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东方育儿经:0:3岁宝宝同步养育速查手册
4222400000063

第63章 幼儿期(12)

喜欢自言自语地说一长串让人不明白的话:对处于语言学习期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孩子在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达所见所闻。随着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这种现象就消失了。

喜欢问为什么:这是育儿时期必然要遇到的情景。孩子喜欢问为什么,说明孩子的求知欲望很强。妈妈要正确对待孩子的为什么,尽量做到从正面回答,并力求准确,语句简明扼要,尽可能地用孩子能够听懂的语句。

喜欢说“不”“不吃”、“不喝”、“不睡”等等,在自己的话里加上“不”字,是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做的。这表示孩子有自己的主见了,是独立的象征。

表达形式多种多样: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孩子语言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会通过语调表示发怒和伤心,会通过语音表示出兴高采烈,会学妈妈高亢的声音和爸爸低沉的声音,等等。有些孩子还会经常大声喊叫,这不是有负面情绪,是对激动心情的表达。

孩子能说的语言要比理解的语言少得多。孩子学语言和大人有很大的差异。大人是在理解语言前先学说话。例如,去法国前先学法文,但到法国之后,虽然能流畅地问路,却听不懂对方所回答的内容。小孩学语言,则是先听懂语言所代表的意思,然后才开口说话。对孩子而言,他所理解的语言远超过他能应用的语言,你问他狗在哪里,他会指出来,但不见得会说,可能要几个月以后才有“主动表达式语言”的表现。

对待语言能力,父母需要注意的事情

语言的质要比量更重要。2岁以前的孩子,能够说出很多的字词当然很好,但如果父母把孩子能够认识多少字词作为训练孩子的目标,那就不好了。因为2岁以前的孩子,正处于大脑高速发展阶段,让他更多地接触自然、认识世界,要比死记硬背多少生字有意义得多。

不要刻意去纠正孩子的发音或语法。宝宝喜欢和父母对话,对话时可能会词不达意,并且出现大量的语音和语法错误,对此父母没有必要去纠正,就算极力纠正,对2岁之内孩子的语言学习也没有什么帮助。相反,应该平静地与孩子继续对话下去,让其尽量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这是鼓励孩子自己表达、多与别人交流的方法之一。当然,当宝宝说话的内容不对时,父母可以纠正。

孩子之间语言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育模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也许你的孩子到2岁时,还只是会蹦出几个单字,而他的孩子却是“能说会道”,这都是正常的。只要孩子能够听懂父母对他说的话,就证明他具有很好的语言能力,说话晚一些也没有什么。

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果希望宝宝有丰富的表达能力,应该事先考虑以下几件事。

首先大人本身要乐于表达,不管父母本身擅不擅长表达,都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因为父母的这些表现,会成为幼儿表现的范本。而且,父母对表达的看法,也会成为接受孩子表达的基础。

所以,父母先接受孩子的表达,再一起快乐地分享,是一件需要用心的事。不要随便地敷衍或责备孩子,一定要先接受再小心地回答。因为宝宝若发现自己的表达被接受且有所回应时,会有很大的满足感。这种情形的重复,会增强并提高孩子表现的意愿。

此外,还要准备多样性的环境,让年幼的孩子在与他人的温暖关系中生活。让宝宝在可以触摸、可以拿着玩的物品中生活,并尽可能增加孩子裸露肌肤接触泥土和微风、花朵,玩昆虫、小树枝的机会。这对年幼的孩子来说,都是令人兴奋的。因为人和物会刺激表达,人和物也成为表达的媒介。置身于许多可被探索的事物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孩子丰富的表达能力。要用心培养表达,孩子应生活在只有真心话的世界中,所以,大人的表达内容、方法,有很多的事要注意。

年幼孩子的表达,是稚嫩且具创造性的。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毫不搀杂谎言的真实感觉,正是主体性丰富表现的原点。

由于我们对宝宝的稚嫩表现还不能充分理解,所以,会觉得宝宝这样的表现很可爱。但是宝宝经常要大人接受自己的表现,在某种意义看来,或许宝宝是处于最受宠的时期。只是,我们不能仅觉得孩子的表现很可爱,还应该小心地从其中读取孩子的心情。相比起让孩子学会许多打招呼等的形式,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孩子心灵上的培养。

行走能力

经常在宽阔的地方尽情地走的孩子,1岁半以后会走得很好。让孩子尽情地走对孩子很重要,能够使其步伐更稳定,并积极发展移动及保持平衡的能力。

平时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在庭院里散步,或在公园里自行地来回走动。走路时,孩子会用充满好奇心的眼光看着四周的各种事物。看到小动物的话,就想去接近,站在店铺的前面,伸长双手好像要去摸东西……总是很慢才能走到目的地。由于宝宝是以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为最优先,因此还无法配合母亲的步调。散步虽然是种走路的练习,却也是满足宝宝好奇心的大好机会。大汽车、汪汪叫的狗、翩翩飞舞的蝴蝶——这些大人看惯的东西,对孩子们来说全都是新鲜事物。所以,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任何一样东西都很有趣,致使他们无法迅速地向前方前进。

