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东方育儿经:0:3岁宝宝同步养育速查手册
4222400000071

第71章 幼儿期(20)

2岁半左右的宝宝是“多语句、从属句的时期”。最初的语言是类似“ma—ma”的一个单词。像“爸爸、公司”这样的句子包含两个单词,称为“语句”。如果是三个单词以上,则称之为“多语句”,“做了很多好吃的”、“医生打了这里”等,将自己掌握的语言排列起来,稍稍能够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从2岁的后半年至3岁的宝宝,开始进入所谓的“反抗期”。过去,所有的事都顺从大人,对大人的话单纯地听从。但是宝宝现在开始会说“不”或采取反抗的态度,常常问“为什么”,也是“反抗期”的表现之一,也反映了成人对宝宝处于“反抗期”的心理状态的理解程度并不高,不了解他们问“为什么”时的心情。有人很容易只根据“反抗期”这一说法,而将成人与宝宝之间的关系全盘否定,认为这个时期并不利于宝宝各方面的发展。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正是由于有了“反抗期”的出现,才能让宝宝学会“因为……”

“为什么”之类的复杂句子,从而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宝宝到了“反抗期”,大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多了“快点吃”之类的命令与指示的语言,“不是告诉过你不要做吗?”等表示禁止的语言以及“不能做这样的事情”等表示否定的语言。这也是由于宝宝正好处在最为顽皮的时期。这并不是说要全部否定上述的句子,而是成人想要禁止或是指示时,可将这些句子改换结构,用来作为扩展宝宝语言能力的一个机会。一般的命令、禁止句,都是简单的否定句形式,可以改用从属句式的说法:“因为要去奶奶家,所以今天要吃快一点,奶奶正在家里着急地等你。”所以,当你想要说命令式的句子时,可以多想想,多创造一些培养宝宝语言能力的机会,尽量变换说法,使语气缓和一些。

口吃的宝宝

据研究,患口吃的人80%是从2~4岁左右开始的。2~3岁的宝宝中,很多宝宝都会自然而然地以与口吃有些相似的语气说话。这是由于语言急速增多,想说出许多的话,但在面对对方时,说话的能力还不够,所以不知不觉中变得有些口吃。但是,如果反过来思考,这也足以证明了宝宝想要掌握语言的意愿十分强烈。因此,这种现象是成长期中的正常现象,不需要过分地担心。

美国学者约翰逊认为:“如果宝宝被父母确认为口吃,就会真的成为口吃。”这就是说,如果对宝宝自然的口吃过分担心,反而会带来不好的结果。特别是双亲中有人患口吃,就会更加敏感,宝宝稍有点口吃,就容易对宝宝说:“慢慢地,再说一遍。”这样很容易让宝宝意识到自己的说话语气不自然。所以,在宝宝正常说话或者即使有些口吃时,都必须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下倾听,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开始说“谎话”

“说谎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但是在宝宝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能够“说谎话”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有的学者对宝宝“说谎话”有如下的叙述:2岁零3个月的孩子常常尿裤子。一开始,当妈妈一边用布擦干净,一边问孩子“这是什么”时,孩子会非常难为情地说“尿尿”,但有时又会回答“水水”。对此,孩子已经能够通过“说谎话”来摆脱自己本来处于的尴尬困境了。

宝宝是在“现在”、“这里”亲眼见到实物的基础上开始说话。例如,在语言发展的最初阶段,语言与实物处于非常近似的状态,很难用语言说“谎话”。可是,后来就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这里没有的事情”和“没见过的东西”等。语言的力量还在于能够通过它来表述一些想象的事物和从没见过的事情。说假话正说明宝宝语言的发展更进了一步,能用“现在”、“这里”等表示具体情况的语言来叙述没见过的事情。有些学者将此称为“谎话的作用”。对这个时期对“说谎话”的孩子,最好能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对待。而且成人也应积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当然并不是说让成人也说谎话,而是给宝宝讲一些传说或故事。仔细想想,传说与故事大多都是虚构的,在传说与故事中,既有似乎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夹杂有荒谬的谎话。而且,这些都是用语言构成的虚幻世界。比起头脑中固守的“不能说谎话”的观念,与宝宝们一起编造扑朔迷离的童话世界,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不是更好吗?

语言发展迟缓与婴儿语言

观察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一般来说从1岁左右宝宝开始会说“叭叭”、“汪汪”等单音字的用词,到了1岁半时,已会说“汪汪来了”等双语句。2岁时,可将单词并列组成“爸爸去公司”这样的句子。经过这样的阶段,到了3岁前,就可以自由流畅地说话了。不过与这种一般的基准对照,或许还会有早晚之分,因为有个体差异的情况存在。

研究有关宝宝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不外乎是:父母不常和他说话;或者是在宝宝想说话时,被父母抢先说出,宝宝变得没有说任何话的必要;总是用婴儿语言和他对话,使宝宝的语言发展显得落后许多。

“婴儿语言”,是指婴儿容易发音的单词,主要是指“汪汪”、“咩咩”、“嘟嘟”之类的拟声语。这种拟声语对宝宝将来发出各种发音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父母应逐渐减少使用婴儿语言。

