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东方育儿经:0:3岁宝宝同步养育速查手册
4222400000053

第53章 幼儿期(2)

有的宝宝不擅吞咽。15个月的宝宝,其他方面一切正常,就是不擅吞咽,这主要是由于妈妈添加辅食不及时,没有按部就班地给宝宝添加糊状食物、半固体食物、固体食物,导致宝宝的吞咽和咀嚼能力没有得到适时锻炼。这种情况不用担心,从现在开始训练宝宝也不晚。但在训练期间,妈妈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也不要见到宝宝噎着、呛着,就打消训练的念头。

有的宝宝不爱喝白开水,喜欢喝饮料。对待这种现象妈妈可能会这样处理:孩子不喝白开水就给他喝饮料好了,总不能干着孩子。这是不正确的。纯果汁不能代替白开水,饮料就更不能代替了。况且养成宝宝喝白开水的习惯,不但对孩子健康有益,对孩子的牙齿也有好处。所以,父母在这一点上不能由着孩子做事,要想办法给孩子多喝白开水。另外,喝水过多对健康也不利,会加重肾脏的负担。10千克以下的孩子每天液体的总摄入量约为每千克体重100毫升。

有的宝宝不爱吃某种食物。对待这个问题,父母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应让孩子饿着,饿了自然会吃。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与想象的相差很远,会导致宝宝更不接受那种食物。父母要寻找其中的原因,是宝宝不饿呢?还是宝宝情绪不好?还是不喜欢烹饪这种食物的方式?如果是宝宝不饿或情绪不好,就不要在这个时机添加。如果是不喜欢烹饪的方式,妈妈应该考虑改变烹饪方法,再尝试着给宝宝吃。如果宝宝就是不爱吃某种食物,就等几天再给宝宝吃。

幼儿营养五大原则

全面: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包括七大类,有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脂肪、蛋白质、纤维素、水。这些营养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而食物的全面,是保证营养全面的第一原则。

多样:在每一食品大类里,都要变换花样,变换品种,妈妈能列出的食品品种名单越多越好,最好经常尝试没有吃过的新鲜品种。妈妈要给宝宝最大的食物选择自由,宝宝吃某一种食物多寡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吃多种多样的食物,这是营养好的第二原则。

均衡:尽管营养摄入全面、多样,但如果摄入的各种营养素比例不均衡,同样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喜欢吃的就没有节制,不喜欢吃的就少吃甚至不吃,这些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任何食物都不是绝对地好和绝对地坏,再好的食物也要适量。均衡的营养是营养好的第三原则。

新鲜:生活品质提高后,营养进入比较高的境界,那就是新鲜。吃天然新鲜的食物,是营养好的第四原则。

美味:美味是营养好的第五原则。健康的美味是少油、少盐、少糖、少调味剂的,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本身的营养素和天然味道。宝宝味蕾非常娇嫩和敏感,不要给宝宝过度“厚味重味”的食品,如麻辣烫、油炸甜饼、咸菜、奶油甜点、巧克力等食物,这些食品吃上瘾,就会对天然清淡的健康食品食不甘味。

秋季腹泻与积食的区别

秋末冬初是秋季腹泻的高发季节,以腹泻、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成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无特殊气味,大便检验可有白细胞。

积食(西医指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食欲降低,甚至拒食,呕吐物有酸臭味,大便也有酸臭味,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大便检验可有脂肪球。但积食很少引起腹泻,尤其是很少排稀水样便。

这两种疾病都不需要服用抗生素,如果排水样便,要补充电解质和水,以免发生脱水。如果能够喂水,可服口服补液,如果喝不进去口服补液,又频繁呕吐,就需要静脉补液了,同时服用思密达。宝宝连拉带吐不能认为是正常现象。