宝宝只要被某件东西吸引,就会急速地往那个东西的方向走。他的眼睛只看得到引起他兴趣的东西,完全不顾四周和脚下是否有小石头或水沟。所以,在一旁照看的大人,一定要注意孩子安全。

带着宝宝外出散步,有些妈妈总是怕孩子走累了,于是总是抱着孩子四处观看。其实没有必要担心,宝宝累了会停下来歇息或要妈妈抱。

孩子走得越稳,胆量就越大。在宝宝1岁8个月时,妈妈可能会发现宝宝能连续向后退好几步。这是行走能力的一种进步。妈妈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退着走的时候可不会像大人一样向后看,所以妈妈要保护好孩子。

另外,1岁半~2岁的孩子,在行走时会表现出选择性。他们比较喜欢在有图案的地方走。妈妈可以利用这一点训练孩子直线行走的能力。方法是在地上画几条彩色线条,让孩子踩着走。

跑跳能力

1岁半~2岁的宝宝不光能够自由地行走,还能够由走变成跑,或由静止变成跑,或由跑变成走,或在跑步中停止立定。可是,如果宝宝跑得比较快,遇到障碍物时可能会煞不住车,加上幼儿喜欢边看边跑,所以一旁照看的大人,一定要确认孩子脚边没有会绊倒他的东西,也不会撞到墙壁或其他孩子。

跑有助于宝宝学会在急速移动中取得平衡的能力。如果你的宝宝在21个月时还不能从奔跑中突然停止站立,或不能由静止起跑,也不能视为异常。

等到孩子走得很好而且也会跑的时候,就会很得意地爬上沙发,从沙发上跳下来,或者在沙发上蹦蹦跳跳。当然,刚开始动作还不灵活,弹跳时双脚会离开原来的位置,常常是咚的一声屁股着地。这时,宝宝会因为做新动作而很兴奋,而且对身旁的大人嘻嘻笑,或是跳下来后自己拍手。无论如何,宝宝自己会重复练习新获得的能力,让它确实成为自己的东西。反过来说,我们大人的跑、跳能力,不也是这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学会的吗?所以,陪着孩子重复练习,和他一起分享成功时的喜悦吧!

通常情况下,这么大的宝宝还不能拔高跳。运动能力非常强的宝宝可能跳上10厘米左右的高度。如果宝宝不具备这个能力,也不必训练,因为从低处往高处跳,很容易被高出的台阶或物体绊倒,把门牙磕掉可是令人伤心的事。

动手能力

1岁半~两岁的孩子,手的能力已经很强了,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双手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比如,自己静静地坐在那里一页一页地翻书看;不再满足于撕纸,喜欢和妈妈一起玩折纸游戏;能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握笔,不再是用整个手大把抓笔;会把积木、玩具小汽车连接着排起来,并从后面推着前进;会关门也会开门;会把不同形状的积木,通过相应形状的漏孔放进镂空的位置上,等等。

手的能力增强和自如地行走,会使孩子成为一个“破坏家”。对此父母要认识到,破坏力是创造力的体现,需要给孩子一个可以进行破坏活动的场所,不要担心这样会让孩子养成爱捣蛋的坏习惯。爱破坏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特征之一,孩子长大后就开始有建设性的活动了。

孩子动手能力的增强,对孩子的潜能开发很有帮助,父母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以下是提高孩子潜能的一些方法。

把不同形状的积木插到不同的孔内:这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几何图形(拼图也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认识几何图形是开发幼儿空间想象力的方法之一。父母可以先给孩子做好示范,然后让孩子自己完成。在给孩子做示范的时候,父母要告诉孩子自己手中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积木以及要插到这个形状的孔内。孩子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开始的时候孩子会经常选错镂空的孔形。不要急,当幼儿完全认识了几何图形后,就会做得很好了。

让孩子自己画画:对这么大的孩子,父母不需要告诉孩子画什么,如何画,让其自己凭着想象画画就行了。但宝宝画的都是“象形画”,如果他不告诉你他画的是什么,你几乎猜不出宝宝杰作的内容。对此你要尽量猜测孩子画的是什么,要表达怎样的意思,猜得不对,孩子会告诉你。这时,你就要认真地问孩子,画的是什么啊。即使孩子给你的答案让你觉得好笑,你也要真诚地点头。这是在鼓励孩子,让孩子极大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理解孩子,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的想象,欣赏孩子的所作所为,才能达到充分开发孩子潜能的目的。