有些单词,对于宝宝来讲,确实很难发音。因此,最好还是将这样的发音错误看作是婴儿语言的一部分,不要看成是发音障碍。

每一位父母都想要尽早教会宝宝正确的语言,但要避免填鸭式的教育,偶尔也要保留一点婴儿语言,让宝宝体会语言的乐趣。另外,也不要过分注重发音,只要将宝宝感兴趣的部分语言化即可。

因此,需要成人仔细、认真、深情地倾听宝宝说话,并且耐心等候他把话说完。如宝宝想吃蛋糕时,不只是要他说出“蛋糕”,而且要等他完整地说出“给我蛋糕”,以及需要什么样的糕点。

对语言的要求注意不要过于苛刻。即使是有错误,也不要一一地提醒,只需要将正确的语言重复地讲给他听。宝宝反复听相同的词汇,在模仿的过程中,就可以逐渐表达正确。尽量多对宝宝说话、唱歌,进行语言方面的刺激,让宝宝对各种事物都产生广泛的兴趣。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总是以对待婴儿的态度来对待2岁宝宝,应让他们自由地运动、玩耍,提高其独立性和社会性。因此,不能总是让他与父母和祖父母一起生活,可以通过集体生活,扩展生活经验,在与朋友玩耍的过程中,自发地促进语言的发展。

不打断幼儿的话

当幼儿说话时,不可轻易地打断幼儿的话,要耐心地、尽可能地让幼儿把话说完。如幼儿说“妈妈,我想看……”时,父母知道孩子想看动画节目,便打断幼儿的话:“想看动画片吗?不要动,让妈妈来开电视机。”长此以往,幼儿会养成说半截话的习惯。幼儿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成人往往忽视这类问题,不注意听完孩子所说的话,经常这样,会挫伤孩子表达的积极性。

其他方面的能力发

展及训练

视觉能力

2~3岁的幼儿,不仅能够辨别不同的颜色,认识不同的物体,眼睛的协调能力也有很大的进步。但有时候,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在注视某一物体时,会出现瞬间的对眼。但这不属于病理情况,是幼儿眼肌和动眼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善之故。

相比对眼来说,屈光不正是幼儿比较多见的眼病。如果是屈光不正,建议3岁以后给孩子检查视力,争取4岁前纠正。当然,带2岁多的孩子去看眼科医生可能更好。另外,高度近视会遗传给下一代,是否有家族史?这些都需要考虑到。

对2岁多的孩子来说,通过视力表检查视力是比较困难的,当然也有些孩子在快3岁时可以使用视力表检查(一般要到4岁才能使用)。那么医生如何检查婴幼儿视力呢?他们通常是以孩子瞳孔对光反应的快慢和眼是否跟随手电光转动,或以手突然接近眼部,观察是否有瞬目反射(当角膜受到轻微刺激时,眼睑快速闭合)来测知孩子的视力情况。

模仿能力

从2岁左右开始,宝宝的模仿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这种模仿对于幼儿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如用耳朵听周围的人说话,然后像鹦鹉一样学着说,从而进行语言的学习。生活行为也从模仿周围人的动作而逐渐熟练。因此,这个时期的模仿,是走向独立学习的第一步。

大多数孩子会以父母为模仿对象,有的会以年龄相近的哥哥、姐姐为模仿对象。在托儿所,经常可以看到2岁的孩子仔细观察稍大孩子的行动,并认真模仿。

当然,朋友也会成为模仿的对象,电视节目也会被宝宝有效利用,甚至有时与宝宝最亲近的动物也会成为模仿的对象。通过巧妙的引导,便可将这种倾向用于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过来和爸爸一起咕嘟咕嘟地漱口、刷牙”、“来和妈妈一起洗手手”,并鼓励他说“好像小大人一样了”之类的话,会让宝宝十分高兴地去做。

但是,大人无意中所做的动作,也会被宝宝模仿。在这个时期,不宜让宝宝学会的动作,大人要切记勿做。想要让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人就必须做到以身作则。

模仿的另一表现是想要“帮忙”。说是想要帮忙,其实是想自己做一做母亲或保姆正在做的事。真正做起来,会用吸尘器将垃圾弄散以致四处飞舞,在厨房把地弄湿,把清洗剂弄洒,将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书一一地抽出来……如此帮忙其实完全是某种好奇的尝试。

父母当然不希望孩子做危险性的事情,但对宝宝来说,能和大人做同样的事是非常快乐的。最好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让宝宝尝试,如将鞋子收整齐,将筷子和碗并排放置等,一点点地让宝宝尝试,他会慢慢做得很好。父母要知道,模仿可是孩子掌握生活技能的最好方法。

自立能力

宝宝到了2岁的时候,更希望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他们的这种自我主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