大小便管理

训练孩子排便要撤掉尿布

给周岁以前的孩子坐便盆、把尿只是为了节省尿布。孩子满1岁后,就可以进行排便训练了。

对1~1岁半的孩子进行排便训练,不能要求他马上就能告诉父母有尿,因为在婴儿期孩子一直都在使用尿布,已经形成了“把尿尿在尿布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的观念。如果想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告诉孩子把尿尿在尿布上是不好的,往往行不通。但是,如果让孩子亲自感觉到尿到尿布上是不好的,就很有效。如何做到这一点?方法就是撤掉尿布,只让他穿开裆裤。

由于孩子兜上尿布后,很暖和,温度和尿的温度很接近,所以,孩子把尿尿到尿布上并不会感到不舒服,相反,有一种排完尿后的舒服感。撤掉尿布后,每次孩子尿尿时,就会有一种“热乎乎的东西沿着大腿根部向小腿流下去”的感觉。这种感觉会令孩子很不舒服,孩子也很讨厌。自然而然,迄今为止不声不息地把尿尿在尿布上的孩子,为了告诉妈妈尿尿了的这种感觉,就说“嘘嘘”或是“嘘嘘了”。

孩子还不能很好的控制大小便,所以,往往是尿完了才告诉父母“尿了”。对待这种情况,父母可能会很生气,指责孩子要在尿尿前就说“嘘嘘”。这样做是不好的。因为从不会告诉父母“嘘嘘”到能告诉,就是排便训练有成效了。父母应该对孩子尿尿能告诉自己进行表扬。另外,应该让孩子深深懂得“只有干爽的裤子才非常舒服”。为此,父母要多注意孩子大小便前的表情,比如正在玩耍的孩子突然停止了玩耍,面部表情也发生了某种变化,或脸发红,或两眼瞪着不动,或眼神发呆、发直;喉咙中发出“嗯嗯”的声音;正在行走的宝宝突然站在那里不动,等等。父母应在孩子还没有大小便之前就领孩子去卫生间。孩子懂得了尿湿裤子后的不舒服,也就懂得了如果能在尿湿之前告诉父母,父母就会领自己去卫生间,就用不着再去体验尿湿裤子的不舒服感。这也暗示着训练孩子排便成功了。

这里要提醒父母的是,孩子如果在训练期间腹泻,妈妈往往害怕大小便会弄脏了裤子,就又给孩子垫上尿布,孩子想起以前垫尿布时的安全感,就是有尿也不会告诉妈妈。所以,妈妈最好不要这样做。另外,在训练孩子排便时,孩子可能会这次能告诉母亲说要大小便了,可是下一次却失败了,对此妈妈不要责备或体罚孩子。否则孩子会因害怕受到妈妈责备或体罚,就算有大小便也不会告诉妈妈了。

训练大小便没有统一的方法

撤掉尿布,让孩子告诉父母自己要“嘘嘘”,这只是训练孩子大小便的一种方法,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对“热乎乎的东西沿着大腿根部向小腿流下去”的感觉不一样。关于训练大小便,妈妈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方法。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积极观察孩子大小便前的反应,一般,孩子在有大小便时,更愿意接受训练。

给宝宝准备的便器要漂亮,宝宝喜欢,就更容易把大小便排在便器中了。

给宝宝准备的便器要轻便,能让宝宝自己拿着使用,通常情况下,宝宝更愿意接受能自己动手的事情。

这个阶段的宝宝对得到父母赞赏的事愿意重复去做,所以当宝宝把大小便排到便器中时,要及时鼓励宝宝。

排便训练不可能立马见效,所以妈妈切莫着急,不要批评宝宝把尿尿在裤子里,这样会使宝宝能够自己控制排尿的时间推迟。

养成规律的排便次数。婴儿期大部分孩子每天排一两次大便,但孩子能有意识地控制大小便需到1岁半~2岁,因此,不必急于调教。如果孩子一般都在早饭后排便的话,则每天一到时间就让孩子坐坐便盆或扶着孩子到厕所排便,但如果孩子哭闹不肯排,也不要逼着非排不可,有些即使成功了,但等到1岁前后自我意识萌芽后,有的孩子可能又不肯了。这时,要耐心坚持调整也会成功。

