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东方育儿经:0:3岁宝宝同步养育速查手册
4222400000054

第54章 幼儿期(3)

室内要保持安静,冷暖适当,空气新鲜,除冬季开窗换空气外,其他季节可开窗睡眠,因为新鲜空气含有充足的氧气,可促使孩子舒适而深沉地熟睡。

白天尽量让孩子多活动,宝宝玩累了,上床后就易入睡,而且也能睡得好,睡的时间也长。

睡前不要使孩子过分紧张或过分兴奋,更不要采用粗暴强制和吓唬的办法让孩子入睡。床头不放玩具或小毛巾等。

孩子不易入睡时,可播放悦耳的催眠曲,妈妈轻声哼唱催眠曲更能促使孩子入睡。

尽量不改变孩子的睡姿,只要孩子自己睡得舒服,无论仰卧、俯卧都可以,孩子睡得舒适就不易惊醒,但俯卧时间过长可帮他翻身改变睡姿。

宝宝睡眠习惯和家人的关系

宝宝的睡眠习惯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习惯早睡早起,那生长在这个环境中的孩子,就可能早睡早起。如果父母经常熬夜,那生长在这个环境中的孩子,就可能是个“夜猫子”。父母要知道幼儿的模仿能力相当惊人,但却不会分辨好坏,基本上是照单全收。对幼儿来说,父母的举止行为与睡眠习惯要远远大于言传,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想让宝宝有良好的睡眠习惯,父母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人父母者不能随心所欲,要时刻想到宝宝会模仿你的行为。

其他方面的护理

为孩子准备合适的鞋子

孩子满1岁后,很多孩子会自己走路,也有很多孩子正在学走路,所以需要给孩子穿上鞋子。在为孩子选择鞋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尺寸大小合适:婴儿足部发育较快,平均每月增长1毫米,所以买鞋时尺寸应稍大些,但绝不能过大。最好是孩子穿上鞋后,鞋的前端有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不能太大,太大的话,孩子走路时,脚会向前滑。每2~3个月就要检查宝宝的小脚,如果发现脚和鞋子尺寸不对,就需要及时更换新鞋,因为宝宝通常不会抱怨鞋子太大或太小。

鞋面的软硬应适中:由于幼儿骨骼、关节、韧带正处于发育时期,平衡稳定能力不强,鞋后帮如果太软,脚在鞋内得不到相应的支撑,会使脚左右摇摆,容易引起踝关键及韧带的损伤,还可能养成不良的走路姿势。因此,鞋的后帮要硬挺、包脚,以减少脚在鞋内的活动空间。鞋面(尤其是头部)如果太软,会难以抵抗硬物对脚趾的冲撞,加上宝宝走路有用脚踢东西玩的习惯,过软的鞋面既不结实又不安全。不过,脚背处的鞋面还是应该柔软些,以利于脚部弯折。

鞋底厚度不宜过大:在行走时,鞋随着脚部的运动需不断地弯曲,鞋底越厚,弯曲就越费力,尤其对于爱跑爱跳的宝宝来说,厚鞋底更容易引起脚的疲劳,进而影响膝关节及腰部的健康。另外,厚鞋底为了表现曲线美,往往加大后跟高度,这会令整个脚部前冲,破坏脚的受力平衡,长期如此会影响宝宝脚部的关节结构,甚至导致脊柱生理曲线变形,严重者将使大脑、心脏、腹腔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因此,小儿鞋适宜的鞋底厚度应为5~10毫米,鞋跟高度应在6~15毫米之间。

鞋底弯曲不宜过大:有些鞋的鞋底弯曲度很大,还特别会在脚心处设计一块突起的软垫,这样的设计看似为了预防扁平足,其实恰恰适得其反。因为缩小了足弓的伸展发育空间,穿得时间长了,反而会形成扁平足。