捏橡皮泥:软软的橡皮泥孩子非常喜欢玩,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捏出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这是开发宝宝能力的好方法。

为孩子准备一个储钱罐:孩子喜欢往容器中放东西,不管什么都愿意把它们装进某个容器中,所以,父母经常会发现奶瓶中有沙子,水壶中有石头。鉴于此,父母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漂亮的储钱罐,让孩子把买东西时找回的硬币从缝隙放入罐中。这不但能锻炼孩子手的精细运用能力,还能让孩子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

注意发育延迟的现象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育方式,因此不可能准确地判断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发展到某种特定的状态,或者掌握某种特殊的技能。尽管书本里会列举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预期变化,但是若孩子在发育的过程中有一些具体的差异,也无须惊慌。但是若发育出现了以下的延迟,就要立即征询儿科医生的建议:

18个月时仍然不会走路;

在学会走路的几个月后,还不能完全熟练地掌握脚跟—脚尖的行走方式,或者说只会用脚尖走路;

18个月后,仍不能讲出超过15个字的语句;

接近2岁时,仍不会使用有2个词的句子;

接近2岁时,仍不会模仿大人的动作或语言,不能遵循大人的简单指令;

接近2岁时,仍不能操纵自己的玩具,如不会拉动一个有轮的玩具。

其他能力的发展及

训练

社交能力

每个孩子的能力发展都是不同的,社交能力也不例外。也许一些孩子在1岁半的时候就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而有些孩子快2岁了,还是喜欢“各玩各的”,尽管他们喜欢看着别的孩子玩耍。这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是正常的现象。

2岁之前的孩子,由于不懂得“分享”,所以在和别人交往时,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我的”或“这是我的”。这不意味宝宝自私,而是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平时,父母没有必要刻意去教一个2岁的孩子懂得“分享”,因为这样做违背了幼儿的天性。如果为了让幼儿懂得什么叫“分享”而花费很长时间去对其说教,实际上是浪费口舌。因为只有在宝宝的自我意识慢慢得到完善,真正明白“分享”这个概念以后,他才能与他人分享。孩子在2岁时是否懂得与别人分享与他长大后能否成为一个慷慨的人并无任何关系。

当然,即使幼儿还不懂得为什么自己从小伙伴那里抢玩具时爸爸妈妈认为是不对的,但这并不是说父母必须接受孩子的不良行为。相反,家长应该坚决而又和气地把玩具拿走,并还给它的小主人,同时还应该马上用另一个使幼儿感兴趣的东西来分散他的注意力。

孩子不懂得分享,喜欢各玩各的,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给宝宝创造和同伴在一起玩耍的机会,相反应该多创造这样的机会。如果你的孩子看起来性格很内向,就更需要给他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小朋友在一起。环境对宝宝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不要因为怕把家搞乱、弄脏而拒绝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不要怕孩子吃亏而干涉孩子间的“争斗”;不要担心带孩子到朋友家做客,孩子可能给你制造尴尬。你的宝宝可能把人家的糖果都装进了自己的衣兜,但这有什么可脸红的呢?

认知能力

1岁半~2岁的孩子,在认知方面会有以下表现。

注意到事物的异同:这个时期的宝宝能够分辨狗和猫的差异,卡车和公共汽车的差异。与此同时,宝宝能够根据物品的用途来给物品配对,比如茶壶和茶壶盖子是放在一起的,洋娃娃和项链是放在一起的。这些都是宝宝认知能力发展的表现,说明宝宝开始为周围世界中的不同物品分类并根据它们的用途来理解其相互关系。如何促进分辨能力发展?父母平时跟宝宝说话时,说清物品的名称,把物品按类别归类。爸爸妈妈可以帮着宝宝一起根据玩具的形状、颜色、用途来归类。小宝宝刚开始可能无法自己来完成,但是他会理解你说的话,并学会分辨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讲究着装:这么大的孩子,再也不会满足于父母给他们穿什么,他们会自己挑选衣服。因为他们懂得穿漂亮的衣服会赢得他人夸奖,所以喜欢妈妈给他穿漂亮的衣服。因此,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喜好买他喜欢的衣服。

察觉到空间关系:这个时期的宝宝能理解物体之间可以构成一些空间关系,宝宝会把两块积木搭在一起,同时,能够根据积木的形状放进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的空格中。如何促进宝宝空间认知能力?爸爸妈妈可以鼓励宝宝以各种方式体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中移动,他会明白上面、下面、中间这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的含义。给宝宝提供一些容器和填塞物,宝宝会很高兴地往容器中装填塞物,再把填塞物倒出来,或者准备一些简单的木板拼图,宝宝也会很开心地炫耀一下自己的空间技能。

理解人称代词:一般来说,孩子理解“我”、“我们”的不同,要比理解“你”、“你们”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