不要强迫孩子训练大小便

给孩子训练排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宝宝很愿意接受妈妈的训练,就训练;如果宝宝不但不愿意接受大小便训练,还产生执拗行为,那最好是放弃训练,再等待一段时间。若妈妈和宝宝较劲,强迫让不愿意上卫生间的孩子去卫生间大小便,孩子就会反抗得越来越厉害。要知道,宝宝终究会控制大小便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一个健康的宝宝,即使在满1岁后没有撤掉尿布,没有刻意受到训练,也会慢慢学着自己控制大小便。

夜里控制排尿

宝宝夜里能够醒来小便,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但是,如果宝宝还不能夜里醒来小便,妈妈就没有必要一次次叫醒宝宝排尿,这样会让熟睡中的宝宝哭闹,也会扰乱宝宝的睡眠周期。没有证据显示,夜里频繁叫醒孩子小便,或在固定时间把孩子叫醒小便,能让宝宝更早学会夜间控制小便。充满尿液的膀胱会向熟睡中的宝宝发出信号,使宝宝自己在睡眠中醒来,告诉妈妈他要小便。妈妈不用着急,你的宝宝不会因为你没有叫醒他排尿而一直尿床的。

睡眠管理

给宝宝准备健康的睡眠用具

床:这个年龄宝宝的骨骼骨质较软,可塑性大,如果睡床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在为宝宝选择睡床时,要软硬适度,而且应以不冷为宜,床上少铺褥子,特别是新的柔软的褥子。相对来说,比较适合宝宝的是棕绷床,因为棕绷床软硬适度并富有一定的弹性,睡眠时既可使宝宝的肌肉得到充分放松.又不会对宝宝的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被褥:给宝宝准备的被子厚薄要适宜,宝宝睡觉时不要盖厚厚的大被子,这会让宝宝因受热出汗踢开被子而受凉。要随着季节及时更换被褥,以保持温暖和凉爽。为了防止宝宝踢开被子受凉而感冒,妈妈可将被子接近头部的两个被角各缝一根带子,然后拴在床栏上,这样被子就不容易被宝宝踢掉了。也可以只给宝宝盖住上身及下身的一部分,让宝宝的脚穿上厚袜子露在外面,宝宝就不容易踢到被子了。床单、被套等应以柔软、耐洗、不易褪色的棉布或绒布制作。为了保持清洁卫生,宝宝的被褥每周要晒1次,被套、床单1~2周也应换洗1次。

枕头:宝宝的枕头要高低适宜,应以3厘米左右为宜。宝宝的枕头也不能太硬,枕头的充填物以荞麦皮、木棉、芦花等充填为好,不要用小米、绿豆等较硬的东西充填。同时,宝宝的枕头也不能用类似羽绒枕头,以免堵住宝宝的口鼻造成窒息。

睡眠中的常见问题

有的宝宝不肯睡觉。1~1岁半的幼儿不肯上床睡觉的主要原因是“还没有玩够”,要让父母陪着玩。千万不要认为,当他玩得精疲力尽的时候再让他“按时入睡”会很容易。那只能使情况更糟——宝宝越玩越高兴,越不想上床睡觉。所以,对待这样的孩子,到了睡觉点就要把他放到床上睡觉。当然,让他孤零零地躺在那里等待入睡,那是不可能的,往往要做很多的事情。比如给他讲故事,陪着他睡。不管怎么样,把孩子放到被窝里,就要让孩子快速入睡。在所有的方法中,能让宝宝快速入睡的最佳方法是父母或父母一方陪宝宝一起睡。有人说,那要是成了癖怎么办?其实也不必惊慌。只要不养成孩子夜里起来玩的毛病,孩子再长大一点这个问题就自然解决了。但要注意的是,陪着孩子一起入睡时,父母要装得像一点,如果父母不穿上睡衣,宝宝就可能猜测出等他睡着后,父母会离开,因此宝宝就不肯闭上眼睛入睡了。

