责任心的医护人员。

孩子适宜挂急诊的情况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当孩子体温不正常,长时间固定在35℃以下,或是患有急性发热性疾病,体温高于38℃且全身症状明显时,家长就要尽快将孩子送往急诊室。

出现各种急性症状时,例如急性的出血、咯血、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调或是各种急性炎症,都要挂急诊进行紧急治疗。

孩子因各种原因导致休克、抽搐、惊厥、内脏损伤、骨折、头部损伤时,应用最快的速度将孩子送往医院并立即挂急诊诊治。

孩子呼吸系统出现问题,比如出现呼吸困难、异物堵住气管导致窒息、严重哮喘等症状时,要及时送往医院,以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出现意外情况,比如孩子在玩耍时被烧伤、烫伤、炸伤,或是在日常饮食中遭遇中毒,导致严重的呕吐、腹泻时,要挂急诊。

总之,只要孩子出现了紧急的病症,家长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将孩子送往医院,并用最快的方法让医生给孩子治疗。在紧急的情况下,耽误一分钟就有可能耽误一个生命。

如何挂号、挂什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