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东方育儿经:0:3岁宝宝同步养育速查手册
4222400000070

第70章 幼儿期(19)

能够控制大小便,会告诉老师要大便拉尿;

能够自己动手吃饭;

能够理解老师的话的意思,如上床睡觉了、要吃饭了、大家可以去卫生间排尿等;

能够认识自己的小书包、衣服、鞋子等;

注意力能够相对集中,会单独待一会儿。

选择一家适合孩子的托儿所

如何选择一家适合自己孩子的托儿所,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老师:通常托儿所教师的素质是由两方面组成的,一是相关的专业水平,再一个是爱心。专业水平主要体现在所长身上,而爱心更多地是由老师来传达。这两个人的水平,远比托儿所的名声、排场以及硬件设施更重要。

卫生状况:厨房和厕所是体现一家托儿所卫生状况的主要地方,父母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考察。

安全状况:考察一家托儿所的安全状况,需要从细微的地方出发。比如,楼梯和墙角、桌角是否有保护孩子的措施等。

路程适宜:孩子毕竟还小,如果每天路上要花费两三个小时的话,还不如让孩子早上多睡一小时,放学后在活动场多玩一小时。尤其是当孩子有个头痛脑热或是发生紧急情况时,一般父母都得赶到托儿所,距离是万万不能忽略的。

除此之外,托儿所能否提供比较畅通的父母和所长的交流通道?是否能经常组织父母参与教学或活动的项目?如果有紧急情况时,能否直接畅通地找到负责老师?都是要考察的。

帮助宝宝度过入托的适应期

2岁宝宝的独立意识显著发展,各种感情逐渐形成,因此,其感情十分强烈,情绪极不稳定。像这么大的孩子,让他离开母亲进入托儿所内生活,他会感到非常不安。

父母可考虑安排7~10天左右的时间,让宝宝逐渐熟悉托儿所。这个时期正好是宝宝希望结交朋友的时期,如果建立起母亲会在固定的时间来接自己回家的信任感,宝宝就会逐步适应托儿所的生活。假如没有这一段适应的过程,有的宝宝会从最初的哭泣、讨厌去托儿所,发展到拒绝去托儿所。由于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同,虽然有极少数的父母将此适应期缩短了,可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做的结果并不好。而且,在宝宝初入园时,托儿所方面应该注意多与各个家庭保持联络,以便适当照顾到宝宝过去的生活习惯,逐渐让宝宝习惯托儿所的生活规律。要想满足宝宝所期望的生活规律,就必须使托儿所与家庭充分协商、共同努力。

如果仅靠托儿所还不能保障宝宝身心健全地发展,那么可以与当地的相关专业机构互相配合。如果宝宝自身有缺陷、家庭有扭曲宝宝正常发展的情形等,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寻求协助的构构也有所不同。希望父母与福利机构、保健所、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的对外窗口、各类社会工作者、保健医生等互相协调,以确保宝宝健康、幸福地成长。

孩子是否应该入托

孩子是否应该入托,完全是一个因人而异的决定,需要从家庭实际需要出发。如果父母想送孩子去托儿所的话,没有什么不可以。只要那里的服务质量高,孩子就会很好的。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只有当父母幸福、事业有成的时候,孩子才能表现得最好。假如父母在家里感到孤独和痛苦,而且讨厌整天呆在家里看孩子,那么对孩子来说,去一所好的托儿所要比呆在家里好些。反过来,如果父母决定整天呆在家里,想和孩子在一起多呆一段时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运动能力训练