孩子一天到底要睡多长时间?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有普遍性的数值——1~1岁半的孩子,一般睡12个小时。对待这个普遍性的数值,父母要懂得延伸,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异的,也许你的孩子要睡14个小时,但他的孩子只睡10个小时就足够了。睡得多和睡得少和智力没有关系,没有证据表明睡觉少的孩子比睡觉多的孩子聪明。但如果宝宝睡眠时间不足9个小时,就应该向医生咨询或带宝宝看医生。另外,宝宝总的睡眠时间是指24小时所有睡眠时间的总和,不能只算晚上,不算白天。并且不管一次睡多长时间以及状态的深浅,都应该算在宝宝一天的睡眠时间内。

有的宝宝睡觉不踏实。幼儿缺钙往往会导致睡觉不踏实,但睡觉不踏实不能说明孩子缺钙,相反现在的宝宝睡觉不踏实大多数与是否缺钙无关。导致幼儿睡觉不踏实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白天活动不足或活动过度(睡觉时翻来覆去)、身体不舒服等。对待孩子睡觉不踏实这个问题,如果宝宝只是偶尔的一两次,父母没有必要担心。如果一连好几天都是如此,应该看医生。

有的宝宝入睡后频繁醒来。这是宝宝缺钙的一种表现,主要是易惊醒,睡觉时出汗多。可以带宝宝去检查一下血钙,不要检查发钙,发钙不能代表目前缺钙情况。

有的宝宝从出生到1岁半,从来没有一觉睡到大天亮,总是在半夜醒来,甚至一夜醒几次。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可能会怀疑宝宝有睡眠障碍,可以带孩子去看看医生。如果医生没有查出宝宝有问题,那父母就不要怀疑了,要坚信自己的孩子是正常的。

满1岁后,有的宝宝不但在上午不睡觉,午后也不睡觉,但到了傍晚会吵着要睡觉,连饭也不吃了,并且是一觉睡到晚上七八点,甚至九点、十点,醒来后肚子饿了,要吃奶吃饭,可能还要妈妈陪着玩,到了半夜才肯再睡。这对爸爸妈妈来说可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但爸爸妈妈也不要着急,更不要因此而吵架,把气撒到孩子身上,甚至打孩子的屁股。帮助宝宝改变睡眠习惯,让宝宝逐步从傍晚睡觉改到午饭后小睡就行了。

是否要让宝宝独睡

让宝宝独睡在欧美一些国家比较流行。也有一些育儿书上提出让宝宝独睡,他们认为妈妈或爸爸与宝宝同睡一个被窝时,由于妈妈或爸爸与外界接触机会较多,身上携带的各种病菌,可能会感染抵抗力弱的宝宝,容易使宝宝患上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并且让宝宝独睡还可以培养宝宝独立生活的能力。其实,事实也并非如此,在农村、小孩多的家庭,可能宝宝五六岁了还和父母共睡一个被窝,也没有因此而患这种病、那种病。并且一些研究也表明,从孩子出生就让其独睡,并不比与妈妈同睡的宝宝有更强的独立性,可能还会使孩子失去爱心,变得孤独甚至自闭。可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并不在于过早让孩子独睡。

当然,让孩子独睡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比如父母睡觉爱动,睡觉敏感的宝宝就会因此而多次醒来,影响睡眠,独睡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对1~1岁半的幼儿来说,需不需要让孩子独睡没有固定的答案,得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果你的宝宝现在就能够接受自己独睡,而且睡得很好,就让他独睡好了。如果你的宝宝说什么也不愿意自己独睡,甚至不愿意睡在紧挨爸爸妈妈大床的小床上,而是强烈要求睡在爸爸妈妈中间,就满足宝宝的要求好了。如果怕影响父母睡眠,就可等宝宝睡沉了,再把宝宝抱到一旁或紧临父母大床的小床上。怎么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宝宝很快入睡,并睡得安稳。

如何培养宝宝的睡眠习惯

要使孩子睡得好,首先要注意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按时睡,按时醒,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如何培养宝宝的睡眠习惯?可以从下面几点出发。