大多数2岁的孩子,在吃饭时可以使用汤匙独立进食,但也有不大会用汤匙的宝宝,打翻的饭菜比吃进去的还多。这时父母自然就想喂宝宝进食,但一定会遭到宝宝的拒绝,有时宝宝还会扔下汤匙,干脆用手抓着进食。还有即使到饭桌前就座,也会坚持自己独立坐到椅子上去,有时看起来像是要从椅子上摔下来,使得在旁边看护的父母紧张不已,如果爸妈插手帮他,就会抗议甚至大哭。此时,父母可以考虑制作便于宝宝攀登并坐上去的椅子。

穿脱衣服的情况也是相同。有时宝宝会坚持自己穿袜子而且丝毫不让步,但是却还不懂得区分左右脚,以致无法顺利地将袜子穿好,这时他会着急地哭起来,想要得到母亲的帮助。已经能够自行脱裤子、裙子的宝宝,对于穿带有纽扣的衬衫还相当困难,试了好几次都穿不进去,此时也会急得大哭起来。

所以,2岁宝宝在饮食、穿脱衣物等方面表现出相当程度的自立心,却常因为自己能力有限还不能顺利做好而发脾气,因此通过这些体验,宝宝能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旁看护的成人,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想伸出援手帮忙,但是帮助过多,反而会影响宝宝自立能力的发展。因此最好在宝宝寻求帮助之前,始终扮演看护者的角色。

意识能力

宝宝到2岁时,会意识到周围有人观看自己的行动。例如,面对照相机,因能意识到是在照相而微笑;如果家中来了客人,会比平时表现得更为听话。自己能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对方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看法,由此做出配合对方的举动,但不能长时间保持,很快就会变得无法忍受。因此,如果反复让他面对照相机,宝宝就会嘟嘟囔囔地开始觉得厌烦;客人初到时宝宝还比较安静,过一会儿又会开始顽皮起来。

而且,宝宝已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立场,采取与自己立场相适应的行动。例如,1岁时还离不开奶瓶,过了2岁即使没有奶瓶也可以进食。或许是因为见到与自己相同年龄的宝宝已经开始用杯子喝牛奶了,因此也会向大人要求用杯子喝牛奶。与母亲外出购物时,虽然想要母亲抱,但看到其他宝宝都被牵着手走路,也可以暂时忍耐。

但是,这种忍耐并不是一直都能坚持到底的,如果宝宝情绪不好时,就特别不能忍耐。想要让宝宝达到完全符合儿童行为的标准,还会有许多的困难。因此,最好不要对他们抱有太大希望而勉强他们。

父母可以利用2岁宝宝已能意识到别人的目光与自己的举动,而使用一些限制宝宝行动的语言,例如“这么做,难到不害臊吗”,“其他小孩都没有这样子哦”,“没有好孩子会这样做的”,等等。

通过这些带有激将色彩的语言,让宝宝不再摸妈妈的乳房,不再用奶瓶喝水,或者让宝宝忍耐着不用母亲抱。这种情况下,2岁宝宝能听从父母的话稍稍忍耐,但还是不能控制自己完全做到。因此如果宝宝有所忍耐,父母就应适当地给予奖励。

教孩子学会分享

2岁的孩子最早要学会的分享就是轮流玩。这是需要父母教导的技巧,就像是父母教会宝宝认识颜色和形状一样。在既好玩又愉快的环境中,父母要教会他简单的游戏规则,此时的宝宝还不需要了解分享及轮流玩的哲理,将来他会明白。但是这一年他可以学技巧,而一旦学会,他就逐渐明白当人人都轮流玩时,游戏变得更好玩。

例如,一次只让一人溜滑梯;共同唱一首由不同动物发出声音的儿歌,让每一个小孩有一次机会发出一种动物的叫声。这种分享会很容易,因为当时就能得到分享的快乐。但是分享个人的所有物就比较困难,因为必须将拥有的东西抛舍。2岁小孩是天生的收藏家,然而到这一年年底,他们就能够了解一件物品可以不只一个人使用,或者一个面包可以切成很多片,让每个人都能够吃到。

家庭用餐时间可以用来教导宝宝共同分享食物和其他餐桌礼仪;当父母切开一个面包给家人享用时,可以教导2岁宝宝,所谓社交规则就是表示每个人都能分享。

父母要向你的孩子说出公平游戏及分享的规则,并一再强调。2岁小孩和他的玩伴也许不会立刻遵守这些规则,但他们需要多次听到这些规则,才能够加以吸收。

让小孩有机会和同龄的小孩玩。玩轮流的游戏,唱轮唱的歌。

父母要避免强迫式的分享。在孩子接受分享的意识之前就强迫他们和自己心爱的东西分开,只会刺激他们把自己的东西抓得更紧。

在游戏聚会之前,允许你的小孩先把他喜欢而不愿和别人分享的某些玩具藏起来。让小孩指定一个“分享的玩具”,他愿意带着这个玩具去游戏聚会并允许他的朋友玩。慢慢地,他会知道这个分享的玩具总是可以拿回来,这样做会使孩子更乐于将玩具和小客人分享。倘若你的孩子适应了这样的方式,他会因此而慢慢成长为一个乐于分享的孩子。

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