经常观察:宝宝的表达能力仍然不足,就算穿了不舒服的鞋子也不会直接用言语表达,因此家长可以经常观察来判断鞋子是否合适。

带上小袜子:家长平时多半会先替宝宝套上袜子再穿鞋,所以买鞋时也别忘了带双小袜子。

宝宝走路是否稳健:学步当中的小宝宝步履仍然不是很稳定,经常会东冲西撞,所以鞋子的防滑功能非常重要。如果宝宝穿上鞋子走路跌跌撞撞,那就表示鞋子的防滑功能可能不佳。

为宝宝选择适合的玩具

随着宝宝渐渐长大,玩的花样也多起来,妈妈和爸爸可利用一些形象玩具,如玩具娃娃、各种生活用品玩具、各种动物玩具等,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宝宝学习语言,认识外界事物,发展具体形象思维、记忆和观察能力。

妈妈和爸爸在给宝宝选择玩具时,最好选择那些抱着适宜、样式简单、并能随意穿脱衣服的中型娃娃,可以让宝宝给玩具娃娃喂饭、洗脸、哄玩具娃娃睡觉,帮娃娃选择小床、小椅、小碗等生活用品,并在游戏过程中了解玩具娃娃的衣服、身体、五官以及这些生活用品的名称和用途,增加宝宝的词汇量,发展宝宝的认知能力。

宝宝一般比较喜欢形象逼真、有艺术特征的动物玩具,比如绒毛制成的大熊猫、长颈鹿等。在用动物玩具做游戏时,妈妈和爸爸要边玩边讲,使宝宝从中了解动物的名称和特点,动物叫声及有关动物的儿歌等,同时也会使宝宝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玩完后,妈妈和爸爸要和宝宝一起把玩具收拾好,锻炼宝宝动手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么大的幼儿来说,对玩具的兴趣不取决于玩具价格的高低,几百元的玩具和一分钱不值的小木棍没有什么差别。并且这么大的幼儿不可能长时间玩一种玩具,当玩够一种玩具后,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它扔掉,换另一种。任何一种玩具对这么大的孩子来说都差不多。所以,在购买玩具时,不需要太贵重的。再珍贵的玩具,宝宝都会很快失去兴趣。

刷牙与饮食机能的发展

饮食机能的发展中,最基本的是保持口腔的清洁。宝宝1岁后陆续长出牙齿,口中的形态变化非常大。管理变化中的口腔清洁,将会促进机能发展。因为多数的饮食机能,会将各种餐具接触过的食物放入口中。有冷的、热的、硬的、大的、泥状或沙状等食物,味道也各不相同。通过将这些食物放入口中产生的各种感觉,引发出唇舌及下巴该如何动作来进食。所以,清洁口腔可以使孩子容易接触到各种感觉,进而促进对应这些感觉的细微高度机能的发展。

宝宝满1岁后开始有各种食物进入口中,而且牙齿增多也很容易“藏污纳垢”。所以从预防龋齿等疾病方面,或促进饮食机能发展来看,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宝宝开始刷牙的时机是在长出门牙而尚未长出臼齿时,当妈妈刷牙时请让他一起玩,几次后,孩子自然会模仿而想要把牙刷放进口中。这时候,不要太用力帮他刷牙,而是要像游戏般地帮他轻刷门牙,让他逐渐习惯。更不要强迫性地把牙刷塞进孩子口中。

因为牙刷的刺激对口腔来说是相当强烈的,必须要练习几个月后才能让孩子渐渐习惯。孩子到1岁半左右,如果长出臼齿,就先试着帮他刷臼齿,不要太勉强,要让他逐渐养成刷牙的习惯。因为臼齿易藏污纳垢又容易造成龋齿,经常刷牙既可保持口腔的清洁,还能让孩子记住饮食的快乐和饮食后口腔清洁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是宝宝1~2岁间的必经过程。

宝宝容易发生的意外

幼儿的意外死亡中有42.2%是溺死,其次是车祸意外。溺死经常发生在浴缸、洗衣机、水槽、水桶、池塘、充气式塑胶泳池等,最多的是浴缸的意外死亡。车祸意外大多是因突然冲到车道,也有在马路边游戏造成的意外。