这个阶段的宝宝在步行和手的活动方面逐渐行动自如,介于动作还不太灵活的1岁宝宝与开始学会基本运动、并能巧妙运用的3岁宝宝之间的过渡阶段。

步行和奔跑可以提高宝宝基本的运动能力,跳远能促进平衡能力的发展,最好尽量让宝宝大步行走、尽情奔跑。可通过大人来使其实现被动式运动,为宝宝的自发性运动建立基础。

宝宝对滑梯、秋千、三轮车等游戏性质的运动器材表现出兴趣,通过这些运动器具,可以提高运动能力。

运动思维的变化

婴幼儿运动体能的发展,通常可以分为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两部分。粗大运动是指步行、奔跑、跳远、单腿直立等全身运动与保持平衡的运动。2岁的宝宝已经能够自由步行、奔跑,具备了较稳定的基本运动能力。精细活动是指单手拿物品、堆积木、胡乱涂鸦等运用手指的细微动作。对于蜡笔、剪刀、筷子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用具,可以让宝宝独立使用。

2岁的宝宝很难集中精力,时常突然改变主意,去做周围其他孩子做的事,或者坚持自己的主见,对违背他意愿的人说“不要”。

2岁的宝宝什么都想自己做,这种自主意识日益强烈,但实践的能力还不够。例如独自拿碗,必须得到他人的协助。此时的母亲必须尽可能地尊重宝宝想独立操作的意愿。如果宝宝不亲自尝试着做,将来就不可能做得好。无论在吃饭的时候弄洒饭菜还是摔坏了器皿,甚至做出更荒唐的事,母亲都应该平静而坦然地面对。想说“又弄翻了”、“你看,不是跟你说过了吗”、“不准这样”这些话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了宝宝能够顺利地度过这段艰难的过渡时期,一定要尽可能地保护宝宝的积极性。

另外,此时母亲的声音也会在不觉间发生变化。在婴儿时期,母亲总是柔声对孩子说话,到了1岁半左右,随着宝宝的逐渐活跃,母亲常常会说出“不准这样做”、“不行”等制止、禁止之类的语言。但如果能对孩子说“很好,下次你会做得更好”之类鼓励性的语言,他就能够心情愉快地接受,并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产生足够的信心。

跳跃

1岁的后期,宝宝开始尝试跳上、跳下的活动。当然,1岁宝宝的动作还不灵活,常常出现双脚不能同时落地、屁股摔坐在地上的情况,到了2岁就行动自如了。

宝宝做出蹦跳动作的起因,也许是模仿父母、保姆、朋友的动作,或者是从电视上突然看到相似的动作。蹦跳也是遵循“新学会的能力—反复实践—尝试”这一发展的规律。宝宝会反复地蹦跳,有时从沙发上跳下来,不过常常会被家人制止。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让宝宝随意蹦跳。此外,应多多安排幼儿到户外活动,可以在各式各样的场合让幼儿尝试向下跳,如低台阶、沙发或散步时路上的小坡、楼梯的最低一阶,都可以牵住宝宝的手,让他跳下。对宝宝来说,往下跳是一种挑战,鼓足勇气,跳下!这时宝宝会觉得非常满足。

有些宝宝会因为恐惧不敢往下跳,这时父母可以牵住他的双手或撑着他的腋下,让宝宝觉得放心,再给予鼓励。不需要强迫他们往下跳,如果以他们放心的方式多跳几次以后,他们会开始想要自己跳。害怕往下跳的宝宝,多半是害怕身体做如此巨大的移动。大人们可以在平常带宝宝玩耍时,做一些举高、倒立等的动作,让宝宝不再感到害怕,逐步克服恐惧心理。

单脚站立

在2岁末至3岁初的阶段,宝宝能够做的另一项运动是保持单脚站立时的平衡。一开始,单脚站立的时间不能维持太久,抬起来的脚会立即放下,以后维持的时间会慢慢增加。

单脚站立,表示2岁宝宝的平衡机能有很大的发展,也为单脚跳和两脚轮换、轻跳等游戏活动打下基础。

单脚站立不需要进行特别训练,可以教宝宝做模仿相扑运动员,交替高举两脚用力踏地的准备运动,或是教宝宝单脚站立、两手臂平伸,模仿飞机飞行的游戏。

被动式的运动

2岁的宝宝非常喜欢与大人(父母、保姆)一起玩耍,特别是喜欢将身子剧烈晃动、旋转等自己做不到的运动,因为平时没有这样的体验,而且稍稍带点刺激。当然,这样玩耍,对于父母、保姆来讲,也会感到非常愉快、满足。