死亡以外的重大意外伤害,则有跌倒、坠落、烫伤,还有沐浴中的意外也很多,也有误食有毒物品及药物等的意外。幼儿之间的互咬所造成的伤害频率也出乎意料地高。

还有被即将关闭的门夹到手的。宝宝呆立着毫无察觉时,或者大人站着没有注意到宝宝时,常常夹到他们的手,关闭阳台的门窗时若宝宝正好伸手过来的话,也会夹伤手指。从高处摔下的意外中,在喜欢恶作剧的这个时期,爬上箱子或高台上翻落下来撞到头的意外也很多。也有爬上阳台栏杆,头上脚下地跌落下来,或被坠落处的小石头割伤头部的情形。一刻也停不住的宝宝,因跑步而受伤的情形就更多了,常常跑着跑着头撞到栏杆,或跑着跑着中途跌倒磕到牙齿,也可能在爬楼梯时失去平衡而跌倒。

游戏器具、交通工具上的意外也很多,如骑三轮车跌倒受伤;从购物车上摔倒割伤下嘴唇、撞断门牙;坐在球上摔倒;跑的时候撞倒书堆,连同书一起摔倒;坐在秋千上,因为朋友推得太用力而害怕地从秋千上摔下来,或撞到秋千的架子而受伤。或者是因为室内溜滑梯的螺丝突出来,钩住正在溜滑梯的孩子的毛线裤,螺丝虽然不会造成大的伤害,却属于疏于检查游戏器具所导致的意外。

鼻头因被咬而贴着创可贴,手指的指根被咬到内出血等,都是这个时期的宝宝中常发生的问题。这个时期的宝宝只有通过别人说痛和妈妈的责备表情,才会记住这是不能做的事。

看到宝宝有咬人的行为时,应该先仔细观察孩子,找出孩子要求的是什么,用心在快乐的游戏中让他得到满足。如果宝宝常在室内咬人的话,就要多带孩子到户外玩游戏以发泄他多余的精力。另外,模仿大人而产生的意外也很多,如模仿父亲而用刮胡刀割伤自己的脸或手、喝下母亲的化妆水等。宝宝在生活中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大人,对于危险的事特别有兴趣,所以父母们绝不能大意。

烫伤绝对是大人的责任。父母平常就要清楚用火时的各项注意、处理的方式。家庭中常用的燃气器具、熨斗、电暖器、热水瓶等出现的意外,都是因为疏忽而造成的。所以平时要养成使用燃气后一定关燃气的习惯。还有,触摸式或附有感应器的燃气器具,只要稍微触摸就会点火,必须特别注意。

在使用熨斗时,可以一边让孩子看一边提醒孩子注意。大人可以假装触摸,然后说“好烫”做出夸张的表现,让孩子了解到这是摸了会很烫的东西。只要反复提醒孩子注意,孩子一看到熨斗就会问:“烫烫吗?”这时要亲切地回答说:“烫烫喔。”

事先要考虑到电暖器放置的位置及设置防护栏等,也可以反复指着红色的热源告诉孩子这是很烫的,让孩子感觉到那是危险的东西,因为皮肤会感受到热辐射,所以重复几次后,孩子自己就会小心。

在烫伤中,热汤、热饮导致的烫伤也很多。因为孩子会玩弄餐桌上的东西,包括从椅子上站起来等,所以要特别小心。

带宝宝外出时的应急护理

发烧:宝宝发热妈妈很容易感受到,但不一定知道如何处理。一般来说,在妈妈通过以接触皮肤的方式感到宝宝发热后,首先应该测量宝宝的体温,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宝宝体温过高就有发生高热惊厥的危险,需要尽快把体温降下来,而且在选择降温药物和方法以及药物剂量等方面都需要结合宝宝体温的高低。具体如下:体温低于38℃,给宝宝吃半量退热药,同时多喂水,20~30分钟后再测体温,如果体温没有上升或者下降,给宝宝补水就行了。如果体温不降反升,超过38℃,就需要把剩下的半量退热药给宝宝吃了,并在30分钟后测量体温。如果还在上升,应该带宝宝去医院。如果宝宝的体温下降后没有反弹,每两三个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如果体温有升高趋势,可以隔6个小时(最短也要间隔4个小时)后再次给宝宝服用退热药。宝宝在发烧的同时如果伴有其他症状,比如精神不好、剧烈咳嗽、呕吐等,要带宝宝看医生。当宝宝发烧时,一定要让宝宝充分散热。可用温湿毛巾放在宝宝颈部或腋窝、大腿根部帮助散热,同时要多喝水。