例如,握住宝宝双脚的脚踝,将其倒立;让宝宝双手向前支撑,弯腰、翻筋斗;模仿相扑运动员的游戏,发出可以开始的口令,两人双臂架住、一边使劲“嘿哟”,然后把对方扳倒、摔出去。

聪明的家长们可以再想想其他各式各样的游戏方法。像这样被动式的运动,对于宝宝而言,是与大人愉快相处的机会,也是体验自己不能做到的姿势与运动的好机会,这些体验会成为宝宝自发进行运动的基础。例如,在大人帮助下翻筋斗的体验,使孩子了解到翻筋斗这项运动,渐渐地学会自己翻筋斗。这些直接相关的帮助,做各种姿势、运动的体验,还可以在整体运动技能的培养方面发挥良好作用。

随电视节目起舞

倘若你能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你的宝宝从1岁左右开始,就会随着电视上的幼儿节目或者舞蹈音乐而扭动身子,但是此时只是感受到乐曲的节奏而扭动身体。到了2岁以后,姿势会逐渐地与电视中的动作相吻合。虽然动作还不大连贯,但是已经可以大致跟随旋律起舞,偶尔某一段还能记得很连贯。小男孩到了3岁,还会模仿电视节目中勇士(某某英雄等)的姿势“变身”,这种情况也可以看作是宝宝对强者的憧憬。从运动这个角度来思考,这意味着宝宝已能进行模仿、记忆动作以及蹦蹦跳跳了,而且他们也已经有足够的协调力来完成一系列的连贯动作。

利用运动器具

2岁的宝宝对滑梯、秋千、三轮车等运动器材表现出兴趣。玩滑梯时,能够登上阶梯以坐姿下滑,有时还会模仿其他年龄稍大的宝宝,用腹部紧贴滑板滑下,不过2岁的宝宝有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在爬阶梯的时候,会有粗心踩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看护。游戏的时候,宝宝们经常依照次序排队,互相争抢着往上爬。有时遇到玩滑梯的小孩不多时,有的宝宝常常等不及爬阶梯,而在其他小孩想要往下滑时,直接从滑板往上爬。看到宝宝有这种行为时,应该教育孩子依序排队,避免推挤而发生危险。

此时的宝宝还不会自己玩秋千,如果大人从旁边支撑幼儿的身体,帮助晃动秋千,孩子会觉得十分开心。

2岁的孩子对三轮车也很感兴趣,虽然还不会踩脚踏板,只能采用双脚蹬地的方式使之前进,而且也无法灵活地转动方向。如果是小型三轮车,有些幼儿就能自己踩脚踏板。由于操纵三轮车需要眼睛确认行驶方向、双手操纵方向盘、双脚踩脚踏板,是相当高度协调的动作,因此可以积极引导幼儿多玩这种类型的器具,对孩子运动机能的发育会有很大的帮助。

球类运动

球类运动也是2岁宝宝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宝宝在玩球的过程中,可通过接球、投球、踢球、奔跑、拍球等动作,体验各种运动技能。

根据研究,待宝宝过了2岁后,对于正在滚动的球,逐渐能判断球滚动的速度,使球停下并拿起来。当然,这种能力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差异。有些宝宝能够判断球滚动的速度使球停下。也有的宝宝会在球已滚过身旁之后,才跑过去追。

宝宝掷球的动作,刚开始与其说是“掷”球,还不如说是走到对方身边将球抛掉。到了1岁半~2岁,才会出现一手抬至肩上投球的动作。踢球也是宝宝到了1岁的后半期才会出现的情形。

球有各式各样的类型与大小,父母们可以准备一手就能握住和必须用双手才能控制住的几种不同大小的球给宝宝练习。

和宝宝赛跑

宝宝很喜欢和爸爸妈妈赛跑,和孩子赛跑是引发孩子走路兴趣的好方法。幼儿天生喜欢竞技活动,喜欢竞技带来的刺激。但孩子多喜欢追赶爸爸妈妈,因为,在幼儿看来,追爸爸妈妈是主动和安全的,而被爸爸妈妈追赶是无法把握和不安全的,是令他感到恐惧的事情。但也有的孩子更喜欢被爸爸妈妈追赶,因为那样刺激性更大。

走路时,找路上的小石子或落叶,这也是一种活动。还有数步伐的游戏,不仅能鼓励孩子自己走路,还能教会孩子数数,是一举两得的走路游戏。

语言能力训练

2岁的宝宝在对事物内容产生兴趣的同时,会以“这是什么”、“为什么”等类似这种发问的方式,向对方提出问题。此时,父母要有与宝宝一起轻松地进行语言训练的心情。

不要对宝宝说错的句子予以否定,要在宝宝不经意间耐心地重复一遍正确的句子给他听。

口吃现象是幼儿成长的某段时期内自然会出现的现象,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只需仔细倾听宝宝说话的含义即可。

“说谎话”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中的一个很大的进步,请用正确的方式与宝宝一起愉快地分享“假话”(故事与传说等)的神奇世界。

两岁宝宝的语言发展

2岁宝宝的特点是爱发问,尤其是2岁前后,会反复地问“这是什么”。有的学者将这个时期称为“第一语言获得期”。

“这是什么?”

“是花,漂亮的小花。”

“那个呢?”

“那也是花。”

“那个?”

“啊,那也是花儿,不过还没有开,很小,还是花苞。”

“花苞?”

“是花儿的婴儿。”

像这样,宝宝会一个接着一个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表明宝宝开始对语言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这样的兴趣,可以使他逐渐了解新的语言,并将其变成自己的语言。因此,请热情地接受宝宝“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的发问,并尽量耐心地给予正确的回答,这是帮助宝宝提升语言能力的要点。

事实上,宝宝在1岁生日前后开始说第一句话,到2岁前后语言的增加数(在此之前首次使用语言的数量)大致为300字左右。相比之下,相同的一年时间,从2岁生日到3岁生日,增加了一倍的语言,即开始使用600个左右的新字。宝宝的2岁时期,是“第一期语言获得期”。而且,这个时期,由于宝宝对物体的名称特别感兴趣,因此也被称为“命名期”。通过反复问“这是什么”等问题而记住的单句,宝宝也会寻找机会,再次使用这个单句。例如,每次经过同样的地方时,会高兴地说“花还在那儿”,看见图画书,就会向你报告他所知道的“有花花”、“有叶子”等,并且将自己描绘的各种图案标注上“这是花”等,将积木递给你时说“请吃蛋糕”。

2岁时期的宝宝对语言十分感兴趣,语言数量的累积也会迅速增多。但是,如果要说产生兴趣的原因何在,或许大家都会赞同是宝宝想用语言与母亲和周围的人交流,用语言加强与大家联系的心理所驱动,而对语言产生极大的兴趣。

大人如果被宝宝反复地询问“这是什么”时很忙,就会觉得很烦,不过仍然要十分认真地一个一个回答。但是,宝宝一会儿又会指着同样的东西问道“这是什么”时,大人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提高嗓音说:“这是吸尘器!刚才不是跟你讲了吗?”2岁的后半年,宝宝也常常会问“为什么”这句话,大人也会被问得觉得有些烦:“怎么老问为什么?”

这是由于宝宝对“这是什么”、“为什么”之类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同时,还发现用这种发问方式可以向对方提出话题,因此,有时虽然明知道答案,也会因为想多与母亲说话而故意问“这是什么”,此时,母亲可试着反问一句“这是什么”,或者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这个,这个,这是什么呢?”宝宝会立即抢着回答:“这是吸尘器呀!”这样,令人觉得烦躁的问题,就变成了与宝宝一起分享语言游戏的欢乐。

反抗期的语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