蚊虫叮咬:夏季蚊虫叮咬宝宝是常见的,可以给叮咬处涂上风油精。如果蚊虫叮咬后,宝宝总是用手抓,皮肤上还出现小红疹,这时涂肤轻松软膏很管用。

腹泻:如果宝宝拉稀了,马上给宝宝喂一袋思密达;宝宝不再拉时,不必继续服药;如果又拉了,就再给宝宝服用。但并不是每次拉稀都要服用,24小时不能超过3次。如果宝宝大便中水分比较多,需要给宝宝喝口服补液盐。如果宝宝只拉一两次稀便,并没有多少水分,就不必喝口服补液盐了。

皮肤擦伤:如果宝宝皮肤有擦伤,可以先用清水把沾在伤口上的尘土冲干净,再用双氧水消毒,直接把双氧水倒在伤口上就可以,用消毒棉签把伤口上的血迹擦干,涂上红药水就可以了。

口腔糜烂:如果宝宝口腔或口唇、口角有糜烂或溃疡,可以涂紫药水。如果宝宝小手擦伤最好使用紫药水,因为宝宝可能会把小手放到嘴里吸吮,而红药水不宜被宝宝吃到嘴里。

消化不良:如果宝宝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不爱吃东西、呕吐、嘴里有异味、大便呈现消化不良性改变、有“生食”味或打“生食饱嗝”,除了给宝宝吃助消化药外,最有效的方法是适当限制宝宝进食。如果宝宝不要吃的,不要主动给宝宝吃。如果宝宝闹着要吃,也要减少食物的量,且只给容易消化的食物,暂时不给肉蛋类食物。

流鼻涕、打喷嚏:宝宝流鼻涕、打喷嚏不要紧,也不需要吃什么药。如果宝宝有些咳嗽,可以给宝宝吃止咳药。不要自行给宝宝吃抗生素,抗生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带宝宝出门不要忘记带上小药箱

宝宝在婴儿期,有的父母就带他外出旅游,或者郊游。现在孩子1岁多,外出的机会会更多。带宝宝外出,最怕宝宝生病。一旦宝宝生病,自备的小药箱就会非常有用。那么,给宝宝准备的小药箱中,需要装点什么呢?主要包括:消毒棉签、消毒酒精、碘酒、双氧水、风油精、红药水、紫药水、体温计、退热药(口服的片剂或水剂、肛门用的栓剂)、止咳药、腹泻药、助消化药、皮肤涂抹药(肤轻松软膏或尿素软膏)。需要注意的是,这么大的孩子还不能吃眩晕宁之类的晕车药。如果孩子晕车,最好把车停下来,把孩子抱出车外,让宝宝活动一下。另外,还要在外出前,查好在目的地能够联系上的医院电话。

四季护理要点

春季的护理要点

春暖花开时节,最适宜带宝宝郊游,让幼儿看一看刚刚泛绿的小草,瞧一瞧刚刚长出嫩芽的树枝,踩一踩松软的大地,是对宝宝认知能力提高的方法之一,也是使幼儿热爱大自然、关心大自然、开发智力的好方法。所以,在春季一定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千万不要因为有干不完的家务活就把宝宝困在室内。但在扬沙天气或空气质量比较差的日子不要带宝宝出去了。

春季带宝宝外出的时候,要注意南北气候差异。在我国北方地区,几乎每天都会在上午11点到下午两三点刮起干燥的风,并且多少带点尘土,所以,北方的孩子应尽量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外出,同时还要给宝宝多补水。我国南方地区,在春季气温就比较高了,所以,带宝宝外出要注意防晒,并且晚春南方雨多,外出时带上一把折叠雨伞也很重要。

春季带宝宝旅游的时候,要注意地域气温的差异。也许你居住的地方春暖花开,但你要到达的地方却比较冷,比如草原上、海边。所以给宝宝多准备一些衣服是必要的。就算你要去的地方很暖和,多准备些衣服也不会错。因为天气可能会突然变冷,也可能突然转暖,可能是阴雨天气,也可能是扬沙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